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七十点功德在体内奔流,如同深藏地底的炽热岩浆,表面平静,内里却蕴藏着改天换地的能量。“微观感知”的范围和精度进一步提升,玉檀甚至能隐约“看”到他人体内气血运行的微弱光点与滞涩之处;“危机预兆”带来的直觉也愈发清晰,那冰寒的警兆如同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她风暴将至。
宫内的日子,表面依旧风光无限。康熙的赏赐,各宫的拉拢,奴才们的奉承,织成了一张华丽而危险的网。玉檀周旋其间,越发游刃有余。她借着“钻研医术”、“改良宫中用度”的名头,光明正大地调阅内务府存档,了解各类物资储备、匠人技艺;借着“为皇上分忧”的由头,通过苏培盛的渠道,“不经意”地提出几条关于漕运损耗、库房防火的“小建议”,皆因切中时弊、行之有效而被采纳,无形中更增加了她在四爷心中的“实用”价值。
然而,暗地里的激流从未停歇。
四爷的掌控愈发严密,苏培盛的出现频率显着增加,问询的问题也愈发刁钻具体,从各宫娘娘的饮食喜好,到某些低位官员的私下动向,无所不包。玉檀深知,这是在不断测试她的忠诚与价值边界。她谨慎地筛选着信息,真真假假,既显示着自己的“有用”,又绝不触及核心,更小心翼翼地避开任何可能牵连“梧桐苑”与宫外网络的线索。
八爷的拉拢则更加艺术。他不再直接提及“站队”,而是通过赏赐一些罕见的海外奇珍、孤本医书,或是“偶然”提供一些关于太医院人事变动、某位宗室健康状况的“内部消息”,来示好与施恩。玉檀照单全收,感激涕零,却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绝不越雷池一步。
九爷的脾气则愈发暴躁。随着朝廷对阿哥与朝臣结交的管控渐严,他通过玉檀窥探圣意、传递消息的风险与日俱增。几次传递不甚重要的消息险些暴露后,他对玉檀的疑心再次升起,召见时的呵斥与威胁也愈发露骨。
玉檀如同在三条饥饿的巨蟒注视下起舞,每一步都踏在生死边缘。但她心中毫无畏惧,反而有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她知道,这一切的压抑与危险,都将是最终爆发时最强大的推动力。
她的目光,早已投向了宫墙之外,投向了那波澜壮阔的海洋。
这一日,“玉华阁”通过加密渠道,传来了一份看似普通的商队行程报告。里面用隐语提及,一支挂着“玉华阁”旗号的小型商队,以采购南洋香料为名,已顺利抵达福建沿海,并与当地几个有实力的海商家族建立了初步联系,同时“偶遇”了几位因各种原因对朝廷心怀不满、却精通航海技术的疍民(水上居民)后裔和落魄文人。
报告中夹着一张薄如蝉翼的桑皮纸,上面用特制药水绘制着一幅简陋却关键的东南沿海暗流与季风图,以及几个标注着“可用”、“需观察”、“危险”的潜在泊靠点简图。这是“玉华阁”网络初步渗入沿海的证明!
玉檀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将桑皮纸就着烛火细看,确认信息后,看着它化为灰烬。她走到窗前,推开一丝缝隙,任由带着初夏湿润气息的晚风吹入。
东风,已起于青萍之末。
然而,就在她为海外蓝图暗自心潮澎湃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几乎打乱了她的全盘部署。
事情的起因,是一本不知从何处流传开来、笔迹拙劣却内容惊世的小册子,名为《农桑辑要补遗》。书中用浅显的文字和粗糙的图示,详细阐述了番薯的高产种植技巧、曲辕犁的改良方法、以及一种利用山区地形建造的、极其省力高效的“简车”(简化版龙骨水车)的制造与使用之法。
这些技术,远超当前民间普遍水平,却又并非凭空想象,而是玉檀通过知识库筛选、结合当前时代生产力水平,精心“翻译”并打算在未来合适时机,通过鲁大成等匠人及“玉华阁”网络逐步扩散出去的。
如今,它们却以一种不受控制的方式,骤然出现在了市面上!虽然只在京城少数书坊隐秘流传,价格高昂,但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无法估量!
“梧桐苑”内,气氛凝重。小福子脸色苍白地带来了宫外最新的流言。
「玉檀,听说没有?外面都在传,说是有高人看不惯朝廷办事不力,才散播此奇书,欲助天下农人!还有人说……说书里的法子,跟、跟你在御前说过的有些像……」小福子声音发颤。
玉檀心中巨震!是谁?是谁泄露了出去?还是……有另一股势力,在暗中推动?
她首先排除了“梧桐苑”内部泄密的可能,小福子三人是她绝对信任的。鲁大成那边?他性格耿直,且只接触了部分图纸,不可能整合成如此系统的册子。那么,只剩下两种可能:一是四爷或八爷的人,通过监视她或鲁大成,窃取了部分技术并抢先散播,意图搅浑水,或试探康熙的反应;二是……真的有第三方势力,在利用她的“创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