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则亮,陈默把最后一个“青山扣”放进快递箱,胶带在箱口拉出刺啦一声。他没剪断,而是捏着带子停了两秒,才用力一扯,封死。
林晓棠靠在门框上,手机贴着耳朵:“第三批素材传过去了,李秀梅说她马上发。”
“发完让她别关机。”陈默把箱子搬上三轮车,“今天不能卡在半道。”
赵铁柱从工地拐过来,裤脚沾着木屑:“第一批十箱都装好了,等你一声。”
“现在就走。”陈默拍了下车身,“送到镇上快递点,盯他们当场揽收。
赵铁柱应了一声,跳上车斗。林晓棠跟着坐进副驾,手里还攥着手机。车子发动时,她低头看了眼时间:六点七分。”
陈默没动。他站在村委会门口,盯着快递车拐过晒谷场,扬尘起来才转身进门。林晓棠做的预售页面已经上线,后来数字停在“0。”他翻开笔记本,翻到昨晚写下的那页:“五月二十,预售开启。”
林晓棠推门进来,把手机放在桌上:“视频发了。标题按你说的——‘你认养的土地,长在一个人的手写祝福里’。”
陈默点头。他知道李秀梅会推, 也知道朋友圈能炸一阵。但他没提这个。他只问:“公章带了吗?”
“在包里。”
“去县电商办的授权书,得补。”
“林晓棠愣了下:“现在“
“银行刚回短信,第一笔交易卡住了,说对公账户没授权。”陈默把手机递给她,“看,钱到了,但没入账。”
林晓棠凑近看,交易记录上写着“待验证”,金额是三千两百元。她抬头:“那得去镇上打材、盖章、上传,来回三个小时。”
“你去。”陈默抓起外套,“我守后台。”
林晓棠没再问,拎包就走。刚出门,又转回来:“要是钱到了,先别告诉别人。”
陈默没说话,只是把笔记本翻到空白页,压在手机下面。
九点十七分,手机震了一下。陈默拿起来,短信来自银行:“账户收入50,320.00元,用途:土地认养预付款。”
他没动。盯着数字看了十秒,起身走到隔壁房间。
王德发坐在旧藤椅里,算盘搁在腿上,手指慢慢拨着珠子。听见脚步,他抬头:“有事?”
陈默把手机放在桌上,屏幕朝上。王德发看了一眼,没说话,继续打他的算盘。噼啪声在屋里响起来,慢,但稳。
陈默从打印机里抽出一张纸,是银行流水,他在“ 50,320.00”那行画了个红圈,撕下半张纸,贴在算盘旁边。
王德发的手停了。
他摘下老花镜,凑近看那行字,又抬头看流水单上的时间、账户名、备注。看了很久,才重新戴上眼镜,拿起算盘,从头打了一遍。
算完,他放下算盘,没看陈默,只说:“别得意太早。”
陈默没接话。他把流水单收进笔记本,转身出门。
十一点,林晓棠回来,手机响个不停。他刚进门就扬起手机:“李秀梅的视频冲上本地热搜了,后台订单涨到两百多单。”
陈默接过手机看,预售页面的访问量在跳,每刷新一次,数字涨一截。他问:“支付都完成了?”
“八成以上。”
“通知赵铁柱,家人做‘青山扣’。教室不够就挪到村礼堂。”
林晓棠记下,又说:“还有人问能不能单独买笔筒。”
“不卖。”陈默说,“只随人养送。”
“可有人留言说,就想收村民手写的祝福卡。”
陈默顿了下:“让他们认养半分地。”
林晓棠笑了,低头打字。
下午两点,赵铁柱冲进村委会,手里挥着手机:“后台又进了三万!现在八万多!”
陈默正在核对订单明细,抬头:“多少人付了?”
“两百七十三。”
“地够吗?”
“第一批三百块地,每块一分,总共三亩。够。”
陈默合上笔记本:“让林晓棠做个公告,说首批认养额度快满了,第二批下周开放。”
赵铁柱咧着嘴出去了。林晓棠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打印的订单汇总:“我刚看数据,80%的订单来自李秀梅转发的那条视频。”
“那就再推三条。”
“推什么?”
“推人。”陈默说,“让张婶录一段,就唱那首《三月上山》。老木匠也录一个,讲‘三进三山榫’。再找五个干活的村民,每人说一句:‘你认的那块地,我刨过。”’
林晓棠记下:“用方言?”
“用方言。”陈默说,“别剪太短,用原声。”
傍晚,视频发出去。第一条是张婶坐在门口,背景是晒豆角的架子,他清了清嗓子,唱了几句采茶调,最后说:“我在青山村住了六十年,没见过外地人这么稀罕咱的地。你要是认了,我就跟你唱老歌。”
第二条是老木匠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那个“三进三出榫”的样品,慢悠悠说:“这东西,不用钉,不使胶,咬得死。你认的地,也这样,实诚。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