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研究所里热火朝天,全力投入生产竞赛的时候。
距离研究所上数十公里外的三八六旅旅部,气氛却压抑到了冰点。
旅长陈更的指挥部里,烟雾缭绕。
陈更、政委王林亭,还有几个参谋,正围着一张巨大的军用地图,一个个神情无比严肃。
地图上,一个巨大的红色箭头,从正太铁路的方向,直直地刺向他们所在的太行山腹地。
箭头的顶端,标注着两个触目惊心的日军师团番号——第一零九师团,第二十一师团。
在指挥部的角落里,一个穿着普通老百姓衣服,风尘仆仆的汉子,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东西。
他就是带来这份绝密情报的,我党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地下交通员。
为了送出这份情报,他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跑死了两匹马。
“都说说吧,怎么看?”
陈更掐灭了手里的烟头,声音沙哑地开口。
“情况很明显,鬼子这是要跟我们拼命。”
王林亭的脸色很难看。
“两个满编的乙等师团,外加一个独立混成旅团,总兵力超过五万人。坦克、重炮、飞机,能上的家伙事儿,估计都上了。
寺内寿一这个老鬼子,这次是下了血本,要一口气把我们三八六旅,连带着整个根据地,都给从地图上抹掉!”
“他们怎么会突然搞这么大的动作?”一个年轻的参谋不解地问道。
“棺材谷大捷,打疼他们了。”
陈更冷哼一声。
“全歼一个精锐联队,捅下来两架重型轰炸机,还把他们派来搞斩首的‘天狗’特战队给一锅端了。
这一连串的耳光,抽得寺内寿一脸上挂不住了。再加上林川那个研究所,暴露出的巨大潜力,已经让鬼子感到了真正的恐惧。”
“他们这是怕了。怕我们真的在山沟里,搞出什么翻天覆地的东西来。所以,才要不惜一切代价,发动这次所谓的‘拔根’作战,把我们连根拔起!”
陈更的分析,一针见血。
指挥部里,所有人都沉默了。
五万精锐日军的毁灭性打击!
这个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三八六旅虽然是八路军的主力,但全部兵力加起来,也不到两万人,而且装备简陋,弹药奇缺。
拿什么去跟敌人硬碰硬?
“旅长,总部怎么说?”王林亭问道。
“总部回电了。”
陈更拿起一份电报。
“总部的意思是,让我们……自行决断,相机行事。”
自行决断?
这四个字,比任何命令都沉重。
这意味着,总部也知道这次的危机非同小可,无法提供直接的支援。
一切,只能靠三八六旅自己了。
“命令各团,立刻收缩兵力,坚壁清野,化整为零,跟鬼子打游击!”一个参谋建议道。
“不行!”
陈更立刻否决。
“化整为零,是常规战法。但这次不行!”
他走到地图前,用红蓝铅笔,在研究所所在的山谷,画了一个重重的圈。
“我们所有的家当,我们未来的希望,全都在这里!”
“一旦我们化整为零,分散兵力,谁来保护研究所?鬼子的大部队一围上来,林川和那近千名技术工人,还有那些好不容易建起来的机器,就全完了!”
“我们要是退了,研究所就完了。研究所一完,我们三八六旅,我们整个华北的抗战,就真的被敌人‘拔根’了!”
陈更的话,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是啊,他们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支可以随时钻山沟,跟敌人兜圈子的游击队了。
他们有了自己的“坛坛罐罐”,有了自己的工业基地。
这个基地,既是他们的希望,也成了他们的“软肋”。
他们,退无可退!
“那……那怎么办?硬顶?”
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硬顶,无异于以卵击石。
“旅长,给新一团发电吧。”
一直沉默的王林亭,突然开口了。
他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上那个代表着研究所的红圈上。
“这件事,必须让李云龙和林川知道。仗要怎么打,我们得听听林川的意见。”
听林川的意见?
一个参谋愣了一下。
“政委,林川同志是技术专家,打仗的事情……”
“现在,我们打的已经不是普通的仗了。”
王林亭打断了他。
“这是一场关于生存和未来的战争。而林川,恰恰是我们未来的关键。”
“我总觉得,那个小子,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陈更看着地图,沉思了许久。
最终,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备马!不发电了!”
他抓起挂在墙上的皮衣,大步向外走去。
“我亲自去一趟研究所!”
“现在,能决定我们三八六旅命运的,不是我这个旅长,也不是总部的命令。”
“而是那个山沟里,机器的轰鸣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