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捷医疗”那个定制项目,合同总算是签下来了。价格虽然被压了点,但还算在合理范围内,关键是周期争取到了三个半月,让老张他们有了喘息的空间。首付款一到账,公司账上总算又有了点活水,我这心里那块关于现金流的大石头,算是暂时搬开了。小刘忙着跟进合同后续和付款流程,老张则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按理说,这该是件高兴事儿。可我这心里,却总觉得有点不踏实。这不安的源头,还是出在技术部,出在老张和王工那看似平息、实则暗流涌动的路线之争上。
“智捷”这个项目,技术要求特殊,既需要深入理解肌肉骨骼超声影像这个新领域,又得对老张他们正在攻关的“新架构”有很好的适配。老张自然是主张用新架构来开发,觉得这是验证新架构优越性、实现技术跨越的绝佳机会。可王工那边却坚决反对,认为新架构还不稳定,用在这么紧急又重要的项目上风险太大,坚持要用成熟的旧架构做深度优化。
两人在项目启动会上就又杠上了。老张唾沫横飞地讲新架构的扩展性和性能潜力,王工则一字一句地摆旧架构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下面坐着的技术骨干们,明显分成了两派,年轻点的眼睛放光地听着老张描绘蓝图,老成点的则频频点头赞同王工的稳妥主张。会议室里的气氛,那叫一个微妙。
我坐在中间,听着两边都有道理,头大得像要炸开。最后只好又当和事佬,折中了一下:核心算法模块用新架构试点开发,但整体项目框架和接口沿用旧架构,确保项目进度可控。算是把矛盾暂时压了下去。
但我知道,这根本不是长久之计。两种技术路线就像两条腿,现在硬绑在一起走路,别扭不说,还互相扯后腿。
果然,项目刚开始没几天,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老张带着他的“尖刀班”扑在新算法上,干劲十足,但新架构调试起来问题不断,进展缓慢。王工那边负责的基础框架和接口,倒是稳扎稳打,可经常要等老张那边的算法模块出来才能联调,干等着着急。两边的工作节奏完全不合拍,沟通成本极高,时不时还因为接口定义、数据格式这种小事吵得面红耳赤。
我这头,一边要盯着“联盟”项目的日常进展,一边还要时不时被拉去给技术部“评理”,感觉自个儿像个救火队长,天天泡在技术细节的扯皮里,焦头烂额。连回家吃顿饭,我妈都看出我脸色不对,问我是不是公司又遇着难事了。我只能含糊地应付过去,心里那叫一个憋屈。这老板当的,咋就这么累呢?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我为内部协调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之前接触过的那个神秘投资方“星海资本”的陈经理,又像幽灵一样发来了邮件。邮件里倒是没提投资的事,而是看似随意地问起我们近期在技术架构上的探索,以及团队在应对“复杂项目需求”时的协作效率问题。
这邮件看得我后背发凉。他们怎么对我们内部的技术路线争执和项目协调问题这么清楚?这情报能力,也太吓人了吧!是公司里有内鬼?还是他们通过别的渠道打听到的?我赶紧叫来小刘,让她悄悄排查一下,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的信息外泄点。小刘调查了一圈,没发现明显问题,但这更让我心里毛毛的。
内忧未平,外患又添疑云。我这心里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喘不过气来。
这天下午,我又被老张和王工请到技术部会议室“断案”。起因是王工那边的一个接口提前开发完了,但老张这边的算法模块因为一个新发现的bug延迟交付,导致王工团队的工作被阻塞了。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吵得不可开交。
“新架构就是坑太多!早知道直接用旧架构,早就搞定了!”王工气得脸色通红。
“旧架构那点性能瓶颈,根本满足不了智捷的需求!现在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突破了就是一片新天地!”老张梗着脖子反驳。
下面的人也都跟着嚷嚷,支持谁的都有,会议室乱成一锅粥。
我看着这场面,一股邪火猛地窜了上来。他妈的!公司刚缓过点劲来,正是需要齐心协力往外冲的时候,自己人倒先内耗起来了!这队伍再这么搞下去,非得散了不可!
“都给我闭嘴!”我猛地一拍桌子,吼了一嗓子。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我。
我深吸一口气,强压着火气,目光扫过老张和王工,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吵吵吵!天天吵!能吵出结果来吗?新架构好,旧架构稳,道理我都懂!但现在项目卡在这儿,客户等着要结果,你们在这儿搞内耗?是想让智捷看咱们笑话?还是想让星海那些虎视眈眈的投资方觉得咱们管理混乱,不堪大用?”
老张和王工都低下头,不吭声了。
“我不管你们之前有什么分歧,从现在开始,都给我收起来!”我一字一顿地说,“这个项目,是公司当前的头等大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老张,我给你一周时间,必须解决那个核心bug,算法模块不能再拖!王工,你这边想办法做并行测试和模拟,不能干等着!你们两个,每天早晚各开一次碰头会,有问题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立刻上报给我!谁再因为路线问题影响进度,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