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天亮后不遇见 > 第70章 边关砺志识担当 稚子援边显赤诚

启智学堂的桂花刚缀满枝头,第二批游学队伍便踏上了前往边境黑风口的路。此次由苏墨亲自带队,周砚随行照料,挑选了二十名年纪稍长、心智沉稳的学子,其中便有周小宝和林文轩。临行前,苏墨望着孩子们眼中的憧憬,沉声叮嘱:“黑风口是岭南的门户,这里没有田垄的安稳,只有戍边的艰辛。你们要学的,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家国的担当。”

队伍晓行夜宿,三日后方才抵达黑风口。昔日厮杀的痕迹虽已被风沙掩盖,但两侧陡峭的岩壁上,仍能看到刀劈剑砍的印记。守将赵都尉带着几名士兵前来迎接,他身着铠甲,脸上带着风霜之色,声音洪亮:“苏大人,一路辛苦!黑风口条件简陋,委屈各位了。”

学子们刚安顿下来,便被营地外的操练声吸引。只见士兵们手持长枪,在空地上列队操练,动作整齐划一,呐喊声震彻山谷。周小宝攥着算术册,眼神发亮:“苏大人,这些士兵好威武!他们每天都要这样操练吗?”

“是啊,”赵都尉叹道,“边境不稳,随时可能有敌寇来犯。只有勤加操练,才能在战场上保家卫国。”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几分愁容,“只是近来粮草转运困难,士兵们的口粮常常短缺,连饮用水都要从几里外的山泉运来,实在辛苦。”

苏墨心中一动,看向身边的学子们:“赵都尉,我带这些孩子来,就是想让他们做点实事。不如让他们试试,能不能想办法解决粮草和饮水的问题?”

赵都尉有些疑虑:“这些孩子年纪尚小,能行吗?”

林文轩上前一步,躬身道:“都尉大人,我们虽年幼,但在学堂里学过算术、农桑和医术。粮草转运或许可以用算术规划路线,饮水问题也可能找到解决之法,请您给我们一个机会。”

赵都尉见孩子们态度诚恳,便点了点头:“好!那我就给你们说说具体情况。粮草从梧州府运来,要走五日山路,中途有三处陡坡,马车难以通行,全靠士兵们肩扛手挑,损耗很大;饮用水是从山后的山泉引来,用竹筒输送,但竹筒容易渗漏,到营地时只剩下一半。”

学子们立刻行动起来。周小宝带着几名擅长算术的学子,拿着纸笔,仔细询问粮草转运的路线、马车的载重、士兵的人数,然后趴在地上演算起来。林文轩则带着几名学子,跟着士兵们前往山泉处,查看竹筒的铺设情况。

周小宝算了半日,终于抬起头:“苏大人,赵都尉,我们有办法了!粮草转运可以分两段走:前两日的平缓路段用马车运输,到了陡坡前,将粮草分成小份,用绳索和滑轮吊运过陡坡,这样既能节省人力,又能减少损耗。我们计算过,这样一来,每次转运的粮草损耗能从三成降到一成,还能节省一日时间。”

赵都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用滑轮吊运?这倒是个好主意!可哪里有滑轮?”

“我们可以用军营里废弃的铁器,让铁匠师傅打造简易滑轮,”周小宝说道,“而且我们还规划了更短的路线,避开了一处泥泞路段,能节省不少时间。”

苏墨点头赞许:“这个办法可行!赵都尉,你立刻安排铁匠打造滑轮,按小宝规划的路线转运粮草。”

另一边,林文轩也有了发现。他指着竹筒接口处说道:“苏大人,周先生,竹筒渗漏是因为接口处没有密封好,而且竹筒长期暴晒,容易开裂。我们可以用艾草和桐油混合,制成密封膏,涂抹在接口处;再在竹筒外面包裹一层麻布,防止暴晒开裂。另外,我们还发现山泉旁边有一处地势较高的洼地,可以修建一个蓄水池,将山泉引入池中,再用陶管输送到营地,陶管比竹筒更耐用,也不容易渗漏。”

周砚补充道:“陶管的制作并不复杂,营地附近有黏土,可以就地烧制。我再教大家用草药制作净水剂,将池水中的杂质沉淀,让饮用水更干净。”

赵都尉大喜过望:“太好了!如果真能解决这两个问题,那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学子们立刻投入到实践中。周小宝带着士兵们搭建滑轮,指导他们如何吊运粮草;林文轩则带着学子们和士兵们一起,采集艾草、炼制桐油,密封竹筒接口,同时动手挖掘蓄水池,和泥制陶管。苏墨和周砚也在一旁协助,苏墨指挥士兵们修建蓄水池,周砚则指导陶管的烧制和净水剂的制作。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打造滑轮时,铁匠师傅对尺寸把握不准,第一次打造的滑轮无法承重;烧制陶管时,火候控制不当,不少陶管开裂。但学子们没有气馁,周小宝反复演算,调整滑轮的尺寸和承重比例;林文轩则跟着铁匠师傅,一起摸索烧制陶管的火候,终于成功打造出合格的滑轮和陶管。

五日之后,滑轮吊运装置搭建完成,蓄水池和陶管也铺设完毕。当第一批粮草通过滑轮顺利运过陡坡,损耗果然大幅减少;当清澈的泉水通过陶管源源不断地流入营地,士兵们欢呼雀跃,纷纷围上来,向学子们道谢。

“这些孩子真是太厉害了!”一名老兵捧着盛满清水的碗,激动地说道,“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饮水发愁了,粮草也能及时运到,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周小宝和林文轩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在边境的日子里,学子们还做了不少实事。林文轩发现士兵们训练时容易受伤,便用学堂里学的医术,教士兵们如何处理跌打损伤,还和周砚一起,用草药制作了活血化瘀的药膏,分发给士兵们;周小宝则帮军营里的军需官核算粮草账目,用算术知识优化物资分配,让每一份粮草都能物尽其用。

学子们还和边境的孩童结了友。边境的孩子从小跟着父母戍边,性格爽朗,他们带着学堂的学子们认识边境的草木,教他们骑马射箭;学堂的学子们则教边境的孩子读书写字,给他们讲学堂里的故事。篝火旁,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一边烤着红薯,一边交换着彼此的见闻,欢声笑语回荡在黑风口的夜空。

一日,边境突然传来警报,有小股敌寇袭扰边境村落。赵都尉立刻率领士兵们出击,苏墨也带着学子们躲进了防御工事。周小宝趴在工事上,看着士兵们奋勇杀敌的身影,眼眶泛红:“苏大人,士兵们太勇敢了!他们为了保护我们,不惜牺牲自己。”

苏墨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就是戍边军人的担当。他们守护着边境的安宁,才有我们后方的安居乐业。你们今天看到的,感受到的,就是家国的意义。”

敌寇很快被击退,但有几名士兵受伤归来。林文轩立刻带着几名学子,跟着周砚一起为士兵们诊治。他小心翼翼地为一名士兵清理伤口,涂抹药膏,动作熟练而认真。士兵们看着这个年幼的孩子,眼中满是赞许。

游学即将结束,赵都尉特意为学子们举办了践行宴。席间,赵都尉举起酒杯:“苏大人,周医官,各位学子,多谢你们为边境做的一切。这些孩子不仅有学识,更有担当,将来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学子们纷纷站起身,举杯回敬:“愿边境安宁,愿家国无恙!”

离开黑风口时,边境的士兵和孩童们前来送行。他们送了学子们亲手制作的弓箭、木雕,还有装满草药的布袋。周小宝紧紧握着一名边境孩童的手:“等我长大了,一定会再来边境,和你们一起守护这片土地。”

返程的路上,学子们都显得格外沉静。林文轩感慨道:“以前在学堂里,只知道读书识字,没想到边境的百姓和士兵这么辛苦。我们学到的知识,不仅要用来改善生活,还要用来守护家国。”

周小宝点头:“我以后要好好学习算术,将来为军队规划更好的后勤路线,让士兵们不再那么辛苦。”

苏墨听着孩子们的话,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次边境游学,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家国担当的种子。

回到学堂,学子们再次举办了分享会。他们讲述了边境的艰辛、士兵的勇敢、百姓的坚韧,也分享了自己解决粮草和饮水问题的经历。台下的学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少人都表示,希望下次能参加边境游学,为国家出一份力。

苏墨走上讲台,声音洪亮:“同学们,这次边境游学,你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担当。家国安宁,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无数戍边军人和百姓用血汗换来的。希望你们记住在黑风口的所见所闻,把家国放在心中,努力学习,将来用所学的知识,守护岭南,守护我们的国家。”

周砚也补充道:“学问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是为国为民。希望你们都能成为有学识、有担当、有爱心的人,让岭南的文脉延续,让家国的安宁永存。”

学子们齐声应道:“我们一定牢记教诲,守护家国,报效岭南!”

府衙后堂,苏墨和周砚相对而坐,窗外的桂花香气阵阵袭来。

“这次边境游学,比我想象中更有成效,”周砚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孩子们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懂得了家国担当,这比学到任何知识都重要。”

苏墨点了点头:“是啊。教育不仅要启民智,更要铸民魂。只有让孩子们心中有家国,有担当,岭南的未来才能真正安定繁荣。接下来,我们要把边境游学作为学堂的重要课程,让更多的孩子走进边境,了解家国的意义。”

“我已经开始筹备下一次的游学了,”周砚说道,“下次我们可以组织学子们去官府实习,了解吏治,让他们知道如何为民做主,如何治理地方。”

苏墨微微一笑:“好!有周兄在,我信心十足。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启智学堂一定会培养出一批批有学识、有担当、有爱心的人才,岭南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月光洒在学堂的屋顶上,朗朗的读书声再次响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有力。苏墨和周砚知道,他们的使命还在继续,但只要心中装着百姓,装着家国,只要能为岭南的下一代播下担当的种子,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岭南的安宁与繁荣,终将在这些年轻学子的手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