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116章 砥柱

何以为民 第116章 砥柱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洪水退去后的第十五天,红星县境内主要道路的淤泥基本清理完毕,但被大水浸泡过的土地依旧松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散去的土腥与消毒水混合的复杂气味。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然而,比修复物理创伤更迫切的,是重振精神,是勾勒蓝图,是让这片土地和其上的人民,看到未来的希望。

就在这个关键节点,市长高长河决定,在红星县召开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会。消息传来,县委县政府上下既感振奋,又觉压力如山。这既是对红星县前期抗洪救灾工作的肯定,更是对灾后重建思路和能力的直接检阅。会议地点,就设在受损严重但区位重要的柳林镇。

任务自然落在了实际主持灾后重建工作的宋知远肩上,而具体会务筹备和核心汇报材料的准备,则成了李腾眼下最紧要的任务。这不同于之前应对舆情的紧急公关,也不同于安置灾民的繁杂调度,这是一次系统性、全局性的展示,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数据、清晰可行的思路和能够说服各方、争取支持的顶层设计。

宋知远把李腾叫到办公室,只交代了一句:“材料要扎实,思路要清晰,既要讲清楚困难和损失,更要突出我们的规划和决心。要让市领导和兄弟县区看到,红星县打不垮,压不弯!”

李腾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调阅了水利、农业、民政、财政、交通等几乎所有部门报送的灾情损失初步评估报告和重建初步设想。数据是冰冷的,但叠加在一起,触目惊心:全县直接经济损失预估超过3000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2万亩,其中绝收1.5万亩;房屋倒塌300间,损坏600间;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但李腾牢记宋知远的指示,不能只陈列苦难。他白天协调各方,收集素材,晚上则挑灯夜战,梳理思路,搭建框架。他借鉴了之前在乡镇企业报告和灾后重建规划纲要中的经验,决定采用“现实—根源—路径—保障”的四维结构来组织汇报材料。

现实部分,他客观呈现损失,但着重强调了在特大洪水面前,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实现了“人员伤亡最小化”的奇迹,以及目前灾民安置和卫生防疫的平稳局面。根源分析,他不仅归因于天灾,更深刻剖析了本县水利设施标准偏低、部分区域产业布局不合理、应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等内源性短板。路径规划,是材料的核心。他将宋知远“重建不是重复,而是升级”的思路具体化,提出了“三大工程”:

一是“生命线”巩固工程,以提高防洪标准为核心,推动主要江河堤防加固、病险水库除险,并同步升级城乡供水、供电、道路网络;

二是“产业”重生工程,跳出传统农业路径依赖,结合灾后土壤和水文变化,规划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养殖业,并利用重建需求,扶持本地建材、建筑产业发展;

三是“家园”重建工程,将移民建镇、危房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统筹规划居民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保障措施部分,他实事求是地列出了资金、土地、技术、政策等面临的巨大缺口,并提出了“上级支持、县级配套、市场参与、群众自筹”的多渠道筹资设想,以及建立重建项目库、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

这份汇报材料初稿,李腾反复修改了五遍,每一组数据都核对来源,每一个观点都斟酌措辞,既展现了困难,更彰显了主动作为的态度和科学务实的规划。当他把最终稿送到宋知远案头时,宋知远仔细审阅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只说了三个字:“可以了。”

现场会当天,柳林镇临时清理出的会场简单而庄重。全市各区县主要领导、市直属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会场外,依稀可见洪水肆虐留下的痕迹;会场内,气氛严肃。

会议由高长河市长亲自主持。他首先肯定了红星县乃至全市在抗洪救灾中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和巨大牺牲。随后,几个灾情较重的区县依次汇报情况,大多侧重于损失描述和困难反映,气氛略显沉闷压抑。

轮到红星县汇报时,宋知远沉稳地走上发言席。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以李腾准备的材料为蓝本,结合自己在一线的深切体会,进行了脱稿阐述。他语气沉痛地回顾了惊心动魄的守堤和艰难的分洪抉择,动情处,会场一片寂静。但很快,他话锋一转,声音变得铿锵有力:

“同志们,洪水冲毁了我们的家园,但冲不垮我们重建家园的意志!它暴露了我们的短板,也给了我们一次浴火重生、转型升级的机遇!”

他接着详细阐述了红星县灾后重建的“三大工程”和保障措施。当他提到要将分洪区部分土地顺势调整为湿地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当他提出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时;当他展示移民新村的规划效果图,强调配套设施先行时……台下不少兄弟县区的领导开始交头接耳,频频点头。红星县的思路,显然跳出了单纯“恢复原状”的窠臼,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

宋知远的汇报,既有对伤痛的坦诚,更有面向未来的豪情与务实,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高长河市长在做总结讲话时,情绪明显受到了感染。他高度赞扬了红星县在抗洪救灾中表现出的“科学决策、敢于担当、人民至上”的精神。然后,他话锋一转,重点提到了灾后重建:

“同志们!灾后重建,是一场更艰巨、更漫长的战役!刚才,知远同志代表红星县做了一个很好的汇报!我看,好就好在三个方面!”

高长河伸出手指,逐一强调:

“第一,情况摸得清! 损失统计扎实,问题分析透彻,不回避,不遮掩!”

“第二,思路理得明! ‘三大工程’的提法很好,既有继承,更有创新,将恢复重建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体现了辩证思维和发展眼光!”

“第三,措施落得实! 提出的保障机制和推进办法,具体可行,体现了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宋知远以及他身后不远处的李腾身上,语气加重:“红星县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精神不垮,信念不倒,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科学规划,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在废墟上建设起更加美好的家园!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红星县的重建工作,也希望其他区县能够借鉴红星县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打好这场重建家园的攻坚战!”

高市长的定调,如同一颗定心丸,也为红星县后续争取政策和资金打开了最关键的通道。

会议结束后,高长河在市县领导的陪同下,实地查看了柳林镇一段正在加固的江堤和一处灾民临时安置点。在安置点,他与灾民亲切交谈,询问生活情况,再次肯定了当地的安置工作。

临上车前,高长河与宋知远握手告别,用力晃了晃,低声说了一句:“知远,带好你的队伍,市里等着看你们红星县的新面貌!”

车队绝尘而去。宋知远站在原地,望着远方依旧残留着水渍的土地,久久不语。李腾站在他侧后方,心中同样波澜起伏。他知道,这场高规格的现场会,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一道催征的号角。市长的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将宋知远和他所主导的灾后重建工作,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责任。

“砥柱”,不仅要在洪峰中屹立不倒,更要在重建的千头万绪中,支撑起一方天地,引领着方向和希望。李腾感到,自己笔下的规划和数据,正在加速转化为这片土地上即将发生的深刻变革。而他,作为这变革洪流中的一份子,必须更加坚韧,更加敏锐,才能跟上步伐,不负使命。重建的长卷,已徐徐铺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