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46章 赵奶奶的眼干涩与杞菊水的润

太极医道传承 第46章 赵奶奶的眼干涩与杞菊水的润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周六清晨,社区的葡萄藤被晨光映照得熠熠生辉,林辰背着帆布包,静静地伫立在宿舍楼下。包的侧袋中,放置着一个素布包,里面装着苏晓冉昨日精心挑选的宁夏枸杞和杭白菊。枸杞粒粒饱满,散发着暗红的光泽,抓在手中,能嗅到一丝淡淡的甜香;菊花瓣白蕊黄,用纱布袋分装,以防煮时碎裂成末。素布包上贴着一张浅绿便签,上面是苏晓冉的字迹:“昨日翻阅《本草纲目》,书中言枸杞‘滋肾,润肺,明目’,宁夏所产之枸杞糖分充足,明目之效最佳。杭白菊可‘清肝明目,散风清热’,我特意挑选了花瓣完整的,又加了两颗蜜枣,以压制菊花的凉意,皆已用温水浸泡。”

“辰儿!稍等片刻!”胖子的声音从楼道中传出,手中提着一个印有枸杞图案的保温桶,奔跑时桶身发出轻微的晃动声响。揭开盖子,橙黄的枸杞糕热气腾腾,散发着浓郁的甜香:“我母亲清晨五点便起身蒸煮,言枸杞可护眼,赵奶奶眼干涩,食用此糕正可滋养。苏同学是否将煮药的砂锅带来了?”

“在此处。”苏晓冉的声音传来,其手中提着一个浅青色砂锅,锅耳缠绕着一圈浅白棉线,触感柔软。“此乃家母新予之物,用以煮清热明目的药,可免串味之虞。昨日我将菊花反复清洗三遍,唯恐有杂质残留。《千金方》有云:‘菊花入药,须净洗,去尘土。’否则,饮之或有硌嘴之感。”

三人朝着公交站行去,风中裹挟着些许小区里桂花的幽香,轻柔地拂过面庞。苏晓冉将砂锅紧紧抱于怀中,对林辰言道社区阿姨的微信内容:“阿姨言赵奶奶眼干涩已近两月,晨起时眼睛粘腻难以睁开,看报纸须戴两副眼镜,稍看片刻便觉眼睛疼痛难忍,总忍不住去揉。上次欲为其重孙女缝制一个小荷包,穿针竟十数次未能成功,线亦常掉落。虽滴了诸多眼药水,却未见好转,现今连电视都甚少观看,言其晃眼。”

林辰摸了摸布包里的枸杞,想起昨夜翻的老医书,语气很稳:“《黄帝内经》里说‘肝开窍于目’,‘肾藏精,精血同源’,赵奶奶这是肝肾阴虚,眼睛没了精血滋养,就会干、会疼。枸杞补肝肾、益精血,菊花清肝热,再按睛明、太冲穴通经络,配合祝由术,能润眼睛。”

胖子在旁边挠了挠头,憨笑:“要不要带点热乎水?上次马奶奶手麻,先喝了点温水暖身子,说舒服。”

“带了,” 苏晓冉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杯口飘着细白热气,“里面是温的蜂蜜水,蜂蜜能润喉,也能润眼,赵奶奶要是觉得杞菊水淡,兑点正好。”

公交站台上没几个人,就两个晨练的老人在慢悠悠打太极,手里攥着彩绸。胖子找了个干净的石墩子让苏晓冉坐:“你抱着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上次去马奶奶家,你手冻得发红,这次戴手套了吧?”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浅紫色的棉手套:“戴了,给你也带了双。你晨跑总说手凉,这个加了厚绒,比你上次戴的薄手套暖和多了。”

胖子接过手套,耳朵有点红,赶紧套在手上:“谢了啊,这手套摸着软乎乎的,比我妈在菜市场买的硬邦邦的舒服多了。”

公交来的时候,车厢里很空,靠窗的位置还留着阳光的温度。苏晓冉小心把砂锅放在座位旁边,林辰则把装药材的布包揣在腿上,怕人多挤散了菊花袋。车开起来,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赵奶奶家的路线,还标了个眼镜的简笔画:“阿姨说赵奶奶家在社区南边,门口有棵老槐树,树干上挂着个鸟笼,里面养着只画眉,一听叫声就找着了。”

林辰凑过去看,本子上还记着杞菊水的煮法:“水开后放枸杞、菊花(纱布袋),煮十五分钟,最后放蜜枣煮五分钟,别煮太久,不然菊花会烂,影响口感。” 他忍不住笑:“你连蜜枣煮多久都记着,我都快忘了要加蜜枣。”

苏晓冉的耳尖红了,赶紧把本子合上:“就是怕弄错了,赵奶奶本来就眼疼得难受,别再让她喝着不舒服。”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已经在站牌下等了,手里拎着个布袋子:“你们可来了!赵奶奶一早就坐在槐树下的小马扎上等,说怕你们找不着。我给带了碗小米粥,熬得稀烂,她现在眼睛不好,吃这个不用费眼挑。”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路上看见李奶奶在院子里晒菊花,竹筛子摆了一院子,白花花的看着干净。她老远就挥着手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干菊花啊!我自己晒的,泡水解渴还明目!”

赵奶奶家果然在社区南边,门口的老槐树下挂着个竹编鸟笼,里面的画眉正 “叽叽喳喳” 叫着。赵奶奶坐在小马扎上,穿件深蓝色的棉袄,手里攥着个放大镜,腿上放着张没看完的报纸。看见他们来,她想抬手揉眼睛,又停住了,怕揉红了:“你们是来帮我看眼睛的吧?我这眼睛,看东西模模糊糊的。”

“奶奶您别揉眼!我们来了!” 林辰赶紧跑过去,扶住她的胳膊,“慢慢说,不着急。”

赵奶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麻烦你们了,这么冷的天还来。我这眼睛,真是熬人,早上起来得用温水敷半天才能睁开,看报纸上的字,得把放大镜贴在纸上才行。上次给重孙女缝荷包,穿针穿了十几次,线总从针眼里滑出去,最后只能让邻居帮忙。”

屋里比外面暖和,靠墙放着个旧木柜,柜上摆着个空眼药水瓶,旁边放着个搪瓷杯,杯里剩了点凉白开。木柜上还摆着个针线笸箩,里面放着没缝完的荷包,线团滚在一边。赵奶奶把他们让到沙发上,自己坐在对面的小凳子上,还把放大镜放在桌上:“快坐,我给你们倒点热水,就是我这眼睛看不清,可能倒洒了,你们别介意。”

苏晓冉赶紧递过蜂蜜水:“奶奶您别忙,我们自己来。您眼干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眼睛发疼’,见了风就想闭眼?”

赵奶奶点点头,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医生说我是‘干眼症’,让我滴眼药水,滴了快俩月,也没见好。有时候出门买菜,风一吹眼睛就疼,得拿手挡着才行,现在连门口的广场舞都少去了。”

林辰让赵奶奶抬起头,轻轻扒开她的下眼睑看了看,结膜有点红,没什么眼泪。他又搭了搭赵奶奶的手腕,脉搏又细又弱,像没力气的弦:“赵奶奶,您这是肝肾阴虚,眼睛没了精血滋养,” 他声音放得很柔,“中医里说‘精能生血,血能养目’,肝肾阴虚了,精血不够,眼睛就干、就疼。我先给您按两个穴位,能润润眼,一会儿再煮杞菊水喝,喝了能帮着补肝肾。”

“小伙子,这穴位真能润眼?” 赵奶奶有点疑惑,毕竟滴了那么多眼药水都没好,眼里带着点不确定。

“您放心,” 林辰笑了,语气很笃定,“《针灸大成》里说睛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能‘主目赤肿痛,憎寒头痛,目眩,内眦赤痛’,太冲穴能‘清肝明目,平肝息风’,俩穴配着按,不少老人按了都说眼睛舒服了。我爷爷以前在村里给老人看眼疾,也常按这两个穴,管用得很。”

林辰先找赵奶奶眼周的睛明穴 —— 在内眼角上方,他用食指轻轻按揉,力道放得极轻:“奶奶,有点酸胀您忍一下,按几分钟就会觉得眼睛润润的。”

苏晓冉在旁边看着,手里的小本子记个不停:“睛明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能明目退翳;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能清肝泻火。”

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按穴位,被林辰拦住:“你别瞎按,眼周皮肤薄,按重了会疼。你去把奶奶桌上的空眼药水瓶收拾了,一会儿煮杞菊水。”

胖子点点头,赶紧收拾桌子,还特意把蜂蜜水端到赵奶奶手边,怕她看不清碰倒:“奶奶您喝口水,按完穴位就舒服了。”

林辰按完睛明穴,又按了赵奶奶脚上的太冲穴。按了大概十五分钟,赵奶奶慢慢眨了眨眼,眼睛亮了点:“不…… 不那么干了,也不疼了,好像有眼泪了,刚才眼睛里像有沙子似的,现在舒服多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眼干涩的咒语:“肝肾足,精血盈,目得润,视物明。”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赵奶奶的睛明穴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赵奶奶的眼周,慢慢往太阳穴走。赵奶奶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软下来:“暖…… 从眼睛暖到太阳穴,像敷了热毛巾似的,不干了,也不疼了,看东西都清楚点了。”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也渐渐降了。他帮赵奶奶把桌上的报纸挪了挪:“您先歇会儿,我去煮杞菊水,喝完能更补肝肾,以后看报纸就不用戴两副眼镜了。”

苏晓冉已经把砂锅放在煤炉上,倒了温水,胖子帮忙把枸杞和装菊花的纱布包放进去。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淡淡的枸杞香混着菊花的清甜味,飘得满屋子都是。煮到第十五分钟时,苏晓冉把蜜枣放进去,没一会儿,甜香就盖过了药味,闻着很清爽。

“这味儿闻着就舒服,” 赵奶奶吸了吸鼻子,“我年轻时在供销社上班,有个老中医也给人开过枸杞菊花,说能明目,那时候忙得连喝水的空都没有,没顾上试。现在老了,倒要靠这东西救急了。”

苏晓冉坐在赵奶奶身边,笑着说:“奶奶,孙思邈在《千金方》里就记载过,用枸杞配菊花煮水,治过不少眼干涩的人,说‘枸杞补精,菊花明目,二者相配,肝肾同补’。咱们这水虽然简单,却是按老方子来的,您放心喝。”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李奶奶拎着个布袋子走进来,里面装着干菊花,白花花的:“刚晒好的干菊花,给你们和赵奶奶带点。赵奶奶,你眼睛好点没?刚才看见你没揉眼睛,比昨天好多了。”

赵奶奶笑了,拿起桌上的放大镜,试着看了看报纸:“好多了!这小伙子按完穴位,我看字都清楚点了,不用把放大镜贴在纸上了。一会儿再喝杞菊水,肯定能好得更快。”

李奶奶刚坐下,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副浅灰色的护目镜:“给赵奶奶做的护目镜,防风还挡光,出门戴正好,眼睛就不疼了。你们也在啊,我还给你们织了围巾,这次是浅橙色的,显暖和,冬天戴正好。”

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吃枸杞糕,胖子在旁边帮忙递盘子,苏晓冉守在煤炉边盯着锅,怕杞菊水煮糊了。

蜜枣放进去煮了五分钟,苏晓冉把砂锅端下来,用小瓷碗倒了半碗,放凉到温乎才递给赵奶奶:“奶奶您尝尝,要是觉得淡,我给您兑点蜂蜜水。”

赵奶奶接过碗,喝了一口,咂咂嘴:“不淡,有蜜枣的甜味,比眼药水舒服多了,喝着还润嗓子。”

她慢慢把半碗水喝完,放下碗,拿起桌上的报纸,没戴放大镜就看了起来,嘴角露出笑:“能看清了!真能看清了!刚才得用放大镜,现在不用了,报纸上的字都清楚了,眼睛也不干了!”

张奶奶凑过来,看着赵奶奶手里的报纸,笑着说:“我就说这几个孩子有本事!上次赵奶奶看报纸得戴两副眼镜,现在不用放大镜都能看了,以后又能给重孙女缝荷包了!”

快到下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回学校。赵奶奶非要把自己晒的干菊花塞给他们 —— 装在布袋子里,白花花的看着干净。李奶奶塞了罐菊花蜜,张奶奶则把织好的浅橙色围巾拿出来,摸起来软乎乎的。

“下次再来啊!” 老人们站在槐树下挥手,赵奶奶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很清亮,“我煮了银耳羹等你们!下次我争取给你们缝个小荷包!”

公交上,胖子抱着装枸杞糕的保温桶,一边吃一边说:“今天真开心,赵奶奶能看清报纸了,还收了这么多干菊花。辰儿,你说咱们下周来,帮谁啊?”

林辰轻抚着怀中的老医书,又摩挲了一下脖子上的玉佩,沉凝道:“社区阿姨言及,下周有位孙爷爷,时常自觉‘记性欠佳’,刚言之事转瞬即忘,家门钥匙亦常遍寻不得,吾等当往助之。”

苏晓冉颔首,手中紧握着浅橙色的围巾,沉凝道:“明日我当去药铺购置些远志与茯苓,《本草纲目》有言,远志可‘安神益智,祛痰开窍’,茯苓能‘宁心安神’,二者相搭煮水,正合记性差者用。我亦须谨记将远志泡软,恐其煮之不透。”

午后的阳光穿过车窗,洒落在三人身上,带来丝丝暖意。林辰凝视着身旁喋喋不休的两人,脑海中浮现出赵奶奶看报纸时的笑容,心中忽地明白,这份中医传承并非遥不可及的条文——它是苏晓冉怀中的浅青砂锅,是胖子手中的枸杞糕,是老人们递来的干菊花和小荷包,是《本草纲目》中的枸杞菊花,是《黄帝内经》里的“肝开窍于目”,是这些充满烟火气息的平凡琐事,将老祖宗的中医智慧,化作了能看清字的双眼,能温暖内心的安宁。

他翻开陈旧的医书,在空白的页角处,郑重地写下:“肝肾充盈则目能润泽,心暖则传承永续,此为补养明目之真谛。” 写完,他将书紧紧抱在怀中,心中满怀期待 —— 下周的社区之行,或许又能助一位老人恢复健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