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丰的监军风波,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虽激起涟漪,却在刘备的运作下悄然消弭。广宗城下的困局在卢植稳扎稳打的围困与刘备在外围持续不断的精准打击下,正一点点收紧。然而,一封插着三根染血雉羽的六百里加急军报,如同惊雷般打破了冀州前线的相对平静!
军报来自颍川前线: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被黄巾渠帅波才率十数万大军围困于长社城!官军虽勇,然贼众势大,日夜猛攻,城中粮秣渐尽,箭矢将罄,情势岌岌可危!若长社失陷,则豫州门户大开,中原腹地将暴露在黄巾铁蹄之下!
军报在卢植中军帐内传阅,气氛瞬间凝重如铅。皇甫嵩、朱儁,此二人乃当世名将,国之柱石!卢植眉头紧锁,广宗战事正值关键,张角已是困兽,若此时分兵,恐前功尽弃。然长社若破,后果不堪设想!
长社……皇甫嵩,朱儁。特种兵王野知道这段历史,他们以火攻破敌,逆转乾坤,奠定平定黄巾的首功。可王野如今已穿越到这场棋盘之中,历史会不会因为他的存在出现一丝微小的变数——或许是一场提前的暴雨,一个未能及时传递的军令——而让那场关键的大火无法燃起,导致两位中郎将深陷重围,最终……陨落?
特种兵王野深知历史的重量,此刻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知晓未来,并非是一种恩赐,而是一种酷刑。你眼睁睁看着巨轮驶向已知的航道,却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是否已成为那颗让航向偏离的微小砂砾。
他认为自己必须做点什么,绝不能在此枯等“历史”自行发生,要确保那场火…必须烧起来!
“恩师!”于是刘备霍然起身,声音打破了死寂,“长社危急,皇甫、朱二位中郎将乃国之栋梁,不容有失!学生本部皆为骑兵,来去如风!恳请恩师允准,学生愿率本部千骑,星夜驰援长社!广宗大局,有恩师坐镇,张角插翅难飞!待学生解长社之围,即刻回师!”
卢植看着刘备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决绝与担当,心中激荡。此子不仅勇略过人,更胸怀大局!他深知刘备这支精骑的机动能力与战力,确是解长社之围的最佳人选! “好!”卢植不再犹豫,猛地一拍案几,“玄德忠义,心系天下!本帅准你所请!即刻点兵,星夜南下!务必救出皇甫、朱二位将军!” “末将领命!”刘备抱拳,目光如炬,转身大步出帐。
“大哥!俺们跟你去!”关羽、张飞早已按捺不住。 “点兵!一炷香后出发!”刘备的声音斩钉截铁。
千骑精兵,如同离弦之箭,再次踏上征途。这一次,目标是数百里外的颍川长社!马蹄踏破冀州平原的晨露,卷起一路烟尘。刘备端坐马上,融合的记忆与特种兵的本能让他对即将奔赴的战场和将要面对的人物,心潮起伏,也有一丝担心。
皇甫嵩!朱儁!这两位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汉末名将,此刻正身陷重围!皇甫嵩,沉稳刚毅,精通兵法,在黄巾之乱中力挽狂澜,是真正的中流砥柱!朱儁,性情刚烈,勇猛善战,与皇甫嵩并称国之双璧!此二人,皆是忠肝义胆,为大汉江山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真英雄!能驰援他们,并肩作战,是刘备灵魂深处的敬意,也是改变历史轨迹、守护这些脊梁的使命!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当长社城那低矮的城墙轮廓和城外如同汪洋大海般无边无际的黄巾营寨出现在视野尽头时,已是第三日的黄昏。残阳如血,映照着城头残破的旗帜和城下密密麻麻蠕动的蚁群。喊杀声、惨叫声、战鼓声混杂在一起,如同地狱的哀鸣。
刘备勒马于一座矮丘之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视战场。长社城虽被围得水泄不通,但还好没有陷落,刘备不免长舒一口气。黄巾军连营数十里,营寨虽多,却杂乱无章,眼下时值盛夏,天干物燥,黄巾军为避暑和取材方便,将营寨大量依草结营!连绵的草棚、堆积的柴草,在夕阳下仿佛一片片干燥的火绒!
刘备基于融合的记忆,一个战术,瞬间在他脑海中成型——火攻!刘备也相信皇甫嵩一定也想到了火攻,只是尚未有机会实施而已。
“那就让我来点起这把火吧!”刘备的声音带着冰冷的杀意,“云长!翼德!”。
“在!”
“你二人各率三百精骑,携带引火之物,绕至敌营西北、东北两翼!待我中军号火升空,立即顺风纵火!火起之后,不必恋战,以弓弩远射,摇旗呐喊,制造混乱!待火势蔓延,敌军大乱,即刻向中央靠拢!”
“得令!”关张二人眼中燃起火焰,领命而去。
刘备亲率剩余四百骑及所有战鼓旗帜,潜行至黄巾军正南方向,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坡之后。他命人将所有备用的旗帜全部竖起,战鼓一字排开。
夕阳终于沉入地平线,最后一缕余晖消失。黑暗笼罩大地,黄巾军营中燃起星星点点的篝火,更显杂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