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天亮后不遇见 > 第69章 学子游学察民生 稚心巧解百家忧

启智学堂的槐花飘得正盛时,苏墨和周砚敲定了游学计划。挑选了二十名课业优异、胆大心细的学生,由张先生和周砚带队,前往梧州府下辖的清溪乡、石崖村、沿海渔村等地考察,让孩子们走出学堂,将书本知识融入民生实际。

出发前夜,苏墨特意召集学子们训话:“此次游学,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要亲眼看看百姓的生活,听听他们的难处。你们学到的算术、农桑、医术,都要用到实处。记住,学问不在书本里,而在田垄间、渔船上、市集里。”

周小宝攥着磨得发亮的算术册,用力点头;林文轩则背着周砚给他的简易药箱,眼神里满是期待。次日一早,队伍便踏上了行程,首站便是清溪乡。

此时的清溪乡,双季稻刚插完秧,可周老实却带着几名村民愁眉不展地守在田埂上。看到周砚和学子们赶来,他连忙迎上来:“周医官,你们可来了!这刚插的秧苗,不知怎的,叶子渐渐发黄,还蔫蔫的,我们浇水施肥都不管用,再这样下去,怕是要减产啊!”

学子们立刻围了上去。周小宝蹲下身,仔细查看秧苗的根部,又用手指沾了点田水,放在鼻尖闻了闻;林文轩则掏出药箱里的放大镜,观察叶子上是否有虫害。其他学子也纷纷效仿,有的记录田亩数,有的测量水位,有的查看土壤干湿。

“周爷爷,这田水好像有点咸!”一名学子突然喊道。

周小宝立刻附和:“我也觉得!而且土壤摸起来黏黏的,不像以前那么松软。”

周砚蹲下身,用手挖了点泥土,放在舌尖尝了尝,眉头一皱:“确实是盐碱化了。最近是不是水渠里的水少了,你们引了海水灌溉?”

周老实一拍大腿:“是啊!前几日水渠维修,临时引了点海水浇田,没想到竟出了这问题!”

林文轩立刻说道:“周先生,书本上说,盐碱地可以用草木灰和石灰中和。我们可以收集草木灰,撒在田里,再用淡水反复浇灌,就能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周小宝也补充道:“我算过了,这片田有五十亩,每亩需要撒五十斤草木灰和十斤石灰,我们可以发动村民们收集草木灰,再从府衙调拨石灰,很快就能解决问题!”

苏墨恰好从梧州府赶来巡查,闻言赞许地点头:“好主意!就按孩子们说的办。”

学子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跟着村民们收集草木灰,有的帮忙搬运石灰,有的则按照周小宝计算的比例,将草木灰和石灰均匀地撒在田里。林文轩则带着几名学子,用淡水反复浇灌田地,稀释土壤中的盐分。

忙活了三日,秧苗渐渐恢复了生机,叶子重新变得翠绿挺拔。周老实看着长势喜人的秧苗,拉着周小宝的手,笑得合不拢嘴:“我的好孙子,真是没白读书!要不是你们,我们这一季的收成可就泡汤了!”

离开清溪乡,队伍前往石崖村。刚到村口,就看到几名猎户围着一头受伤的山羊,满脸焦急。原来,这头山羊是村里的种羊,昨日上山觅食时,被野兽咬伤了腿,伤口化脓发炎,不吃不喝。

林文轩立刻走上前,对猎户们说:“大叔,让我试试!”他打开药箱,拿出消毒的草药水、干净的布条和止血的药膏,小心翼翼地为山羊清理伤口。先用草药水清洗化脓的部位,再用布条擦干,最后涂上药膏,用绷带缠好。

“这药膏是周先生教我做的,用了蒲公英、艾草等草药,能消炎止血,促进伤口愈合。”林文轩一边包扎,一边解释,“接下来几天,要给它喂食清淡的草料,别让它伤口沾水,过几日就能好转。”

猎户们半信半疑,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照做。没想到三日后,山羊的伤口果然愈合了不少,开始进食饮水。老石爷特意杀了一只鸡,招待学子们:“这些孩子真是了不起,不仅会读书,还会治病,比城里的郎中还厉害!”

在石崖村的日子里,学子们还帮村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周小宝用算术知识,帮村民们计算红薯和玉米的储存量,设计了通风防潮的粮仓;几名学子则根据农书上学到的知识,教村民们如何给玉米打顶、给红薯翻藤,提高产量。

离开石崖村,队伍前往最后一站——沿海渔村。渔村的百姓以捕鱼为生,可最近却愁眉不展。村长老渔民告诉周砚和学子们,最近海里的鱼越来越少,而且渔网经常被礁石划破,捕鱼的收成越来越差,不少渔民都快揭不开锅了。

学子们跟着渔民们出海,仔细观察海域环境。周小宝发现,渔民们的渔网网眼太小,连小鱼苗都捕了上来,长期下去,鱼的数量自然越来越少;而且渔网的材质不够结实,容易被礁石划破。

“李大叔,你们的渔网网眼太小了!”周小宝说道,“应该把网眼改大一些,只捕成年的鱼,留下小鱼苗,这样海里的鱼才能越来越多。而且我们可以用更结实的麻绳编织渔网,再在渔网边缘加上铁皮,防止被礁石划破。”

林文轩也补充道:“我还发现,海边的一些草药可以用来制作渔网的防蛀剂,将草药煮水,把渔网浸泡在里面,晒干后,渔网就不容易被虫子蛀坏,使用寿命会更长。”

渔民们觉得学子们的主意很有道理,立刻行动起来。学子们也跟着帮忙,有的和渔民们一起编织新渔网,有的则跟着林文轩采摘草药,制作防蛀剂。新渔网投入使用后,效果立竿见影,不仅捕到的鱼都是成年鱼,数量也比以前多了不少,而且渔网再也没有被礁石划破。

游学途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学子们走到哪里,就把知识带到哪里。他们帮市集里的商户算账,教孩子们读书写字,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百姓们的实际困难。百姓们都对这些年轻的学子赞不绝口,说启智学堂培养出了真正的人才。

游学结束,学子们回到学堂。苏墨和周砚特意举办了一场游学分享会,让学子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

周小宝第一个站起来:“通过这次游学,我明白了算术不仅能用来做题,还能帮百姓们解决灌溉、储存等问题。以后我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帮家乡解决更多的难题!”

林文轩也说道:“我以前觉得医术只是用来治病救人,可这次游学让我知道,医术还能帮助动物,还能教百姓们预防疾病。我要努力学习医术,将来做一名好医生,为更多的人、更多的生灵治病。”

其他学子也纷纷发言,有的说学到了农作知识,有的说感受到了百姓的辛苦,有的说明白了读书的意义。苏墨和周砚看着孩子们脸上成熟的笑容,心中满是欣慰。

分享会结束后,苏墨走上讲台,对学子们说道:“你们这次游学,做得非常好!你们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了百姓,解决了实际问题,这就是读书的真正意义。希望你们以后能继续保持这种学以致用的精神,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要记得为百姓着想,为岭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砚也补充道:“游学虽然结束了,但学习的道路还很长。希望你们能把这次游学的经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努力钻研学问,开阔眼界,将来成为有学识、有担当、有爱心的人才。”

学子们齐声喊道:“我们一定努力学习,报效岭南,报效百姓!”

声音洪亮,回荡在学堂的上空。府衙后堂,苏墨和周砚相对而坐,脸上带着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这次游学,孩子们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周砚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如何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心中有了百姓,有了担当。”

苏墨点了点头:“是啊,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教育。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进步。接下来,我们可以把游学作为学堂的常规课程,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学堂,了解民生,增长见识。”

“我已经开始规划下一次的游学路线了,”周砚说道,“下次我们可以去边境地区,让孩子们看看边境的防御,了解国家的安宁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苏墨微微一笑:“好!有周兄在,我信心十足。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启智学堂一定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岭南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窗外,月光皎洁,照亮了学堂的每一个角落。学子们的读书声再次响起,比以前更加响亮、更加坚定。苏墨和周砚知道,他们的使命还在继续,但只要心中装着百姓,只要能为岭南的下一代播下希望的种子,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岭南的文脉,正在这些年轻的学子们身上延续;岭南的未来,正在他们的手中绽放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