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拓梦者 > 第39章 南岭春潮民欢喜 阴暗角落藏祸心

拓梦者 第39章 南岭春潮民欢喜 阴暗角落藏祸心

作者:云中秋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9 10:56:28

党委会议室里的烟味还未散尽,长条木桌上的搪瓷缸子残留着半杯凉茶,墙壁上“农业学大寨”的标语在午后略显昏暗的光线下,字迹依然醒目。

张天乐书记收拾着桌上的文件,指尖划过那份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会议纪要,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刚才那场激烈的争论。

他抬起头,目光穿过敞开的窗户,落在院子里正簇拥在一起、神情难掩兴奋的几个人身上——陆方舟、柳婉叶,还有那个文静却透着股韧劲的林雨潇。

张天乐书记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他太了解这些年轻人了,像初升的太阳,有冲劲,有理想,却也容易被一时的热情冲昏头脑。

刚才的会议,表面上是讨论发展方向,实则是新旧观念、本土势力与外来力量的第一次正面碰撞。他这个书记,坐得稳这把椅子,靠的不是一言堂,而是对南岭乡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和潜藏暗流的深刻洞察。

“小吴,”他对着门口喊了一声。

年轻的通讯员吴小兵立刻跑了进来,“张书记,您找我?”

“把陆方舟、柳婉叶和林雨潇他们三个叫到我办公室来。”张天乐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好的,书记。”

吴小兵转身出去了。张天乐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院子里那三个身影。陆方舟正手舞足蹈地说着什么,引得柳婉叶一阵轻笑,林雨潇则站在一旁,偶尔点头,眼神里闪烁着思考的光芒。他们是南岭的希望,但这条路,绝不会平坦。

不一会儿,敲门声响起。

“进来。”

陆方舟三人推门而入,脸上的兴奋劲儿还未完全褪去。张天乐指了指办公桌前的几张木椅,“坐吧。”

三人依次坐下,办公室里一时有些安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鸡鸣和远处隐约的狗吠。张天乐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给三人各倒了一杯温水,递过去。

“喝点水,平复一下心情。”

他看着三人,缓缓开口,“刚才会上的争论和分歧,你们都亲眼看到了,亲耳听到了。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你们今后发展乡镇企业的工作,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会困难重重。”

陆方舟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柳婉叶也收起了轻松的神色,林雨潇则微微蹙起了眉。他们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亲耳从张书记口中得到证实,还是感到了压力。

“你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张天乐的目光扫过三人,语气加重了几分,“我张天乐,是坚决支持你们的。但是,别人怎么做,你们要心里有数。那些反对派,不是空穴来风,他们都是南岭土生土长的实力派,根深蒂固,关系网复杂。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们的到来,你们要干的事,是在打破他们的舒适区,动了他们的‘奶酪’。所以,你们得当心,处处都要留心。”

他顿了顿,观察着三人的反应,看到他们都在认真倾听,便继续说道:“在今后的工作中,你们建企业,要遵循一个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小后大。不能急于求成,一口吃个胖子。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具体来说,”张天乐喝了口茶,“先拣村民们会做的、熟悉的行当开始。投资要小,见效要快。先让一部分老百姓尝到甜头,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有信心了,支持你们了,你们的工作才能真正推开,然后再逐步扩大规模,这样才能干得稳,走得远。”

他的目光转向林雨潇,“雨潇’,你见多识广,脑子活。你要多参与进来,帮他们把好舵,出出主意。记住,不要贪大求洋,要沉下身子,干张了脚也不怕,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林雨潇点了点头,“谢谢张书记提醒,我们记住了。”

张天乐看着三人,确认他们都理解了自己的话,才问道:“方舟,你来说说,第一步打算怎么干?”

陆方舟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身旁的柳婉叶和林雨潇,两人都向他投来鼓励的目光。他定了定神,说道:“书记,我就按您说的,先易后难。我想,先把竹编厂干起来。这个项目没啥复杂的设备,咱们南岭山多竹子多,乡亲们大多都会这门手艺,基本不用教。只要我们能把握好样品的款式和产品的销路这两头,就能打开局面。”

张天乐听完,又望向林雨潇和柳婉叶。林雨潇微微颔首,柳婉叶则用力点了点头,补充道:“张书记,竹编确实是个好生意。成本低,上手快,很适合作为我们乡企的第一步。”

“好!”

张天乐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就从竹编厂开始!”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赞许,但随即又严肃起来,“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人,肯定会不甘心,会想方设法给你们当绊脚石,背后使坏!你们行事一定要谨慎,多向老周书记他们请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他又细细交代了几句,比如要注意安全生产,要公平对待工人,要账目公开透明等等,直到看到三人都表示没有问题了,才摆了摆手:“行了,你们回去抓紧时间落实吧。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我。”

“谢谢张书记!”三人齐声说道,起身告辞。

走出书记办公室,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陆方舟伸了个懒腰,刚才的压力似乎被这阳光冲淡了不少。

“怎么样,我说干竹编没错吧?张书记都支持了!”他显得信心满满。

柳婉叶笑着说:“是不错,但张书记的提醒也很重要,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

林雨潇则若有所思:“张书记说的那些实力派,指的应该就是以顾副书记和李副主任为首的那几个人吧?他们在会上就阴阳怪气的。”

“管他们是谁!”

陆方舟挥了挥手,“咱们只要把事干成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他们就没话说!走,咱们回去开个会,把班子搭起来,马上行动!”

三人步履轻快地回到了临时借用的公社办公室。这里将成为他们乡企工作的起点。陆方舟立刻让人去通知企业办的雷雨生、肖远志,还有农技站的周天雷、白光涛,让他们马上过来开会。

不到半小时,几个人就都到齐了。雷雨生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皮肤黝黑,常年在基层跑,经验丰富。肖远志三十出头,脑子活,手脚麻利。周天雷和白光涛则是农技站的技术骨干,对机械和管理也有一定的经验。

陆方舟简单介绍了一下党委会议的情况和张书记的指示,然后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为了集中力量抓好乡镇企业,经和柳婉叶、林雨潇同志商量,并报请张书记同意,我们决定将企业办和农技站暂时合并,成立乡企工作办公室,统一协调和管理全乡的企业发展工作!”

这个决定让雷雨生等人有些意外,但随即都表示支持。在南岭乡,能干事、想干事的人,都渴望有一个更大的平台。

“下面,我来明确一下分工。”陆方舟清了清嗓子,“首先,我们决定在北坡大队先建一个竹编工艺厂,作为我们乡企的试点。”

他看了一眼众人,继续说道:“竹编厂这边,由柳婉叶同志负责全面的具体工作。林雨潇同志,你负责样品图案的设计和产品的销路,这两头可是关键,都交给你了。”

林雨潇点了点头:“放心吧,我会尽力的。”

“北坡大队的周云霄老书记,我们已经沟通过了,他同意出任竹编厂的名义厂长,主要帮我们协调村里的关系。张天峰同志,也就是张书记的弟弟,担任副厂长,主要负责生产管理,他在村里威望高,懂生产。”

陆方舟顿了顿,转向其他人:“另外,山货加工厂也不能停,要同步搞起来。这个厂由我亲自负责。雷雨生、肖远志,你们两个负责具体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白光涛,你经验丰富,就辛苦你,负责山货的销售。”

“没问题!”雷雨生等人齐声应道。

“还有一件事,”林雨潇补充道,“我们的产品要有自己的品牌和包装。我打算设计一个‘南岭’图案的商标,申请注册。山货的包装物也需要统一印刷。这件事我来办,我尽快进城去跑注册商标和印刷包装的事。”

“好主意!”

陆方舟赞道,“有了自己的商标,产品就正规了,也好打开销路。”

会议开得很顺利,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干劲十足。散会后,大家立刻分头行动起来。

柳婉叶和陆方舟第一时间赶到了北坡大队,找到了周云霄老书记。周云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是个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他对办竹编厂的事非常支持,拍着胸脯保证会全力配合。

“孩子们,你们放心干!只要是为咱们北坡村好,为咱们南岭乡好,我周云霄绝不含糊!村里的废弃小学闲着也是闲着,正好拿来当厂房,我这就带你们去看看。”

周云霄带着他们来到了村东头的废弃小学。几间土坯房虽然有些破旧,但墙体还算结实,院子也宽敞,确实是个办小厂的好地方。经过和周云霄老书记的详细商议,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

第二天,竹编厂的筹备工作就正式启动了。村里的干部群众听说大队要办工厂,还是搞大家都会的竹编,都围了过来,议论纷纷。一开始,还有些人持怀疑态度,担心办不起来,担心拿不到工资。

“这工厂能行吗?别到时候干了活,一分钱都拿不到。”有人小声嘀咕。

“就是,以前也不是没试过搞副业,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柳婉叶听到了这些议论,没有急着辩解,而是和张天峰一起,挨家挨户地走访那些手艺好的村民,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办厂的意义、计件工资的结算方式——一周一结算,多劳多得。

更让人感动的是,林雨潇考虑到建厂初期资金紧张,主动给远在北京的母亲打了电话,从家里拿出来10万元,以个人名义借给大队,作为竹编厂的筹备资金。

当这个消息在村里传开后,村民们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

“人家城里来的大学生,自己掏钱帮咱们办厂,还能骗咱们不成?”

“就是啊,林同志是真心实意为咱们好啊!”

“我看行!我会编竹筐,我要报名!”

“我也会!算我一个!”

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根据生产需要,柳婉叶和张天峰计划招收50名会编织的村民先开工。消息一公布,报名的人络绎不绝,不到一天就报满了。

开工前,林雨潇已经赶制出了第一批样品——精致的竹编椅凳和小巧玲珑的竹编小桌。这些样品设计新颖,做工精细,摆在院子里,引得村民们啧啧称赞。

“没想到这竹编还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

“这要是拿到城里去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柳婉叶给工人们分发了样品和竹子原料,详细讲解了编织的要求和质量标准。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极大地激发了工人们的积极性。大家干劲十足,院子里很快就响起了噼噼啪啪的竹子碰撞声。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到了发工资的日子,柳婉叶和张天峰把一沓沓崭新的钞票发到了工人们手中。最高的一个老师傅,一周就挣了八十多块钱,比在地里干一个月挣得还多!

拿到工资的工人们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竹编厂的好。这一下,可把村里其他会竹编手艺的社员给眼馋坏了,纷纷找到柳婉叶,要求加入竹编厂。柳婉叶和张天峰商量后,决定扩大招工规模,竹编厂的工人一下子就增加到了近百人,小小的废弃小学院子里,变得热闹非凡。

与此同时,林雨潇也带着自己设计的“南岭”商标图案,踏上了前往省城的火车。他要尽快把商标注册下来,还要联系印刷厂印制包装物。

山货加工厂那边,陆方舟、雷雨生和肖远志也已经行动起来,收购了第一批山货,开始进行简单的加工。白光涛则四处联系销路,跑遍了周边的几个县城。

竹编厂开工顺利,第一批产品很快就编织完成了。看着院子里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竹编椅凳和小桌,柳婉叶和张天峰既高兴又有些担忧——这么多产品,能卖出去吗?

就在这时,林雨潇从省城回来了,带来了好消息:“南岭”商标已经提交了注册申请,包装物也联系好了印刷厂,很快就能印出来。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联系好了北京的销路。

“我在北京有几个知青同伴,叶绍英、刘建国他们,都很有能力,也愿意帮我们推销。我们还计划搞有奖销售活动,打开市场应该没问题。”林雨潇信心满满地说。

几天后,林雨潇带着第一批精心挑选的竹编产品,登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他知道,这不仅是为竹编厂寻找销路,更是为南岭乡的乡镇企业探出一条路。

在北京,林雨潇找到了当年一起插队的知青同伴叶绍英。叶绍英现在在一家国营百货公司担任部门经理,人脉广,路子野。当他看到林雨潇带来的竹编样品时,眼睛一亮:“雨潇,你这东西不错啊!做工精细,价格又实惠,很符合现在老百姓的需求。我帮你联系几个商场和供销社,应该能卖出去不少。”

在叶绍英、刘建国、陈芳、李红梅、赵伟东等人的帮助下,林雨潇的竹编产品很快就在北京的几家商场和供销社上架了。他们还按照计划开展了有奖销售活动,购买竹编产品可以抽奖,奖品有毛巾、肥皂、搪瓷缸等日用品。

没想到,这些来自大山深处的竹编产品,凭借其独特的工艺、新颖的款式和亲民的价格,一下子就受到了北京市民的喜爱。短短半个月时间,就卖出了两千多件!

当第一批货款——足足三万多元,通过银行汇到北坡大队竹编厂的账户上时,整个竹编厂都沸腾了!工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周云霄老书记拿着汇款单,激动得手都在抖:“成了!咱们北坡村的工厂真的成了!孩子们,你们立了大功啊!”

柳婉叶、张天峰和闻讯赶来的陆方舟、雷雨生等人,看着欢呼的人群,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不仅仅是三万多块钱,更是他们乡企之路迈出的成功第一步,是希望的火种。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南岭乡。那些曾经持怀疑态度的人,此刻也不得不对陆方舟他们刮目相看。张天乐书记听到消息后,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然而,在这片喜悦的氛围中,一股不和谐的暗流也在悄然涌动。

乡党委的顾长明副书记,在得知竹编厂大获成功的消息后,脸色阴沉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手里把玩着一个紫砂杯,眼神里充满了不甘和怨毒。

他的妻弟王二虎,原本在村里开了个小小的竹编作坊,生意勉强维持,竹编厂一开工,他的生意立刻就冷清了下来,几天都没接到一个活。

“姐夫,你可得想想办法啊!再这么下去,我的作坊就要倒闭了!”王二虎气冲冲地闯进办公室,对着顾副书记抱怨道。

顾副书记眯起眼睛,手指重重地敲了敲桌面:“急什么?好戏才刚刚开始。他们不是能吗?不是一下子就卖出两千多件吗?我倒要看看,他们能不能一直这么顺下去。”

他压低了声音,对王二虎说了几句。王二虎的脸上立刻露出了阴险的笑容:“还是姐夫高明!我这就去办!”

王二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顾副书记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明媚的春光,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陆方舟,柳婉叶,林雨潇……你们以为这样就赢了吗?南岭乡的水,深着呢。”

与此同时,在南岭乡的另一个角落,乡供销社的甄万茂主任也正在和几个人密谈。他们看着手里从北京寄来的“南岭”牌竹编产品宣传单,眼神复杂。

“没想到啊,这几个毛头小子还真把事给办成了。”

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说道,他是乡粮站的站长陆长奎。

“办成了又怎么样?”

甄主任冷笑一声,“他们能打开北京的销路,难道我们就不能?再说了,他们那点本钱,那点经验,想在南岭乡立足,还嫩了点。”

“甄主任,你的意思是......”

甄万茂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才凑近了些,压低了声音,用只有几人能听到的音量说道:“竹编厂不是需要竹子吗?北坡村的竹子虽然多,但总有不够的时候,他们肯定要从别的村收购。咱们只要打个招呼,让其他村的村干部卡一下,抬高竹子的收购价格,或者干脆不卖,我看他们的竹编厂还怎么开工!”

“高!实在是高!”

陆长奎拍着大腿赞道,“还是李主任想得周到!没有竹子,他们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另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的男人,是乡中学的教导主任费贯才,他推了推眼镜,有些犹豫地说:“这样做……会不会太明显了?张书记可是全力支持他们的。”

“支持?”

甄万茂嗤笑一声,“张书记支持的是‘发展乡镇企业’这个口号,又不是支持他们这几个人。只要我们做得隐蔽点,就说是村民们自己要提高价格,他张书记还能强买强卖不成?再说了,等他们竹编厂黄了,我们再以供销社的名义,‘接手’过来,到时候,功劳不还是我们的?”

几个人低声议论着,脸上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照不进他们心中的阴暗角落。

而此刻的北坡村竹编厂,庆祝的喜悦还未完全消退。柳婉叶正在给工人们结算新一周的工资,看着大家喜笑颜开的样子,她的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张天峰则在院子里指挥着工人整理刚编好的一批竹篮,准备给林雨潇寄到北京去。

陆方舟刚从山货加工厂那边过来,带来了好消息:山货加工厂的第一批笋干和香菇也已经加工完成,白光涛已经联系好了几个外地的客商,很快就能发货。他走进竹编厂的院子,看到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欣慰地笑了。

“婉叶,天峰,咱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陆方舟兴奋地说道,“等山货加工厂也打开销路,咱们南岭乡的乡企就能真正红火起来了!”

柳婉叶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点头:“是啊,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张书记的提醒还在耳边呢。”

“放心吧,”陆方舟自信满满,“咱们行得正,坐得端,只要把事干好,谁也别想找茬!”

他们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中,丝毫没有察觉到,一张针对他们的无形大网,正在南岭乡的阴影里,悄然编织。

林雨潇在北京的销售工作也进展得异常顺利。他不仅巩固了现有的销售渠道,还联系上了几家外贸公司,对方对“南岭”牌竹编产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去。

这天,林雨潇正在和一家外贸公司的经理洽谈合作细节,他的传呼机突然响了。他看了一眼号码,是家里打来的。他心中一动,走到一旁回了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略显焦急的声音:“雨潇,你在那边还好吗?家里一切都好,就是……就是你爸最近总说心口有点闷,我有点担心。”

林雨潇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妈,爸没事吧?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他就是不肯去,说老毛病了,休息休息就好。”母亲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我跟你说一声,就是想让你别太担心家里,安心在外工作。你那个竹编厂不是刚起步吗?别因为家里的事分心。”

“不行,妈,身体是大事!”林雨潇斩钉截铁地说,“我明天就买票回去,带爸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您别劝我,这事听我的!”

挂了电话,林雨潇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父亲的身体一直是他的牵挂。他立刻和外贸公司的经理说明了情况,约定等他回来后再继续洽谈。

第二天一早,林雨潇就登上了返回南岭的火车。他归心似箭,一方面是担心父亲的身体,另一方面,他也想把和外贸公司合作的好消息尽快告诉柳婉叶他们。

他不知道的是,当他踏上归途的时候,南岭乡的天空,已经悄然聚集起了几朵乌云。一场针对竹编厂,甚至可能波及整个南岭乡企发展计划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而他的突然归来,又会给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带来怎样的变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