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三年,春和景明。
长明国在姜玥瑶和墨玄的携手治理下,已步入真正的盛世。
农业丰收,仓廪丰实。商旅往来不绝,都城沧京更是成为了万国来朝的繁华都会。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史书工笔将这段时期称为“永熙盛世”,而这盛世的开创者,正是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姜玥瑶,以及她身边那位运筹帷幄的摄政王墨玄。
御书房内,姜玥瑶正伏案批阅奏折。她身着明黄色的常服,褪去了铠甲的英气,却多了几分帝王的沉稳与威严。阳光透过窗纱,洒在她认真的侧脸上,岁月似乎格外优待这位女帝,只在她眼角留下了几不可察的温柔痕迹。
墨玄端着一碗刚沏好的雨前龙井走进来,轻声道:“陛下,歇会儿吧。已经批阅了一个上午了。”
姜玥瑶抬起头,看到是他,紧绷的脸庞瞬间柔和下来,露出一抹浅笑:“墨玄,你来了。正好,这几份奏折你也看看。”
她将几本奏折递过去,语气带着一丝欣慰:“江南诸州上报,今年的早稻又是丰收,百姓们都说是陛下的仁政带来的福气。”
墨玄接过奏折,却没有立刻翻看,而是将茶碗递到她手中:“先喝口茶润润喉。百姓安居乐业,是国之幸事,也是陛下的功劳。”他在她身边坐下,目光落在她略带疲惫的脸上,“只是陛下也要注意龙体,不可太过操劳。”
姜玥瑶接过茶碗,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她轻轻吹了吹茶叶,说道:“我知道。只是看着这些奏折,想着天下百姓的生计,便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而且,最近总觉得有些不安。这盛世之下,似乎隐藏着什么暗流。”
墨玄心中一动,他放下奏折,认真地看着姜玥瑶:“陛下也有这种感觉?”
“嗯。”姜玥瑶点了点头,“你还记得上个月,漕运总督上报说,有几艘运送粮草的漕船在长江中游失踪了吗?还有,西域都护府也传来消息,说最近有不明身份的商队在边境频繁活动,行踪诡秘。”
“我记得。”墨玄的神色也凝重起来,“我已经让人暗中调查这两件事了,但至今没有找到任何线索。那些漕船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而那些商队,每次都能巧妙地避开我们的巡查。”
“这正是我担心的地方。”姜玥瑶皱起眉头,“如果只是偶然事件也就罢了,但这两件事接连发生,恐怕并非巧合。背后一定有人在暗中策划着什么。”
就在这时,太监总管李德全匆匆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陛下,摄政王殿下,户部尚书求见,说有要事启奏。”
“宣。”姜玥瑶放下茶碗,重新坐正身体,恢复了帝王的威严。
片刻后,户部尚书周怀安步履匆匆地走进御书房,脸上带着焦急之色:“臣周怀安,参见陛下,参见摄政王殿下。”
“周尚书免礼。”姜玥瑶说道,“你说有要事启奏,是什么事?”
周怀安抬起头,语气急促:“陛下,摄政王殿下,大事不好了!刚刚接到江南盐运司的急报,说江南最大的盐场被一股不明势力攻占了!盐场的官员和工匠都被扣押,盐仓里的存盐也被洗劫一空!”
“什么?!”姜玥瑶和墨玄同时站起身,脸上满是震惊。
盐是国之根本,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财政收入。江南盐场是长明国最大的盐场,一旦被攻占,后果不堪设想。
“这股不明势力是什么人?有多少兵力?”墨玄沉声问道。
“据盐运司的急报说,这股势力装备精良,行动迅速,而且个个身手不凡,不像是普通的盗匪。”周怀安说道,“他们大约有上千人,攻占盐场后,就立刻封锁了消息,若不是盐运司的一名小吏侥幸逃脱,我们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姜玥瑶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漕船失踪,边境异动,现在连江南盐场都被攻占了。这背后的势力,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且目标明确,就是要动摇我们长明国的根基!”
“陛下说得对。”墨玄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看来,我们必须尽快查明这股势力的真实身份和目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建议,立刻采取三项措施。第一,命李锐将军率领三万禁军,即刻前往江南,收复盐场,解救被扣押的官员和工匠。第二,加强京城和各地重要关隘的防御,防止这股势力趁机发动袭击。第三,扩大调查范围,不仅要调查漕船失踪和边境异动的事情,还要彻查朝中是否有内鬼,与这股势力相互勾结。”
“好!就按你说的办!”姜玥瑶当机立断,“周尚书,你立刻去户部,调拨粮草和物资,支援李锐将军的大军。”
“是!”周怀安躬身领命,立刻退了出去。
姜玥瑶看着墨玄,语气坚定:“墨玄,这次的事情,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我们必须同心协力,尽快查明真相,粉碎他们的阴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