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民间场 > 第一百一十六话 :药石问心

民间场 第一百一十六话 :药石问心

作者:喜欢千瓣莲的龙君府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20 01:14:48

上阙:杏林异象

宁瑜行至一处山明水秀之地,名曰“百草川”。此地顾名思义,盛产药材,沿途可见药田阡陌,农人躬身其间,照料着各类草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沁人心脾。远处山峦叠翠,云雾缭绕,据说深处生长着许多珍稀灵药。

百草川中心有一繁华市镇,名为“药王镇”,是南北药商云集之地。镇内街道两旁,药铺林立,旌旗招展,什么“济世堂”、“回春坊”、“仁心阁”,名号皆透着医者的仁心与担当。往来行人,多有药农、郎中、或是求医问药者,神色或匆忙,或期盼。

宁瑜信步于镇中,感受着此地浓郁的医药气息,初时觉得祥和。然而,细察之下,他却渐渐察觉出一丝不协调的意味。

这药王镇的繁荣之下,似乎涌动着一股过于急切、甚至可说是贪婪的风气。药铺之间竞争激烈,并非体现在医术高低或药材优劣上,而是攀比着谁家的“秘方”更奇,谁的“速效”更显。街头巷尾的议论,也多是关于某家又得了什么稀世古方,某位郎中用了何种猛药,立起沉疴,赚得盆满钵满。

更让宁瑜注意的是,此地许多居民,包括一些看似身体康健者,也习惯性地手持药罐,或是腰间挂着各式各样的香囊药包,仿佛离了药物便不得安宁。他们的面色,并非健康的红润,而是一种被药物长期熏染的、异样的潮红或苍白,眼神中也少了几分自然的光彩,多了些依赖与不安。

“这位先生,可是初来药王镇?可需看看小店新到的‘百草还魂丹’?无论何种虚弱,一粒见效!”一位药铺伙计热情地拦住宁瑜,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瓷瓶。

宁瑜婉拒,问道:“此地百姓,似乎颇好医药?”

伙计笑道:“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药王镇,供奉的便是药王菩萨,人人知医懂药,注重养生。这‘百草还魂丹’乃本店不传之秘,用了九九八十一味珍稀药材,能补气血,壮精神,延年益寿,镇上许多老爷夫人都在长期服用呢!”

宁瑜神识微动,探向那瓷瓶,只觉其中丹药灵气驳杂不纯,虽有些许滋补之效,但更多是些虎狼之性的药材强行催发元气,长期服用,无异于饮鸩止渴。

他心中升起疑虑。医药之本,在于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重在平衡与循序渐进。如此追求速效、滥用猛药,已偏离了医道正途。

继续前行,他见到一位老妇人从一个气派非凡的医馆“圣手堂”中走出,手中捧着好几包药材,脸上却并无喜色,反而忧心忡忡。她边走边喃喃自语:“这药越吃越贵,身子却不见轻松,反而夜里燥热难眠……可孙神医说这是药力通达的表现,不能停……”

宁瑜目光投向那“圣手堂”,只见门庭若市,求诊者排成长龙。馆内隐隐散发出一股异常浓烈、甚至有些霸道的药气,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极其隐晦的、令人心神不宁的波动。

他悄然以神识探查,发现那医馆地下,似乎埋藏着某种东西,正源源不断地散发出一种扭曲的、放大了药材某些偏性的力场,笼罩着整个医馆,甚至隐隐影响着附近区域的药田。那些在此地采摘或经手的药材,其药性似乎都变得更为“猛烈”和“极端”。

而这股力场的核心,带着一种……渴望被使用、渴望被依赖的诡异意志。

宁瑜心下了然,这百草川的异状,根源恐怕就在这“圣手堂”。此地医药之风已入歧途,重药石而轻调理,求速效而忘根本,甚至可能被某种邪物利用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渴望,推波助澜。

他需要了解更多情况。这“圣手堂”的孙神医是何许人?那地下之物又是什么?

中阙:古鼎迷踪

宁瑜在镇中寻了一处清静的茶馆坐下,名为“清心居”,与周遭喧嚣的药铺格格不入。掌柜是位沉默寡言的老者,沏茶手法娴熟,茶汤清冽,带着山泉自然的甘甜。

“老丈,这镇上的‘圣手堂’,似乎名声极大?”宁瑜品着茶,似不经意地问道。

老掌柜抬了抬眼皮,看了看宁瑜,又低下头擦拭着茶杯,半晌才低声道:“客官是明眼人。那圣手堂……唉,不说也罢。”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无奈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哦?莫非有何隐情?”宁瑜追问。

老掌柜犹豫片刻,见馆内无人,才压低声音道:“那孙圣手,原名孙淼,本是镇上一个不起眼的郎中,医术平平。约莫十年前,他不知从何处得了一口古鼎,自称是药王孙思邈遗留的炼药神鼎。自那以后,他炼制的丹药便奇效频显,尤其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且见效极快,名声这才鹊起,建立了圣手堂。”

“古鼎?”宁瑜心中一动。

“是啊,”老掌柜叹了口气,“起初,大家都以为是药王显灵,佑我百草川。孙圣手也确实救治了不少人。但渐渐地,事情就变了味儿。他炼的药,越来越贵,而且……吃了他的药,起初效果是好,但过段时间,旧疾往往复发,甚至更重,必须继续服用他新炼的、更贵的药才能压制。镇上不少人家,为了吃药,已是倾家荡产。”

“而且,”老掌柜声音更低了,“你发现没有,镇上的人,气色越来越怪,性子也似乎越来越急躁。地里长出的药材,药性也好像比以前烈了,其他郎中按古方配药,常常药力过猛,出了几起事故后,都不敢轻易用药了。唯有圣手堂的药,似乎不受影响,甚至药效更强。如今,这药王镇,快成了他孙圣手一言堂了。”

“就没有人质疑过那口古鼎?”宁瑜问道。

“怎么没有?”老掌柜道,“镇东头的陈老先生,是咱们这最有学问的老郎中,祖上世代行医,他就多次公开质疑孙圣手滥用虎狼之药,违背医理,说那古鼎恐是邪物。但……没人信他,反而说他嫉妒孙圣手的医术,是老糊涂了。陈老先生的医馆‘济仁堂’,如今已是门可罗雀喽。”

宁瑜了然。看来关键就在那口古鼎之上。能扭曲药性,影响人心,让人产生依赖,此物绝非药王遗泽,恐怕是一件惑乱人心的邪器。

他谢过老掌柜,问明了“济仁堂”的所在,便起身离去。

济仁堂位于镇东一条僻静的街道,门面古朴,略显冷清。宁瑜走入时,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正伏在案前,对着一本泛黄的医书长吁短叹,正是陈老先生。

见有客来,陈老先生抬起头,眼中带着医者固有的温和与审视:“这位先生,是看病还是抓药?”

“特来向老先生请教医理。”宁瑜拱手道。

陈老先生请宁瑜坐下,苦笑道:“如今这药王镇,还有谁愿意听老朽讲什么医理?都去追求那立竿见影的‘神药’了。”

宁瑜直接切入主题:“老先生可是对那圣手堂的古鼎有所疑虑?”

陈老先生闻言,神色一肃,仔细打量了宁瑜一番,见其气度不凡,眼神清澈,不似孙淼之流,便沉声道:“先生明鉴!那绝非什么药王神鼎!老朽虽未亲见,但观其流毒,可知其性!医药之道,以人为本,重在调和。阴阳平衡,则百病不生。即便用药,也如用兵,贵在精准,而非狂轰滥炸,伤及无辜元气!”

他越说越激动:“那孙淼之药,初时效如桴鼓,实则是以霸道药性,强行激发人体潜能,透支生命本源!看似病愈,实则内里更虚,且对其药物产生依赖,一旦停药,则如堤坝溃决,病势更凶!此乃饮鸩止渴,绝非医道!那古鼎,老朽怀疑,非但不能炼药,反而会污染药材,放大其偏性,甚至……蛊惑人心,让人沉溺于那种被药力强行提振的虚假繁荣之感!”

宁瑜点头,陈老先生所言,与他探查的结果一致。他问道:“老先生可知那古鼎的来历?又如何能破解此局?”

陈老先生摇头叹道:“来历不明,只知孙淼视若性命,从不离身,更不示人。至于破解……难啊。如今全镇上下,多受其药所惑,心智已非完全自主。即便揭穿,恐也无人相信,反而可能引火烧身。除非……除非能找到证据,证明那古鼎的邪异,或者,以真正的、更高明的医道,化解其药性,唤醒被迷惑的民众。”

真正的医道……宁瑜若有所思。药石之用,终是外物。心病还须心药医。这百草川之“病”,根源在于人心对疾病死亡的恐惧,对速效捷径的贪婪,被那古鼎利用并放大。要破此局,或许不能硬碰硬,需从“心”入手,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医药的本质,找回对自身生命的信心。

他心中渐渐有了一个计划的雏形。

下阙:仁心破障

宁瑜并未立刻前往圣手堂找孙淼对峙,而是在济仁堂附近租下一个小院,暂住下来。他请陈老先生帮忙,收集了一些未被圣手堂药材影响的、本地自然生长的普通草药。

随后,他就在小院门口,支起了一个简单的茶摊,不卖茶,而是免费为过往行人提供一种他亲手调配的“清心汤”。那汤药由几种最寻常的甘草、菊花、淡竹叶等熬制而成,药性平和,主要功效是安神定志,梳理郁气。

起初,无人问津。药王镇的人早已习惯了“猛药”,对这种清淡如水的汤药嗤之以鼻。但宁瑜并不气馁,每日照常熬制,那清淡的药香虽不浓烈,却持久不散,渐渐吸引了一些在圣手堂吃了猛药后感到不适、又无力继续购买之人的注意。

一个在圣手堂花了大量钱财,身体却越治越虚的商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喝了一碗清心汤。当晚,他久违地睡了一个安稳觉,次日起来,感觉胸中烦闷消散了不少。他惊喜不已,连连向宁瑜道谢,并成了这清心汤的常客。

消息渐渐传开,越来越多被圣手堂“神药”所苦的人,偷偷来到宁瑜的小院,讨一碗清心汤。宁瑜来者不拒,并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稍作调整,辅以简单的按摩导引,或是温言开导,让他们放松心神。

他从不夸大药效,反而常常对求药者说:“此汤仅能助你稍安神魂,理顺气机。身体康复,终究要靠自身元气慢慢滋养,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心神安宁,胜过世间一切灵丹妙药。”

渐渐地,小院前开始聚集起一些人。他们不仅来喝药,更愿意听宁瑜讲述一些养生的道理,分享彼此的感受。一种久违的、平和宁静的氛围,在这小院周围弥漫开来,与圣手堂那边的急切躁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切,自然引起了孙淼的注意。他派人打探,得知是一个外乡人在用些不值钱的草药“蛊惑人心”,断他财路,顿时勃然大怒。

这一日,孙淼亲自带着一群弟子和受其恩惠(或控制)的镇民,气势汹汹地来到宁瑜的小院前。

“哪里来的野郎中,敢在我药王镇妖言惑众,用这些破烂草根糊弄人!”孙淼身着锦袍,面色红润得不自然,眼神锐利中带着一丝邪气,手中紧握着一个巴掌大小、看似古朴的紫铜小鼎。那鼎身刻满诡异花纹,正散发着无形的波动,影响着周围人的情绪。

宁瑜平静地看着他,淡然道:“医者父母心。用药如用兵,贵在扶正祛邪,而非戕伐根本。孙先生之药,初时效捷,然如烈火烹油,透支元气,恐非长久之道。”

“胡说八道!”孙淼厉声道,“我得药王真传,神鼎在手,活人无数,岂是你这无名小辈可以诋毁!你说我的药不好,可敢当众比试一番?”

“如何比试?”

孙淼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镇西刘老汉,沉疴已久,卧床不起,我圣手堂也觉棘手。你我各自用药,看谁能让他先下床行走!你若输了,立刻滚出药王镇,永不得回!”

围观人群顿时哗然。那刘老汉的病他们是知道的,已是弥留之际,孙淼此举,分明是刁难。

宁瑜却点了点头:“可。不过,若你输了呢?”

孙淼嗤笑:“我会输?若我输,便当众承认医术不如你,并将这药王神鼎赠与你!”

“鼎不必赠我。”宁瑜目光扫过那紫铜小鼎,“若你输,需当众毁去此鼎,并向全镇承认你过往用药之谬。”

孙淼脸色微变,但对自己的“神鼎”极具信心,咬牙道:“好!”

一行人来到镇西刘老汉家。那老汉骨瘦如柴,气息奄奄,确实已是油尽灯枯之象。孙淼冷笑一声,取出一个玉瓶,倒出一粒龙眼大小、异香扑鼻的丹药。“此乃‘夺命还魂丹’,以百年灵芝、千年人参等数十味奇药,经神鼎炼制而成,有逆转生死之效!”说罢,便要给刘老汉喂下。

“且慢。”宁瑜阻止了他,“刘老汉元气已竭,五脏皆衰,此刻再用这等虎狼猛药,非但不能救命,反而会加速其亡!此非治病,乃催命!”

“你懂什么!”孙淼怒道,“不敢比就认输!”

宁瑜不再理他,走到刘老汉床前,探了探其脉象,对一旁哭泣的家属温言道:“老人家寿元将尽,非药石可逆。我能做的,只是让他走得安详些,减少些痛苦。”

他取出一包银针,手法如飞,刺入刘老汉周身几处大穴,并非为了激发元气,而是疏导其郁结之气,安抚其痛苦的神魂。同时,他点燃一支自制的安神香,那香气清幽,能宁心安魂。

接着,他取出几味温和的草药,熬了一碗浓浓的参附汤,但其中主药并非人参,而是药性更平和的党参,重在固护那微弱的元气。

做完这一切,他并未再做其他,只是静静守在床边。

孙淼见状,不屑一顾,强行将那“夺命还魂丹”给刘老汉灌了下去。

丹药入腹,起初,刘老汉脸上竟真的泛起一丝红晕,呼吸也似乎有力了一些。孙淼及其弟子面露得色,围观人群中也有不少发出惊叹。

然而,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刘老汉身体猛地一颤,那红晕迅速褪去,转为死灰,呼吸变得急促而困难,浑身开始不受控制地抽搐,显然已是回光返照,药力反噬!

“这……这怎么回事?”孙淼脸色大变。

宁瑜叹息一声,上前以银针稳住刘老汉心脉,减缓其痛苦。他看着孙淼,沉声道:“你看,这就是你要的‘速效’。透支最后一丝生机,换来这片刻的虚假繁荣,值得吗?”

孙淼踉跄后退,看着手中那依旧散发着异光的古鼎,又看看床上痛苦挣扎的刘老汉,脸上第一次出现了动摇与恐惧。

就在这时,那紫铜古鼎似乎感应到了孙淼心神的波动,突然剧烈震颤起来,鼎身花纹亮起妖异的红光,一股更加浓烈、更加霸道的药气混合着蛊惑人心的精神波动爆发开来,试图强行控制在场所有人的心智!

“啊!我的头!”

“好难受……”

围观人群纷纷抱住头,露出痛苦之色,眼神开始涣散。

宁瑜目光一凝,知道这邪鼎要作最后一搏!他不再保留,体内灵力汹涌而出,化作一道清蒙蒙的光华,将自己与刘老汉护住,同时并指如剑,凌空画出一道蕴含天地正气的“净字符”!

“药之本源,在于生机,在于平衡!邪物安敢惑乱人心,玷污医道!”

净字符金光大盛,如同旭日东升,驱散妖氛!那古鼎释放出的邪异药气与精神波动,在金光照射下,如同冰雪消融,发出“嗤嗤”的声响,迅速溃散!

那古鼎仿佛被激怒,鼎盖猛地弹开,一股浓郁得化不开的、由无数怨念与扭曲药性凝聚的黑气冲天而起,化作一张狰狞的鬼脸,向宁瑜扑来!

“冥顽不灵!”宁瑜冷哼一声,掌心雷光隐现,一道至阳至刚的掌心雷轰然打出,正中那黑气鬼脸!

轰隆!

雷光炸响,黑气发出一声凄厉无比的尖啸,瞬间被纯阳雷霆净化得干干净净!那紫铜古鼎也随之光芒黯淡,哐当一声掉落在地,鼎身上出现道道裂纹,那邪异的气息彻底消散,变成了一口凡铜烂鼎。

随着古鼎被毁,那股一直笼罩在药王镇上空的、扭曲药性、蛊惑人心的无形力场也随之崩溃。

孙淼如遭雷击,瘫软在地,看着那破碎的古鼎,又看看周围渐渐恢复清明的镇民,脸上充满了悔恨与茫然。他依靠邪鼎获得的“医术”瞬间消失,被打回原形。

而那些长期服用圣手堂药物的镇民,此刻也感觉身体一阵空虚,往日被药力强行压制的疲惫、病痛纷纷涌现,但也同时感觉到,那种对药物的疯狂渴望和心神不宁的感觉,正在逐渐消退。

宁瑜走到孙淼面前,沉声道:“医者,仁术也。心存济世,方为根本。倚仗外物,惑乱人心,终是镜花水月。望你日后能真正潜心医道,修身养性。”

他又看向周围惊魂未定、却又如释重负的镇民,朗声道:“诸位,药石之用,终是辅助。健康长寿,源于自身。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心神安宁,便是最好的养生良药。莫要再舍本逐末,被外物所奴役。”

镇民们面面相觑,回想起这些年来的疯狂与病痛,再看看地上那口破碎的邪鼎和瘫软的孙淼,终于彻底醒悟过来,纷纷向宁瑜投去感激和羞愧的目光。

陈老先生激动地老泪纵横,连声道:“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

宁瑜协助陈老先生,开始用正确的医理,帮助镇民调理被猛药戕害的身体,重建对医药的正确认知。药王镇的风气,开始慢慢扭转,从追求奇药、速效,回归到注重调理、养生的正道。

数日后,宁瑜婉拒了镇民的挽留,悄然离去。

离开百草川时,他回头望去,只见药田依旧,但那空气中弥漫的药香,似乎不再那么驳杂急切,反而多了一份草木自然的清新与平和。

药石问心,心正,则药石为民造福;心邪,则良药亦成毒饵。医道如此,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宁瑜的身影消失在群山之间,继续着他那涤荡世间迷障的旅程。

(第一百一十六话 《药石问心》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