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 > 第101章 大地深处的馈赠

深秋的寒意已然浸透了太行山的每一道沟壑,磐石谷内却依旧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号子声、凿石声、锯木声,混杂着训练场上传来的呐喊,构成了一曲艰苦而充满希望的创业交响。然而,在这片喧嚣之下,一股无声的焦虑,正随着建设的深入而日益蔓延,如同地下暗流,侵蚀着支队骨干们的心。

问题的核心,是铁。

建设水电站,需要坚固的钢钎开凿岩石,需要耐用的铁锹挖掘渠沟,未来甚至需要金属构件来制造水轮机和传动装置。开垦荒地,那些盘根错节的草根和坚硬的土地,正以惊人的速度磨损着寥寥无几的锄头和铁锹的刃口。战士们手中的枪械,经历了连番战斗和长途跋涉,许多部件已经出现了磨损,急需修复和更换。就连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铁——锅碗瓢盆、刀具斧头,无一不是珍贵的财产。

现有的铁器,来源只有两个:一是从鹰嘴崖转移时携带的少量工具和备用枪械零件;二是在以往战斗中从敌人手中缴获的物资。这些铁器,用一点就少一点,坏一件就缺一件。修械所的老师傅们,凭着精湛的手艺和缴获的零星零件,勉强维持着,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把卷了刃的刺刀,被反复打磨,直到薄如纸片;一把豁了口的铁锹,被小心地锻打修补,勉强维持着形状。每一件铁制品的损耗,都让负责后勤的老王眉头锁得更紧。

这天傍晚,在指挥部那座最大的溶洞里,一场气氛凝重的骨干会议正在进行。跳跃的油灯光线下,映照着一张张疲惫而忧虑的面孔。老赵将一把几乎磨秃了的镐头重重放在石桌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支队长,各位,看看吧!这才开垦了多少地?家伙事儿就快顶不住了!照这个速度下去,用不了一个月,咱们就得用手刨地了!”老赵的声音带着嘶哑,满是心疼和无奈。

李文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充满了焦虑:“水电站那边也一样。引水渠遇到坚硬岩层,没有好的钢钎,进度慢得像蜗牛。而且,根据蓝图,未来发电机和水轮机的很多关键部件都需要金属,光靠我们手头这点库存,是绝对不可能的。”

王婶也补充道:“医疗所的剪子、钳子,也都磨损得厉害,消毒用的铁锅也快漏了……”

问题像一座大山,压在每个人心头。没有铁,所有的建设蓝图都将是空中楼阁;没有铁,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最基础的瓶颈。

林烽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石桌面上划动着。他的目光扫过那柄磨秃的镐头,扫过同志们焦灼的脸庞,最终定格在溶洞外那片在暮色中依然忙碌的土地上。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在洞中清晰地回荡:

“兄弟们,说的都对!铁,就是咱们的筋骨!没有铁,咱们的枪打不响,地种不好,家建不成!咱们‘山鹰支队’,就不能真正在这磐石谷扎下根!咱们就会变成没牙的老虎,空有雄心壮志,却啥也干不成!”

他站起身,走到石桌前方,目光如炬:“等,是等不来的!靠缴获,杯水车薪!我们必须,也一定能,想办法自己炼出铁来!这大山就是宝库,我不信埋不住咱们需要的煤和铁!从明天起,找矿,就是咱们的头等大事!”

命令如山。第二天清晨,天色未明,一支精干的勘探小队便在赵铁锤的带领下,悄然离开了营地。小队成员除了经验最丰富的侦察兵,还包括两名特殊人物:一位是年近五十、沉默寡言的老兵周大山,他参军前在直隶老家的煤窑里挖了十几年煤,对地层和矿脉有着近乎本能的直觉;另一位是略通地质知识的年轻队员小李,心细如发,善于观察。

他们的装备极其简陋:几把开山镐、几柄地质锤、一些用来装样本的布袋、指北针,以及维持数天的干粮。任务明确:对磐石谷及其周边一日行程内的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寻找煤炭和铁矿的踪迹。

勘探的过程,是对意志和体力的极大考验。他们攀爬险峻的悬崖,穿越茂密无路的原始森林,蹚过冰冷的溪流。周大山依据他的经验,仔细辨认着岩石的色泽、纹理,观察着植物的长势。他告诉队员们,有些特定的植物往往喜欢生长在含煤或含铁的地层上。小李则负责敲打岩石,观察断面,收集各种可疑的样本。

第一天,一无所获。第二天,他们在谷地西侧一处背阴的陡峭崖壁下,有了初步发现。周大山指着崖壁底部一片潮湿、发黑的土壤说:“这地儿,有点意思。”他用手扒开表面的浮土,露出下面一种灰黑色的、层状结构的岩石。他用地质锤敲下一块,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手捻了捻碎末,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是煤矸石!”周大山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这底下,八成有煤!”

队员们精神一振,立刻轮流挥镐挖掘。果然,向下挖了不到一米,镐头便碰到了乌黑发亮、质地坚硬的煤层!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层露头,但这意味着,煤炭资源是确实存在的!

“找到了!是煤!”年轻的队员忍不住欢呼起来。赵铁锤强压下激动,仔细查看了煤层的走向和厚度,命令道:“做好标记,采集样本!继续找,重点是找铁!”

有了煤炭的发现,大家的信心倍增。第三天,他们沿着溪流向上游搜索。在距离营地约十里的一处人迹罕至的山坳里,一片异常醒目的赤红色山崖吸引了他们的注意。那红色如此鲜艳,在周围青灰色岩石的衬托下,犹如一道巨大的伤口烙印在山体上。

周大山快步上前,用地质锤重重敲下一块红色岩石。岩石断面呈现出暗红色的结晶光泽,沉甸甸的。老周的脸上露出了近乎狂喜的神色,声音都颤抖了:“赤铁矿!是赤铁矿!没错!含量可能不高,但储量看样子不小!”

发现煤矿的喜悦还未平息,发现铁矿的狂潮再次席卷了勘探小队。小李忙着采集不同位置的矿石样本,赵铁锤则迅速勘察了周边地形,判断开采的可行性和隐蔽性。

带着沉甸甸的、用生命换来的矿石样本,勘探小队以最快的速度踏上了归途。当他们满身泥污、疲惫不堪却兴奋异常地出现在磐石谷入口时,已是第四天的黄昏。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支队。林烽正在查看水电站引水渠的进度,听到报告,立刻大步流星地赶回指挥部。当他看到赵铁锤小心翼翼摊开在石桌上的样本时——一边是乌黑锃亮的煤炭,一边是沉甸暗红的铁矿石——这位一向沉稳的支队长,也忍不住激动地深吸了一口气。

他伸出手,轻轻拿起那块沉甸甸的铁矿石。矿石粗糙的表面摩擦着他的掌心,那暗红的色泽在油灯下仿佛蕴含着无穷的热量。林烽的手,因为激动和连日劳累,微微有些颤抖。他紧紧攥着这块石头,仿佛攥住了整个根据地的未来。

“好!好!太好了!”林烽连说了三个好字,目光扫过赵铁锤和周大山等勘探队员疲惫却自豪的脸庞,“同志们,你们立了大功!这是咱们磐石谷的希望之火种啊!”

没有丝毫耽搁,林烽立即召集所有骨干,召开紧急会议。

溶洞里,气氛与几天前截然不同。虽然依旧凝重,但那份焦虑已被一种昂扬的斗志所取代。煤块和矿石样本在众人手中传递,每个人都仔细端详,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希望。

“情况大家都清楚了!”林烽的声音铿锵有力,“天佑我‘山鹰’,给了我们煤,给了我们铁!现在,轮到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把这地下的宝藏,变成咱们手中的刀枪,变成建设的工具!”

他环视众人,迅速做出决策:

1. 战略优先级调整: 集中全支队主要人力、物力,优先开发煤铁矿资源!其他建设项目为矿业开发让路,保障其快速上马。

2. 成立专业队伍:

* 采矿队: 由赵铁锤兼任队长,周大山为技术顾问。立即从各排抽调精壮劳力,组成采矿队,负责煤炭和铁矿石的开采、运输。

* 冶炼攻关小组: 由李文牵头,汇集支队所有有铁匠、窑工经验,或对技术感兴趣的队员。立即着手研究土法炼铁的技术方案,筹建炼铁炉。

3. 选址与基建: 根据勘探队提供的信息,迅速确定矿坑和炼铁厂的位置,立即开始平整场地、修建工棚等基础工作。

命令一道道下达,清晰而果断。整个磐石谷的注意力,瞬间聚焦到了这深埋于地下的“黑色金子”和“红色岩石”上。

会议结束,众人领命而去,溶洞内重归寂静,只剩下林烽一人。他再次拿起那块铁矿石,走到洞口。

夜幕已经完全降临,山谷中寒风呼啸。远处,采矿队和攻关小组的驻地已经亮起了灯火,人影绰绰,预示着明天即将开始的新的战斗。手中的矿石冰冷而坚硬,但林烽却仿佛能感受到其内部蕴含的、等待被释放的炽热能量。

希望的火种已然找到,但前路依旧漫漫。如何将这些沉睡的石头唤醒,变成奔流的铁水?如何建造炼炉?如何掌握火候?如何克服那必然接踵而至的失败和挫折?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如同眼前漆黑的远山轮廓,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

他知道,一场比单纯的开荒建房更加艰难、更加考验智慧和毅力的攻坚战役,即将在这片名为磐石谷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打响。而第一步,就是要将这大地深处的馈赠,真正转化为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