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 第16章 工事漏洞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第16章 工事漏洞

作者:素问0214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6 12:39:27

1937年9月5日傍晚,夕阳把蕴藻浜的河水染成暗金色,炮火暂时停歇的间隙,战壕里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味。陈砚刚安排完士兵轮换岗哨,就看到林晚背着药箱从医疗棚走出来,白大褂上的药渍被晚风轻轻吹动,她正低头检查临时搭起的伤员转运架,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在思考什么。

“林护士,忙完了?”陈砚走过去,手里还拿着一张皱巴巴的阵地草图,“正好,我要去查前沿阵地,你跟我一起看看?你从医护角度,帮着找找问题,比如伤员转运、隐蔽这些,我可能有考虑不到的地方。”

林晚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头:“好啊!之前我就觉得阵地有些地方不太合理,只是没来得及仔细看。现在去正好,天黑前能查完。”

两人并肩走向前沿战壕,身后跟着两个挎着步枪的卫兵,赵铁柱不放心,也提着斧头跟在后面,说“俺帮你们看着鬼子,有情况俺先上”。战壕里的士兵看到两人一起走过来,都好奇地望过来——之前还因为煮布条争执的两人,现在居然一起查阵地,让他们觉得新鲜又安心。

刚走进左翼战壕,林晚就停下了脚步,指着脚下的泥泞:“营长,你看这里的战壕,没有排水口,雨水和河水渗进来,全积在里面,又湿又冷。伤员要是躺在这种地方,伤口很容易感染,就算没受伤,士兵长时间站在泥里,也会得战壕足,到时候连枪都握不住。”

陈砚低头一看,果然,战壕底部积着半尺深的泥水,有的地方还漂着杂草和弹壳,士兵们的草鞋都泡得发胀,有的干脆光脚站在泥里,脚趾冻得通红。他之前只想着加固战壕 walls,却忽略了排水,这确实是个大漏洞——之前马三、刘二的伤口感染,和这种潮湿环境也有关系。

“你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陈砚蹲下身,用刺刀戳了戳战壕壁,泥土很松软,“得挖排水沟,从战壕底部斜着挖向蕴藻浜,把水排出去。再用麻袋装满干土,铺在战壕底部,让士兵能站在干地上。”

林晚点点头,又指着战壕中段的一个拐角:“还有这里,没有专门的伤员转运点。之前伤员都是直接躺在战壕里,既影响士兵作战,又不安全,要是鬼子炮火过来,伤员根本躲不开。应该找个隐蔽的地方,比如废弃的碉堡或者战壕分支,做个临时伤员转运点,能挡子弹,也方便医护处理。”

陈砚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那里确实是战壕的必经之路,人来人往,要是有伤员躺在那,很容易被挤到,也暴露在炮火下。不远处正好有个废弃的日军碉堡,墙壁还算完整,只缺个顶盖,正好能改造成转运点。

“就用那个碉堡。”陈砚指了指碉堡,“让士兵用木板把顶盖补上,再铺上稻草,既能挡雨,又能保暖。你觉得能容纳多少伤员?”

“大概十个左右,够临时转运了。”林晚估算了一下碉堡的大小,“再在碉堡旁边挖条小通道,直接通到医疗棚,伤员不用走主战壕,更安全。”

两人一边走一边查,林晚的目光始终落在和伤员相关的细节上——哪里的战壕太窄,伤员不好抬;哪里的拐角太急,容易磕碰;哪里没有隐蔽物,医护施救时易暴露。陈砚则补充着战术层面的漏洞,走到弹药堆旁时,他停下脚步,眉头皱了起来:“你看这里,弹药堆直接堆在战壕边,没有任何隐蔽,鬼子的炮弹要是落在附近,不仅弹药会被炸,还会伤到周围的士兵。”

林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几箱子弹和手榴弹堆在战壕壁旁,旁边就是士兵的休息点,离前沿只有五十米,确实危险。她之前只关注伤员,没注意弹药安全,此刻被陈砚提醒,也觉得后怕:“是啊!弹药堆一炸,整个阵地都得受影响,得赶紧移到隐蔽的地方,比如战壕后面的掩体里,用麻袋挡住。”

“我也是这么想的。”陈砚拿出随身携带的炭笔,在阵地草图上圈出弹药堆的新位置,“把弹药堆移到后面的备用战壕里,那里有天然的土坡做掩护,再用三层麻袋堆成防护墙,就算有炮弹落在附近,也能缓冲一下。另外,弹药要分开堆,子弹和手榴弹别放在一起,减少爆炸风险。”

林晚凑过去看草图,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偶尔提出修改:“备用战壕离医疗棚有点远,要是前线需要弹药,转运太慢,不如在中间设个小弹药点,放少量应急弹药,主弹药堆还在后面,这样既安全又方便。”

陈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这个建议好!应急弹药点用两个木箱装,放在隐蔽的拐角,贴上‘应急’标签,士兵一眼就能看到,不用跑远路。你这个想法,既考虑了安全,又兼顾了效率,比我想得周全。”

林晚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耳尖微微发红,连忙转移话题:“还有前沿的观察哨,位置太明显了,鬼子的狙击手很容易盯上,得用树枝和杂草伪装一下,观察口别太大,能看清就行。”

“嗯,观察哨的伪装交给赵铁柱,他以前在贵州打猎,最会伪装,保证鬼子找不到。”陈砚说着,对身后的赵铁柱喊,“赵铁柱,听到没?等下带几个弟兄,把观察哨伪装好,再挖几条排水沟,按林护士说的,用麻袋铺底。”

“俺记住了!保证完成任务!”赵铁柱响亮地应道,已经开始琢磨用什么树枝伪装,嘴里还念叨“用松枝最好,又密又不容易被发现”。

两人继续往前走,走到战壕尽头的前沿阵地,这里离日军阵地只有两百米,能清楚看到对面的铁丝网和碉堡。林晚突然拉住陈砚的胳膊,小声说:“小心!那里有鬼子的狙击手!”

陈砚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日军碉堡的射击口闪了一下,他连忙拉着林晚蹲下身,子弹“嗖”地一声从头顶飞过,打在战壕壁上,溅起一片泥土。“多谢提醒!”陈砚心有余悸,“这里太危险,咱们往后退点,有话在后面说。”

林晚点点头,跟着他退到安全区域,才松了口气:“刚才太危险了,你以后查阵地,别靠前沿这么近,要是受伤了,弟兄们怎么办?”

陈砚看着她紧张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从怀里掏出一个水壶,递过去:“喝点水,压压惊。你也一样,以后来前沿,一定要跟我说,我派卫兵保护你,不能让你出事——咱们的医疗线还得靠你。”

林晚接过水壶,指尖碰到他的手,微微一顿,随即快速移开,喝了口水,声音比刚才轻了些:“我知道了,以后会注意的。咱们还是赶紧把工事改好,不然明天鬼子进攻,麻烦就大了。”

陈砚点点头,召集赵铁柱、王锐和几个排长,把改进工事的计划说了:“赵铁柱带士兵挖排水沟、伪装观察哨、改造伤员转运点;王锐负责把弹药堆移到备用战壕,设置应急弹药点,再准备些麻袋和木板;李老栓帮着林护士,在转运点铺稻草、搭简易病床。天黑前必须完成,有问题随时找我。”

“俺们记住了!”众人齐声应道,立刻分头行动。战壕里顿时热闹起来,赵铁柱带着士兵用刺刀挖排水沟,泥土飞溅;王锐指挥后勤兵搬运弹药,小心翼翼地把子弹和手榴弹分开;李老栓跟着林晚,在废弃碉堡里铺稻草,还找来几块破布,搭成简易的病床围挡。

陈砚和林晚则在阵地中段的空地上,对着草图做最后的确认。林晚指着转运点的位置:“从转运点到医疗棚的通道,要挖宽点,能容两个人抬担架通过,再用麻袋把通道两侧挡住,防止流弹。”

陈砚补充:“通道顶部也用树枝伪装一下,别让鬼子发现。另外,在通道旁挖几个隐蔽的射击位,要是鬼子偷袭转运点,士兵能从射击位反击。”

两人头挨着头,在草图上写写画画,炭笔在纸上留下清晰的痕迹,晚风把林晚的短发吹到脸颊,她下意识地拢了拢,陈砚看在眼里,默默把自己的草帽摘下来,递给她:“戴上吧,晚上风大,别着凉了——你要是生病了,伤员怎么办?”

林晚接过草帽,帽檐上还带着陈砚的体温,她轻声说了句“谢谢”,把草帽戴上,帽檐有点大,遮住了她的半张脸,只露出微微上扬的嘴角。

天黑时,工事改进基本完成:战壕里挖了半尺宽的排水沟,泥水顺着沟流向蕴藻浜,底部铺了麻袋,士兵们终于能站在干地上;废弃碉堡改造成的转运点铺了稻草,搭了五个简易病床,通道也挖好了,两侧用麻袋挡着;弹药堆移到了备用战壕,应急弹药点设在拐角,用树枝伪装得严严实实;观察哨也被松枝盖住,只留一个小观察口。

陈砚和林晚站在战壕边,看着改进后的阵地,心里都踏实了不少。远处的日军阵地传来零星的枪声,却没再发起进攻。林晚指着转运点,对陈砚说:“这样一来,伤员能及时转运,也不会受环境影响,感染的风险能降不少。”

“不仅伤员安全了,咱们的防御也更稳固了。”陈砚看着弹药堆的方向,“弹药堆隐蔽了,不用担心被鬼子炮火炸;排水沟挖了,士兵们不用泡在泥里,战斗力能保持住。这次多亏了你,不然我还没发现这些漏洞。”

“是咱们一起发现的。”林晚纠正道,语气比之前柔和了不少,“以后查阵地,咱们可以经常一起去,你看战术,我看医疗,能发现更多问题。”

“好啊!”陈砚爽快答应,心里觉得和林晚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她懂医疗,能补他的短板;他懂战术,能帮她实现医疗需求,这种协作,比任何命令都有效。

夜色渐浓,战壕里点起了马灯,昏黄的光映着改进后的工事,也映着两人的身影。赵铁柱带着士兵在排水沟旁巡逻,王锐在应急弹药点检查弹药,李老栓在转运点整理稻草,一切都井然有序。

林晚看了看天色,对陈砚说:“我该回医疗棚了,还有伤员需要换药。你也早点休息,明天说不定有硬仗要打。”

“好,我送你回去。”陈砚陪着她往医疗棚走,两人并肩走在战壕里,马灯的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有士兵路过,都会笑着打招呼,眼里满是信任。

走到医疗棚门口,林晚停下脚步,转过身对陈砚说:“明天要是打起来,记得保护好自己,别太往前冲。”

“你也是,别靠前沿太近。”陈砚点点头,看着她走进医疗棚,才转身离开。

回到指挥点,陈砚看着改进后的阵地草图,嘴角忍不住上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