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择定,秋高气爽。镇南王萧凡大婚,无疑是帝都近年来最轰动的事件之一。从清晨开始,镇南王府至户部尚书李府的整条御街,早已被皇家禁军肃清戒严,但街道两旁仍挤满了翘首观望的百姓,都想一睹这位传奇王爷迎亲的风采。
镇南王府张灯结彩,红绸漫天,喜庆之中却依旧透着军旅特有的肃整。仆从侍卫皆换上新装,步履匆匆却井然有序。萧凡一身大红色亲王婚服,金线绣蟒纹,腰束玉带,更衬得他身姿挺拔,俊朗非凡。只是他脸上依旧没什么太多表情,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光芒。今日之后,他的人生将正式与那位只见过数面、通过书信的李家小姐绑定,这桩始于政治权衡的婚姻,究竟会走向何方?
吉时已到,礼炮九响,鼓乐喧天。萧凡翻身上马,那是一匹神骏异常的白色战马,名为“照夜玉狮子”,乃是皇帝特赐。迎亲仪仗浩浩荡荡出发,亲王卤簿齐全,旌旗招展,盔明甲亮的王府侍卫护卫两旁,气派非凡,却又隐隐透着一股沙场戾气,与寻常王侯家的奢靡迎亲队伍截然不同。
队伍行至李府,李纲早已率合府上下大开中门,恭敬相迎。一番繁琐却庄重的礼节后,凤冠霞帔、盖着大红盖头的新娘子李清珞,由全福夫人搀扶着,缓缓步出闺阁。
尽管隔着盖头,萧凡似乎能感受到那道投向自己的、带着羞涩与忐忑的目光。他依礼上前,完成奠雁、催妆等仪式,动作标准却略显僵硬,引得旁观的女眷们掩嘴轻笑,觉得这位沙场杀神在婚礼上倒也显得笨拙可爱。
当萧凡握住红绸另一端,引导着李清珞走向花轿时,他能感觉到她指尖微微的凉意和颤抖。他手下意识稍稍用力,传递过去一丝稳定的力量。李清珞的身形似乎微微一顿,随即放松了些许。
新娘上轿,起轿。乐声愈发喧闹,仪仗开始返回王府。沿途百姓欢呼雀跃,争相抛洒花瓣祈福。萧凡端坐马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人群,敏锐地注意到一些看似寻常百姓、实则眼神锐利、身形矫健的身影混迹其中——那是铁铉安排的暗哨,以防今日有人趁机作乱。
婚礼的**在皇宫太庙举行。皇帝萧衍亲自驾临,为主婚人,这无疑是莫大的恩宠,也凸显了这桩婚姻浓厚的政治色彩。文武百官,皇室宗亲,各国使节(包括尚在帝都的阿莎公主),皆盛装出席,太庙内外冠盖云集,气氛庄严而隆重。
大皇子萧景恒虽被禁足东宫,未能亲至,但其党羽和宰相陈松等人皆在场,面色平静,眼神却各异,不知在盘算着什么。四皇子萧景禹安静地站在皇子队列中,神情温和,偶尔与身旁宗室低语两句,显得从容不迫。
典礼开始,钟磬齐鸣,雅乐悠扬。在礼官高昂的唱喏声中,萧凡与李清珞身着繁复的婚服,依古礼行三跪九叩大礼,拜天地,拜祖宗,拜君父。
皇帝萧衍端坐龙椅,接受新人大礼,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说了一番勉励夫妻和睦、同心同德、效忠朝廷的场面话。但当他将目光投向萧凡时,那笑意底下,是深不见底的审视与考量。他这步棋,既笼络了萧凡,又将户部尚书李纲更紧密地绑在了皇权一边,更将萧凡进一步置于京城众目睽睽之下,可谓一石三鸟。
萧凡与李清珞恭敬领命,整个过程,萧凡举止得体,沉稳如山,而李清珞虽盖头未掀,但行动间仪态万方,端庄大气,尽显大家闺秀风范,令人挑不出丝毫错处。
礼成。皇帝赐下无数珍宝绸缎作为贺礼,并宣布大宴群臣。宫宴之上,觥筹交错,表面一派喜庆祥和,但暗地里的波涛汹涌,只有身处其中之人才能体会。
皇宫典礼结束后,婚宴主场移至镇南王府。此时的王府更是热闹非凡,车水马龙,宾客如云。京中勋贵、文武官员、南疆军中部将代表(如冷锋派来的心腹)等齐聚一堂。
萧凡作为新郎,需逐桌敬酒。他依旧话不多,但举止从容,面对各方或真诚或虚伪的祝贺,皆能得体应对,既不显得过分热络,也不失礼数。李清珞已由嬷嬷送入洞房,萧凡独自应对着这复杂的场面。
敬酒至宰相陈松一桌时,气氛略显微妙。陈松笑容满面,举杯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得娶李尚书千金这般贤良淑德的佳人,真乃天作之合!愿王爷与王妃百年好合,永享安乐!” 话语虽客气,但“永享安乐”四字,细细品味,却似有深意,仿佛在暗示萧凡应安于现状,莫再生事。
萧凡举杯,神色平淡:“多谢陈相吉言。萧凡既为人臣,又为人夫,自当恪尽职守,护国安民,方能家室安宁。” 他巧妙地将“安乐”与“尽职守”、“护国安民”联系起来,不卑不亢。
轮到与南疆将领代表敬酒时,气氛则热烈真诚得多。那些粗豪的汉子们情绪激动,大声说着祝福的话,眼神中充满了对主帅的敬仰,有人甚至红着眼眶提起死去的兄弟,说王爷成家,弟兄们在地下也安心了。萧凡与他们重重碰杯,一饮而尽,一切情谊,尽在酒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