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撑不住了。
在付出了近万人的伤亡,丢掉了三个联队的建制,甚至连侦察机都无法靠近战区之后,这位帝国的“华北之虎”,终于尝到了被铁锤砸碎牙齿的滋味。
那份精心策划的“铁滚扫荡”,在绝对的技术碾压面前,变成了一个血腥的笑话。
半个月后,一道命令从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发出,传达到了每一个还在晋西北山区里瑟瑟发抖的日军部队。
全线撤退。
……
386旅指挥部。
空气里还残留着硝烟和不眠不休带来的疲惫气息。
旅长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桌上那份刚刚汇总完毕的最终战报。
他的手,在抖。
不是因为愤怒,也不是因为恐惧。
“再说一遍。”
他的声音沙哑,像被砂纸磨过。
站在他对面的年轻参谋,挺直了胸膛,强忍着激动,用尽全身力气喊道。
“报告旅长!”
“此次反扫荡作战,我军共计歼敌九千七百余人!其中,击毙日军大佐两名,中佐四名!”
“缴获山炮、步兵炮三十余门,轻重机枪三百余挺,步枪四千余支,战马近千匹!”
“我军……我军主力部队,总伤亡……”
年轻参谋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有些变调。
他深吸一口气,几乎是吼了出来。
“六十七人!”
“其中,阵亡二十一人,重伤四十六人!”
六十七人!
这个数字,像一道天雷,狠狠劈在旅长的心上。
他一把抓过那份薄薄的,却重如泰山的战报,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数。
没错。
就是六十七人。
旅长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这位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铁血汉子,此刻,再也绷不住了。
他想起了百团大战,想起了无数次反扫荡。
哪一次胜利,不是用战士的命去填?
一个山头,一个村庄,往往就要倒下几百上千的好儿郎。
用上千人的牺牲,换掉鬼子几百人,那都算是打赢了。
可现在……
用六十七人的微小代价,换掉了鬼子近万人!
这不是胜利。
这是神迹!
“好……好啊……”
旅长喃喃自语,两行滚烫的泪水,顺着他饱经风霜的脸颊,滑落下来。
他没有擦。
他只是抬起头,望着窗外那片经过血与火洗礼的天空。
他知道,天,真的变了。
……
胜利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
压抑了太久的憋屈和愤怒,在这一刻,轰然引爆!
这一次,战士们不再需要躲进深山,不再需要坚壁清野。
他们第一次,挺直了腰杆,端着崭新的“燎原一式”冲锋枪,开着轰鸣的“铁牛”,追着鬼子的屁股打!
“冲啊!”
独立团阵地上,李云龙站在一辆坦克的炮塔上,挥舞着手里的盒子炮,嗓子都喊哑了。
“他娘的!给老子追!”
“别让冈村宁次的龟儿子跑了!”
张大彪指挥着步战车,车上的高射机枪发出愤怒的咆哮,将一队企图组织反击的鬼子,瞬间打成了筛子。
战士们坐在步战车里,兴奋得满脸通红。
这仗打得,太他娘的过瘾了!
以前是鬼子开着“铁王八”追着他们跑。
现在,轮到他们开着“铁牛”,撵着鬼子到处窜了!
“团长!前面是平安县城!”
一名通讯兵大声报告。
“干他娘的!”
李云龙眼睛都红了,唾沫星子横飞。
“以前不敢碰的硬钉子,今天,老子要把它连根拔了!”
“命令炮兵营,给老子轰!”
赵刚站在指挥车旁,看着士气如虹的部队,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拉住几乎要疯魔的李云龙。
“老李,别光顾着打!”
“平安县城旁边的赵家峪,是晋西北最大的产盐地!拿下来,咱们以后就不缺盐吃了!”
李云龙一听,眼睛更亮了。
“对对对!还有盐!”
“他娘的,这次不仅要地盘,还要发财!”
一时间,整个晋西北,烽烟四起。
但这一次,冒起烽烟的,不再是八路军的求救信号。
而是吹响反攻号角的,胜利的狼烟!
短短一周。
独立团、新一团、新二团,如同三把尖刀,不仅收复了全部失地。
还顺势解放了平安县城、赵家峪、王家集等十几个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战略重镇。
根据地的地图,被重新绘制了。
红色的区域,像被注入了生命一样,向外猛地扩张了一大圈。
控制区面积,比扫荡前,足足扩大了近三分之一!
人口,物资,全都翻了一番!
……
全军干部大会。
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旅长站得笔直。
他的身后,是李云龙、孔捷、丁伟、赵刚这些刚刚从前线回来的悍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