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115章 同心

何以为民 第115章 同心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浑浊的洪水,在吞噬了老分洪区后,仿佛耗尽了最后的狂暴,势头渐缓,最终在不远处的滞洪区停滞下来,形成了一片漫无边际、死寂的黄色汪洋。水位,终于开始缓慢地、却坚定地回落。前线传来消息,柳林镇段江堤保住了,下游乡镇安然无恙。消息传来,指挥部里没有欢呼,只有一片劫后余生般的虚脱和沉默。每个人都清楚,这份“保住”的代价,是何等惨重。

战斗,并未结束,只是转换了战场。

洪水退去的地方,留下的是淤泥、废墟、溺毙的牲畜尸体和一片狼藉。数以万计从分洪区和危险地带转移出来的灾民,挤在县城各学校、体育馆以及临时搭建的帐篷区里,焦虑、恐慌、失去家园的悲痛,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确保这数万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不爆发疫情,成为比守堤更为复杂和艰巨的任务。

宋知远从前线指挥部撤回县城,立刻投入到灾民安置和卫生防疫的总指挥工作中。他眼里的血丝更重了,声音嘶哑得几乎说不出话,但指令依旧清晰。李腾作为他身边最核心的协调人,仿佛一个高速运转的处理器,在各个安置点、职能部门和指挥部之间穿梭。

县第一中学操场,是最大的一个安置点,密密麻麻的蓝色帐篷像雨后蘑菇般铺满了整个球场。空气中混杂着消毒水、汗水和食物混杂的气味。李腾正在这里协调民政部门分发新一批运抵的方便面和矿泉水,他拿着电喇叭,努力维持着秩序,嗓子已经哑得几乎发不出声。

“大家不要挤!排好队!每个人都有!老人和孩子优先!”他一遍遍地喊着,声音破碎。

就在这时,他在排队领取物资的人群边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张薇。她穿着一身简单的运动装,脖子上挂着市委宣传部的工作证和一台相机,正蹲在地上,耐心地和一个抱着婴儿、满面愁容的年轻母亲交谈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

李腾愣了一下,随即心头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张薇作为报道组成员会来灾区,却没想到会在这里,以这种方式相遇。

张薇似乎感应到他的目光,抬起头,也看到了他。四目相对,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疲惫、关切,以及一种无需言说的理解。张薇朝他微微点了点头,嘴角努力牵起一个安慰的弧度,随即又低下头,继续她的工作。

没有时间寒暄,甚至没有时间交换一个眼神。他们就像两条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却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河流,在这片充满苦难的土地上短暂交汇,然后又各自奔涌向前。李腾继续嘶哑地指挥着分发物资,张薇则用她的笔和镜头,记录着灾民的困境、干部的努力、志愿者的奉献,将这些真实的故事,通过内参和公开报道传递出去,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援助。

下午,市长高长河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志远等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到红星县,视察灾民安置情况。 车队直接开到了第一中学安置点。

高市长走下考斯特,面色凝重。他仔细查看了帐篷的防风防雨情况,询问灾民能不能吃上热饭,有没有干净水喝,医疗点设置在哪里。宋知远和李腾在一旁陪同,宋知远简要汇报着安置工作的总体情况,而李腾则随时准备补充具体的数字和细节。

当高市长走到临时医疗点前,查看药品储备和接诊记录时,正好看到张薇结束了对一位生病老人的采访,收起笔记本,准备离开。陈志远适时地在一旁低声向高市长介绍了一句:“高市长,这位是我们部里派下来负责救灾报道的张薇同志,她爱人是……宋县长身边的李腾。”

高长河的目光在张薇身上停留了片刻,又转向不远处正在协调一批消毒物资卸车的李腾。他看到李腾满身尘土,嗓音嘶哑,却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他也看到张薇专业而投入的工作状态。

高市长微微颔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身旁的宋知远和陈志远感慨了一句,声音不大,却足以让近处的人听清:“大灾面前,考验的是担当,也见证着真情。你们红星县的干部,不错;家属,也支持到位。同心协力,共克时艰,这就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

这句话,看似是对红星县工作的整体肯定,但“干部不错,家属支持到位”这几个字,落在宋知远和陈志远耳中,自然包含了对其手下得力干将李腾及其妻子张薇的认可。宋知远面色平静地点头回应,陈志远则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高市长一行离开后,安置点的工作依旧繁重。夜幕降临,李腾终于有机会喘口气,他走到安置点边缘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想找点水喝。却看到张薇也坐在那里的一块石头上,就着昏暗的灯光,整理着今天的采访笔记。

李腾走过去,挨着她坐下,递过去一瓶拧开的矿泉水。

“喝点水。”

张薇接过,仰头喝了几口,长长舒了口气。

“你也注意嗓子。”她看着李腾布满血丝的眼睛和干裂的嘴唇,心疼地说。

“没事,顶得住。”李腾摇摇头,看着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今天怎么样?”

“走访了几个家庭,听了不少故事,有绝望,也有希望。”张薇合上笔记本,语气有些沉重,“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都被那场水冲走了。那个抱着婴儿的妈妈,丈夫在外打工,家里房子和田都没了,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腾沉默着,望着远处帐篷里透出的点点灯火,以及灯火下那些茫然无措的身影。他知道,张薇记录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这边压力也很大,”李腾的声音低沉,“物资消耗太快,后续补给跟不上;安置点人多,卫生状况堪忧,就怕闹瘟疫;还有灾民的赔偿和重建,更是天文数字……”

这是他们夫妻之间,第一次如此深入地交流工作上面临的具体困境。没有抱怨,只有对现实清醒的认知和共同的忧虑。

“我看到你们下午分发物资,秩序比以前好多了。”张薇试图说点积极的,“宣传跟进后,市里、甚至省里的一些慈善组织也开始关注我们县,援助物资正在路上。”

“嗯,多亏了你们正面引导。”李腾点点头,“舆论稳,人心才能稳。”

正说着,李腾腰间的对讲机又响了,是卫生局负责人紧急报告,在城西的一个安置点,发现有十几人出现腹泻、发烧症状,怀疑是水源性问题,请求支援和指导。

李腾立刻站起身,对张薇说:“我得去处理一下,可能……是痢疾或者伤寒的前兆。”

张薇也立刻紧张起来:“你快去!注意防护!我这边……我看看能不能从宣传角度,加强一下卫生防疫知识的普及。”

“好!”李腾应了一声,深深看了张薇一眼,转身快步消失在夜色中。

张薇看着丈夫匆忙而坚定的背影,深吸了一口气,重新打开笔记本,就着微光,开始构思一篇关于如何在大灾之后防范疫病、保护生命健康的科普稿。她知道,她的战场在这里,用她的方式,与李腾,与所有奋战在救灾一线的人们,并肩作战。

夜色深沉,安置点的灯火与天上的繁星连成一片。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无数个像李腾和张薇这样的“小家”,为了“大家”的安宁,舍弃了团聚,在不同的岗位上,用自己的专业、责任和信念,编织着一张守护生命的巨网。他们或许疲惫,或许焦虑,但目光所及,皆是同心所向。洪水退去,留下疮痍,也淬炼出更加坚韧的人心与更加牢固的纽带。这场“同心”战役,远比对抗洪水更加漫长,也更能衡量一个政权及其干部的真正成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