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雪山,万古沉寂的冰寒仿佛已渗透天地万物,连呼啸的寒风都带着凝固一切的意志。飞机残骸如同巨兽的尸骨,散落在雪谷一隅,金属断面在稀薄的月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四人蜷缩在相对完好的机舱片段下,依靠着机体残存的一丝遮蔽,抵挡着仿佛能冻结灵魂的余寒。手机手电筒的光芒在浓稠的黑暗和刺骨寒意中显得微弱而摇曳,如同风中残烛,却顽强地照亮了中央那枚成为焦点的神秘玉牌。
玉牌触手温润,并非冰雪的刺骨,而是一种内敛的、仿佛蕴含着生命气息的暖意,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其青白色的质地,在光线下流转着细微的、如同活物经络般的光泽。赵铁山粗壮却灵巧的手指,极其小心地拂去玉牌表面凝结的霜花和细微的雪水,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婴儿的肌肤。他的眉头紧锁,目光如炬,一寸寸地审视着那些繁复无比的刻痕。
“没错,这材质……我在终南山深处一座几乎被遗忘的古道观遗址里见过,”赵铁山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长途跋涉和紧张局势下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不容置疑的确定,“那是一座专门研究古代医道,尤其是艾灸秘术的隐修之地遗存的器具碎片,质地、手感、乃至这种内蕴的生机感,几乎一模一样。”他指着玉牌上那些比发丝更细的沟壑,“你们看,这些纹路,走向、分支、交汇点,与人体十二正经络完全吻合,就像是把一幅活生生的经络图微缩镌刻于此。但关键在这里——”他的指尖最终停留在督脉、任脉、冲脉这三条奇经交汇的核心区域,那里有一个极其精致、与周围流畅纹路相比略显突兀的不规则凹槽。
“这个凹槽,”赵铁山语气愈发凝重,“大小、形状,恰好能严丝合缝地嵌入一小段我们找到的冰魂艾的茎秆。按照中医‘奇经八脉’的至高理论,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称为‘阳脉之海’;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称为‘阴脉之海’;冲脉则调节十二经气血,为‘十二经之海’或‘血海’。若在此三脉交汇之要冲同时施以艾灸,尤其是用冰魂艾这等至寒之地产出的至阳之物,其效绝非简单的调和阴阳气血所能形容,简直是逆天改命之举!这玉牌,绝非普通信物,它很可能是古代失传的、用以布设‘九宫回阳阵’这种逆转生死的强大阵法的关键阵眼道具!”
就在这时,一直借着微弱光线仔细摩挲玉牌背面的苏清瑶突然发出一声轻咦:“铁山叔,你看这里!”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玉牌背面靠近边缘处,刻着一行极其模糊、需要特定角度才能勉强辨认的篆体小字。苏清瑶立刻拿出她那台经过特殊加固、电量所剩无几的平板电脑,快速调出之前在南疆古墓拍摄的血祭阵石刻照片,将镜头聚焦在相关描述上,进行精细对比。
“文字记载吻合度很高!”苏清瑶的声音带着一丝发现重大线索的激动,“玉牌上写的是:‘三阴夺魄阵起,需以冰魂艾引九宫回阳,守脉人皆为传承者转世’。结合血祭阵的记载,‘三阴夺魄阵’和‘九宫回阳阵’应该是一对相生相克、纠缠千年的古老阵法——前者是极其阴邪的禁术,依靠吸食活人生机、精血乃至魂魄来增强威力,后者则是至阳至正的守护阵法,依靠艾草,尤其是冰魂艾这种天地灵物所蕴含的纯阳之气来化解邪祟、守护生机。我们四个能在那种必死的坠机中奇迹般生还,仅受轻伤,现在想来,恐怕真的和这‘传承者转世’的预言有关……”
坐在角落里的陈小雨,紧紧抱着自己的膝盖,单薄的身体在寒冷和恐惧中微微颤抖。她脸色苍白如纸,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飞机残骸外那片深邃无边的漆黑山林,仿佛那里面隐藏着无数噬人的恶魔。“可……可那封突然出现在百草堂的警告信上明明写着‘冰魂艾藏颠覆之力,引黑影觊觎’……还有刚才,袭击我们的那支青铜箭,箭杆上清清楚楚刻着‘禁术’二字……”她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而不规则,熟悉的窒息感再次袭来,声音带着哭腔,“这冰魂艾……到底是救命的希望,还是……还是引来灾祸的诅咒啊?”
“小雨,别怕,深呼吸,有我们在,绝不会让你有事。”林墨立刻放下玉牌,毫不犹豫地从随身携带的、防水防撞的特制灸盒中取出一支珍藏的火魂艾条。他用微微颤抖但努力稳定的手划燃了特制的防风火柴,橘红色的火苗点燃了艾条一端。一股沉稳、醇厚的艾草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驱散了些许寒意和恐惧。林墨手法娴熟地将艾条置于陈小雨胸前的膻中穴上方约一寸处,采用温和的悬灸法,让温热的气息缓缓渗透进去。“这青铜箭的制式和上面的能量残留,与我们在南疆交手的‘焰瞳’组织惯用的武器同源。但他们过去最多搞些歪门邪道的血祭,如今竟敢公然使用刻有‘禁术’字样的器物,这说明他们背后肯定有了更强大、更肆无忌惮的势力在支持,甚至可能‘焰瞳’本身也已沦为马前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