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19章 意外的赏识

何以为民 第19章 意外的赏识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七月的青林镇,进入了最炎热潮湿的时节,也迎来了水稻田间管理最关键的阶段。连续几日午后雷阵雨,缓解了部分旱情,但也带来了新的担忧——病虫害和局部涝害。镇政府大院里,“三提五统”的催缴声浪暂时被防汛抗旱和保春耕、促夏管的紧迫任务所取代,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与天气同样黏稠的焦灼。

这天上午,天空阴沉,乌云低垂,预示着又一场大雨将至。李腾正在办公室里,根据各农业村报上来的情况,整理一份关于当前农业生产面临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的综合材料,准备报送县农业局。材料里详细罗列了不同海拔村庄面临的差异化问题:低洼地的排水不畅,坡地梯田的土壤流失,以及普遍发生的稻瘟病和卷叶螟虫情。他写得格外认真,数据都反复与农技站和村里核实过,力求准确反映青林镇的真实困境。

将近十一点,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不同于往常的汽车引擎声。张小斌好奇地凑到窗边一看,脸色微变,低声道:“是县里的车!好像是郑县长的车!”

一句话,如同在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水面投下巨石。整个党政办公室的气氛瞬间紧绷起来。王守礼主任立刻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衬衫:“快,通知书记镇长。” 不用他多说,张小斌已经抓起电话。李腾也下意识地站起身,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县长郑国锋!那可是红星县的最高行政长官,是真正意义上的“县太爷”!他怎么会突然来到青林镇?而且是这种毫无预兆的突击检查!

很快,党委书记周德海、镇长吴国忠等班子成员脚步匆匆地从各自办公室出来,迎向大院。李腾作为党政办工作人员,也赶紧跟了出去。

只见那辆熟悉的、车牌号代表县政府一号车的黑色桑塔纳已经停稳,车门打开,一个身材高大、面容严肃、穿着白色短袖衬衫的中年男子走了下来,正是县长郑国锋。他身后只跟着秘书和司机,轻车简从。 周德海和吴国忠连忙上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与意外:“郑县长,您怎么来了?也没提前通知一声,我们好准备汇报。”

郑国锋摆了摆手,神色严峻,开门见山地说:“准备什么?我就是下来看看真实情况!最近雨水多,春耕生产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我不放心。直接去田间地头,边走边看,边走边说。”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果断,目光锐利地扫过迎接他的班子成员,最后落在远处郁郁葱葱却又隐含忧患的田野上。 “好的,县长,我们陪您去。”周德海立刻应道。 一行人没有进会议室,直接分乘几辆车,朝着镇外驶去。郑国锋指定要去几个有代表性的村子看看,既有靠近镇子、条件较好的,也有地处偏远、情况复杂的。

李腾作为记录人员,和王守礼一起,坐在后面一辆吉普车里,跟着县长的车队。他的心一直提着,这种突如其来的检查,最是考验一个地方的日常工作和干部的真实水平。 车队首先来到地势较为低洼的柳源村。果然,这里部分稻田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积水,排水沟渠淤塞严重。郑国锋踩着田埂上的泥泞,蹲下身查看水稻长势,脸色不太好看。村长和支书紧张地跟在旁边,解释着排水困难和劳力不足的问题。

“困难哪个村都有!关键是看你们有没有想办法去解决!”郑国锋的语气很重,“沟渠不清,难道等着雨水把稻子都泡烂吗?劳动力组织不起来,村干部是干什么的?” 村支书额头冒汗,嗫嚅着说不出完整的话。周德海和吴国忠的脸色也有些凝重。 接着,车队又颠簸着来到了地处半山腰的石鼓村。这里的情况又不同,梯田保水能力差,部分田块出现了干旱迹象,而且虫情似乎比低洼地更严重一些。 在王富贵村长的陪同下,郑国锋沿着梯田一路查看。他看着有些发蔫的禾苗和叶片上的虫斑,眉头紧锁:“老王,你们村这个虫情,预报和防治通知早就下发了吧?怎么还这么严重?” 王富贵搓着手,黝黑的脸上满是无奈:“县长,通知是收到了,可这农药……效果好像不太行,而且一下雨就冲没了。我们村穷,集体没钱,家家户户买药也舍不得多打……”

郑国锋沉默着,没有立刻批评,只是伸手捻起一片病叶,仔细看着。 就在这时,郑国锋似乎想起了什么,转头问跟在身后的周德海:“德海同志,我记得前段时间,看到过一份材料,好像是反映我们县不同区域,特别是山区乡镇,因为小气候差异,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重点也不同的一个情况说明?是哪个乡镇报上来的?里面好像还提到了针对不同海拔要调整用药策略的建议?”

周德海愣了一下,显然一时没想起来。那份材料并非正式汇报,只是办公室根据调研整理的一份内部参考,层级不高,内容也比较专业具体,他日理万机,未必记得住每一个细节。 吴国忠也露出思索状,但同样没能立刻回答。 现场的气氛瞬间有些凝滞。县长问起一份材料,书记和镇长却答不上来,这多少有些尴尬。

就在这时,一直默默跟在王守礼身后的李腾,心脏猛地一跳!郑县长说的那份材料……那份关于青林镇山区小气候与病虫害关联性的简要分析,正是他前期下去调研,结合农技站数据和自己观察,在王守礼主任指导下整理出来,并由办公室名义上报的那份!当时王主任还说这份东西太专业,可能引不起上面注意,没想到,郑县长不仅看到了,还记得这么清楚! 王守礼平静地往前迈了半步,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答道:“郑县长,您说的那份材料,是我们镇党政办公室前期根据调研情况整理的一份内部参考。主要是办公室的同志在做具体工作。”

郑国锋的目光立刻转向王守礼,带着探询:“哦?办公室的同志?是哪位同志具体负责的?对情况了解吗?” 所有人的目光,随着郑国锋的问话,齐刷刷地投向了站在王守礼侧后方的李腾身上。

王守礼侧过身,很自然地将李腾让了出来,平静地说:“是办公室新来的大学生李腾同志主要负责调研和起草的。小李,县长问起情况,你清楚的话,就给县长汇报一下。”

一瞬间,李腾感觉仿佛有无数盏聚光灯打在自己身上,让他几乎眩晕。周德海、吴国忠、钱卫东……所有镇领导,以及石鼓村的干部,都看着他。他能感觉到钱卫东目光中的冰冷,吴国忠目光中的惊诧与审视,周德海目光中深不见底的平静。 巨大的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下来,让他呼吸都有些困难。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退缩,更不能露怯。他想起自己为了写那份材料,跑了好几个村子,向老农和农技员请教,反复核对数据的情景。对情况的熟悉,是他此刻唯一的底气。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上前一步,来到郑国锋侧前方,微微躬身,然后用尽量清晰、平稳的语调回答:

“郑县长,那份材料是我在王主任指导下整理的。根据我们前期在青林镇不同海拔村庄的调研发现,以海拔四百米为大致分界线,低海拔区域如柳源村,高温高湿,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较重,且雨后排水不畅会加剧病害;而海拔较高的区域,比如我们现在所在的石鼓村,昼夜温差大,露水重,反而更利于卷叶螟和二化螟的繁殖和危害。所以在用药策略上,低海拔区域应侧重杀菌剂和雨后及时排涝,高海拔区域则要重点关注虫情预报,及时施用针对性杀虫剂,并且选择耐雨水冲刷的剂型……”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眼前的实地情况,将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和数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阐述出来。哪里虫情重,为什么重,该用什么药,注意事项是什么,娓娓道来,数据准确,逻辑清晰,仿佛一幅生动的青林镇病虫害防控地图在他口中展开。 郑国锋一开始只是听着,目光停留在李腾年轻却努力保持镇定的脸上。随着李腾的讲述,他的眼神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探询,到微微的惊讶,再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他没有打断,直到李腾说完。 现场一片寂静,只有山风吹过稻田的沙沙声。

“嗯。”郑国锋点了点头,脸上严峻的表情似乎缓和了一丝,“情况摸得比较实,问题抓得也准。基层工作,就需要这样能把情况吃透的干部。”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也没有再看李腾,转身继续沿着田埂向前走去,开始询问王富贵关于村里劳动力结构和农民收入的具体情况。 但刚才那短短几分钟的对话,那一句“情况摸得比较实”的评价,却像一道无声的惊雷,在所有在场的人心中炸响。 周德海深深地看了李腾一眼,目光复杂难明。吴国忠脸上则迅速换上了热情的笑容,看向李腾的眼神多了几分前所未有的重视。钱卫东的脸色则更加阴沉,扭过头去,不再看这边。

李腾站在原地,感觉双腿有些发软,后背已经被冷汗完全浸透。他知道,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猝不及防的、由县长亲自主考的“大考”,并且,似乎意外地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这次突如其来的县长视察,这场意外的问答,如同一阵强劲的东风,将李腾这个原本只在青林镇内部引起些许涟漪的名字,一下子推到了红星县最高行政长官的视野之内。虽然郑县长没有再表露更多,但那一句肯定的评价,已经足以改变很多事情。青林镇的权力天平,似乎因为这个小插曲,而发生了极其微妙的、却影响深远的倾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