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融道,文明新纪元
第一章 知识火种,初燃人间
临安城的格物院,从未如此热闹过。
数十名身着粗布短打的工匠围着一张巨大的图纸,时而惊叹,时而争论,手指在图纸上的齿轮、杠杆、管道图案上划过,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渴望。图纸旁站着两个人:一位是身着大宋官服的楚雄,另一位则是黑袍罩身、面容冷峻的拜月教主。
“这‘蒸汽机’,当真能不靠人力畜力,自行运转?”拜月教主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他研究术法半生,见过呼风唤雨的神通,却从未想过,几块钢铁、些许煤炭,竟能产生驱动巨轮的力量。
楚雄指着图纸上的汽缸与活塞,耐心解释:“原理并不复杂。燃烧煤炭产生蒸汽,蒸汽膨胀推动活塞,活塞带动曲轴转动——这便是‘能量转化’,就像修士将灵力转化为术法,只是载体不同。”
他拿起一块打磨光滑的黄铜齿轮:“你们看,这齿轮的齿距误差不能超过半分,否则便会卡顿。这需要精确的度量衡与锻造技艺,也就是我常说的‘格物致知’。”
工匠们听得入了迷。领头的老工匠王铁山摩挲着黄铜齿轮,感慨道:“国师说的‘毫米’‘厘米’,比我们老木匠的‘指节’‘虎口’准多了!要是早有这法子,打造农具、器械能省一半力气!”
拜月教主盯着图纸上的计算公式,眉头微蹙:“这些符号代表什么?为何蒸汽压力、活塞面积、推力之间,能有如此确定的关联?”
“这是‘数学’,是描述万物规律的语言。”楚雄取来笔墨,在纸上写下“力=压强×面积”的公式,“就像术法中的符文组合有固定章法,天地间的力量运转,也有其数学逻辑。掌握了它,便能精准计算、预测,甚至创造。”
拜月教主沉默了。他一直认为,天地奥秘唯有术法可解,此刻却被这简洁的公式震撼——原来,除了灵力与咒语,还有另一种解读世界的方式。
这是楚雄将前世科学知识引入仙剑世界的第三个月。
起初,他只在格物院小范围传授基础:统一度量衡,推广十进制,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原理。当工匠们用这些知识改良织布机,使效率提升三倍;用滑轮组轻松吊起千斤巨石,搭建桥梁不再死伤无数时,“格物之学”的名声便如野火般传开了。
真正的突破,是拜月教主的加入。
这位曾试图以术法颠覆世界的智者,在见识到格物院的“小玩意”——能放大字迹的放大镜、能指引方向的指南针、能计算时辰的机械钟后,主动找到楚雄,提出“术法与格物结合”的想法。
“你想通了?”楚雄当时笑着问他。
拜月教主的回答坦诚而锐利:“术法需天赋,格物可普惠。若能让寻常百姓也能借助工具拥有近似术法的力量,人间才会真正改变。”
于是,便有了这场跨越身份、理念的合作。楚雄负责传授科学原理,拜月教主则以术法辅助——他以灵力精准控制炉火温度,让钢铁锻造的误差降到最低;以精神力加持工匠的专注力,让精密零件的打磨事半功倍。
两种看似相悖的智慧,在格物院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第二章 术法赋能,机器生威
半年后,临安城外的运河上,出现了一件让百姓啧啧称奇的物件。
那是一艘没有风帆、没有桨手的货船,船尾矗立着一个冒着白汽的钢铁怪物,烟囱里喷出淡淡的黑烟。随着“哐当哐当”的声响,螺旋桨在水下转动,货船竟逆着水流缓缓前行,速度比三艘纤夫拉的船还快!
“动了!真的动了!”王铁山等工匠欢呼雀跃,他们日夜赶工三个月,终于造出了仙剑世界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船。
楚雄与拜月教主站在岸边,看着货船载着十吨粮食平稳航行,眼中各有感慨。
“这蒸汽船的锅炉,若用寻常火焰加热,需十名壮汉不停添煤。”拜月教主道,“我在锅炉夹层刻了‘聚火符’,只需一人添煤,火力便堪比地火,这便是术法的‘赋能’吧?”
楚雄点头:“而这螺旋桨的叶片角度,是用三角函数计算过的,能最大限度减少水的阻力——这是科学的‘优化’。两者结合,便是‘修真科技’的雏形。”
蒸汽船的成功,只是开始。
很快,临安城内出现了“灵能纺织厂”。工匠们将拜月教的“柔丝符”刻在纺织机的钢针上,配合蒸汽机驱动,原本需十名织女才能完成的绸缎,如今一台机器一日便可织出,且质地更均匀、花纹更繁复。
矿山里,“爆破开采法”取代了人力挖掘。格物院的弟子计算好炸药用量与引爆时间,修士们则以“定土符”加固矿道,防止塌方——以往三个月才能采完的铁矿,如今半月便可完工,且矿工伤亡率降至近乎为零。
农田里,“灵能灌溉车”成了农户的宝贝。它以风车驱动,管道中刻有“引水符”,能将数里外的河水引入田间,还能通过阀门精准控制水量,既防旱又防涝。一位老农抚摸着饱满的稻穗,对孙子说:“这玩意儿,比龙王爷还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