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民间场 > 第一百一十七话 :茶传一味

民间场 第一百一十七话 :茶传一味

作者:喜欢千瓣莲的龙君府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20 01:14:48

上阙:无味之盏

宁瑜行至一处云雾缭绕的山间盆地,名曰“云腴川”。此地以出产极品茶叶“云雾灵芽”闻名遐迩,据说其茶汤能涤尘滤俗,滋养神魂,历来是文人雅士、修行之人竞相求购的珍品。盆地四周群山环抱,水汽充沛,形成独特的云雾气候,滋养着漫山遍野的碧绿茶园。

甫一踏入云腴川,宁瑜便觉一股清新怡人的茶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精神为之一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茶农忙碌的身影,他们手法娴熟地采摘着嫩芽,脸上带着收获的喜悦。镇上市集,茶庄林立,旗幡招展,什么“品茗轩”、“漱玉斋”、“禅茶一味”,名号皆透着风雅与超脱。

然而,宁瑜细察之下,却隐隐感到一丝不谐。此地茶风鼎盛,似乎过于追求形式与名相。茶庄之间,攀比的不是茶品本身,而是谁家的茶器更古拙,谁家的泡茶手法更繁复,谁家能请到更有名的“茶道大师”坐镇。品茶之人,也多执着于分辨茶叶的年份、产地、火功,沉溺于口舌之辨,却少了几分品茗时应有的闲适与内心的澄澈。

更让宁瑜注意的是,镇中心最大的一家茶庄——“妙韵阁”,门前车水马龙,宾客盈门,但其散发出的茶气,虽浓郁逼人,却失之自然,隐隐透着一股刻意营造的、近乎霸道的“韵”,试图强行引导品饮者的心神,而非让人自然感悟。

宁瑜信步走入妙韵阁。阁内装饰极尽雅致,檀香袅袅,琴音潺潺。侍者皆是身着素衣的少女,举止优雅,面带标准化的微笑。一位自称“茶博士”的中年人迎上前来,热情推介:

“客官是初来云腴川吧?定要尝尝本阁镇店之宝——‘悟道仙茗’!此茶乃取千年古茶树顶端三寸灵芽,于黎明前汲取第一缕紫气时采摘,由本阁阁主,也是当今茶道第一人——无垢先生,亲手以‘无念心火’焙制,辅以秘传‘禅音冲泡法’,饮之可明心见性,顿悟大道!”

宁瑜目光扫过那被郑重其事端上来的茶盏,盏中茶汤色泽碧绿通透,香气确实不凡。但他神识微动,便察觉那茶汤中蕴含的灵气虽盛,却带着一丝人为催化的痕迹,更有一股极其隐晦的精神烙印,试图在品饮者心神放松时,悄然植入一种对“妙韵阁”、对“无垢先生”的崇拜与依赖之意。

“此茶……价几何?”宁瑜不动声色地问道。

茶博士面露矜持之色:“此茶一年所产不过三两,非金银可求。需以奇珍异宝,或是有缘者,得无垢先生亲自品鉴,方可赐予一盏。”

宁瑜婉言谢绝了这“悟道仙茗”,只点了一盏最普通的“云雾灵芽”。茶汤入口,滋味清醇,回甘悠长,本是上佳之品,但宁瑜却能品出,其中属于茶叶本身最纯粹的山野气息与自然灵韵,似乎被某种力量压制或引导了,变得不够圆满自在。

他心中了然,这云腴川的茶道,已走入歧途,重术而轻道,求外而失内。那妙韵阁与无垢先生,恐怕便是此风的源头。他们以茶为媒介,行的是操控人心、聚敛声名之实。

离开妙韵阁,宁瑜在镇中漫步,发现此地居民言谈之间,对无垢先生推崇备至,视若神明。甚至有人认为,不喝妙韵阁的茶,便不算懂得茶道,无法领略茶中真味。一种无形的垄断与精神控制,笼罩着这片原本清雅的茶乡。

行至镇尾,见一僻静小巷深处,有一间极其简陋的茶寮,茅草为顶,竹篾为墙,招牌上只用木炭写着歪歪扭扭的两个字——“吃茶”。与妙韵阁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此处门可罗雀,几无人迹。

宁瑜心生好奇,迈步而入。茶寮内只有三五张粗糙的木桌,一位布衣老者正坐在炉前,安静地看着壶中水沸。老者面容朴实,眼神浑浊,仿佛只是个寻常村野老叟,身上没有任何修行者或茶道高手的气息。

“老丈,讨碗茶喝。”宁瑜道。

老者抬起头,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也不多言,取过一只粗陶碗,从旁边一个硕大的陶罐里抓了一小撮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茶叶末,用滚水冲了,推到宁瑜面前。

茶汤浑浊,色泽暗淡,几乎闻不到什么香气。

宁瑜端起碗,喝了一口。滋味苦涩,甚至有些刮喉,与他之前所饮之茶天差地别。然而,就在这苦涩过后,喉间却泛起一丝极其微弱、却纯净无比的甘甜,仿佛山泉洗过心田。更重要的是,饮此茶时,心神自然而然地沉静下来,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杂念,似乎都被这简单的苦涩涤荡了几分。

“好茶。”宁瑜放下茶碗,由衷赞道。

老者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微光,笑了笑:“山野粗茶,没什么好,能解渴就行。”

“此茶无名?”宁瑜问。

“茶就是茶,要名字做什么?”老者摇头,“渴了就喝,困了就睡,哪来那么多讲究。”

宁瑜闻言,心中一动。这老者看似平凡,言语间却暗合禅理。在这片被“妙韵”与“茶道”束缚的土地上,这碗无名无相的粗茶,反而更接近茶的本源真味——涤烦解渴,安然自在。

他隐约觉得,这老者或许便是破除此地迷障的关键。

中阙:心垢之源

宁瑜并未离开,每日都到这“吃茶”寮坐一坐,喝一碗那苦涩的粗茶,与老者闲谈几句。老者自称“老茶树”,话不多,但每每开口,皆朴实无华,直指本心,让宁瑜对“茶”与“禅”有了更深的体悟。

从老茶树断断续续的讲述和镇民零星的议论中,宁瑜逐渐拼凑出云腴川的过往与现状。

原来,云腴川自古产茶,茶农依循古法,顺天应时,所产茶叶虽无炫目之名,却内蕴山川灵秀,饮之能安神静气。历代皆有真正懂茶爱茶之人,于此结庐隐居,品茗论道,追求的是茶与心的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那时的云腴川,茶香是真香,茶味是真味。

然而,约二十年前,一位名叫无垢的年轻人来到此地。他天资聪颖,于茶道上确有独到见解,但心性却趋于偏执。他不满足于茶的自然本性,认为可以通过人为的“术”与“法”,强行提升茶的“境界”,甚至让茶成为助人“悟道”的捷径。

他不知从何处得了一本残缺的上古秘卷《茗韵驭心录》,其中记载了以特殊功法催发茶性、并以茶为引影响他人心神的邪异法门。无垢如获至宝,结合自身所学,创立了“妙韵阁”。他以秘法培育茶树,以“无念心火”(实则是掺杂了自身执念与精神力的邪火)焙茶,更在泡茶时融入蛊惑心神的“禅音”,使得妙韵阁出产的茶叶,带有一种强烈而独特的“韵”,能让人初饮时感觉灵台清明,思绪活跃,实则心神已被其无形中影响,逐渐对其产生依赖与崇拜。

无垢自称“无垢先生”,宣扬唯有饮他之茶,方能得茶道真谛,识人生至味。他利用《茗韵驭心录》中的法门,潜移默化地操控着镇上有影响力的士绅与茶商,又通过他们,将这种风气扩散至整个云腴川。久而久之,云腴川的茶道,变成了“妙韵阁”的茶道,人们追求的,不再是茶本身,而是那种被强行赋予的、虚假的“悟道”体验。

老茶树,便是当年少数坚持古法、反对无垢的茶人之一。他曾是无垢的师兄,两人一同师从上一代茶道名家。但他看出无垢心术不正,所行之法背离茶道本源,多次劝阻无效后,便自行离开,在此开了这间“吃茶”寮,只卖最本真的粗茶,以此默默坚守着茶之初心。然而,在妙韵阁席卷一切的风潮下,他的坚持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茶寮日渐冷清。

“茶,本是天地灵物,吸日月精华,纳山川雨露而成。”老茶树望着炉火,缓缓道,“其性清,其味淡,能涤尘虑,能静烦心。此乃自然之道。强行以人心干涉,以术法催逼,看似提升了茶,实则玷污了茶,更迷乱了人心。无垢他……追求的已非茶道,而是掌控人心的权柄,他自身,早已被那名相与力量所化的‘心垢’蒙蔽了。”

宁瑜点头赞同。这云腴川之“病”,在于舍本逐末,迷失在人为制造的“茶韵”与“茶道”名相之中,失去了与茶叶本身、与自然本心的连接。无垢先生以“茶”为牢,禁锢了此地生灵的精神自由。

要破此局,需先破其“韵”,显其“真”。让世人重新品尝到茶叶本真的滋味,体会到品茗时那份无需外求的安然与自在。

这一日,妙韵阁突然传出消息,无垢先生将于三日后,在阁内举办“无遮茶会”,广邀天下爱茶之人,品鉴其新近悟得的“无上妙茶”——“心莲澄观”。声称此茶能照见本心,堪破虚妄,是茶道至高境界的体现。

消息一出,云腴川乃至周边地域为之轰动,无数人蜂拥而至,欲求一睹盛况,品尝仙茗。

宁瑜心知,这或许是一个契机。无垢欲借此茶会,将其声名推至顶峰,彻底奠定其在茶道界的“至尊”地位。同样,这也是一个当众揭示其茶道虚妄、唤醒沉迷之人的机会。

他对老茶树道:“老丈,三日后茶会,我等也去凑个热闹如何?”

老茶树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最终化为一声叹息,点了点头:“是该做个了断了。”

下阙:真味涤尘

三日后,妙韵阁前人山人海,被邀请的各方名流、茶道高手,以及无数闻讯而来的民众,将偌大的庭院挤得水泄不通。庭院中央,搭起一座高台,以白玉为栏,铺着锦缎。无垢先生一身月白道袍,纤尘不染,面容俊朗,眼神深邃平和,盘坐于蒲团之上,确有几分超凡脱俗的气象。他面前摆放着一套精美绝伦的琉璃茶具,身旁香炉青烟袅袅,有弟子在一旁抚琴,营造出极致的禅意氛围。

宁瑜与老茶树挤在人群边缘,毫不起眼。

时辰一到,无垢先生睁开双眼,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声音清越,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与蛊惑之力:“诸位道友,今日贫道以此‘心莲澄观’,与诸位共参茶禅一味之真谛。此茶非同小可,能映照心性,洗涤灵台,非心诚志坚者,恐难承受其韵。”

说罢,他开始了极其繁复而优雅的泡茶仪式。每一个动作都仿佛经过千锤百炼,蕴含着某种“道韵”,引动周遭灵气,使得台上光华隐隐。尤其是当他催动所谓“无念心火”煮水,以及以“禅音”注水时,空气中那扭曲的、强化的茶韵精神波动达到了顶峰,台下许多人已露出痴迷陶醉的神色。

茶成,琉璃壶中茶汤呈现出一种奇异的七彩流光,香气凝而不散,仿佛有生命般在壶中流转。

“请品鉴。”无垢先生亲自执壶,为前排的几位贵客斟茶。那几人饮下后,顿时身躯一震,脸上露出或狂喜、或顿悟、或泪流满面的表情,纷纷赞叹:“妙!妙啊!如醍醐灌顶,照见前世今生!”“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台下众人见状,更加狂热,纷纷向前拥挤,渴望能分得一杯。

无垢先生面露微笑,志得意满。他目光扫视全场,忽然看到了人群边缘的宁瑜和老茶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随即笑道:“看来今日还有两位同道,似乎对贫道之茶有所疑虑?既然如此,何不上台来,亲自品鉴一番,也好让诸位评断?”

众人目光顿时聚焦在宁瑜和老茶树身上,多是鄙夷与不满,认为他们打扰了这神圣的时刻。

老茶树看了看宁瑜,宁瑜微微点头。两人分开人群,缓步走上高台。

无垢先生看着老茶树,语气带着一丝嘲讽:“师兄,别来无恙?你守着那粗鄙之茶二十年,可曾悟得什么真味?不如尝尝师弟这‘心莲澄观’,或能让你迷途知返。”

老茶树面无表情,只是看着那琉璃壶中的七彩茶汤,摇了摇头:“你的茶,色太过,香太浓,韵太霸,已失了茶之本味。饮之非但不能澄观,反而乱心。”

“放肆!”无垢先生身旁的弟子厉声喝道。

无垢先生摆了摆手,依旧笑着,眼底却冰冷:“既然师兄看不上,那便请这位同行的先生品鉴吧。”他将一盏七彩茶汤推到宁瑜面前。

宁瑜端起茶盏,并未立刻饮用,而是仔细观其色,闻其香,最后才浅尝一口。

茶汤入口,一股极其强烈、复杂、仿佛能穿透灵魂的“韵味”瞬间爆发开来,试图冲击他的心神,植入各种幻象与念头。若换做常人,此刻早已心神失守,被其操控。

然而,宁瑜道心坚定如磐石,神识澄澈如明镜。那霸道的茶韵冲击而来,却如海浪拍击礁石,纹丝不动,反而被他以自身神念细细解析。

“如何?”无垢先生自信满满地问道。

宁瑜放下茶盏,平静道:“此茶,以秘法催生,以邪火焙制,以惑心之音冲泡,集人工之巧,极尽雕琢之能事。看似玄妙,实则如空中楼阁,镜花水月。饮之初时,感官刺激强烈,似有所得,然如饮鸩止渴,过后心神更疲,依赖更深。其所谓‘照见本心’,不过是强行在你设定的幻境中照见虚妄罢了。此非茶道,乃邪术!”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无垢先生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信口雌黄!你凭什么这么说?”台下有人怒斥。

宁瑜不答,转而向无垢先生问道:“无垢先生,你可敢与我等,各自冲泡一盏茶,不以任何术法神通,仅以本心、本茶、本水,让在场众人盲品,看哪一盏,更能让人心平气和,回归本真?”

无垢先生眼神一缩。他深知自己的茶离了那些秘法,便大打折扣,而对方提出“盲品”,更是断绝了他以名声和氛围影响评判的可能。但他骑虎难下,若不敢应战,便等于承认了宁瑜的指控。

“有何不敢!”他强自镇定,“便让你这无知狂徒,见识何为真正的茶道底蕴!”

比试规则很简单,双方各自准备茶叶与水,在同一时间,以最普通的方式冲泡,由台下随机选取的十位品鉴人蒙上眼睛,品尝后说出最真实的感受。

无垢先生取出他珍藏的、未经秘法处理的顶级“云雾灵芽”原料,又命人取来山泉。他虽不用秘法,但动作依旧优雅,试图以姿态取胜。

而宁瑜这边,则是由老茶树,取出他那陶罐里的、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茶叶末,用的也是寻常井水。老茶树的动作更是朴实无华,如同老农做饭,毫无观赏性。

两壶茶很快泡好,倒入相同的白瓷碗中,由侍者端给台下选出的十位品鉴人。这十人蒙着眼睛,依次品尝了两碗茶。

起初,品尝无垢先生茶汤的人,大多点头,表示茶香清雅,滋味醇和,是好茶。但轮到品尝老茶树那碗粗茶时,众人的反应却出现了变化。

那茶入口苦涩,许多人皱起眉头。但苦涩过后,那一丝微弱却纯净的回甘泛起,仿佛炎夏饮冰泉,燥热顿消;又如清风拂过心湖,涟漪渐平。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宁、踏实、仿佛回归本初的感觉,油然而生。

十人品尝完毕,取下眼罩,互相交流感受。最终,有七人表示,虽然第一碗茶(无垢的)滋味更佳,但第二碗茶(老茶树的)饮后,感觉心神更为宁静舒泰,仿佛卸下了重担,有种说不出的自在。另外三人则觉得无垢的茶更好喝。

结果显而易见!

台下众人面面相觑,难以置信。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无垢先生,在最本真的比拼中,竟然输了?而且输给了那个他们一直瞧不起的、卖粗茶的老头?

无垢先生脸色铁青,浑身颤抖。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更无法承受名声崩塌的后果。狂怒与多年修炼邪功积攒的戾气瞬间爆发!

“妖言惑众!你们用了妖法!”他猛地站起,周身气息暴涨,那月白道袍无风自动,原本平和的面容变得扭曲狰狞,眼中墨光流转!他双手结印,竟是要不顾一切,当场催动《茗韵驭心录》中的邪术,强行控制全场人的心神!

“执迷不悟!”宁瑜早有防备,一步踏出,挡在老茶树身前。他并指如剑,凌空划出一道清心咒印,口中诵念《道德真经》: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淡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清音如同黄钟大吕,响彻庭院,带着涤荡妖氛、安定人心的无上力量。那清心咒印化作柔和而浩瀚的清光,瞬间笼罩整个高台,并向四周扩散!

无垢先生发出的邪异精神波动,撞上这清光,如同冰雪遇阳,瞬间消融!他自身更是如遭重击,闷哼一声,踉跄后退,那强行提升的气息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迅速萎靡下去,脸上血色尽褪,露出不敢置信与绝望的神色。

与此同时,那一直笼罩在云腴川上空的、由妙韵阁散发出的扭曲茶韵力场,也在宁瑜这蕴含天地正道的清音与清光冲击下,轰然崩溃、消散!

台下众人,只觉脑中“嗡”的一声,仿佛有一层无形的薄膜被捅破,多年来被潜移默化影响的思绪顿时清晰了许多。回想起对妙韵阁和无垢先生的盲目崇拜,以及饮茶后那种虚假的亢奋与之后的空虚,许多人脸上露出了恍然、羞愧与愤怒的神情。

“原来……原来我们一直被愚弄了!”

“这才是茶叶真正的味道吗?好踏实……”

“无垢!你这个骗子!”

群情激愤,矛头直指无垢。无垢先生面如死灰,看着台下那些昔日对他顶礼膜拜、如今却满眼鄙夷的面孔,又看看身旁那破碎的琉璃茶具,道心彻底崩溃,一口鲜血喷出,昏死过去。

宁瑜散去神通,对台下众人朗声道:“诸位,茶之本味,在于自然,在于本心。品茗之道,贵在静心体悟,物我两忘,而非执着于外相,追逐虚妄。望诸位日后,能于一杯清茶中,寻得内心的安宁与自在,而非被外物所役。”

他又看向老茶树:“老丈,云腴川的茶道真味,还需您这般坚守本心之人来传承。”

老茶树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重重地点了点头。

此后,妙韵阁树倒猢狲散,无垢先生醒来后修为尽废,心智受损,被逐出云腴川。而老茶树的“吃茶”寮,却一夜之间门庭若市。人们并非来追求什么玄妙的“茶道”,而是来品尝那碗能让人心安的粗茶,听老茶树讲述茶叶最本真的故事。

云腴川的茶风,开始回归质朴与自然。茶农们不再追求奇技淫巧,而是更加用心地呵护茶园,顺天时而作。品茶之人,也渐渐学会了在简单的一杯茶中,观照内心,品味生活。

宁瑜在云腴川又停留了数日,与老茶树品茗论道,受益匪浅。临行前,老茶树赠予宁瑜一小包他亲手采摘、制作的最普通的茶叶。

“先生,山野粗茶,不成敬意。渴了累了时,泡一碗,解渴安神。”老茶树憨厚地笑道。

宁瑜郑重接过,笑道:“茶禅一味,莫向外求。老丈,保重。”

离开云腴川时,山间的云雾依旧缭绕,但那茶香,却变得更加清新自然,沁人心脾。宁瑜知道,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已经找回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那杯“真味”。

他的身影消失在云雾深处,继续着明心见性的旅程。

(第一百一十七话 《茶传一味》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