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动作比声音还快,话音未落,人已经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
“王承柱!你个兔崽子,给老子滚过来!”
他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在整个山谷里回荡,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蛮横。
没过多久,一个身板扎实,满脸精悍的汉子就一路小跑地过来了,正是炮兵营营长王承柱,也是尖刀排排长。
他身后,还跟着他那个排最精锐的十几个炮手。
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手上布满老茧,眼神里透着一股子炮火熏出来的沉稳。
“团长!林所长!”王承柱跑到跟前,一个立正,敬了个军礼,动作干脆利落。
“林总指挥!”李云龙扭头看向林川,那张黑脸上满是兴奋,咧开的大嘴快要咧到耳根子,“人给你拉来了!炮也正在路上!你小子就说吧,这大手术,咱们从哪儿下刀?”
此时,兵工厂的工人们已经行动起来。
十几门保养得油光锃亮的“一式”75毫米步兵炮,被从炮库里一门接一门地拖了出来,朝着后山的总装车间运去。
那场面,热火朝天,像是在准备一场盛大的阅兵。
林川的目光从王承柱和他手下那帮炮手身上扫过,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些人,就是他计划中最关键的执行者。
技术再先进,也得靠人来操作。
“承柱,一会儿有得是你们忙的。”林川说道,随即转向李云龙,“团长,跟我来车间。”
总装车间里,灯火通明。
第一门“一式”步兵炮已经被推到车间的正中央,几台高亮度的探照灯从不同角度照在它身上,每一个零件的细节都清晰可见。
周平带着研究所里所有的技术员,早就等在这里。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困惑和期待。
他们都知道林川要给炮动手术?但是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动?
彼得罗夫和他的苏联专家团队,也被“请”到了车间的一个角落。
他们没有被允许靠近,但可以清楚地看到车间中央的一切。
彼得罗夫的眉头紧锁,他实在是想不通。
步兵炮就是步兵炮,它的设计用途就是支援步兵,攻击地面目标。
它的炮架结构,决定了它的最大仰角超不过45度。
这是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你怎么改?
难道,他想重新设计制造一个新的炮架?
不可能!
那需要精密的设计,复杂的铸造和机加工,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根本完不成!
可日本人,最多只给他们二十四个小时。
“林总指挥,这……到底要怎么个动手术法?”周平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忍不住先开口问道。
他手里拿着一本笔记本,准备随时记录林川的“奇思妙想”。
林川没有直接回答。
他走到那门步兵炮前,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冰冷的炮管。
然后,他蹲下身,指着火炮的摇架和高低机连接的部分。
“问题,出在这里。”林川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性。
“‘一式’步兵炮为了追求低矮的火线高度和稳定性,整个炮架设计得非常紧凑。它的高低机齿弧,也就是控制炮管抬头的这个零件,行程非常短。”
“这就导致,它的最大仰角,理论上只有45度。实际上,为了防止后座时炮尾撞地,有效仰角连40度都不到。”
“40度的仰角,炮弹飞出去,最高也就能打到两千多米。鬼子的轰炸机,在三千米以上的高度进行水平轰炸,咱们的炮弹连人家的脚底板都够不着。”
林川用最简单直白的话,解释了问题的核心。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李云龙和王承柱,都听懂了。
说白了,就是这炮,抬不起头来!
是个“低头族”!
“那……那咋办?”李云龙急了,“林老弟,你总不能是想把这玩意儿给融了,重新造一个吧?”
“当然不。”林川站起身,脸上露出一丝胸有成竹的笑意,“我们没时间,也没那个条件。”
“所以,我们不跟它讲道理,我们用最简单,最粗暴的办法。”
他转头看向周平。
“周顾问,还记得我们为了方便运输,是怎么把炮架拆开的吗?”
周平一愣,随即眼睛一亮!
“我明白了!”
“我们不改造它本身,我们改造它的‘地基’!”
林川打了个响指。
“没错!我们不动它复杂的摇架和高低机,我们只对它的‘大架’下手!”
“一式”步兵炮采用的是开脚式大架,就是炮身下面那两条可以张开的“腿”。
这两条腿,通过一个枢轴和炮身连接。
“把它的枢轴拆了!”林川下达了第一个命令。
工人们立刻围了上去,用扳手和撬棍,叮叮当当地忙活起来。
很快,连接着炮轮和两条大架的整个下半部分,就被完整地拆了下来。
光秃秃的炮身上半部分,被临时用几个枕木给垫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