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 第15章 调解破冰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第15章 调解破冰

作者:素问0214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6 12:39:27

1937年9月5日下午,秋日的阳光透过硝烟,在战壕里投下斑驳的光影。临时医疗棚外,王锐正蹲在灶台边,盯着锅里翻滚的布条——按林晚的要求,所有用于包扎的布条都要煮沸半个时辰消毒,可他蹲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忍不住想关火,心里嘀咕:“不就是块破布吗?煮这么久,柴火都快不够了……”

“关火干什么?还没到时间!”

林晚的声音突然传来,带着几分严厉。她刚处理完战壕里的最后一个伤员,白大褂上沾了些泥土和血渍,却依旧挺直脊背,快步走过来,掀开锅盖——锅里的布条还浮在水面,气泡不够密集,显然没煮透。

“林护士,俺看差不多了……”王锐站起身,有些底气不足,“柴火不多了,省着点用,还要煮晚饭呢……”

“柴火重要还是伤员的命重要?”林晚皱紧眉头,拿起一根布条捏了捏,“才煮二十分钟,细菌根本杀不死!之前马三的伤口感染,就是因为布条没消毒彻底,你还想让更多弟兄遭罪?”

王锐的脸瞬间涨红,想说“俺也不想”,却被林晚的眼神堵了回去——她的眼睛里满是专业的坚定,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周围的几个士兵也围了过来,有的小声帮王锐说话:“王军需官也是为了省柴火……”有的则看着林晚,觉得她太苛刻。

“都别吵了。”

陈砚的声音适时传来。他刚从前沿阵地查岗回来,正好看到两人争执的一幕。他走到灶台边,拿起锅盖,看着锅里的布条,对王锐说:“林护士说得对,布条必须煮够半个时辰,不然消毒不彻底,伤口更容易感染。柴火的事,我让赵铁柱去附近的树林砍些枯枝,够咱们用的。”

转头又对林晚说:“林护士,王锐是军需官,管惯了物资节省,不是有意的。他不懂医疗细节,你多教教他,别着急。”

林晚看着陈砚,眼神里还有些不服气:“营长,医疗不是小事,差一点就可能害死人。我之前在战地医院见过太多因为消毒不彻底而截肢的士兵,我不想他们也这样。”

“我明白你的专业,也认可你的严谨。”陈砚点点头,从灶台边拿起一块没煮的布条,“但咱们现在条件有限,得在现有基础上想办法,既要保证卫生,又要节省物资。比如煮布条,不用一直大火,中火保持沸腾就行,既能消毒,又能省柴火;还有盐水消毒,浓度也有讲究,太浓会刺激伤口,太淡没效果,按‘一碗水加半勺盐’的比例调,正好。”

他一边说,一边找来一个破碗,舀了一碗水,又用小勺子舀了半勺盐,搅拌均匀,递给林晚:“你看,这样的浓度,用来清创正好,之前王锐可能没掌握好比例,不是故意省盐。”

林晚接过碗,用手指蘸了点盐水尝了尝——浓度确实刚刚好,不咸不淡,符合战地消毒的标准。她愣住了,看着陈砚的眼神从之前的严厉变成了惊讶:“营长,你……你懂现代卫生学?”

在她的认知里,黔军将领大多是行伍出身,懂战术却不懂医疗,尤其是这种精确到“半勺盐”的卫生细节,连很多战地医生都未必能掌握,眼前这个穿着灰布军装、沾着泥土的营长,居然能说得头头是道。

“略懂一些。”陈砚笑了笑,没有多说穿越的事,只找了个借口,“以前在贵州时,见过西医传教士讲卫生知识,记了些,没想到现在能用上。”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林晚没有怀疑,反而露出了敬佩的神色:“原来如此!营长您说的方法很科学,比我之前教的更实用,既省物资又能保证效果。刚才是我太着急了,没跟王军需官好好解释。”

王锐见林晚道歉,连忙摆手:“林护士,该道歉的是俺!俺不懂医疗,还瞎节省,差点耽误事。以后俺都听你的,你说煮多久就煮多久,盐要多少就放多少,绝不省!”

看着两人和解,周围的士兵都松了口气。赵铁柱笑着说:“俺就说营长有办法!这下好了,王锐懂了,林护士也不生气了,咱们的伤员有救了!”

李老栓也凑过来,指着锅里的布条:“营长,俺也学学怎么煮布条,以后俺帮着王锐弄,保证煮够时辰!”

陈砚点点头,对两人说:“现在咱们达成个协作:林护士负责医疗方案,教大家清创、包扎、消毒的方法;王锐负责物资保障,按林护士的要求准备布条、盐水、草药,有物资缺口及时跟我说。咱们分工明确,才能把医疗做好,让弟兄们少受疼、少感染。”

“俺同意!”王锐率先响应,拿起灶台边的柴火,“俺现在就把布条煮够时辰,再按营长说的比例调盐水,保证不出岔子!”

林晚也点头,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小本子:“我会把消毒步骤、伤口处理方法写下来,交给王军需官,他按本子准备,就不会出错了。另外,我刚才检查了伤员,马三和刘二的伤口已经控制住了,但还需要更多的碘酒和纱布,咱们现有的只够支撑两天。”

“物资的事你放心。”陈砚说,“我已经让周福管家带信给周世昌,让他帮忙筹集医疗物资;另外,南洋侨商之前联系过我们,说不定能弄到碘酒和纱布,我会尽快想办法。”

林晚眼睛一亮:“要是能弄到这些,咱们的医疗就能更规范,伤员的治愈率能提高不少!我在战地医院时,见过侨商捐赠的西药,效果比草药好太多。”

“会的。”陈砚语气坚定,“咱们现在有专业的医疗,有愿意学的弟兄,再加上物资,一定能把医疗线建好。”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战壕里热闹起来。王锐按林晚写的“消毒步骤”,重新煮布条,调盐水,李老栓在旁边帮忙看火候,时不时问几句“这样够不够”;林晚则带着三个医护,教士兵们如何正确包扎伤口,如何识别感染症状,赵铁柱和几个老兵学得最认真,说“以后弟兄们受伤,俺们也能搭把手”。

陈砚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踏实了不少——医疗协作终于初步形成,王锐不再是瞎忙的军需官,林晚也不再是孤军奋战的医护,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救伤员,打鬼子。

夕阳西下时,第一批消毒好的布条晾在了战壕边的树枝上,雪白的纱布在余晖中格外显眼;调好的盐水装在干净的陶罐里,贴上了林晚写的“消毒用”标签;士兵们手里拿着林晚画的简易包扎示意图,互相比划着练习。

林晚走到陈砚身边,递给他一张纸条:“这是我列的医疗物资清单,除了碘酒、纱布,还需要些镊子、剪刀,要是能弄到止痛药就更好了。”

陈砚接过纸条,上面的字迹清秀却有力,每一项物资后面都标了用途和数量。他折好放进怀里:“我尽快让人送去贵州,周世昌肯定会想办法。另外,我让王锐给你们留了最好的糙米,晚上煮点稠粥,你们辛苦了一天,得补补。”

林晚愣了愣,随即露出微笑:“谢谢营长。之前我还担心你们不重视医疗,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有您这样的营长,有愿意配合的弟兄,咱们3营的医疗肯定能做好。”

“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陈砚看着远处正在练习包扎的士兵,“是大家都想让弟兄们活着,活着才能杀鬼子,活着才能回家。”

远处的炮火又响了起来,却没像之前那样让人紧张——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3营,不仅有能打鬼子的枪,有能填饱肚子的粮,还有能救人性命的医疗。战壕里,消毒水的味道与晚饭的米香交织在一起,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