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三百年,春。
一场春雨过后,沧京城内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柳明、赵坤等叛党伏法后,朝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顿,清除了许多贪污**的官员,提拔了一批像姜承宇和苏慕言这样年轻有为、正直廉洁的官员。朝堂之上,风气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苏慕言晋升为御史中丞后,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御史台是朝廷的监察机构,负责监察百官、弹劾不法。他上任后,首先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监察制度,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同时,他还亲自审理了一批积压的冤案、错案,为许多无辜的百姓平反昭雪。他的公正无私和雷厉风行,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
这日,苏慕言正在御史台处理公务,突然接到了皇上的旨意,命他前往江南地区,调查赈灾款挪用案的余党,并安抚受灾百姓。
“臣领旨!”苏慕言躬身接旨,心中明白,这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江南地区经过上次的赈灾款挪用案后,民心不稳,地方官员也大多人心惶惶。他此次前往江南,不仅要彻底清除余党,还要安抚好百姓,恢复当地的生产和秩序。
他立刻收拾行装,带上几名得力的下属,启程前往江南。
与此同时,姜承宇晋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后,也更加忙碌了。他经常陪伴在皇上左右,为皇上起草诏令、讲解经史子集。他的才华和见解,深得皇上的赏识。这日,皇上又交给了他一项任务,命他前往江南,协助苏慕言调查赈灾款挪用案,并负责整顿江南地区的教育事业。
“臣领旨!”姜承宇躬身接旨,心中十分高兴。能和苏慕言一起共事,他感到很荣幸。而且,江南地区是他一直向往的地方,这次能有机会去江南,他也十分期待。
他也立刻收拾行装,带上几名随从,前往江南。
两人在途中相遇,结伴而行。一路上,他们看到江南地区因为灾害和贪腐的影响,一片萧条景象。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十分艰难。
“没想到江南地区竟然破败到了这种地步。”姜承宇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十分感慨,“我们一定要尽快查清案件,严惩余党,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是啊。”苏慕言点了点头,“这也是我们此次前来江南的目的。我们不仅要清除贪腐,还要帮助百姓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两人加快了行程,很快就到达了江南的首府——江宁府。
江宁府知府得知苏慕言和姜承宇前来,亲自率领府内的官员出城迎接。苏慕言和姜承宇下马后,与知府等人寒暄了几句,便直接前往知府衙门。
在知府衙门的书房内,苏慕言开门见山地说道:“知府大人,我们此次前来,是奉了皇上的旨意,调查赈灾款挪用案的余党,并安抚受灾百姓。希望你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
江宁府知府连忙躬身说道:“苏大人、姜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全力配合。不过,经过上次的整顿,大部分涉案官员都已经被绳之以法了,剩下的余党也都隐藏得很深,调查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
“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查清楚。”苏慕言语气坚定地说道,“你先把所有涉案官员的名单和相关的卷宗交给我们。另外,我们还需要你安排人手,协助我们调查。”
“是,下官这就去办。”江宁府知府躬身应道,转身离开了书房。
苏慕言和姜承宇对视了一眼,开始讨论调查计划。
“承宇,我觉得我们不能只依赖地方官员的配合。”苏慕言说道,“他们之中,很可能还有柳明和赵坤的余党。我们必须亲自深入民间,了解真实情况。”
“我同意你的看法。”姜承宇点了点头,“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你带领一部分人,留在知府衙门,查阅卷宗,审讯相关人员。我带领另一部分人,深入乡村,走访百姓,收集证据。”
“好主意。”苏慕言说道,“就这么办。我们每天晚上再汇总情况,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两人决定后,立刻分头行动。
苏慕言留在知府衙门,仔细查阅了赈灾款挪用案的相关卷宗。他发现,虽然大部分主要涉案官员都已经被抓获,但还有一些中层官员和地方乡绅牵涉其中,他们利用各种关系,逃脱了惩罚。而且,这些人还在暗中勾结,继续欺压百姓,挪用公款。
他立刻下令,将这些牵涉其中的官员和乡绅全部传唤到知府衙门,进行审讯。在审讯过程中,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巧妙地识破了他们的谎言,迫使他们一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与此同时,姜承宇带领着随从,深入江南的乡村。他走访了许多受灾的百姓,了解到了他们的真实情况。百姓们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纷纷向姜承宇诉说他们的遭遇,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线索。
姜承宇将这些线索整理好,每天晚上都交给苏慕言。两人根据这些线索,不断地扩大调查范围,抓获了越来越多的余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