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社区养老院的银杏叶落了满地,护工小张正弯腰清扫,竹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里,突然闯进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她抬头望去,中年男人赵强攥着个牛皮纸文件袋,脸色铁青地穿过回廊,直奔李建国老人常坐的紫藤花架下。
叔!你不能把房子捐了!赵强的吼声惊飞了枝头的麻雀,李建国握着紫砂壶的手顿了顿,缓缓抬眼,浑浊的目光里没什么波澜:小赵,这房子是我的,捐给养老院,合情合理。
合情合理?赵强猛地将文件袋摔在石桌上,抽出几张泛黄的纸,你看看!我爸当年和你签的协议,这房子有我家一半!你凭什么私自捐赠?周围晒太阳的老人纷纷侧目,小张连忙上前打圆场,却被赵强一把推开。争执声越来越大时,养老院院长王芳匆匆赶来,见赵强情绪激动得要动手,只能掏出手机报警。
半小时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警车停在养老院门口。林宇带着队员走进院子,紫藤花架下,李建国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赵强则焦躁地踱步,地上散落着几张纸。“林警官,你可来了!”王芳迎上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说了一遍。
林宇蹲下身,捡起地上的纸张仔细查看。这是一份三十年前的房产共有协议,甲方是李建国,乙方是赵强的父亲赵大海,协议约定两人共同出资购买现在李建国居住的老房子,各占50%份额。落款处有两人的签名,还盖着当时街道办的公章。李大爷,这份协议是真的吗?林宇问道。
李建国睁开眼,看了看协议,轻轻点头:是真的,当年我和大海确实一起买了房。可后来他做生意亏了钱,把他那一半份额卖给我了,只是没来得及办过户手续。胡说!赵强立刻反驳,我爸从没提过卖房的事!你就是想独吞房产,才编造这种谎话!
林宇让队员将协议收好,准备带回局里做笔迹和公章鉴定,随后分别对李建国和赵强进行询问。李建国说,赵大海三十年前因生意失败欠了不少债,1993年的时候,找到他说想把房子的份额卖掉还债,两人口头约定以五万元的价格成交,他当场给了赵大海现金,赵大海还写了一张收条。收条呢?林宇问。“搬家的时候弄丢了,李建国叹了口气,当时觉得都是亲戚,没必要那么较真,现在后悔也晚了。
另一边,赵强则坚称父亲从未卖过房,还说李建国多年来一直独居,身体不好,去年开始频繁去养老院,肯定是被养老院的人忽悠了,才想把房子捐出去。我爸去世前,一直说那房子有我一份,让我以后好好照顾李大爷,可他倒好,转头就想把房子捐了,根本没把我这个侄子放在眼里!赵强越说越激动,眼睛里布满血丝。
回到局里,鉴定结果很快出来了:协议上的签名和公章都是真的。但仅凭这份协议,还不能确定房产的归属,关键在于李建国所说的“卖房”是否属实。林宇让人去调取1993年前后的相关档案,同时派人去赵强家附近走访,了解赵强的近况。
两天后,走访的队员带回了消息:赵强最近半年一直在外面赌钱,欠了十几万元的赌债,债主天天上门催债,他还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出去,日子过得很拮据。这么看来,赵强很可能是因为欠了赌债,想把房子弄到手卖掉还债,才会拿那份协议出来说事。队员分析道。林宇却皱起眉头:可他要是想争房产,直接走法律程序就行,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去养老院闹?这不符合常理。
就在这时,负责调取档案的队员也有了发现:1993年,赵大海确实有一笔五万元的存款记录,存款日期和李建国所说的买房时间吻合。而且,当年赵大海还偿还了一部分债务,还款金额和五万元相差不大。这似乎能证明李大爷说的是真的,林宇看着档案资料,但赵强为什么一口咬定父亲没卖房?难道他真的不知道?
带着疑问,林宇再次来到养老院。李建国正在房间里看书,见林宇进来,放下书笑道:林警官,是不是有消息了?林宇把档案资料递给李建国,说:大爷,我们查到1993年赵大海确实有一笔五万元的存款,还还了债,这应该能证明你买了他的份额。李建国看完资料,却突然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其实,还有件事我没告诉你。
原来,赵大海当年卖房后没多久,就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当时赵强才十几岁,一直在外地读书,李建国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让他知道这些事,想着等他长大了再说,可后来赵强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两人关系渐渐疏远,这事也就一直没提。“我以为他长大了会懂事,没想到会变成这样。”李建国叹了口气,眼里满是失望。
林宇离开养老院时,正好碰到护工陈辉在给老人喂药。陈辉三十多岁,话不多,做事很麻利,养老院的老人都很喜欢他。“陈护工,你认识赵强吗?”林宇随口问道。陈辉手顿了一下,点头说:认识,他偶尔会来看看李大爷,不过每次来都没什么好脸色。那你知道他最近有没有和什么人来往密切?林宇又问。陈辉想了想:没太注意,他每次来都匆匆忙忙的,好像有什么急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