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室的灯光比三天前更显刺眼,林悦将一杯刚接的温水放在张磊面前,杯壁凝出的水珠顺着桌沿滑下,在笔录纸上晕开一小片水渍。张磊垂着头,深蓝色夹克的领口沾着几缕未清理干净的白色墙灰,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着青白色——这是他被第二次带进审讯室,距离他“坦白”失手致姑姑张桂兰头部撞击桌角身亡,已经过去了48小时。
张磊,我们重新勘查了案发现场。林悦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她将一张现场照片推到张磊面前,照片里是阳台外侧的护栏,金属连接处有明显的撬动痕迹,这处痕迹,你怎么解释?
张磊的肩膀猛地一颤,像是被无形的手攥住。他抬起头,布满红血丝的眼睛在照片上扫过,喉结滚动了两下,才沙哑着开口:我……我不知道,可能是以前装修留下的吧?姑姑家的房子住了十几年,护栏有点松动很正常。
松动的护栏不会留下新鲜的金属划痕。林悦拿出另一张照片,是护栏底部的螺丝,技术科检测到,螺丝上有最近24小时内被硬物撬动的痕迹,还残留着你夹克袖口同款纤维。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你家工具箱里,找到了一把扳手,扳手边缘的磨损痕迹,和护栏螺丝的划痕完全吻合。
张磊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双手紧紧攥住桌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不是我……他的声音带着慌乱,我从来没碰过姑姑家的护栏,你们肯定是搞错了!
林悦没有接话,而是打开了投影仪。幕布上出现的,是张桂兰老人坠楼位置的现场还原图。根据法医最新的尸检报告,老人背部有两处钝器撞击伤,一处在肩胛骨,一处在腰侧,伤口形状与阳台护栏的金属凸起完全一致。更关键的是,老人头部的损伤并非来自桌角——你所谓的‘撞击点’,没有检测到老人的DNA和血迹,反倒是阳台地面,残留着微量的脑组织碎屑。
每一句话都像重锤,砸在张磊的心理防线上。他的呼吸开始急促,眼神躲闪着,不敢再看幕布上的画面。林悦知道,那个看似圆满的供述,不过是张磊精心编织的谎言,而真正的真相,藏在这处被伪造的意外现场背后。三天前,当张磊在审讯室里哭着承认失手推搡致姑姑撞桌身亡时,林悦就觉得不对劲。
当时,张磊的供述逻辑清晰:案发当天下午3点,他因得知张桂兰将房产捐赠给公益基金会,怒气冲冲地赶到姑姑家理论。争执中,张桂兰指责他贪得无厌,伸手要打他,他下意识地抬手格挡,导致张桂兰重心不稳,后脑勺撞到客厅的实木桌角,当场昏迷。他害怕承担责任,慌乱中逃离现场,直到警方找上门才幡然醒悟。
配合着他声泪俱下的表演,以及现场桌角确实存在的轻微磕碰痕迹,案件似乎可以就此了结。但林悦始终记得197集里那个未解开的谜团——张桂兰去世前三天,曾给一个陌生号码打了三次电话,每次通话时长不超过1分钟,而这个号码在案发后便成了空号。更可疑的是,张磊供述中提到的客厅争执,在邻居的笔录里却有不同版本:住在张桂兰对门的李阿姨说,案发当天下午3点左右,她听到隔壁传来“砰砰”的撞击声,还夹杂着你别过来的喊声,但声音很短,之后便没了动静,不像在客厅,倒像是从阳台那边传来的。
带着这些疑问,林悦重新带队勘查现场。客厅的实木桌角确实有磨损,但仔细观察便能发现,磨损痕迹边缘光滑,显然是长期使用造成的,并非新鲜撞击;而阳台的护栏,看似完好无损,却在靠近角落的位置有一处细微的变形,金属连接处的螺丝有被撬动的痕迹,护栏下方的地面,还残留着一小片被踩碎的盆栽叶子——那是张桂兰最喜欢的绿萝,平时放在阳台的花架上,案发后却被发现摔在楼下的草坪里。
张磊说他离开时,客厅的灯是关着的,但我们在阳台的开关上,提取到了他的指纹。技术科的小王拿着报告走进办公室,眉头紧锁,更奇怪的是,老人的手机不见了。张磊说他没碰过,但我们调取小区监控发现,案发当天下午4点,他离开小区时,右手袖口明显鼓着一块,像是揣着什么东西。
线索逐渐串联起来,林悦意识到,张磊的坦白不过是为了掩盖更残忍的真相。他不仅撒谎了,还精心伪造了现场,试图将他杀伪装成意外。而那个陌生号码、消失的手机,以及被撬动的护栏,都在指向一个更复杂的故事。
为了找到突破口,林悦决定从张桂兰的房产捐赠案入手。根据197集的调查,张桂兰在去世前一周,将名下位于幸福小区的两居室捐赠给了市公益基金会,用于帮扶贫困儿童。这份遗嘱经过公证处公证,合法有效,且有两名社区工作人员作为见证人。
张阿姨立遗嘱的时候,态度很坚决。基金会的负责人王主任回忆道,她还跟我们说,这套房子是她和老伴一辈子的心血,老伴去世前嘱咐过,要把房子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她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万一哪天走了,侄子会因为房子闹纠纷,所以提前把事情办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