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更猛地抬起头,死死地盯着林川。
李云龙更是一蹦三尺高,扯着嗓子吼道:“打?林川你小子没发烧吧?拿什么打?”
“五万鬼子!两个甲种师团!还有坦克大炮飞机!咱们整个旅不到两万人,枪都快人手一支了,可子弹呢?炮弹呢?”
“你拿嘴去跟人家打吗?”
李云龙急得团团转,唾沫星子都快喷到林川脸上。
他不是怕死,他是怕窝囊。
怕手底下的兵,就这么白白地填进这个无底洞里。
周平顾问的脸色也煞白一片,他扶了扶眼镜,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是搞技术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武器装备上的代差,有多么恐怖。
那不是靠着一腔热血就能弥补的。
“团长,你先别激动。”
林川的表情依旧平静,这种超乎寻常的冷静,反而让暴躁的李云龙和焦虑的陈更,都下意识地安静一点。
他走到沙盘前,没有去看那个巨大的、代表着日军主攻方向的红色箭头。
而是伸出手,在三八六旅根据地的广袤山区,画了一个巨大的圈。
这个圈,把研究所、旅部、各个团的驻地,甚至大片的村庄和山林,全都囊括了进去。
“旅长,团长,你们看。”
“鬼子兵力是我们的两倍还多,装备更是碾压我们。”
“硬碰硬,是找死。”
“化整为零,打游击,研究所就完了,我们也就被‘拔根’。”
“这两条路,都是死路。”
林川的话,句句都说在要害上,陈更和李云龙的心,又沉了下去。
这不就是他们正在头疼的问题吗?
“所以,我们不选这两条路。”
林川的嘴角,微微向上扬起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我们要选第三条路。”
“我们不跟他们硬碰硬,也不完全分散。”
“我们要……拖死他们!”
“拖死他们?”李云龙愣住了,满脸的问号。
陈更的眼睛里,却闪过一丝精光,他似乎抓住了什么,但又很模糊。
他紧紧地盯着林川,沉声问道:“怎么拖?”
“用地雷。”
林川从沙盘边上拿起一把红色的小旗子,开始在沙盘上插。
他插旗的位置,不是什么险要的关隘,也不是什么必经的隘口。
而是那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山路、河谷、甚至是开阔地。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研究所,生产任务要变一变。”
“枪械生产线,继续加速。但要分出一部分产能。”
“炮弹生产线,也要分出一部分产能。”
“我们要造一种新东西。”
“一种简单到,连老百姓都能学着造的东西。”
“地雷。”
“地雷?”李云龙的眉头皱得更紧了,“那玩意儿我知道,以前也用过,埋在路上,运气好能炸翻一两个鬼子,炸死一匹马。”
“可现在是五万鬼子!你埋多少地雷能管用?十万个?一百万个?”
“就算你有那么多铁,那么多炸药,你怎么埋?鬼子的工兵是吃干饭的吗?人家拿个探杆一捅,就给你排干净了!”
李云龙的质疑,非常现实,也是常规地雷战最大的困境。
“没错,常规的地雷,作用有限。”
林川点点头,表示赞同李云龙的看法。
他转过身,看着众人,眼神里透着一股自信。
“但如果,我们的地雷,不止一种呢?”
“如果,我们有专门炸步兵的,有专门炸卡车的,甚至有专门炸坦克的呢?”
“如果,我们的地雷,不是埋在路上,而是挂在树上,藏在草丛里,甚至能从地里蹦起来呢?”
“如果,我们的雷区,不是一条线,一片地,而是……整个太行山呢?”
林川的声音越来越响,每一个“如果”,都像一把锤子,狠狠敲在陈更和李云龙的心上。
山洞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林川描绘的这幅景象给震住了。
把整个太行山,变成一个巨大的、无处不在的雷区?
这是何等疯狂,何等大胆的想法!
“这……这怎么可能?”周平顾问喃喃自语,他作为技术专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技术上的不可行性。
“那些复杂的地雷,我们怎么造?没有图纸,没有工艺……”
“图纸,我来画。”林川打断了他。
“工艺,我来简化。”
“材料,我们就用最普通的铸铁、黑火药,甚至石头、木头!”
“我们要造的,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武器,而是成千上万,百万千万,能让鬼子一步一响,一步一死的‘铁王八’!”
陈更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他死死地盯着沙盘上那片被林川画出来的巨大区域。
他仿佛已经看到,日军的钢铁洪流,一头扎进了这片无边无际的死亡陷阱里。
每走一步,都是爆炸。
每安营扎寨,都是噩梦。
士兵走在路上,要防着脚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