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屿带来的新发现,像一束强光,骤然照进了原本混沌的迷雾。那个神秘基金会与多家关键领域研发机构的资金纽带,将对手的动机从模糊的商业掠夺,清晰地指向了更具战略性的技术遏制。棋局的维度再次拔高,对手的轮廓在数据中渐渐显形,却也因此显得更加庞大和森然。
陆辰希结束与周屿的通话后,在落地窗前伫立了许久。冬日的阳光落在他依旧苍白的脸上,却无法驱散他眼底凝聚的寒意。身体深处传来的虚弱感仍在叫嚣,但大脑却像一台被输入了新指令的超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重新梳理、整合、推演着所有的线索。
林夕没有打扰他,只是安静地将一杯新沏的、散发着清冽香气的云雾茶放在他手边的茶几上。她看着他的背影,挺拔却难掩透支后的单薄,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弦已绷至极限。担忧如水草般在心间缠绕,但她知道,此刻任何言语的安慰都是苍白的,安静的陪伴和实际的支持才是他真正需要的。
她转身回到书桌旁,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她尚未完成的关于城市变迁的课题报告,但此刻,那些文字显得如此遥远。她沉吟片刻,打开了一个新的文档,手指在键盘上悬停良久,最终敲下了一行字:“境外非政府组织(NGO)在华活动模式与潜在风险案例分析(学术研究视角)”。
她无法直接参与那隐秘的数据战争,但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从公开信息、学术论文和深度报道中,梳理这类组织的运作逻辑、惯用手法以及可能触及的法律与安全边界。这或许,能为他提供一个侧面的、可供参考的坐标系。
时间在静谧中流淌,只有陆辰希偶尔敲击加密平板的声音和林夕指尖流淌出的轻微键盘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奇异而和谐的韵律。
不知过了多久,陆辰希终于动了。他转过身,眉宇间带着深度思考后的疲惫,但眼神却亮得惊人。他走到沙发旁坐下,端起那杯已经温凉的茶,一饮而尽。
“周屿把初步关联数据传过来了。”他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种全神贯注后的干涩。“比想象的更复杂。资金流转路径极其隐蔽,多层离岸公司嵌套,最终流向那些研发机构的款项,都伪装成了合规的‘研究赞助’或‘项目合作’。”他揉了揉眉心,语气凝重,“而且,这些受资助的实验室,明面上与陆氏的商业对手没有任何直接关联。对方很谨慎,切断了表面上的所有联系。”
林夕合上电脑,走到他身边坐下,将一杯温水递到他手里。“这意味着,即使我们怀疑,也很难找到直接证据,证明是他们在背后操纵,针对陆氏?”
“嗯。”陆辰希接过水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目前的证据链是间接的,逻辑上高度自洽,但法律上缺乏一击致命的实证。对方很擅长利用规则和信息的壁垒。”他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冷光,“而且,如果其背后真的牵扯到更复杂的势力,取证的难度和风险都会呈几何级数增加。”
这就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看敌人,你能看到模糊的身影和动作,知道他的存在和威胁,却无法清晰地指认他,更难以直接攻击。这种无力感,比面对真刀真枪的商战更让人憋闷。
林夕看着他紧蹙的眉头,心中了然。她想了想,轻声开口:“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些跨国调查报道,有些案例中,即使表面证据被切割得很干净,但通过分析其行为模式、受益方,以及一些看似偶然的‘巧合’,比如关键人物的交叉任职、特定时间节点的舆论配合等,也能构建出强有力的推断,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从而从其他层面施加压力。”
她的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陆辰希翻涌的思绪中,漾开一圈新的涟漪。他倏地抬眸看向她,眼中带着新的审视和思索。
“行为模式……舆论配合……”他低声重复着这几个词,大脑飞速检索着记忆库。忽然,他像是抓住了什么,猛地拿起旁边的加密平板,手指飞快地滑动、调取文件。“周屿之前提过,那个出逃的财务总监,在他消失前三个月,曾以个人名义频繁接触过几家特定的财经媒体和自媒体大V……当时我们只以为是他在为自己铺路,或者散布谣言……”
他的语速越来越快,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如果,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呢?如果这也是对方‘行为模式’的一部分?在项目受阻的关键节点,配合以特定的舆论打压,影响投资者信心,甚至……引导监管视线?”
这个联想让陆辰希背脊窜过一阵寒意。如果连舆论都被纳入了对方的攻击矩阵,那这场战争的维度就不仅仅是商业和技术,更扩展到了信息和认知的层面!对手的布局,远比他想象的更为系统和周密!
他立刻接通了与周屿的加密通讯,语气急促而坚定:“周屿,调整调查方向!除了资金流,重点排查过去几年所有与陆氏海外受阻项目相关的国内外舆论报道,特别是那些带有明显倾向性、质疑项目合规性或技术可行性的文章!分析其发布媒体、作者背景、发布时间点与项目关键节点的对应关系!还有,深挖那个出逃总监接触过的所有媒体关系,我要知道他们之间到底谈了些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