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出征已经过去了快五天了,根据军报传来的消息,常遇春他们已经到了北平。
“妹子妹子最近怎么没见到老二?”老朱来到坤宁宫问马皇后。
“老二!你不是派他去了江南了吗?”。马皇后道
老朱喃喃说道:“江南?不对啊,咱没派他去江南啊?”
老朱感觉到不对随即大喊:“狗儿。你他娘的快去快去查查,二皇子是何时出宫的!”
老狗答应了一声后就快速朝着宫门而去。当狗儿从守卫那得知,二皇子是在大军出征的那天出宫的。
这话可把老狗给吓坏了。堂堂的二皇子居然偷跑出去随军出征了,关键是陛下还不知道。随即就快速回到宫里。见到老朱后立刻屏退四周后跪下道:“皇爷!二殿下随军出征了!”
远在平北的军营里,常遇春从怀中取出临行前朱元璋交给他的信,指尖捻开信纸,只见上面只写了寥寥几行:“伯仁,咱三哥的孩子也在此次随行大军中,你要保护好他。”
不过短短一句话,却让常遇春眉头拧成了疙瘩,心里满是无奈——这小祖宗竟也跟着来了!可关键是,上位压根没说这“小祖宗”到底是谁。
“来人!”他扬声喊了一句。
“大帅!”一名亲卫立刻应声走进帐内,垂手待命。
“去清点一下,看看大军里有没有新加入的队伍。”
亲卫领命而去,仔细核对了每一支队伍的编制,最后发现,在大军末尾,竟跟着一支只有十几人的小队,名册上并未登记。他急忙折返回报:“大帅,确实有一支十几人的队伍是新加入的,就跟在大军最后头。”
“哦?带我去看看。”常遇春起身,快步出了营帐。
此时,老杀才正带着虎狼营的十几个人围坐在篝火旁,手里抓着烤得冒油的肉,酒壶递来传去,吃得酣畅淋漓。常遇春刚走近就瞧见这一幕,脸色一沉,沉声喝问:“你们是谁的队伍?军中禁酒,难道不知道吗?”
“小春子!”
一声熟悉的称呼传来,常遇春心头猛地一紧——整个大明,敢这么叫他“小春子”的,可就只有一个人。他望去,果然见老杀才慢悠悠地回过头,当即收敛了神色,语气也软了下来:“可是杀才哥?”
“哟,还没忘了老子。”老杀才嚼着肉,抬眼瞥了他一眼。
“杀才哥,怎么连您也出动了?”常遇春凑上前,有些意外。
“这群小子犯了错,得戴罪立功,老子自然得跟着过来盯着。”老杀才指了指身边的少年们,语气随意。
常遇春的目光扫过那十几人,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随即拉了拉老杀才的胳膊,低声道:“老哥,借一步说话。”
老杀才放下酒壶,跟着他走到僻静处,开门见山:“说吧,找我啥事儿?”
“老哥哥,您知道吗?上位的侄子也在这次大军里。”常遇春压低了声音。
“知道啊。”老杀才答得干脆。
常遇春顿时语塞,愣了片刻才追问道:“那……那您能不能告诉我,到底是哪一个?”
“我凭啥告诉你?”老杀才抱臂看着他,丝毫不让步。
常遇春被噎得没话说,无奈之下,只能从怀里掏出那封信,递了过去:“老哥哥,您看,这是上位亲笔写的,让咱务必保护好大侄子,可咱连人都认不出,怎么保护啊?”
老杀才接过信,扫了眼上面的字迹,心里立马明白——这是朱元璋故意让他来给常遇春递话的。他抬手指了个方向,道:“看见那个皮肤跟黑炭似的孩子没?”
常遇春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黝黑的少年正坐在篝火边,捧着一大块烤羊肉吃得正香,嘴角还沾着油。
“他叫朱剩,是重七的孩子,不过现在大伙儿都叫他狗剩。”老杀才缓缓开口,“我这次来,一方面是盯着这群小子立功,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护着他。”
听到这儿,常遇春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疑惑,“只是我想不明白,上位为啥要这么藏着他,连模样都不跟咱们这些老伙计说,难道是信不过咱们?”
“原因咱不知道,但重八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常遇春接过信,小心收好。老杀才却突然沉了脸,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你知道人了,给老子记牢了——除了你自己,不许告诉任何人。不然,老子不介意帮你‘活动活动’筋骨。”
“别别别!”常遇春连忙摆手,苦笑道,“老哥哥,您那力气还是留着杀鞑子吧,我可无福消受您的‘照顾’。”
常遇春走后,老杀才回到篝火旁,拍了拍朱剩的脑袋:“以后没事可以去郑国公帐里转转,那老东西家里藏的好东西可不少。”
朱剩嘴里塞满了肉,含糊地问:“杀才叔,您说的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常土匪’?”
“土匪?这名字配他正合适!”老杀才笑了,“他这些年杀鞑子,抢回来的好东西可不少,你去跟他混熟了,说不定还能蹭点好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