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45章 马奶奶的手麻僵与当归水的濡

太极医道传承 第45章 马奶奶的手麻僵与当归水的濡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周日的晨光刚漫过宿舍楼下的梧桐叶,把叶片染成浅金,林辰就背着帆布包站在楼下了。包的里层放着个素布包,里面是苏晓冉昨天精心挑的当归片和川芎 —— 当归片切得薄,透着深褐色的油亮光泽,指尖轻轻碰一下,就能闻到股浓郁的药香;川芎捣成了碎末,用细纱布包得严实,怕煮的时候散在汤里影响口感。素布包上贴着张浅粉便签,是苏晓冉娟秀的字迹:“昨天翻《本草纲目》,里面说当归‘补血活血,泽皮肤,润肌肉’,我特意挑了岷县产的。药店师傅说这地方的当归油性足,断面能看见‘菊花心’,补血效果最足。还加了点川芎,《本草汇言》里明确说它‘行血中之气,通周身之脉’,跟当归搭着煮,能让血走得更顺,手就不麻了。”

“辰儿!等等我!” 胖子的声音从楼道里传出来,手里拎着个印着浅粉碎花的保温桶,跑起来桶身晃得厉害,桶盖偶尔 “咔嗒” 响一声。掀开盖子,金黄的红枣糕冒着细白热气,还裹着股甜丝丝的枣香:“我妈早上四点就爬起来蒸的,说红枣能补血,马奶奶手麻是血虚没养分,吃这个正好养着。苏同学呢?她那煮药的砂锅带来没?”

“在这儿呢!” 苏晓冉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手里拎着个浅褐色砂锅,锅耳缠了圈米白棉线,摸着手感暖乎乎的:“这是我姥姥传下来的老砂锅,煮补血的药最衬,不会串味。昨天我把当归提前泡了俩小时,《伤寒论》里说‘当归补血,须先浸之,令其润,则药力易出’,要是干当归直接煮,芯子透不了,药效都闷在里面。”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里裹着点街角早点铺飘来的豆浆香,软乎乎地贴在脸上。苏晓冉把砂锅抱在怀里,跟林辰说社区阿姨的微信内容:“阿姨说马奶奶手麻快一个月了,早上起来手僵得跟块木头似的,握不住拳,连剥个橘子都得用牙帮忙。拿筷子夹菜总掉,炒个青菜能掉半碗。之前想给重孙子织双小袜子,织了两针毛线就从针眼里滑出去,线团滚了一地,最后只能扔在笸箩里叹气。吃了不少活血的药,也没见好,现在连买菜都不敢自己提袋子,怕手麻没力气摔了。”

林辰摸了摸布包里的当归片,想起昨夜翻的老医书,语气很稳:“《黄帝内经》里说‘血主濡之’,血能滋养经络和筋骨,马奶奶这是血虚,经络没了血养,手就麻、就僵。当归能补气血,川芎能行气通脉,气血通了,养分能送到指尖,手自然就灵活了。再按合谷、曲池穴通经络,配合祝由术,能让血更快濡养到手尖。”

胖子在旁边挠了挠头,有点憨笑:“要不要带点热乎水?上次吴奶奶腿软的时候,先喝了点温水暖身子,说舒服多了。”

“带了,” 苏晓冉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杯口飘着细白热气,“里面是温的桂圆水,桂圆提前剥了壳,甜味都渗在水里,不腻嗓子。马奶奶要是觉得当归水有点苦,兑点正好。”

公交站台上没几个人,就两个买完早点的老人,拎着油条豆浆慢悠悠走。胖子找了个干净的石墩子,赶紧让苏晓冉坐:“你抱着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就行。上次去吴奶奶家,你手冻得发红,这次戴手套了吧?”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浅粉色的棉手套:“戴了,给你也带了双。你晨跑总说手凉,这个加了厚绒,比你上次戴的那种薄手套暖和多了。”

胖子接过手套,耳朵有点红,赶紧套在手上:“谢了啊,这手套摸着软乎乎的,比我妈在菜市场买的那种硬邦邦的舒服多了。”

公交来的时候,车厢里很空,靠窗的位置还留着阳光的温度。苏晓冉小心地把砂锅放在座位旁边,林辰则把装药材的布包揣在腿上,怕人多的时候挤皱了纱布包。车开起来,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马奶奶家的路线,还标了个毛线团的简笔画:“阿姨说马奶奶家在社区北边,门口有棵老葡萄藤,现在藤上还挂着干枯的葡萄串,风一吹就晃,一眼就能看见。”

林辰凑过去看,本子上还记着当归水的煮法:“水开后放当归、川芎(纱布包),煮二十分钟,最后放三颗桂圆、一把红枣煮五分钟,别煮太久,不然桂圆会烂成泥,影响口感。” 他忍不住笑:“你连桂圆煮多久都记着,我都快忘了要加桂圆。”

苏晓冉的耳尖红了,赶紧把本子合上:“就是怕弄错了,马奶奶本来就手麻得难受,别再让她喝着不舒服。”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已经在站牌下等了,手里拎着个蓝布袋子:“你们可来了!马奶奶一早就坐在葡萄藤下的藤椅上等,说怕你们找不着。我给带了碗小米粥,熬得稀烂,她现在手不好使,喝这个不用费劲拿筷子。”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路上看见李奶奶在院子里晒芥菜,竹筛子摆了一院子,绿油油的菜叶上还沾着露水。她老远就挥着手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腌芥菜啊!刚腌好的,脆生生的,配粥吃最香!”

马奶奶家果然在社区北边,门口的老葡萄藤爬满了木架子,干枯的葡萄串挂在藤上,风一吹轻轻晃。马奶奶坐在藤椅上,穿件浅紫色的棉袄,领口别着个布纽扣,手里攥着个毛线团。旁边小桌上放着毛线针,针上还挂着半只没织完的浅粉色小袜子。看见他们来,她想伸手去拿毛线针,手却僵了一下,没抓住,针 “当啷” 掉在地上:“老了不中用了,连根针都拿不住。”

“奶奶您别捡!我来!” 林辰赶紧跑过去,弯腰捡起毛线针,轻轻递到她手里,“我们是来帮您看手麻的,慢慢说,不着急。”

马奶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露出点牙床:“麻烦你们了,这么冷的天还跑过来。我这手,真是熬人,早上起来得搓半天才能动,有时候搓着搓着还发麻,像过电似的。上次给重孙子织袜子,线总从针眼里滑出去,织了拆,拆了织,最后看着那半只袜子就心烦。”

屋里比外面暖和,靠墙放着个旧木柜,柜门上贴着张褪色的年画,画的是胖娃娃抱鱼。柜上摆着个空药瓶 —— 上次医生开的活血药,旁边放着个搪瓷碗,碗里剩了点没喝完的温水。木柜上还摆着个竹编针线笸箩,里面放着各色毛线球,还有几个没织完的小手套、小袜子,看得出来马奶奶以前很爱织东西。马奶奶把他们让到沙发上,自己坐在对面的小凳子上:“快坐,我给你们倒点热水,就是我这手慢,你们别介意。”

苏晓冉赶紧递过桂圆水:“奶奶您别忙,我们自己来。您手麻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手尖发凉’,连握个搪瓷杯都得用两只手捧着?”

马奶奶点点头,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医生说我是‘末梢循环不好’,开了药,吃了快一个月,也没见好。有时候想给杯子续点水,一只手握着杯柄总滑,得两只手捧着才行,生怕摔了杯子。”

林辰让马奶奶伸出手,轻轻捏了捏她的手指。指尖凉凉的,指关节有点僵,捏到指根的时候,马奶奶轻轻 “嘶” 了一声:“有点麻,像有小虫子在爬似的。”

林辰又轻轻搭了搭马奶奶的手腕,脉搏又细又弱,跟没力气的弦似的,轻轻颤着:“马奶奶,您这是血虚,血没养到手上的经络,” 他声音放得很柔,怕吓着老人,“中医里说‘血虚则筋脉失养’,筋脉没了血的滋养,手就会麻、会僵。我先给您按两个穴位,能通通经络,一会儿再煮当归水喝,喝了能帮着补血。”

“小伙子,这穴位真能管用?” 马奶奶有点疑惑,毕竟吃了那么多药都没好,眼里带着点不确定。

“您放心,” 林辰笑了,语气很笃定,“《针灸大成》里说合谷穴是‘大肠经原穴’,专门治‘中风,手指麻木,不能握物’,曲池穴能‘主手臂肿痛,屈伸不利’,俩穴配着按,不少老人按了都说手不麻了。我爷爷以前在村里给老人看病,也常按这两个穴,管用得很。”

林辰先找马奶奶手上的合谷穴 —— 在虎口处,他用拇指轻轻打圈按揉,力道放得匀匀的:“奶奶,有点酸胀您忍一下,按几分钟就会觉得手暖乎乎的。”

苏晓冉在旁边看着,手里的小本子记个不停:“合谷穴,手背虎口处,第一、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能通经活血;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的凹陷处,能疏筋活络。”

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按穴位,被林辰拦住:“你别瞎按,这俩穴离经络近,按重了会疼。你去把奶奶桌上的空药瓶收拾了,一会儿煮当归水。”

胖子点点头,赶紧收拾桌子,还特意把桂圆水端到马奶奶手边,怕她手麻拿不稳:“奶奶您喝口水,按完穴位就舒服了。”

林辰按完合谷穴,又按了马奶奶肘上的曲池穴。按了大概十五分钟,马奶奶慢慢动了动手指,试着攥了攥拳,眼睛亮了点:“不…… 不那么麻了,手尖也有点暖了!刚才想握拳头握不紧,现在能轻轻攥住了,也没那种过电的感觉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手麻的咒语:“血濡经络,手麻消;气通筋脉,指尖暖。”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马奶奶的合谷穴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马奶奶的手里,慢慢往手臂上走。马奶奶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软下来:“暖…… 从手暖到胳膊肘,像揣了个暖手宝似的,不麻了,也不僵了,连指关节都松快了,真舒服。”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也渐渐降了。他帮马奶奶把散落的毛线拢到笸箩里:“您先歇会儿,我去煮当归水,喝完能更补血,以后织毛衣就不用总掉针了。”

苏晓冉已经把砂锅放在煤炉上,倒了温水,胖子帮忙把泡好的当归和装川芎的纱布包放进去。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浓郁的当归香混着川芎的淡香,飘得满屋子都是。煮到第二十分钟时,苏晓冉把桂圆和红枣放进去,没一会儿,甜香就盖过了药味,闻着很舒服。

“这味儿闻着就暖和,” 马奶奶吸了吸鼻子,“我年轻时在纺织厂上班,有个老中医也给人开过当归,说能补血,那时候车间里忙得连喝水的空都没有,哪顾得上煮药。现在老了,倒要靠这东西救急了。”

苏晓冉坐在马奶奶身边,笑着说:“奶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就用当归芍药散治过血虚的人,说当归能‘补不足,血自足’。咱们这水虽然简单,却是按老方子改的,没加复杂的药材,您放心喝。”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李奶奶拎着个玻璃罐走进来,里面是腌芥菜,透着点浅绿,看着就脆:“刚腌好的腌芥菜,给你们和马奶奶带点。马奶奶,你手好点没?刚才看见你能攥拳头了,比昨天好多了。”

马奶奶笑了,试着用一只手拿起桌上的小茶杯:“好多了!这小伙子按完穴位,我手就不麻了,现在一只手都能拿杯子了。一会儿再喝当归水,肯定能好得更快。”

李奶奶刚坐下,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双浅灰色的护腕,摸起来毛茸茸的:“给马奶奶做的护腕,里面加了厚绒,戴上暖和,手也不凉。你们也在啊,我还给你们织了手套,这次是浅蓝色的,显干净,冬天戴正好。”

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吃红枣糕,胖子在旁边帮忙递盘子,苏晓冉守在煤炉边盯着锅,怕当归水煮糊了。

桂圆和红枣放进去煮了五分钟,苏晓冉把砂锅端下来,用小瓷碗倒了半碗,放凉到温乎才递给马奶奶:“奶奶您尝尝,要是觉得苦,我给您兑点桂圆水。”

马奶奶接过碗,喝了一口,咂咂嘴:“不苦,有红枣和桂圆的甜味,比我吃的药好喝多了,这水喝着还暖身子。”

她慢慢把半碗水喝完,放下碗,伸手拿起桌上的毛线针和小袜子,试着织了两针。这次毛线没滑,针也握得稳,还把毛线顺顺当当绕在了针上:“能织了!真能织了!刚才拿针都费劲,现在能织两针了,手也不麻了!”

张奶奶凑过来,看着马奶奶织的小袜子,笑着说:“我就说这几个孩子有本事!上次马奶奶连杯子都握不住,现在都能织毛衣了,等重孙子穿上这袜子,肯定高兴!”

快到下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回学校。马奶奶非要把那只织了一半的浅粉色小袜子塞给他们 —— 针脚虽然有点歪,却透着满满的心意。李奶奶塞了罐腌芥菜,张奶奶则把织好的浅蓝色手套拿出来,摸起来软乎乎的。

“下次再来啊!” 老人们站在葡萄藤下挥手,马奶奶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很清亮,“我煮了银耳羹等你们!下次我争取给你们织双完整的小手套!”

公交上,胖子抱着装红枣糕的保温桶,一边吃一边说:“今天真开心,马奶奶能织毛衣了,还收了这么可爱的小袜子。辰儿,你说咱们下周来,帮谁啊?”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又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笑着说:“社区阿姨说,下周有个赵奶奶总觉得‘眼干涩’,看报纸都得戴两副眼镜,看一会儿就觉得眼睛疼,咱们来帮她看看。”

苏晓冉颔首,手中紧握着浅蓝色的手套,沉凝道:“我明日当去药铺购置些许枸杞与菊花。据《本草纲目》所云,枸杞可‘滋肾,润肺,明目’,菊花能‘清肝明目,散风清热’,二者配伍煮水,正宜于眼目干涩。然须谨记,当将菊花洗净,恐有杂质影响口感。”

午后的阳光穿过车窗,洒在三人身上,带来丝丝暖意。林辰凝视着身旁喋喋不休的两人,又忆起马奶奶织袜子时眼中的光芒,心中蓦然明白,这份中医传承绝非遥不可及的条文——它是苏晓冉怀中的浅褐砂锅,是胖子手中的红枣糕,是老人们递来的小袜子和腌芥菜,是《本草纲目》中的当归,是《黄帝内经》里的“血主濡之”。正是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琐事,将老祖宗的中医智慧,化作了可触及的毛线针,成为了能温暖心灵的踏实。。

他翻开老医书,在空白的页角上轻轻写下:“血濡经络则手不僵,气通筋脉则身康健,心暖则传承不息,此乃补血养身之真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