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47章 李爷爷的夜难眠与枣仁水的宁

太极医道传承 第47章 李爷爷的夜难眠与枣仁水的宁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周六的晨曦将社区石板路染成蜜糖色时,林辰已背着帆布包立在宿舍楼下。侧袋里的素布包鼓鼓囊囊,隔着布料都能嗅到炒酸枣仁特有的焦香。苏晓冉昨夜精心准备的安神药材就裹在里头 —— 酸枣仁被文火烘得泛着琥珀色,指尖轻捻便簌簌作响;远志切成蝉翼般的薄片,在温水中舒展蜷曲的经络。布包外贴着张薄荷绿便签,娟秀字迹旁还画了个俏皮的小药罐:《本草经集注》载

酸枣仁疗不得眠 ,药店师傅说炒制后安神更甚。远志需泡发煮出药韵,我添了两颗茯苓,与酸枣仁配伍可宁心定悸。另备三颗红枣,煮时投下能中和苦涩。

辰儿!等我两分钟! 胖子粗重的喘息声混着楼道里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怀里紧紧抱着个印着卡通小熊的保温桶,金属扣随着跑动发出清脆的

声。他掀开桶盖的瞬间,氤氲热气裹挟着清甜莲子香扑面而来 —— 瓷碗里盛着的羹汤泛着温润的奶白色,几粒饱满的莲子漂浮在琥珀色冰糖水里,我妈天不亮就守在灶台前熬的,说莲子清心火最灵验。李爷爷这几晚睡不好,喝这个正合适。对了,苏同学带着她那宝贝砂锅来了没?

在这儿呢! 苏晓冉踏着细碎的脚步声拐进堂屋,浅青色砂锅在她臂弯里稳稳卧着,锅耳缠绕的米白棉线吸走了滚烫热气。她鬓角沾着几粒细碎酸枣仁碎屑,指尖还残留着药材特有的微涩气息:这砂锅是姥姥传给我的老物件,专煮安神药最是趁手。昨天按着《雷公炮炙论》的法子,把酸枣仁细细研成了粉 —— 您瞧,这枣仁外头裹着层硬壳,非得磨碎了,里头宁心安神的妙处才能全使出来。

暮色渐浓,三人沿着街道向公交站缓缓而行。微风裹挟着早点铺飘来的豆浆香,如轻柔的丝绸般拂过脸颊。苏晓冉小心翼翼地将砂锅抱在怀中,一边走一边向林辰说起社区阿姨发来的微信:李爷爷这失眠症已经折磨他快一个月了。漫漫长夜,他在床上辗转反侧,从暮色沉沉到晨光熹微,只能靠收音机里的声响聊以慰藉。白天时,困意如影随形,即便坐着也能打盹,可一躺到床上,困意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上次去买早点,精神恍惚间,差点拿错了别人的袋子。这些日子,他吃了不少安眠药,却始终不见好转,眼下双眼早已布满血丝,憔悴不堪。

林辰将手探入布包,轻触酸枣仁表面的纹理,旋即引经据典,神情自若地分析道:《黄帝内经?素问》有云

人卧血归于肝 ,李爷爷此症乃肝血亏虚,心神失养所致。酸枣仁甘酸质润,功善补养肝血、宁心安神;远志辛散苦泄,可通利心窍。配合神门、三阴交二穴行针通络,辅以祝由之术,多管齐下,自能调和阴阳,安养心神。

胖子在旁边挠了挠头,咽了口唾沫:“要不要带点热乎水?上次马奶奶手麻,先喝了点温水暖身子,说舒服。对了,这莲子羹我能先尝一口不?闻着太香了。”

苏晓冉轻叩对方欲伸的手,旋即举起保温杯示意:此为现制桂圆饮,已去核处理,甜度适中。若李老觉得枣仁汤口感寡淡,可用其调和。还请暂按捺馋意,待长者品用后再作处置。

胖子赶紧缩回手,嘿嘿笑:“知道了知道了,我就是问问。”

公交站台上没几个人,就两个晨练的老人在慢悠悠打太极。胖子找了个干净的石墩子让苏晓冉坐:“你抱着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上次去马奶奶家,你手冻得发红,这次戴手套了吧?”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浅粉色的棉手套:“戴了,给你也带了双。你晨跑总说手凉,这个加了绒,比你上次戴的厚。”

胖子接过手套,耳朵有点红,赶紧套在手上:“谢了啊,这手套摸着真软,比我妈在菜市场买的舒服多了。”

公交来的时候,车厢里很空。苏晓冉小心把砂锅放在靠窗的座位上,林辰则把装药材的布包揣在腿上,怕被人挤皱。车开起来,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李爷爷家的路线,还标了个收音机的符号:“阿姨说李爷爷家在社区南边,门口有棵老椿树,树干上还挂着个旧鸟笼,一眼就能看见。”

林辰凑过去看,本子上还记着枣仁水的煮法:“水开后放酸枣仁、远志、茯苓,煮二十分钟,最后放三颗红枣煮五分钟。” 他忍不住笑:“你连红枣煮多久都记着,我都快忘了要加红枣。”

苏晓冉的耳尖红了,赶紧把本子合上:“就是怕弄错了,李爷爷失眠得难受,别再让他喝着不舒服。”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已经在站牌下等了,手里拎着个布袋子:“你们可来了!李爷爷一早就坐在椿树下的小马扎上等,说怕你们找不着。我给带了碗小米粥,熬得稀稀的,他现在没胃口,正好能喝小半碗。”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路上看见李奶奶在院子里晒酱菜,竹筛子摆了一院子,透着股咸香。她老远就挥着手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酱黄瓜啊!刚腌好的,脆得很!”

李爷爷家果然在社区南边,门口的老椿树下,挂着个旧竹鸟笼,笼底还铺着层干稻草。李爷爷坐在小马扎上,穿件深蓝色的棉袄,眼睛红红的,手里攥着个旧收音机,音量开得很小。看见他们来,想站起来,却打了个哈欠,眼圈更红了:“你们是…… 社区来的孩子吧?我这眼睛熬得,看东西都有点模糊。”

“爷爷您别站,坐着就行!” 林辰赶紧跑过去,扶住他的胳膊,“我们是来帮您看失眠的。”

李爷爷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麻烦你们了,这么远跑过来。我这失眠,真是熬人,夜里躺床上,数羊数到上千只,还是睡不着。有时候好不容易有点困意,外面汽车响一声,又醒了。”

屋里比外面暖和,靠墙放着个旧木柜,柜上摆着个空安眠药瓶,旁边放着个搪瓷杯,杯里剩了点凉白开。木柜上还放着个小闹钟,指针滴答响。李爷爷把他们让到沙发上,自己坐在对面的小凳子上:“快坐,我给你们倒点热水,嗓门可能有点小,你们别介意。”

苏晓冉赶紧递过桂圆水:“爷爷您别忙,我们自己来。您失眠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心里发慌’,躺着总琢磨事儿?”

李爷爷点点头,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医生说我是‘神经衰弱’,开了安眠药,吃了也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醒了更难受。昨天我孙女来看我,说我看着老了好几岁,我这心里更不是滋味。”

林辰让李爷爷坐好,伸出手,轻轻搭在他的手腕上。指尖刚碰到脉搏,就觉得脉搏又细又弱,像没力气的弦。他又摸了摸李爷爷的手心,有点凉,还带着点汗。

“李爷爷,您这是肝血不足、心神不宁,” 林辰声音放得很柔,“中医里说‘肝藏血,血舍魂’,血不足,魂不安,就睡不着。我先给您按两个穴位,能缓解点慌,一会儿再煮枣仁水喝,喝了能帮着安神。”

“小伙子,这穴位真能管用?” 李爷爷有点疑惑,毕竟吃了那么多药都没好。

“您放心,” 林辰笑了,“《针灸大成》里说神门穴是‘心之原穴’,能‘主心烦,失眠,健忘’,三阴交能补肝血,俩穴配着按,不少老人按了都能睡好。我还想起孙思邈在终南山时,也用酸枣仁粥给村民治过失眠,效果很好。”

说着,林辰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段画面 —— 孙思邈坐在终南山的茅屋里,给一位失眠的老农盛了碗酸枣仁粥,说 “此粥能补肝血,喝了夜里能安睡”。画面很快消失,林辰定了定神,继续按穴位。

他先找李爷爷手腕上的神门穴 —— 在腕横纹尺侧端,按的时候用了柔劲:“爷爷,有点酸胀您忍一下,按几分钟就不那么慌了。”

苏晓冉在旁边看着,手里的小本子记个不停:“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治失眠;三阴交,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补肝血。”

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按穴位,被林辰拦住:“你别瞎按,这俩穴离经络近,按重了会不舒服。你去把爷爷桌上的空药瓶收拾了,一会儿煮枣仁水。”

胖子点点头,赶紧收拾桌子,还不忘给李爷爷倒了杯桂圆水:“爷爷您喝口水,按完穴位就能睡好了。” 他刚说完,自己先打了个哈欠,被苏晓冉瞪了一眼。

林辰按完神门穴,又按了李爷爷脚踝上的三阴交穴。按了大概十五分钟,李爷爷慢慢舒了口气,攥着收音机的手也松了点:“不…… 不那么慌了,心里也松快了点,好像有点困意了,刚才坐着都没这么踏实。”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失眠的咒语:“心神宁,肝血足,夜能眠,日安宁。”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李爷爷的神门穴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李爷爷的手腕里,慢慢往心口走。李爷爷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软下来:“暖…… 从手腕暖到心口,像盖了层薄被似的,不慌了,眼皮也沉了,想眯一会儿。”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也渐渐降了。他帮李爷爷盖了件薄毯子:“您先歇会儿,我去煮枣仁水,喝完能更安神,夜里能睡久点。”

苏晓冉已经把砂锅放在煤炉上,倒了温水,胖子帮忙把捣好的酸枣仁、远志和茯苓放进去。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淡淡的药香混着茯苓的清甜味,飘得满屋子都是。煮到第二十分钟时,苏晓冉把红枣放进去,没一会儿,甜香就盖过了药味。

“这味儿闻着就舒服,” 李爷爷吸了吸鼻子,声音有点含糊,眼睛都快闭上了,“我年轻时在生产队,有个老中医也给我开过酸枣仁,说能安神,那时候忙,没顾上煮。现在老了,倒要靠这东西救急了。”

苏晓冉坐在李爷爷身边,放轻了声音:“爷爷,您别说话了,眯一会儿,水好了我叫您。”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李奶奶拎着个玻璃罐走进来,里面是酱黄瓜,透着点浅绿:“刚腌好的酱黄瓜,给你们和李爷爷带点。老李,你看着精神好多了,刚才还闭着眼,是不是要睡了?”

苏晓冉赶紧比了个 “嘘” 的手势,李奶奶会意,放轻了脚步,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胖子想拿块莲子羹吃,被李奶奶瞪了一眼,也不敢动了。

红枣放进去煮了五分钟,苏晓冉把砂锅端下来,用小瓷碗倒了半碗,放凉到温乎才轻轻叫醒李爷爷:“爷爷,水好了,您尝尝。”

李爷爷慢慢睁开眼,喝了一口枣仁水,咂咂嘴:“不苦,有甜味,比我吃的安眠药舒服多了。”

他慢慢把半碗水喝完,放下碗,靠在沙发上,没一会儿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社区阿姨小声说:“他好久没这么踏实睡过了,以前白天坐着打盹,也就几分钟就醒。”

过了半小时,李爷爷醒了,精神比之前好多了,眼睛也不那么红了:“睡得真舒服!做了个小梦,梦见我年轻的时候在生产队干活,一点都不慌了。”

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件浅灰色的棉背心:“给李爷爷做的棉背心,夜里睡觉穿,暖和,不容易醒。你们也在啊,我还给你们织了袜子,这次是浅蓝色的,显干净。”

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吃莲子羹,胖子终于如愿尝了一口,说:“太香了,我妈下次再炖,我得多带点。”

快到下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回学校。李爷爷非要把自己攒的旧报纸塞给他们 —— 说能卖钱,李奶奶塞了罐酱黄瓜,张奶奶则把织好的袜子拿出来,浅蓝色的,摸起来软乎乎的。

“下次再来啊!” 老人们站在椿树下挥手,李爷爷的声音很亮,“我煮了玉米粥等你们!下次我肯定能睡个整觉!”

公交上,胖子摸着肚子说:“今天真开心,李爷爷能睡好,我还吃了莲子羹。辰儿,你说咱们下周来,帮谁啊?”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又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笑着说:“社区阿姨说,下周有个张爷爷总觉得‘口干舌燥’,喝水也不管用,咱们来帮他看看。”

苏晓冉点点头,手里攥着浅蓝色的袜子:“我明天去药店买点麦冬和玉竹,《本草纲目》里说麦冬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玉竹能滋阴润燥,正好对口干。我还得记得泡一泡,泡软了煮着才出味。”

午后的斜阳透过车窗倾洒而入,在三人身上铺陈出柔和的光晕。林辰注视着身旁相谈甚欢的同伴,思绪不禁回溯至李爷爷安然入眠的模样。此刻他恍然领悟,传统医学的传承并非遥不可及的历史印记,而是具象化为苏晓冉怀中承载古方的浅青砂锅,演变为胖子精心熬制的莲子羹,凝结成老人们馈赠的家常小菜与泛黄典籍。从孙思邈以酸枣仁粥调和心神,到《黄帝内经》中 人卧则血归于肝 的医理阐述,这些浸润着生活气息的点滴,正将古老的岐黄之术,转化为抚慰人心的实践智慧与精神依托。

他指尖摩挲着泛黄的书页,在留白处悬笔良久,终落下一行小字:木火通明,神魂自宁;坎离既济,夜寐方安。 合上书卷时,窗外月光正爬上青瓷药罐,恍惚间,他仿佛已看见社区诊所里那盏暖灯,又将照亮某个辗转难眠的夜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