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拓梦者 > 第38章 方案引发南岭潮涌 会议争论斗争激烈

暮春的南岭,绿意已浓得化不开。连绵的丘陵被新抽的稻禾染成一片醉人的翠绿,山间的映山红虽已过了盛期,却仍有零星的花朵在枝头倔强地绽放,点缀着这片沉寂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

公社大院里的老槐树也褪去了嫩黄,浓密的枝叶撑起一片斑驳的阴凉,蝉鸣声开始在午后的寂静中试探着响起。

然而,这份表面的宁静,却被一份刚刚送达公社党委办公室的文件,搅得周天寒彻,波澜骤起。

这份文件,便是陆方舟耗费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几易其稿,精心打磨出来的《南岭公社乡镇企业创办规划方案》。

此刻,它正静静地躺在公社党委书记张天乐的办公桌上,封面用宋体字工工整整地写着标题,落款处是“南岭公社乡企办 陆方舟”,旁边还附着柳婉叶清秀的字迹:“已阅,建议党委研究。柳婉叶。”

柳婉叶将方案交上去的时候,心里是既忐忑又充满期待的。她作为公社的企业办主任,又是陆方舟方案的第一个读者和协助者,深知这份方案凝聚了陆方舟多少心血,也明白它对于南岭未来的意义。她看着张书记接过方案,眉头微蹙地扫了一眼标题,便将其放在了堆积如山的文件中间,只淡淡地说了句:“知道了,放在这儿吧,我会认真研究后党委会上再议。”

柳婉叶走出书记办公室,心里有些打鼓。她知道,这份方案触及了太多人的固有观念,推行起来绝不会一帆风顺。

果然,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公社大院里传开。

“陆方舟搞了个什么乡企创办方案,听说要把咱们南岭的山山水水都折腾一遍呢!”

“一个城里来的知青,懂什么种地办厂?怕不是想当然,纸上谈兵吧!”

“听说柳主任也掺和进去了,年轻人就是爱出风头。”

各种议论声不绝于耳,有好奇,有怀疑,更多的却是根深蒂固的排斥。

最先公开跳出来反对的,是公社副主任李凤山。

李凤山是土生土长的南岭人,从互助组、合作社一路干到公社副主任,信奉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老理儿,对任何“新花样”都抱着天然的警惕和反感。

他在得知方案的大致内容——什么“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加工,对接外部市场”——后,气得吹胡子瞪眼。

这天下午,公社大院的走廊里,李凤山堵着正要去资料室的柳婉叶,声音洪亮,几乎是吼出来的:“柳主任!陆方舟那个什么乡企方案,是不是你给递上去的?”

\/柳婉叶停下脚步,镇定地回答:“是的,李主任。陆主任的方案已经完成,按程序提交党委研究。”

“研究?研究个屁!”

李凤山唾沫星子横飞,“我告诉你柳婉叶,还有那个陆方舟,别在这儿瞎折腾!那方案我听了一耳朵,纯粹是狗屁不通的秀才文章!闭门造车!不切实际!”

他越说越激动,引来不少公社干部探头探脑。“什么利用山货搞加工?咱们南岭人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采点山货换点油盐钱还行,办厂?办什么厂?谁会技术?谁来管理?产品做出来了,能卖出去吗?这不是拿着公社的钱打水漂吗?”

李凤山用手指点着,语气不屑:“我看那就是华而不实的观音文章!看着光鲜亮丽,供着好看,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中看不中用!咱们南岭当务之急是抓好粮食生产,把地种好,多打粮食才是硬道理!搞这些旁门左道,小心把人心搞散了,把生产搞乱了!”

柳婉叶试图解释:“李主任,陆主任的方案里对这些问题都有考虑,比如技术可以请县里的师傅,管理可以边干边学,销路也联系了地区的供销社……”

“联系?联系顶个屁用!”

李凤山粗暴地打断她,“供销社能包销?人家凭什么要你的东西?质量不行,价格不低,谁要?我看你们就是想当然!年轻人,做事毛躁,不知道天高地厚!我绝不会同意这种败家子的方案!”

说完,李凤山甩了甩袖子,怒气冲冲地走了,留下柳婉叶和一群窃窃私语的干部。

李凤山的态度,像是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更大的涟漪。公社政协助理王玉岩等人也跟着附和起来。

王玉元是公社的老人了,平日里就爱东家长西家短,没什么主见,但跟着“老资格”李凤山反对新生事物,他倒是很积极。

他在办公室里跟几个相熟的干部嘀咕:“李主任说得对,我看那陆方舟就是书读多了,脑子读傻了。乡企?那是那么好搞的?咱们公社连台像样的机器都没有,工人都得从农民里找,他们会干什么?到时候还不是瞎耽误功夫,浪费人力物力。”

另一个干部接话:“是啊,听说方案里还提到要建什么水果罐头厂、竹编工艺厂,这些东西听着洋气,可咱们这儿连电力都不稳定,怎么生产?我看悬。”

“我看啊,”王玉岩压低声音,“陆方舟这是想搞政绩,想出风头呢!刚来公社没几天,就想搞个大动静,哪有那么容易?咱们南岭穷,经不起他这么折腾!”

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陆方舟的心上。他原本以为,自己拿出的是一份切实可行、能为南岭带来改变的蓝图,却没料到会遭遇如此猛烈的抨击和曲解。

他把自己关在乡企办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看着桌上厚厚的方案文本,心里充满了懊丧和委屈。

窗外的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他心头的阴霾。

他想起自己走村串户,调研南岭的山水资源、物产分布;

想起自己熬夜查阅资料,分析市场行情;

想起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性,反复核算,请教老农技员;

想起柳婉叶为了帮他誊写、整理材料,也熬了无数个夜晚……

这一切,难道真的只是“秀才文章”、“观音文章”吗?难道南岭就只能永远守着那几亩薄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穷日子吗?

就在陆方舟情绪低落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林雨潇和柳婉叶走了进来。她们手里也拿着那份方案,脸上带着明显的赞赏和支持。

林雨潇是公社的党委委员,农技站站长,他走到陆方舟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方舟,老同学,别听李凤山他们瞎嚷嚷!他们就是思想僵化,跟不上形势了!我和婉莹姐仔细看了你的方案,觉得这真是个好东西!切实可行!”

柳婉叶是公社企业办主任,陆方舟的直接领导,平日里文静内敛,但此刻也点头附和:“是啊,陆主任。这份方案考虑得非常周全。咱们南岭有什么,缺什么,方案里都分析得很透彻。利用本地的竹笋、野果、竹子搞加工,这路子绝对是对的!以前咱们的山货都是原封不动地低价卖出去,人家一转手加工一下,就能卖好几倍的价钱。咱们自己为什么不能干?这确实是加快南岭经济发展的好规划!”

“可是……”陆方舟叹了口气,“李主任他们反对得很厉害,还有王玉岩他们在背后煽风点火,很多人都被他们说动了。”

“怕什么!”

林雨潇挥了挥手,“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反对,是因为他们看不到长远的好处,只知道守着老摊子!咱们得跟他们辩,跟他们争!把道理摆清楚,让大家看看,这份方案到底是不是真的能给南岭带来好处!”

柳婉叶也鼓励道:“陆主任,你不能泄气。南岭太需要改变了。多少人家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凑不齐,多少老人病了没钱医治。你的方案,是给南岭人指了一条致富的路。我们支持你!”

看着林雨潇和柳婉叶真诚而坚定的眼神,陆方舟心中的阴霾渐渐散去,重新燃起了斗志。是啊,为了南岭的未来,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

接下来的几天,公社大院里几乎成了两种意见交锋的战场。

支持方以陆方舟、柳婉叶、林雨潇、叶为核心,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向公社的干部和群众宣传方案的好处。

他们在食堂吃饭时聊,在下乡途中说,甚至在傍晚散步时,也会主动和乡亲们讲解创办乡企的意义。

“张大叔,您家后山不是有一大片竹林吗?方案里说要办竹编工艺厂,到时候您家的竹子就能直接卖个好价钱,还能去厂里上班挣钱呢!”柳婉叶耐心地跟一位老乡解释。

“是啊,王婶,”林雨潇接过话茬,“您家种的那片果树,果子熟了总是愁卖不出去,或者被贩子压价。要是办了罐头厂,咱们自己把果子做成罐头,不但能保存得久,还能卖得更远,价钱也肯定比现在好!”

而反对方,则以李凤山、王玉岩为首,他们凭借自己在公社的资历和人脉,四处游说,散布悲观论调。

“别听他们瞎吹!”

李凤山在生产队队长会议上告诫大家,“办厂哪有那么容易?到时候机器一响,钱就没了!要是赔了,谁来负责?还不是咱们老百姓倒霉!好好种你的地,别跟着起哄!”

王玉岩则在私下里传播谣言:“我听说了,陆方舟那个方案是照着书本抄的,人家别的地方条件跟咱们不一样,学不来的!到时候厂子办不起来,他拍拍屁股回城了,留下一堆烂摊子,还不是咱们南岭人自己收拾!”

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争论不休。公社的干部们也分成了几派:有的坚决支持,认为这是南岭发展的机遇;有的坚决反对,觉得风险太大,不能冒进;还有的则持观望态度,谁也不想得罪,等着看党委最终的决定。

终于,到了公社党委会研究讨论这份方案的日子。

会议在公社党委那间宽敞但简陋的会议室里举行。长条的会议桌旁,坐着公社的九名党委成员:党委书记张天乐、副书记顾长明,副书记胡玉美、政协主任王玉岩,革委会副主任李凤山,武装部长施援朝以及其他六名委员,包括林雨潇、柳婉叶、韩雄峰等人。

陆方舟作为方案的起草人,列席坐在会议桌的一侧,准备做讲解性介绍。柳婉叶坐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份补充材料,随时准备协助他。

会议开始,顾长明副书记首先发言,他表情严肃,语气平稳:“今天把大家召集来,主要是讨论陆方舟同志提交的《南岭公社乡镇企业创办规划方案》。这份方案在咱们公社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今天,我们就本着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的原则,充分讨论,畅所欲言,最后投票决定。首先,让陆方舟同志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方案的具体内容。”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陆方舟身上。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和激动,拿起方案文本,开始了他的讲解。

“各位领导,同志们,”陆方舟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我提交的这份《南岭公社乡镇企业创办规划方案》,是基于我对南岭公社近几个月来的深入调研,并结合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社队企业的政策导向制定的。下面,我从方案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预期效益五个方面,向大家做详细介绍。”

他首先分析了南岭公社的现状:自然资源丰富,有山林、竹林、土特产,但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农民收入微薄,公社财政困难。

接着,他阐述了创办乡企的目标:短期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公社财政状况;长期来看,改变南岭经济落后的面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

在介绍主要内容时,陆方舟重点阐述了“依托资源、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原则。

他提出,第一步,利用现有条件,创办投资小、见效快的竹编工艺厂和山货加工厂。竹编工艺厂主要生产竹篮、竹席、竹制工艺品等,技术简单,可就地取材,吸纳妇女和老人就业;山货加工厂则对竹笋、香菇、木耳等进行初步加工和包装,提升附加值。

第二步,待积累一定资金和经验后,再创办水果罐头厂和小型农具修配厂。

为了打消大家对技术、管理和销路的疑虑,陆方舟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设想:技术方面,已联系县乡企管理局,请他们派技术师傅来指导;

管理方面,将从公社干部和下乡知青中选拔有文化、有能力的人进行培训;

销路方面,已初步与地区供销社达成意向,由他们协助联系收购和销售渠道。

同时,方案中还制定了详细的资金筹措计划,包括公社财政拨款、向上级申请扶持资金、以及发动社员自愿入股等多种方式。

陆方舟的讲解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分析有理有据。他讲了足足一个小时,期间,柳婉叶适时地补充了一些调研过程中的具体案例和数据支持。

讲解结束后,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在消化着陆方舟的介绍,思考着这份方案的可行性。

“我来说两句。”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林雨潇。他举起手,得到顾书记的示意后,说道:“我完全赞成陆方舟同志的这份方案!刚才方舟同志讲得非常清楚,方案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我们南岭的实际情况。利用我们自己的资源办企业,这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正确做法!以前我们守着金山却不知道怎么用,现在有了这么好的规划,为什么不试一试?我认为,这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它能让我们南岭人的腰包鼓起来,能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教育,能让老人们有病能看得起!我全力推荐这份方案!”

林雨潇的话掷地有声,赢得了几名委员的点头赞同。

“我反对!”

林雨潇的话音刚落,李凤山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他的脸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刚才陆方舟同志讲得天花乱坠,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但那都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

他走到会议桌中央,指着方案文本,大声说道:“第一,技术!县乡企管理局的师傅那么忙,凭什么专门来给你指导?就算来了,教不教得会还是两说!咱们公社的农民,大字不识几个,你让他们学技术,学管理,那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第二,资金!方案里说要公社拨款,要向上级申请,还要社员入股。咱们公社的财政是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清楚,那是捉襟见肘!向上级申请?现在到处都在要钱,凭什么就给你南岭?社员入股?他们连饭都快吃不饱了,哪来的钱入股?这纯粹是画饼充饥!”

“第三,销路!地区供销社说协助联系,那是协助!不是包销!到时候产品做出来了,人家一句‘卖不出去’,你能怎么办?堆在仓库里发霉吗?那时候,投入的钱,耗费的人力物力,谁来承担责任?”

李凤山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溅到了桌面上:“陆方舟同志,你是城里来的大学生,有文化,有想法,这我们承认。但你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的事,复杂着呢!不是你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就能解决的!这份方案,就是一份典型的闭门造车的秀才文章!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我再次强调,我们南岭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粮食生产,这才是根本!搞乡企,风险太大,我们赔不起!所以,我坚决反对!”

李凤山说完,气呼呼地坐回自己的座位,胸口还在剧烈起伏。

紧接着,王玉岩也发言了,他基本上是重复和附和李凤山的观点,强调了办厂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认为应该“稳扎稳打,不要冒进”,还暗指陆方舟是“急功近利,想捞取政治资本”。

一时间,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支持和反对的双方开始了激烈的辩论。

“李主任,话不能这么说!”一名年轻的党委委员韩雄峰反驳道,“正是因为我们穷,才更要想办法改变!守着老摊子,永远也富不起来!陆主任的方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我们应该支持年轻人去尝试!”

“尝试?”

李凤山立刻反驳,“这种尝试的代价太大了!我们南岭经不起失败!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失败是有可能的,但成功了呢?”

林雨潇接过话头,“如果成功了,南岭就能彻底改变面貌!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所有的机会!”

“机会?我看是陷阱!”王玉岩嘟囔着。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争论得面红耳赤。张天乐书记坐在主位上,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听着,时而皱皱眉头,时而点点头,眼神深邃,让人看不出他的真实想法。

党委副书记、公社主任顾长明也一直保持沉默。他是个老好人,处事圆滑,不愿意得罪任何一方。

李凤山是公社的老人,资格老,威望高;

而陆方舟背后似乎也有一股新生的力量支持,而且方案本身听起来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他觉得两边都不好得罪,心里盘算着怎么表态才能不得罪人。

武装部长施援朝是个退伍军人,性格直爽,有啥说啥。他一直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似乎在权衡着什么。他看着争论不休的众人,又看了看沉默的顾书记和王玉岩主任,终于开口了。

“我说两句。”施援朝的声音不高,但很有穿透力,一下子就压下了会议室里的嘈杂。“李主任说的风险,确实存在。我们南岭穷,这是事实,经不起折腾,也输不起。”

李凤山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神色,刚想点头附和,却被施援朝接下来的话打断了。

“但是,”施援朝话锋一转,“林站长说的也对,正因为我们穷,才更要有闯劲,更要寻找新的出路!守着老办法,只能永远穷下去!我看了陆主任的方案,觉得他不是在瞎折腾,而是真的动了脑筋,下了功夫的。他提到的利用山货、竹子搞加工,这个路子我觉得是对的。以前咱们的东西卖不上价,就是因为没加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至于技术、资金、销路这些问题,方案里都有考虑,虽然不一定能百分之百解决,但总比坐以待毙强!畏首畏尾,什么也干不成!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变化快得很,我们南岭不能再这样封闭下去了!我施援朝当兵的出身,就信一条:看准了的事,就要敢闯敢试!所以,我表态,同意这份方案!”

施援朝的表态,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会议室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是公社党委里比较有分量的一员,他的支持,无疑给陆方舟一方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李凤山脸上的得意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和愤怒。他张了张嘴,似乎想再反驳,但看着施援朝坚定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

张乐天的脸色更加开朗了。现在的情况是,林雨潇、施援朝和那名年轻委员明确支持,李凤山和王玉元明确反对,剩下的三名委员态度暧昧,顾书记则依旧沉默。他知道,自己的表态变得至关重要,但他实在不想立即表达,让大家都展示一下态度,对以后的工作有好处。

顾长明副书记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好了,大家的意见都发表得差不多了。现在情况比较明朗,两种意见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看了看手表,“时间不早了,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我们进行投票表决吧。同意陆方舟同志《南岭公社乡镇企业创办规划方案》的,请举手。”

陆方舟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紧张地看着各位党委成员。

首先举手的是林雨潇,紧接着是张乐天和那名年轻的委员。然后,又有两名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委员犹豫了一下,也慢慢举起了手。

陆方舟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看到了希望。

顾书记数了数:“一票,两票,三票,四票,五票。好,放下。”

“反对的,请举手。”

李凤山第一个高高举起了手,王玉岩紧随其后。然后,顾长明书记也缓缓地举起了手。

“一票,两票,三票。好,放下。”

剩下的,只有妇女主任没有举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顾书记看着她:“你是弃权吗?弃权一票

“好。”

顾长明书记站起身,宣布表决结果,“经过投票,《南岭公社乡镇企业创办规划方案》以五票赞成,三票反对,一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

“太好了!”陆方舟几乎是抑制不住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喜悦。多日来的辛苦、委屈和压力,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

柳婉叶也激动得眼睛都红了,她看着陆方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林雨潇和张乐天也相视一笑。

而李凤山则重重地哼了一声,猛地站起身,抓起桌上的方案文本,狠狠地摔在桌子上,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我保留我的意见!我倒要看看,你们这乡企能办出什么名堂来!要是出了问题,谁也别想推卸责任!”说完,他头也不回地冲出了会议室,连招呼都没打。

王玉岩也跟着悻悻地走了,临走时还不忘瞪了陆方舟一眼。

张天乐书记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看了陆方舟一眼,语气郑重地说:“陆方舟同志,方案通过了,这是党委对你的信任。但这只是第一步,后面的工作会更难、更复杂。乡企办要尽快拿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公社党委将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希望你们能不负众望,把这件事办好,给南岭的老百姓一个交代。”

“请张书记放心!请各位领导放心!”陆方舟挺直了腰板,语气坚定,“我陆方舟保证,一定全力以赴,克服一切困难,把南岭的乡企办起来,办出成效!”

走出党委会议室,夕阳正斜照在公社大院的老槐树上,金色的余晖洒在陆方舟和柳婉叶的身上,暖洋洋的。

“太好了,方舟!”柳婉叶兴奋地说,“我们成功了!”

“是啊,成功了!”

陆方舟感慨万千,“但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他看着眼前充满生机的南岭大地,心中豪情万丈。一场创办乡镇企业的浪潮,即将在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

然而,陆方舟和柳婉叶都没有注意到,在公社大院的角落里,一个黑影一闪而过,那双眼睛里充满了嫉妒和不甘。而在离公社不远的一个山坳里,李凤山正对着一个亲信咬牙切齿地说:“陆方舟,你给我等着!我绝不会让你这么顺利地搞下去!南岭,还轮不到你一个外来知青指手画脚!”

夕阳落下,夜幕开始笼罩南岭。一场新的风暴,似乎正在不远处,悄然酝酿。

创办乡企的第一步——竹编工艺厂和山货加工厂的筹备工作即将启,而李凤山等人,显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南岭的乡企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