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雨墨的“绕道超车”战略,如同一幅精密的作战地图,为擎天资本指明了突围的方向。战略层面的清晰,带来了行动上的高效。专项团队迅速组建,围绕“智能星座管家”、“开发者生态”和“不对称投资”三个方向的前期调研和规划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然而,战略的宏伟蓝图,需要落到实处的砖瓦来砌筑。尤其是在“不对称投资”这个环节,寻找那些能够“软化”硬件边界、具备颠覆性潜力的技术节点,并非易事。这类技术往往隐藏在学术实验室的深处,或者由一些不为人知的小型初创团队掌握,需要极其精准的情报和深厚的人脉网络才能触及。
就在叶凡和苏雨墨为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和技术合作方而广泛撒网、却收获寥寥时,一份来自林晚晴的邮件,再次悄然而至。
邮件的标题依旧简洁:“关于‘灵汐生物启发计算’及‘拓扑光子芯片’部分研究团队背景参考”。
叶凡点开邮件,内容一如既往的干练,没有寒暄,直接附上了一个加密文件。但这次,在文件说明的下方,多了一行小字备注:
“备注:上述研究方向或可应用于新型传感器设计及低功耗边缘计算,可能与‘星盾’计划部分预研方向存在交叉。相关信息来源可靠,但需自行核实技术细节与合作可行性。 —— 林晚晴”
“灵汐生物启发计算”?“拓扑光子芯片”?
叶凡看着这两个颇为前沿的术语,眉头微动。他立刻让技术团队进行初步评估。反馈很快回来,这两个方向确实属于前沿交叉学科,尤其在**新型传感、低功耗AI推理和抗干扰通信**方面具有潜在颠覆性,与苏雨墨提出的“不对称投资”方向高度契合。更重要的是,这些领域的研究目前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尚未形成如星火科技在火箭领域那般坚固的专利壁垒,存在着早期介入和塑造规则的机会。
但问题是,林晚晴是如何如此精准地捕捉到这些看似与她的主业(时尚品牌与营销)毫不相干的前沿技术动向,并能提供具体研究团队背景的?
叶凡没有回复邮件,而是直接让陈默去了解了一下林晚晴近期的动向。反馈的信息让他有些意外。林晚晴独立运营的“晴空设计”公司,业务似乎并未大规模扩张,但她本人近几个月却异常活跃,频繁出席一些看似与她主业无关的场合——高等学府的交叉学科学术论坛、小众科技创投圈的沙龙、甚至是一些由政府背景的产业孵化器组织的闭门交流会。
她像一只敏锐的蝴蝶,在这些看似边缘的领域穿梭,悄然收集着花粉。
几天后,叶凡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需要与一位退休多年的、曾在国家光学精密机械领域担任要职的老专家会面,请教一些关于高端传感器产业链的历史沿革问题。这位老专家性情孤僻,深居简出,擎天资本的人几次预约都未能成功。
就在叶凡打算亲自上门碰碰运气时,他的私人手机响了,屏幕上显示的名字是“林晚晴”。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
“喂?”他的声音保持着惯常的平静。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传来林晚晴同样平静,却似乎比以往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度的声音:“叶凡,我听说你在找光电所退休的程老?”
叶凡微微一怔,这件事他并未对外宣扬。“你怎么知道?”
“程老的孙女,是我‘晴空设计’的忠实客户,也是……我的朋友。”林晚晴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什么,“她昨天偶然提起,说爷爷最近提起过擎天资本,似乎对你们最近在科技领域的动向有些兴趣。如果你需要,我可以……试着帮忙约一个非正式的下午茶,就在程老家附近的茶室,他很喜欢那里的龙井。”
她没有大包大揽,只是提供了一个“试试看”的可能,并且将地点定在了第三方,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叶凡可能感到的尴尬或压力。
叶凡握着手机,一时无言。他发现自己似乎从未真正了解过离婚后的林晚晴。她不再仅仅是那个需要被呵护、被关注的林家公主,也不再是那个只会用激烈情绪表达诉求的前妻。她在用一种极其细致、甚至堪称高明的方式,重新编织着她的网络,并且,这张网的节点,似乎总能与他当前的需求,产生某种微妙的连接。
“……时间?”他最终吐出了两个字。
“明天下午三点,可以吗?我把地址发给你。”林晚晴的语气依旧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好。”
通话结束。叶凡看着暗下去的手机屏幕,内心复杂。林晚晴的这种“助力”,精准、及时、且不着痕迹。她不再试图闯入他的生活,而是像一个沉默的守望者,在他前进的道路旁,默默为他扫清一些障碍,或者,在他需要渡河时,悄然递上一块合适的垫脚石。
第二天下午,叶凡准时赴约。在那家古色古香的茶室里,他见到了那位白发苍苍却目光炯炯的程老。出乎他意料的是,林晚晴也在。她坐在程老旁边,姿态娴静,正熟练地冲泡着功夫茶,动作行云流水,与程老交谈时,语气尊敬而不失亲切,显然并非初次见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