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20章 新的起点

何以为民 第20章 新的起点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县长郑国锋视察青林镇的风暴,来得突然,去得也迅速。黑色的桑塔纳载着县长的威严与那句重量千钧的评语,驶离了青林镇泥泞的乡间道路,留下了一片久久无法平静的余波。而这余波的中心,无疑是李腾。

最初的一两天,镇政府大院里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寂静。人们看到李腾,目光变得复杂而闪烁,少了以往的随意,多了几分刻意的客气、谨慎的打量,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疏远。那种感觉,仿佛他是一夜之间被贴上特殊标签的物品,被隔离在无形的玻璃罩后。李腾自己也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种变化,他依旧按时上下班,认真地完成手头的工作,但周遭的空气似乎都变得粘稠而陌生,每一次与其他干部的眼神接触,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解读。

最先打破这种微妙僵局的,是来自权力顶端的信号。

县长视察后的第三天,党委书记周德海将一份关于近期重点工作总结汇报的起草任务,直接交给了王守礼,并明确指示:“让李腾牵头弄,你把把关。”

“牵头”二字,意义非同寻常。这不再是简单的协助或执笔,而是赋予了其组织、协调和初步定稿的责任。这标志着李腾的工作,正式进入了党委书记周德海的直接关注范围,并且是基于一种认可的前提。

王守礼平静地将任务传达给李腾,没有多余的嘱咐,只是淡淡地加了一句:“材料要实,思路要清,拿不准的多问。”

李腾深知这份任务的分量。他摒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材料的撰写中。他梳理了“三提五统”征收、夏季防汛、农业生产等各项工作的进展、问题和下一步打算,数据详实,分析到位,既肯定了成绩,也不回避矛盾,特别是将县长视察时指出的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做了重点阐述。初稿完成后,他先请王守礼审阅,王守礼提了几处修改意见,大多是文字和结构上的微调,对内容本身未做大的改动。

当李腾将修改后的稿子送到周德海办公室时,周德海看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仔细。他偶尔会就某个数据或提法询问李腾的依据,李腾都一一作答,思路清晰。看完后,周德海点了点头,只说了两个字:“可以。”

没有表扬,但这两个字背后所代表的认可与信任,却比任何夸赞都让李腾感到踏实。他知道,自己凭借扎实的工作和关键时刻的表现,终于在周德海这里,赢得了一个小小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位置。

几乎与此同时,镇长吴国忠对李腾的“青睐”也变得更加具体和频繁。他会时不时地把李腾叫到办公室,不再是泛泛地询问感受,而是就某个具体的经济数据、某个村的项目设想,甚至县里某个新出台的政策,征求李腾的看法。虽然李腾的回答依旧谨慎,但吴国忠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鼓励。

“小李啊,年轻人脑子活,要多想想发展经济的好路子。政府这边,就需要你这样有想法、懂情况的年轻骨干!”吴国忠的话里,拉拢和倚重的意味越来越明显。他甚至在一次非正式的场合,半开玩笑地对李腾说:“以后要是想到政府这边来干活,跟我说一声。”

这种来自镇长直白的“邀请”,让李腾受宠若惊,但也更加警惕。他明白,自己正被置于书记和镇长之间那微妙平衡木的中间点,一步踏错,都可能失去来之不易的信任,甚至引火烧身。

而副镇长钱卫东的态度,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几乎不再与李腾有任何工作之外的交流,即使在必要的场合,语气也冷得像冰。偶尔在走廊相遇,那目光中的寒意,几乎能让周围的空气凝结。李腾能感觉到一种积蓄的敌意,如同隐藏在草丛中的毒蛇,不知何时会暴起发难。这让他行事更加小心,凡是涉及钱卫东分管领域的工作,他都严格按照程序办理,不留任何可能被诟病的把柄。

对于这些变化,王守礼看在眼里,并未多言。只是在一次李腾送交材料时,他看似随意地提点了一句:“李腾,现在盯着你的人多了。做事要更稳,更要守住本分。记住,你是党政办的干部。”

“本分”二字,意味深长。这是在提醒他,不要因为书记、镇长的看重就忘乎所以,不要过早地陷入具体的派系纷争,他的根基,目前仍然在党政办这个相对中立和超脱的位置上。李腾郑重地点了点头:“主任,我明白。”

工作上的波澜,也影响到了他的私人空间。他与张薇的见面,似乎也成了某些人暗中关注的话题。当他再次在傍晚去中心小学找张薇时,能隐约感觉到来自镇政府方向某些窗户后的窥探目光。这让他感到有些不自在,甚至有些愤怒。

张薇察觉到了他的情绪,在一次散步时,轻声对他说:“如果你觉得来这里会给你带来麻烦,我们可以换个地方见面,或者……暂时少见几次面也没关系。”她的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理解和体贴。

“不,”李腾看着她清澈的眼睛,断然摇头,“我们正常交往,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如果连这点自由都要看人脸色,那这工作做着还有什么意思?”张薇的话反而激起了他的倔强。他决定,不能因为外界的目光,就放弃这片能让他心灵休憩的净土。

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来自县里的那条“线”。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李腾鼓起勇气,按照陈默留下的号码,拨通了县政府办的电话。辗转找到陈默后,电话那头传来了陈默带着笑意的声音:“李腾?我正想着你该打电话来了。怎么样?郑县长下去一趟,你这‘情况摸得比较实’的年轻人,现在在青林镇可是名声大噪了吧?”

李腾苦笑一下,将镇里最近的微妙变化简单说了说。

陈默在电话那头安静地听着,然后说道:“这是好事,也是考验。领导记住了你,就是打开了第一道门。但能不能走进去,能走多远,还得看你接下来的表现。郑县长回去后,确实在一次小范围会议上提到了青林镇有个年轻人,对基层情况熟悉,是棵好苗子。不过,他也强调,苗子要好,更得好好栽培,不能拔苗助长。”

这个消息让李腾心跳加速。郑县长不仅记得,还在更高级别的场合提到了他!虽然语气是爱护的,但这份关注本身,就是无价的资本。

“陈默,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李腾由衷地感谢。

“客气什么。”陈默顿了顿,压低了些声音,“还有个消息,县里关于乡镇企业改制的初步方案,已经提交常委会讨论了。虽然第一批试点名单里大概率没有你们青林,但这阵风肯定会吹下去。你之前琢磨的那个竹编厂的事儿,未必没有机会。关键是要有耐心,更要做好准备。”

挂掉电话,李腾心潮起伏。陈默的信息,如同黑夜中的灯塔,再次为他指明了方向。他不再仅仅盯着青林镇这一亩三分地的是非,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县一级层面,开始思考如何将个人的努力与县里的大势结合起来。

夜深人静,李腾独自坐在宿舍里,就着昏黄的灯光,在日记本上缓缓写道:

“……县长视察,如同一阵狂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我这条刚刚下水的小船,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看到了书记信任背后的期许,感受到了镇长拉拢背后的急切,也体会到了来自同僚的疏远与潜在的敌意。王主任的提醒犹在耳边,张薇的陪伴温暖人心,陈默的信息则打开了新的视野……我不再是那个无人问津的懵懂新人,而是被置于各种目光和力量交织点上的‘苗子’。前路看似开阔,实则步步惊心。唯有更加‘低头拉车’,将根扎得更深;更加‘抬头看路’,将方向看得更清;守住本心,谨慎前行,方能不负机遇,不负时光。”

合上日记本,他走到窗前,望着青林镇稀疏却温暖的灯火。两个月前,他初来乍到,满怀失落与迷茫;如今,他依然身处这片土地,但内心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清晰的目标。

一个全新的起点,已经在他脚下展开。未来的画卷,正等待着他用更坚实的脚步、更清醒的头脑和更坚定的初心,去一笔一画地描绘。他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