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丧钟在皇宫上空沉重地回荡,整个沧京都笼罩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之中。
灵堂内,白幡低垂,烛火摇曳。姜玥瑶身着孝服,跪在灵前,泪水无声地滑落。她从未想过,自己平静的田园生活,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彻底打破。父皇的遗命,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墨玄站在她身侧,同样一身素缟。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温柔而坚定:“瑶瑶,节哀。陛下将江山托付给你,是对你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他的期望。”
姜玥瑶抬起泪眼,看着墨玄:“可是,我真的能行吗?当皇帝,治理国家,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知道。”墨玄蹲下身,与她平视,目光深邃,“但有些责任,不是我们想推就能推开的。你看外面,那些百姓,那些将士,他们都在看着我们。如果我们退缩了,长明国可能会再次陷入混乱,我们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他顿了顿,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力量:“还记得我们在南山的小院吗?还记得我们说过,要守护那份宁静吗?要守护它,我们就得先守护好这个国家。只有国家安定了,我们才有资格谈个人的安宁。”
姜玥瑶沉默了。墨玄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中的枷锁。她想起了北境的战火,想起了楼兰的叛乱,想起了那些为了守护家国而牺牲的将士们。是啊,如果国家动荡不安,她和墨玄的田园梦,终究只是一个泡影。
“我明白了。”姜玥瑶深吸一口气,擦去脸上的泪水,眼中重新燃起了坚定的光芒,“我会答应父皇,继承皇位。但墨玄,我需要你,我需要你一直在我身边,辅佐我,帮助我。”
“我会的。”墨玄郑重地点头,“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陪着你。我们一起,守护好这片江山,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三日后,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姜玥瑶在太和殿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继承皇位,改元“永熙”。墨玄则被封为“摄政王”,辅佐新帝处理朝政。
登基大典结束后,姜玥瑶独自坐在空旷的龙椅上,望着殿下跪拜的百官,心中五味杂陈。这把龙椅,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意味着沉重的责任。
墨玄走上殿,站在她面前:“陛下,百官都在等着您颁布第一道圣旨。”
姜玥瑶回过神,看着墨玄:“墨玄,你说,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陛下,”墨玄微微躬身,“如今国丧期间,民心浮动,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安抚百姓。同时,要整顿吏治,清除朝中的奸佞之臣,选拔贤能之士,为国家注入新的活力。另外,北境和西域刚刚平定,边境的防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姜玥瑶点了点头:“你说得对。传朕旨意,减免全国赋税一年,安抚民心;命御史台严查朝中官员,凡贪赃枉法、结党营私者,严惩不贷;命李锐将军继续驻守北境,加强边境防御;命西域都护府密切关注西域各国的动向,维护边境安宁。”
“臣遵旨。”墨玄躬身领命,转身下去传达圣旨。
接下来的日子,姜玥瑶和墨玄携手并肩,开始了繁忙的治国之路。姜玥瑶虽然没有治国经验,但她聪慧过人,学习能力极强,很快就熟悉了朝政。她善于倾听大臣们的意见,也敢于做出决断。墨玄则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为她出谋划策,处理各种复杂的政务。
他们改革弊政,发展生产,减轻百姓负担,使得长明国的经济逐渐恢复并走向繁荣。同时,他们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治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朝中一些老臣,对女帝执政心存不满,暗中勾结,伺机发动叛乱。他们散布谣言,说姜玥瑶是女子,不足以担当大任,还说墨玄是摄政王,意图谋反。
这些谣言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引起了一些百姓的恐慌。
墨玄得知消息后,立刻向姜玥瑶禀报:“陛下,朝中有人散布谣言,意图动摇民心,颠覆朝政。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澄清谣言,严惩造谣者。”
姜玥瑶皱了皱眉:“是谁这么大胆,竟敢在背后散布谣言?”
“根据臣的调查,是以太傅为首的几个老臣所为。”墨玄沉声道,“他们一直对陛下登基不满,认为女子不能当皇帝,所以才会暗中策划此事。”
“太傅?”姜玥瑶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他是三朝元老,父皇在世时对他十分信任,没想到他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墨玄语气坚定,“太傅等人狼子野心,若不及时清除,必成大患。臣建议,立刻将太傅等人捉拿归案,严加审讯,以儆效尤。”
姜玥瑶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但要注意,不要牵连无辜之人。”
“臣明白。”
墨玄立刻下令,命禁军将太傅等参与造谣的官员全部捉拿归案。经过审讯,太傅等人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最终,姜玥瑶下令,将太傅等人革职查办,流放边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