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121章 分灶

何以为民 第121章 分灶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一九九八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冷。北风呼啸着刮过红星县的大街小巷,卷起地上残留的枯叶和尘土,也仿佛要将洪水留下的最后一丝潮湿与闷热彻底涤荡干净。与日渐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星县政府大楼内日益升温的气氛——第一笔数额巨大的灾后重建专项补助资金,终于冲破层层审批,如同久旱后的甘霖,即将抵达县财政的账户。

这笔钱,是希望,是燃料,也是试金石。如何分配,立刻成为了全县权力核心层瞩目的焦点,更成了检验《红星县灾后恢复重建与长远发展规划纲要》能否从蓝图落地的第一道关卡。

消息正式传来的那天下午,宋知远把李腾叫到办公室,指着桌上那份被翻得有些卷边的《规划纲要》,语气凝重地说:“钱来了,戏台子也就搭起来了。接下来,就看我们能不能按剧本唱好这出戏。”他目光锐利,“规划是我们立的,项目库是我们建的,这第一勺水,必须精准地浇在规划的根子上!你准备一下,起草一个资金分配的初步建议方案,核心原则就是一条:严格对标规划和项目库,优先保障‘生命线’巩固工程和重点产业项目的启动资金。”

“是,县长。”李腾领命,感到肩头一沉。他知道,这看似简单的分配方案,实则牵动着无数双眼睛和复杂的利益神经。

然而,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顺利。就在李腾根据项目库优先级,埋头起草方案时,县长杨为民召集了一个小范围的资金分配预备会。除了杨县长,常务副县长戴元湖、常委副县长宋知远,以及财政、发改等关键部门的一把手参加。李腾作为宋知远的秘书,列席记录。

会议刚开始,气氛就显得有些微妙。

杨为民县长先定了调子:“重建资金是救命钱,也是发展钱,必须用好、用准、用在刀刃上。总的原则是,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兼顾平衡,确保全县大局稳定。”

他话音刚落,常务副县长戴元湖就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开口了:“杨县长说得非常到位。这笔钱,市里盯着,省里也可能抽查,社会各方都看着,分配必须科学、稳妥。”他话锋一转,“我认为,在重点保障重灾区恢复重建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全县发展的‘一盘棋’。比如,开发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一直是个短板,影响了我们招商引资的大局;还有县城老城区的几条主干道,年久失修,群众意见很大。这些项目,虽然不直接属于灾后重建范畴,但关系到全县未来的发展后劲和民生福祉,是否可以考虑从中切出一块资金,适当予以支持?这叫做‘以重建促发展,以发展带重建’嘛。”

财政局局长立刻附和:“戴县长考虑得周全!现在县里各方面都缺钱,重建资金规模这么大,如果全部砸在几个重灾乡镇,其他非灾区、其他领域的同志难免会有想法,不利于团结稳定的大局。而且,集中投放,资金监管压力也大,容易出风险。”

李腾注意到,宋知远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

“元湖县长和财政局的想法,我理解。”宋知远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笔钱的属性非常明确,就是‘灾后重建专项资金’。它的使用方向和范围,上级是有明确规定的,必须用于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和发展。开发区的配套、县城的老路改造,确实重要,但应该从其他渠道争取资金,不能挤占、挪用这笔宝贵的重建资金,这是政策红线!”

他拿起面前的《规划纲要》,语气加重:“这份规划,是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并在全市现场会上得到高市长和市里肯定的!它就是我们红星县灾后重建的‘宪法’!里面的‘三大工程’,特别是直接关乎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线’工程和关乎长远生计的‘产业’工程,是当下最急迫、最需要资金保障的!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坚持规划引领,朝令夕改,看到钱就想撒胡椒面,那还要规划干什么?怎么向上级和灾区群众交代?”

戴元湖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淡淡道:“知远县长言重了。我不是否定规划,更不是要挪用资金。我只是强调一个‘统筹兼顾’的问题。重建是长期过程,资金也会分批下达。第一笔钱,全部投入到重灾区,其他乡镇一点汤都喝不到,会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会不会导致新的发展不平衡?这些,我们作为县领导,不能不考虑啊。”

会场一时陷入了僵持。杨为民县长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显然在权衡。

李腾快速记录着,手心微微冒汗。他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发展理念的碰撞。宋知远立足灾区和长远,坚持“规划刚性”;戴元湖着眼全县平衡和现实政治,强调“统筹灵活”。两位县领导,因分管领域和站位不同,在工作思路上的差异,在这次资金分配上清晰地显现出来。

会后,宋知远把李腾叫到一边,沉声道:“情况你也看到了。我们的方案,阻力不小。你回去,把方案做得再扎实一些!特别是对柳林镇堤防加固、几个重点产业片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这些核心项目,要把投资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预期效益算清楚,列明白!同时,把我们规划与上级资金使用要求的符合性,单独做个说明。我们要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数据来说话!”

“明白!”李腾感到了压力的重量。他回到办公室,重新打开方案,不再仅仅罗列项目和金额,而是为每一个重点支持项目补充了详细的“投资理由书”,包括项目背景、现状问题、建设内容、资金测算、绩效目标,以及与规划、政策的契合度分析。他熬了一个通宵,眼睛布满血丝,但思路却越发清晰。

第二天,他将修改完善后的方案送给宋知远。宋知远仔细审阅后,满意地点点头:“这就像样了!”

在随后召开的县政府常务会议上,关于重建资金分配方案的争论再次上演。戴元湖依然坚持他的“统筹论”,几位非重灾区的乡镇党委书记也委婉地表达了希望“雨露均沾”的诉求。

轮到宋知远发言时,他没有过多争论,而是让李腾将准备好的方案核心内容,特别是那些重点项目的“投资理由书”,分发给与会领导。

“各位领导,请大家看看这些材料。”宋知远的声音沉稳有力,“柳林镇段江堤,经过洪水浸泡,多处鉴定为三类坝、四类坝,明年汛期就是重大安全隐患,加固刻不容缓!青林镇至云雾山的产业路,是连接西部山林经济区的唯一通道,水毁严重,不修通,我们规划的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就是空中楼阁!这些项目,不是我们凭空想象的,是规划里白纸黑字确定的,是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的,也是灾区群众最迫切需要的!这笔重建资金,姓‘灾’名‘重建’,它的每一分钱,都必须花在解决这些最急难险重的问题上!至于其他非灾区的发展需求,我完全赞同应该重视,但我们应该积极向上争取其他专项资金,而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动摇我们重建的根本!”

他一番有理有据、掷地有声的发言,配合着李腾准备的精确实在的材料,让会场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人纷纷点头。

最终,县委书记郑国锋拍板定调:“重建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第一笔资金,就按知远同志牵头制定的这个方案来执行,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关键项目尽快启动,早日见效!其他方面的困难,县里再想办法多渠道解决!”

方案得以通过。当第一笔资金沿着规划的渠道,精准流向那些亟待开工的项目时,李腾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他也清楚地看到,宋知远与戴元湖在工作理念上的这次碰撞,虽然以宋知远的胜利告终,却在两人之间埋下了一丝难以言说的微妙张力。而这“分灶”伊始的博弈,仅仅只是开始,后续更多资金的到来,必将引发更加复杂的局面。他作为身处旋涡边缘的亲历者和参与者,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