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那“打造最快跑车”的决断,像一道强光刺破了因技术壁垒而笼罩在擎天上空的阴霾,指明了方向,但前路依旧模糊。具体该如何打造这辆“跑车”?如何在星火科技已然划定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速度和风景?这需要更精密的图纸,更巧妙的构思。
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苏雨墨的肩上。
在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里,她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只允许助理送入咖啡和最简单的食物。巨大的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图表和关键词,地上散落着各种行业报告和技术文档。她像一个进入了深度冥想状态的棋手,在脑海中推演着无数种可能的棋局,寻找那唯一一条能够盘活全局的妙手。
当她再次出现在叶凡面前时,尽管眼下有着淡淡的青黑,但那双清冷的眸子却亮得惊人,仿佛蕴藏着穿透迷雾的星芒。
“叶凡,”她没有寒暄,直接走到办公室中央的沙发区坐下,将一份简洁的提纲放在茶几上,“我初步整理了一个思路,或许可以称之为—— **‘绕道超车’战略**。”
叶凡为她倒了一杯温水,在她对面坐下,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了全力倾听的姿态。他知道,苏雨墨的“初步整理”,往往已是深思熟虑后的精华。
“星火科技的优势在于硬件和底层基础设施,他们的专利壁垒也主要集中于此。正如你所说,正面强攻,短期内绝无可能。”苏雨墨语速平稳,逻辑清晰,“所以,我们的‘绕道’,核心在于 **‘不与其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重新定义竞争的维度’**。”
她伸出第一根手指:“**第一,绕开‘数据获取’的壁垒,专注于‘数据消化’与‘数据创造’的蓝海。**”
“星火科技能提供海量的空间数据,这没错。但 raw data(原始数据)本身价值有限,真正的价值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 actionable intelligence(可执行的洞察)。这正是我们擎天的优势所在——我们拥有强大的AI算法和深厚的行业知识(Know-how)。”
“我们可以开发一套 **‘智能星座管家’系统**。”苏雨墨提出了第一个核心构想,“这套系统不关心数据来自哪颗卫星,哪个星座。它是一个**跨平台、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的中枢**。无论是星火科技的星座,还是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公司的卫星数据,甚至是高空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的数据,只要接入这套系统,就能被自动清洗、校准、融合,然后根据我们为不同行业(如物流、农业、金融、能源)开发的专属AI模型,生成极致的应用价值。”
她进一步解释:“比如,为全球航运公司提供**基于实时卫星影像和AIS数据的、精准预测航线和到港时间的服务**,这比单纯提供卫星图片价值高出几个数量级。再比如,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融合气象卫星、遥感卫星数据的、精准到地块的灾害评估和定损模型**。星火科技卖的是‘铁矿石’(原始数据),而我们要做的,是直接出售淬炼好的、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定制的‘特种钢材’(智能解决方案)。”
叶凡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这个思路,将竞争层面从“数据源”提升到了“数据应用价值”,巧妙地将星火科技可能的基础设施优势,变成了自己生态体系的“供应商”之一,而非必须战胜的对手。
苏雨墨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绕开‘技术标准’的封锁,建立‘应用生态’的同盟。**”
“星火科技试图将其专利融入行业标准,目的是挟持整个产业。那我们就在它的标准之上,建立一个更庞大、更具粘性的**应用开发生态系统**。”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战略家的冷峻,“我们可以**开放‘智能星座管家’的核心API(应用程序接口)和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吸引全球无数的软件开发者和垂直领域的解决方案商,基于我们的平台,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
“想象一下,当成千上万的开发者都习惯使用我们的工具来处理空间数据,当无数家企业都依赖我们平台上的应用来运营业务时,我们就事实上成为了连接数据与应用的关键枢纽。届时,即便星火科技掌握了底层标准,它也无法忽视我们这个拥有庞大用户和开发者的生态。甚至,为了使其数据更好地被利用,它可能不得不主动来适配我们的平台接口。**我们要让我们的应用生态,反过来成为定义‘价值实现标准’的力量。**”
“合纵连横……”叶凡低声说,他完全理解了苏雨墨的意图。这是用软件生态的广度,去对抗硬件标准的深度。一旦生态形成,其网络效应将产生巨大的护城河。
“是的。”苏雨墨肯定道,随即伸出第三根手指,“**第三,绕开‘硬件研发’的巨投入,进行‘不对称投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