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打下来?
把天上的苍蝇全部给它打下来?
山谷里死一般的寂静,被这句轻描淡写却又石破天惊的话给彻底打破。
所有人,包括刚刚还沉浸在懊悔和暴怒中的李云龙,都猛地抬起头,用一种看疯子似的眼神看着林川。
“林……林老弟,你没发烧吧?”李云龙第一个蹦了起来,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林川面前,伸手就想去摸他的额头。
“你说啥?把飞机打下来?拿啥打?就凭咱们那几门‘一式’步兵炮?那玩意是用来轰地面的,够得着天上的铁鸟吗?”
李云龙的嗓门震得人耳朵嗡嗡响,他的话也问出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是啊,用步兵炮打飞机?
这听起来,比用步枪打飞机靠谱不多少。
上一次在棺材谷,林川确实创造奇迹,用三门步兵炮硬生生拽下来一架日军轰炸机。
可那是什么情况?
那是炮架在山崖,敌机在低空俯冲,飞行路线相对固定,而且整个战场上只有那么三架。
更重要的是,那一次,所有人都觉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是运气!
现在,兵工厂已经彻底暴露,鬼子下一次来的,绝对不是一两架侦察机,而是一个庞大的轰炸机群!
几十架,甚至上百架!
到时候铺天盖地都是飞机,你怎么打?
“林川同志,我知道你急,我们都急。”陈更旅长也走了过来,他的脸色依然凝重,语气里带着一丝劝慰,“但我们不能意气用事。打飞机,需要专门的高射炮,需要精确的火控系统。我们……我们什么都没有。”
他的话很委婉,但意思很明确。
这不是靠勇气和决心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科学,是工业实力上的绝对差距。
一旁的彼得罗夫,在最初的震惊后,也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他的判断。
他刚刚才被林川的“新奥法”爆破技术彻底折服,但对于防空作战,他有着苏联专家固有的严谨和骄傲。
“林总工程师,”彼得罗夫的声音沙哑,但条理清晰,“我必须指出,用步兵炮进行防空作战,在理论上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
“首先,你们的火炮初速太低,弹道弯曲,射高严重不足。面对在三千米以上高度进行水平轰炸的轰炸机群,你们的炮弹甚至无法触及它们。”
“其次,你们的火炮射速太慢。一门步兵炮,即便是最熟练的炮手,一分钟也最多打出十发炮弹。这点火力密度,对于高速移动的空中目标来说,无异于大海捞针。”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你们没有有效的火控系统。防空作战,需要精确计算目标的航向、速度、高度,并计算出巨大的提前量。这需要专业的光学测距仪、指挥仪和数据解算盘。只靠肉眼和大脑,误差会大到离谱。”
彼得罗夫一口气说完了他的观点,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敲在众人心上。
他说的,全都是事实。
是任何一个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无法反驳的,冷冰冰的现实。
刚刚因为林川的话而燃起一丝微弱希望的战士和工人们,眼神再次黯淡下去。
是啊,苏联专家都说不行,那肯定就是不行了。
这仗,没法打。
李云龙的拳头攥得咯咯作响,他虽然听不懂那些复杂的词,但“不可能成功”这几个字,他听懂了。
他娘的,难道就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鬼子的飞机来,把咱们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家当,炸成一片废墟?
“谁说不可能?”
就在这片绝望的气氛中,林川的声音再次响起。
他没有被彼得罗夫的专业分析所动摇,更没有被众人的质疑所影响。
他的眼神,依旧冷静,甚至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锐利。
他环视一周,目光从李云龙、陈更,最后落到彼得罗夫的脸上。
“彼得罗夫同志,你说的都对。按照常规的防空理论,我们确实毫无胜算。”
“但是……”
林川话锋一转,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谁说,我们要用常规的办法来打?”
他伸出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
“战争,有时候打的不仅仅是钢铁,更是脑子。”
“上一次在棺材谷,我们能用定时引信,在空中布下一张破片网。这一次,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张网,变得更大,更密,更致命?”
“定时引信?”彼得罗夫皱起了眉头,他对这个战例有所耳闻,但并不清楚细节。
“没错。”林川点了点头,“但这一次,我们要用的,是一种全新的引信。一种……能自己长眼睛的引信。”
能自己长眼睛的引信?
这话一出,别说李云龙听得一头雾水,就连陈更和彼得罗夫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彻底懵了。
引信就是引信,怎么可能自己长眼睛?
这听起来,是多么的不靠谱!
“林川,你小子把话说明白点!啥叫长眼睛的引信?”李云龙急得抓耳挠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