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合页还没到吗?这衣柜门等着装呢!”
“林家木工铺” 里,李大海正举着螺丝刀,对着半组装好的衣柜门犯愁。衣柜是给市区民宿订的,约定后天送货,可关键的合页还没到,他手里的螺丝刀转来转去,没处下手。木屑在他脚边堆了薄薄一层,混着松脂的香味,却没让人觉得踏实 —— 眼看交货期临近,缺了合页,这活就卡壳了。
林建业背着个帆布包,满头大汗地冲进铺里,帆布包上还沾着点尘土,是刚才骑车赶回来蹭的。“来了来了!合页到了!” 他从包里掏出两盒铜质合页,递到大海手里,“镇上五金店就剩这两盒了,我跟老板说尽了好话,他才肯先给咱,剩下的得明天才能到货。”
大海接过合页,赶紧拆开包装:“可算来了!再晚半天,这衣柜就赶不上交货了。建业,你这跑一趟也太不容易了,来回得一个小时吧?”
“可不是嘛!” 建业擦了擦汗,坐在木工台旁的小凳子上,猛灌了几口凉茶,“路上还遇到堵车,我生怕耽误事,骑得飞快,裤腿都被路边的树枝勾破了。” 他指了指裤脚的破洞,上面还挂着点绿叶子,引得大家都笑了。
林建国正俯身给衣柜做卯榫,听见这话,手里的凿子顿了顿:“总这么跑也不是办法,耽误工时不说,还累得慌。下次得多囤点常用的五金件,省得总跑腿。”
“哥,我正想跟你说这事!” 建业突然坐直了身子,眼睛亮了起来,“咱这木工铺天天要用螺丝、合页、拉手这些五金件,每次都得去镇上买,不仅麻烦,还比批发价贵不少。我看隔壁那间空铺正好要出租,要不咱把它租下来,开个五金店?既能供咱木工铺用,还能卖给别的街坊和装修队,肯定能赚钱!”
这话一出,铺子里瞬间安静了。李大海停下手里的活,老陈也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 —— 谁也没想到,平时话不多的建业,会突然提出开五金店的主意。
建国放下凿子,直起身揉了揉腰,认真地看着建业:“你仔细说说,这五金店咋开?货源从哪来?租金多少?能赚多少?”
“我都打听好了!” 建业赶紧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隔壁空铺 30 平,租金 4000 块一个月,跟咱木工铺一样,押一付三。货源我问过镇上的五金批发市场,只要批量拿,螺丝能比零售便宜两成,合页便宜一成五,拉手更划算,还能送货上门。咱木工铺每月能用 2000 块的五金件,要是再卖给别的装修队和街坊,每月至少能卖 5000 块,除去租金和成本,每月能赚 2000 多,比我之前打零工强多了!”
老陈忍不住点头:“这主意好!咱开五金店,自己用着方便,还能赚钱,一举两得!我之前在别的木工铺干,老板也开了个小五金角,生意好得很!”
李大海也附和:“是啊林老板,建业这主意实在!以后再也不用跑老远买合页了,省下来的时间能多做不少活!”
建国没立刻答应,而是蹲在地上琢磨 —— 开五金店是个好主意,可毕竟是新领域,货源、客源、管理都得操心,不能太冒进。他抬头看向铺外,隔壁的空铺门脸刷着白漆,跟自家木工铺挨得近,确实方便;再想想这些年建业的变化,从一开始只会递工具,到现在能独立采购、谈合作,越来越靠谱,让他心里踏实了不少。
“行!这五金店咱开!” 建国拍了拍大腿,眼里满是干劲,“不过得先去镇上五金市场考察考察,看看货源质量、价格,再跟批发商谈谈合作,不能盲目下手。”
“我这就去安排!” 建业兴奋地站起来,小本子都差点掉在地上,“明天是周末,晓阳不用上学,让嫂子和妈在家看着铺,咱兄弟俩去考察!”
当天晚上,林家特意开了个家庭会。林老太坐在藤椅上,手里攥着个热水袋,听完建业的想法,笑着说:“建业有想法,敢闯敢干,这很好!开五金店能帮衬木工铺,还能多份收入,妈支持你俩!钱不够,咱还有之前的存款,别担心。”
赵秀兰正在给晓阳缝补校服,也跟着点头:“我看行!隔壁铺离得近,你们俩互相照应也方便。我明天在家看着铺,再给你们准备点干粮和水,路上吃。”
晓阳举着手里的铁皮青蛙,蹦蹦跳跳地说:“爸,叔,我也想去考察!我能帮你们记价格,我数学学得可好了!”
全家都笑了,建国摸了摸晓阳的头:“下次带你去,这次你在家帮妈看铺,当小管家,好不好?”
晓阳虽然有点失望,却还是懂事地点点头:“好!我一定看好铺,不让陌生人进来!”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建国和建业就骑着自行车往镇上五金市场赶。暮春的风带着股暖意,吹得路边的杨柳絮飘悠悠的,落在自行车筐里,像撒了层碎雪。路上的行人不多,只有几个早起的商贩,推着小推车往市场走,车上的五金件叮当作响,格外热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