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帷 > 第80章 影不随灯

破帷 第80章 影不随灯

作者:稿纸种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5:39:44

来人是柳明漪,她身上的夜露尚未干透,发梢滴着微凉的水珠,衣角沾着泥泞,气息微喘,显然是一路疾行而来。

破庙的木门被风撞得“吱呀”作响,冷风裹挟着湿土与腐叶的气息灌入,拂过她冰冷的脸颊。

她快步走到林昭然跟前,声音压得极低,却难掩其中的焦急:“主上,西市那三处影戏棚子,全被巡防司给封了。说是伤风败俗,惑乱人心。棚子里的说书先生被带走训诫,我们备下的那些油纸幕,一张不留,全给收缴了。”她的指尖微微发颤,仿佛还残留着被撕碎油纸时的触感——那脆薄的纸张在手中断裂的触觉,像极了某种无声的宣判。

夜风穿过破庙的四壁,吹动残破的帷幔,佛像剥落的金身上,光影斑驳,如同无声的嘲讽。

月光从屋顶的破洞斜洒而下,在泥地上投出参差的光斑,像一只只窥视的眼睛。

林昭然静静听着,脸上却不见丝毫怒意,反而漾开一抹极淡的笑意。

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叩了叩身旁案几上那座空无一物的灯架,发出清脆的“笃笃”声,如同心跳,又似更漏。

“灯可灭,影不可拘。”她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响,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沉静,“他们以为收了油纸幕,灭了灯烛,这影戏便演不下去了。可他们忘了,只要有光,哪怕是天上的月光,家中的炉火,也足以映出人形。既然他们这么怕光,那我们就用暗影来说话。”

她侧过头,对一直侍立在阴影中的守拙吩咐道:“去,将箱底那卷前朝的‘皮影秘谱’取来。”

守拙应声而去,片刻后,捧着一个古旧的檀木长盒返回。

盒身雕着褪色的云雷纹,铜扣微锈,开启时发出“咔”的轻响。

林昭然亲自打开盒盖,一股陈旧的皮革与桐油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岁月的尘味与暗香。

她从中取出的并非是人物造型的影偶,而是四块以特殊鞣制过的黑驴皮雕成的奇异形状,边缘锐利,线条刚硬,看不出具体为何物。

指尖抚过皮面,粗糙而冷硬,像是某种远古图腾的残片。

她将这四块皮偶一一排在案上,对柳明漪道:“这出戏,名叫《破帷之问》。现在,他们把帷幕给我们扯了,那我们就把问题本身,送到他们眼前。”她指着那四块皮偶,“传我的话,去找城中最好的那几位盲眼艺人。将这‘破’、‘帷’、‘之’、‘问’四个字拆解开,就用这四块秘谱影偶,让他们以无光之法,在任何一面墙上,用手势演出来。”

柳明漪有些不解:“无光之法?主上,没有光,何来影?”

林昭然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块黑布蒙住双眼,双手在空中缓缓交叠,做出一个“问”字的手势:“所谓‘无光之法’,并非真的不用光,而是不依赖我们设的灯、幕、影偶。盲者虽不见,却能以手塑形;旁人见其手势,如见残影。只要有一点月光、一缕炉火,那双手的轮廓就会落在墙上,像灵魂的投影。”她缓缓摘下黑布,目光沉静,“我们要做的,是让这轮廓成为一种符号,一种暗语。哪怕只有一瞬,只要有人看见,就会记住。”

与此同时,吏部的值房内灯火通明。

年轻的校书郎程知微正埋首于一堆刚刚从巡防司移交过来的案卷中,那里面,正是从西市收缴来的影戏剧本。

他一页页翻过,纸上墨迹淋漓,故事大多是些劝人向善的民间传说,却被朱笔批得体无完肤。

其中一张批注尤为刺眼:“查无悖逆之语,然情节影射朝政,市井愚夫易受蛊惑,令人心摇。”

程知微的指尖在“心摇”二字上轻轻划过,触感微涩,仿佛能感受到批阅者笔尖的狠厉。

他不动声色地整理着剧本,趁着同僚去倒茶的间隙,他迅速从案上抽出一页空白的备用油纸。

他知道,礼制图册所用的乃是贡品“蝉翼油纸”,薄如烟雾,最易显影——这是父亲生前告诉他的秘密。

他没有笔,也不敢点墨,只是将那油纸平铺在桌案的硬木纹理上,用修剪得整齐的指甲,借着桌案的遮挡,在昏暗的光线下,凭着肌肉的记忆,一笔一划地用力压下四个字——破帷之问。

那凹痕极浅,在灯下几不可见,指尖抚过,却能察觉细微的起伏,如同大地的脉络。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张看似空白的油纸,折叠好,悄然塞进了即将发还给司礼监的那一叠《礼制宣讲图册》之中。

到那时,无论是哪个小吏,哪位学究,只要在夜读时点起一根蜡烛,将烛火斜斜映照,那纸上的凹痕便会投下清晰的逆影。

光愈是明亮,那四个字的影子,便愈是深沉。

紫宸殿内,烛火静燃,沈砚之听着内侍孙奉的回报,面沉如水。

“陛下,西市的影戏虽已禁绝,但怪事却层出不穷。据暗桩来报,近日常有百姓在夜半时分,聚集于陋巷的白墙之下,围观墙上……墙上之影,久久不散。更奇的是,有孩童竟能将那出被禁的‘女童上学记’从头到尾背诵出来。”

沈砚之抬起眼,眸中寒光一闪:“墙上之影?是何人如此大胆,还在暗中演戏?”

孙奉躬着身子,声音愈发低了:“回陛下,并非有人演。派去的人查证了,百姓们……是自发以手为影,在墙上模仿。一家老小围坐一圈,以手指交叠,比划出人形、走兽,口中念念有词,竟是指影为学,自得其乐。”

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有烛芯偶尔爆开的轻微毕剥声,像极了思绪断裂的轻响。

沈砚之靠在龙椅上,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敲击着。

许久,他忽然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孙奉,朕幼时,可曾学过手影?”

孙奉愣了一下,随即垂首恭敬地答道:“内侍录中有载,陛下七岁时,曾在太傅面前以手影演示《孝经》片段,太傅赞您‘心巧通礼,思接千古’。”

沈砚之缓缓闭上了眼睛,指尖不易察觉地颤抖了一下。

心巧通礼……他忽然明白了。

影戏的根本,不在于那一张油纸幕,也不在于那一盏灯。

它源于人类最原始的模仿与想象。

孩童用手,就能造出一个世界。

禁了戏台,他们便以墙壁为幕;禁了影偶,他们便以自己的手为偶。

这就像试图禁止人的思想,而思想一旦萌发成形,形可以千变万化,其意,却永远无法被扑灭。

破庙之中,林昭然也得到了坊间“手影”流传的消息。

她并不意外,这本就在她的预料之中,百姓的智慧,永远是当权者最难估量的力量。

她要做的,是为这股自发的力量,找到更精准的出口。

她唤来负责联络外部事务的韩霁:“传信给北境戍边的那些军户,将我交给你的‘破帷四影’手势,编入夜间哨岗的暗语。这四个手势,既可用于紧急示警,防备敌军夜探,亦可在士卒之间,无声传递我们的信念。”

随后,她又转向柳明漪:“城中那些新生的孩童,你去安排,将这四个字的字形,用最不起眼的丝线,绣在他们肚兜的内衬上。”她拿起一小块布料,抚过上面刚刚绣好的一个模糊的“问”字轮廓,丝线微凸,触感如心脉跳动,低声自语,像是在对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宣告:“这叫‘藏问于衣,护心如护火’。他们越是要遮住所有人的眼睛,我们就越要让这问字,长进每一个人的血肉里。”

深宫之内,沈砚之正在夜阅新一批的《禁戏名录》,上面罗列着从各地搜罗来的剧本、说唱词本,罪名五花八门。

他看得心烦意乱,随手将一本册子扔在案上。

册页翻开,在烛光下,他忽然觉得那纸页的背面,似乎有些微的凸起。

他心中一动,拿起那本册子,凑到烛火旁,将光线斜打在纸背上。

那一瞬间,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在光与影的交界处,淡淡的墨痕浮出纸面,像是无数细碎笔画拼凑而成——其中赫然可辨“破帷之问”四字的残迹。

他猛然醒悟:这些纸,是用旧奏章、废文牍打浆重造的。

而那些被焚毁的《飞言录》残页、西市收缴的影戏剧本……它们的灰烬,都流入了纸坊的浆池。

墨未尽消,魂犹在纸。

“孙奉!”他厉声喝道。

孙奉连滚带爬地进来:“奴才在!”

“彻查!彻查近一个月内所有奏章、文书的用纸来源!给朕查,这些纸,都出自哪个纸坊!”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不出所料,有十余份出自不同衙门的奏章,用的都是同一批再造纸。

沈砚之看着那些陈列在眼前的奏章,反而没有了怒火。

他只是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与无力。

他随手拿起其中一份,轻轻将其压在御案上的一本《礼记》之下,低声说道,像是在问自己,又像是在问这空无一人的大殿:“若这天下,已然从骨血里染上了‘问’的痕迹……我压得住这一本,还能压得住这万页么?”

夜色更深,林昭然独自立于破庙的屋檐下。

远处巷陌里,有几个孩童正在月光下嬉戏,他们伸出小手,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其中一个孩子,笨拙地,却又无比认真地,用自己的双手交叠,拼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问”字。

月光洒在青石板上,影子边缘清晰,像一枚刻入大地的印章。

林昭然静静伫立,看着那稚嫩的手影在青石地上轻轻晃动。

那一刻,她仿佛看见无数个“问”字,如星火般洒落在长安的每一条巷陌。

她没有鼓掌,也没有走近。

有些光,一旦点燃,就不必再由点燃它的人去守护。

良久,她转身回到殿内,从檀木盒中取出最后一对,也是最核心的一套“默影偶”,交到守拙手中。

“明日天一亮,让那位相熟的盲艺人,就去国子监外。”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去演一出‘无灯戏’——不燃一根烛,不发半点声,只凭一双手,在天下读书人最多的地方,起起落落。”她抬眼望向皇城紫宸殿的方向,夜色浓重,遮蔽了一切,可她仿佛能看到那里的灯火。

“他若派人来查,那便让他们亲眼看看。这世上最深的光,原来是看不见的。”

风从破败的窗棂间吹过,卷起地上的残叶,佛像前的阴影随之摇曳。

一缕月光如同一柄锋利的薄刃,悄无声息地,正一点点割开这片沉沉的夜幕。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暴雨将至前的寂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