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万家乐超市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林薇和她的团队混在人群中,每个人都穿着最普通的衣服,手里拿着购物袋和笔记本。
“记住,今天我们就是普通顾客。”林薇低声嘱咐,“用眼睛看,用心记,但不要交流,免得被认出来。”
楚瑶推着购物车,目光敏锐地扫视着四周:“他们七点准时开门,比我们早半小时。这个时间选得很好,抓住了晨起买菜的老人和上班族。”
杨帆则在默默计数:“开门五分钟,已经进去了近百人。客流量确实惊人。”
这是他们第三次以顾客身份来万家乐考察。前两次是单独行动,今天是集体出动,每个人都有着明确的分工。
林薇重点关注商品陈列和动线设计。她注意到,万家乐入口处不是传统的日化区,而是一个精心布置的生鲜区,新鲜水嫩的蔬菜在灯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活鱼在池中游弋,现场制作的熟食散发着阵阵香气。
“用生鲜引流,这个思路很对。”她在笔记本上记录,“但他们的蔬菜包装太过精致,价格偏高,可能不适合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采购。”
楚瑶负责观察服务细节。她在一个货架前驻足,假装挑选商品,实则留意着员工的举动。
“导购员很专业,但过于程式化。”她悄悄记录,“微笑是培训出来的标准弧度,缺少真诚。而且,他们更倾向于推荐高价商品。”
在收银区,楚瑶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收银台数量多,但每个顾客的结账时间偏长。“他们在大力推广会员卡,每单都要花时间介绍,这让排队时间增加了。”
杨帆则像个普通上班族,快速穿梭在各个区域,用手机记录价格信息。他对比着万家乐和宋氏的商品价格,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民生商品价格极低,但其他商品并不便宜。
“鸡蛋、大米、食用油,这些确实是亏本在卖。”他在笔记本上写道,“但日化、文具、家居用品等,价格比我们高出5%到10%。这是一种精准的价格策略。”
宋卫国的任务最特别——他要在超市里完整地逛上两个小时,感受普通顾客的购物体验。
“通道太宽了。”他皱着眉头记录,“虽然不拥挤,但让顾客走的路程变长了。老年人可能会觉得累。”
在生鲜区,他发现了一个细节:万家乐的海鲜池很漂亮,但位置太靠里,地面的水渍没有及时清理,有几个老人差点滑倒。
“环境虽好,但细节管理不到位。”他记下这一点。
李大明则像个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仔细比对每种商品的价格和品质。
“他们的自有品牌做得不错,包装精美,但品类太少。”他发现万家乐的自有品牌主要集中在粮油和纸巾等少数品类,“而且口味比较单一,没有考虑本地人的偏好。”
两个小时后,团队在超市外的茶楼包间汇合,开始汇总观察结果。
“我先说。”楚瑶打开笔记本,“服务方面,他们有三个明显弱点:一是员工培训过于标准化,缺乏人情味;二是过度推销会员卡影响结账效率;三是专业度不够,我问一个导购员某种酱油的区别,她回答不上来。”
杨帆接话:“价格策略上,他们用少数低价商品引流,但其他商品价格偏高。我统计了一下,如果购买一个典型家庭的一周用品,在万家乐的总花费其实比在我们这里高出8%左右。”
“环境方面,”宋卫国说,“他们追求高大上,但忽略了实用性。灯光太亮,老年人反映刺眼;音乐声音偏大;休息区设置不合理,整个超市只有入口处有座位。”
李大明补充:“商品结构上,他们偏重标准化商品,缺乏本地特色。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咱们本地人爱吃的干菜、酱菜,也没有现做的面点。”
林薇静静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等大家都说完,她才开口:
“你们都发现了很重要的问题。但我最在意的是另一个现象——”她停顿了一下,“我在超市里观察了两个小时,发现顾客的平均购物时长是四十分钟,但真正在收银台结账离开的,只有进来人数的七成左右。”
所有人都愣住了。
“你的意思是...”楚瑶若有所思。
“三成顾客只是来逛的,没有买东西。”林薇说,“这说明什么?说明万家乐的环境吸引了很多人来体验,但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购买力。”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精神一振。
“我们再深入分析一下。”林薇在白板上画起来,“万家乐的优势是:环境好、品牌响、部分商品价格低、商品种类多。但他们的弱点是:服务缺乏温度、价格策略不透明、不符合本地消费习惯、细节管理不到位。”
杨帆立即接话:“那么我们的应对策略就应该是:强化服务的温度和专业性、推行透明实在的价格策略、深耕本地特色商品、在细节上超越他们。”
“说得对。”楚瑶兴奋地说,“我们还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社区关系。万家乐是外来者,而我们在本地深耕多年,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