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119章 蓝图

何以为民 第119章 蓝图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分洪决策的风波在市长的明确表态下逐渐平息,但宋知远和李腾都清楚,真正的挑战,永远在前方。舆论的澄清只是扫清了障碍,重建家园这篇大文章,才刚刚破题。数千万元的各类救灾和重建资金正在陆续到位,如何将这些宝贵的资金用好、用出成效,如何将“三大工程”的宏伟蓝图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避免“灾后重建”变成简单的“恢复原貌”甚至滋生新的问题,是摆在红星县决策者面前更为严峻的考卷。

宋知远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重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关键环节的把控上,而将《红星县灾后恢复重建与长远发展规划纲要》的细化与完善工作,全权交给了李腾负责。这已不仅仅是秘书的文字工作,而是近乎总规划师角色的雏形试炼。

李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他不再满足于在办公室汇总材料,而是带着初步思路,再次扎进了灾区一线。

在柳林镇,他走访了那些房屋倒塌的农户,听取他们对新居的期盼和担忧。“不能再在原址上建了,地基都泡软了”,“希望能集中一点,通路、通水方便”,“最好能有个小院子”……朴素的诉求,被他一一记录。

在桥头镇,他考察了被冲毁的灌溉渠系,与老农蹲在地头,探讨如何利用修复的机会,将过去的土渠改造成防渗漏的“U型槽”,甚至引入节水灌溉技术。

在青林镇,他特意拜访了耿大山和陈老根,不仅关心藤编合作社的恢复情况,更请教他们对利用山区资源,发展林下养殖、中药材种植的看法。耿大山拍着胸脯说:“李秘书,只要你指方向,我们石泉村的人,就有力气跟着干!”

他还拜访了省农科院下派到县里的科技特派员,请教土壤改良和适宜作物选择;他约谈了县农商行的行长,探讨金融支持重建项目的可行模式;他甚至私下向舅舅陈志远请教,了解市里乃至省里在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上的宏观导向。

大量的调研、访谈、请教,让李腾的视野极大地开阔,也对县情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他意识到,重建不能是各个部门、各个乡镇各自为战的“碎片化”工程,必须有一根清晰的“线”将其串联起来,形成合力。

深夜的办公室,灯光再次成为李腾最亲密的伙伴。他摊开全县地图,上面已经被他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得密密麻麻。他在宋知远“重建即升级”的核心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基础先行、民生为本、绿色永续”的二十字重建原则。

他将“三大工程”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可落地的项目包:

“生命线”巩固工程,不仅仅是加高加固堤防,更包括在关键节点规划建设排涝泵站,将县城和重点乡镇的防洪标准提升到二十年一遇;道路修复则与“村村通”工程结合,规划建设几条串联主要乡镇的等级公路,打通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

“产业”重生工程,他摒弃了“撒胡椒面”式的扶持,提出了“片区化、特色化、链条化”的发展思路。将全县划分为“沿江生态农业区”、“中部特色种养区”、“西部山林经济区”,分别重点发展优质水稻和水产养殖、高山蔬菜和中药材、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并且,每个片区都规划引入或培育一家龙头企业,负责技术、加工和销售,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的稳定模式。

“家园”重建工程,他力主与“美丽乡村”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对需要集中安置的灾民,不再简单划地建房,而是聘请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结合当地风貌,设计几种不同户型的样板,配套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卫生所、垃圾收集点等公共服务设施。他强调:“我们建的不是临时避难所,而是农民未来几十年的新家,必须要有前瞻性!”

在资金使用上,他设计了“统筹整合、分类投入、绩效挂钩”的机制。建议成立县级重建资金池,将所有来源的资金“打捆”使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沉淀。对公益性基础设施,以财政投入为主;对产业开发类项目,则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并建立项目效益评估机制,将后续扶持与项目带贫效果、就业吸纳能力等指标挂钩。

当他将这份凝聚了无数心血、厚达数十页的《规划纲要》(细化实施方案)初稿送到宋知远案头时,宋知远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逐字逐句地审阅。

看完最后一页,宋知远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带着欣慰和振奋的笑容。

“好!很好!”他连说了两个好字,“李腾啊,你这几个月,真是脱胎换骨了!这份规划,有血有肉,有骨有架,既有战略高度,又有战术精度!看来,让你多下去跑跑,是对的!”

得到宋知远的肯定,李腾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但更让他期待的是,这份规划能否经得起更高层面的检验。

机会很快来了。市长高长河在市委常委会上听取了全市灾后重建进展汇报后,对红星县的系统性规划表现出浓厚兴趣,决定再次带队,专程听取红星县的详细汇报。

汇报会在红星县委会议室举行。高长河率领市发改、财政、农业、水利、交通等一众关键部门负责人出席,阵容强大。红星县这边,郑国锋、杨为民、宋知远等全体县委常委和相关部门一把手悉数到场,气氛庄重而紧张。

宋知远作为主汇报人,依旧以李腾准备的细化方案为蓝本进行阐述。他宏观把握,条分缕析,从灾情分析到原则确立,从“三大工程”到具体项目,从资金筹措到保障机制,娓娓道来。

当宋知远讲到“片区化、特色化”产业布局时,高长河忍不住插话问道:“知远,这个划分很有意思。比如这个‘西部山林经济区’,重点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你们有什么具体抓手?怎么避免同质化竞争?”

宋知远从容应答,示意李腾播放对应的部分。“高市长,我们初步规划,在林下经济方面,重点推广仿野生石斛和食用菌种植,已经和省药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生态旅游方面,则依托青林镇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山水资源,规划一条集藤编体验、山泉观光、民宿度假为一体的精品线路,与周边县市的景区形成差异化互补。”李腾配合着宋知远的讲解,熟练地切换着页面,展示规划图、效果图和合作意向书等佐证材料。

高长河边听边点头。

当汇报到创新资金使用机制时,市财政局局长提出了疑问:“资金打捆使用,方向是对的,但操作层面,如何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特别是引入社会资本,风险如何管控?”

这次,宋知远直接点了李腾的名:“李腾,这个问题你比较熟悉,你来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李腾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站起身,向各位领导微微鞠躬,然后走到投影幕布前,拿起激光笔,语气清晰而沉稳地解释道:“各位领导,关于资金安全和效益,我们初步设计了‘三关’审核和‘双线’监督机制。‘三关’即项目前置评审关、过程跟踪审计关、后期绩效评价关;‘双线’即行业主管部门业务监督线和财政、审计部门专业监督线并联运行。对于社会资本,我们主要通过明确准入标准、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以及要求其与村集体或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来引导和规范,确保其真正服务于重建大局和农民增收……”

他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对答如流,不仅解释了机制设计,还举了青林镇藤编合作社争取农商行贷款的例子作为佐证。一番阐述下来,几位市局领导的脸上都露出了认可的神色。

高长河全程听得非常专注,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汇报结束后,他做了总结讲话,语气中充满了赞赏:

“同志们!今天听了红星县的汇报,我很受启发,也很振奋!这份规划,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出来的,是深入调研、深思熟虑的成果!它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系统性强,将恢复重建与长远发展、产业培育、民生改善有机结合;二是创新意识强,在体制机制、发展模式上都有很多新探索;三是操作性强,项目具体,路径清晰,保障有力!”

他特别强调:“尤其是这个‘规划引领’的理念,非常重要!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绝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红星县带了个好头,其他区县也要认真学习借鉴这种系统谋划、科学布局的工作方法!”

高市长的肯定,为红星县的重建蓝图盖上了最权威的“合格印章”。会议结束后,高长河在与宋知远握手时,特意又看了一眼正在收拾材料的李腾,对宋知远低声笑道:“知远,你这个秘书,是块搞规划的料!眼光和思路,都很不错!”

这句看似随意的评价,如同春风,不仅拂去了连日奋战的疲惫,更在李腾心中描绘出了一幅关于自身未来的、更加广阔的蓝图。他知道,自己不再仅仅是领导的“笔杆子”和“勤务兵”,他开始在关乎一县发展的重要领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印记。这份历经洪水洗礼、凝聚集体智慧、最终得到高层认可的《规划纲要》,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红星县灾后重建的航程,也照亮了李腾仕途前进的新方向。蓝图已然绘就,只待勠力同心,将宏图化为美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