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
2007 年腊月廿八的傍晚,清溪镇安置区飘起了细碎的雪粒子,落在 3 号楼的窗玻璃上,化成小小的水珠,像撒了层碎钻。林家 101 室的客厅里,铁炉烧得正旺,炉口的红薯冒着甜香,把整间屋子烘得暖融融的。八仙桌上铺着块红格子桌布,摆着本厚厚的账本、几杯冒着热气的菊花茶,还有晓阳刚画完的 “未来木工铺” 草图 —— 上面画着大大的木工台、堆成小山的木料,还有个举着刨子的小人,旁边写着 “爸爸和叔叔的大铺子”。
林建国坐在主位,手里捏着支钢笔,指尖在账本上轻轻划过,嘴角带着藏不住的笑意。赵秀兰坐在旁边,手里织着件蓝色的毛衣(给晓阳的新年礼物),时不时抬头看一眼账本,眼里满是期待。林老太戴着老花镜,坐在炉边的藤椅上,手里攥着个热水袋,正给晓阳剥橘子;林建业则坐在晓阳旁边,翻着手里的订单本,时不时跟建国核对数字。
“咱先算装修的账。” 建国清了清嗓子,翻开账本第一页,上面用铅笔写着 “2006 年装修支出”,字迹工整,“当时预算 20 万,实际花了 18 万,省了 2 万。”
“可不是嘛!” 赵秀兰放下毛线针,接过话头,“地板选的复合板,65 一平,比实木便宜一半;橱柜找本地工厂做的,E0 级板材,比品牌店省了 2 万;墙面刷的乳胶漆,120 一桶,环保还耐脏,晓阳在墙上画了都能擦掉,不像张婶家贴的进口壁纸,一卷 500,还满是气泡,最后又返工花了钱。”
晓阳正啃着橘子,听见 “张婶”,抬起头说:“妈,张奶奶家装修花了 15 万,比咱家多,还总跟我妈吵架,说钱不够了!”
全家都笑了,林老太拍了拍晓阳的头:“傻孩子,钱不是花得多就好,得花在刀刃上。你爸妈选的材料,看着不豪华,却实用又省钱,这才是会过日子。”
建国继续念账本:“101 室(咱住的)装修花了 8 万,102 室(建业的婚房)花了 10 万,主要是给建业的婚房装了飘窗台,他跟陈慧都喜欢晒太阳看书。剩下的 2 万,是因为买瓷砖时跟老板砍了价,还有木工活咱自己干了不少,省了人工费。”
建业赶紧补充:“哥,当时装衣柜的木架,还是你跟我一起打的,省了 3000 多块!还有晓阳房间的书架,你亲手做的,比买现成的好看还结实。”
“自己动手,既省钱又放心。” 建国合上装修账本,拿起另一本写着 “木工铺盈利” 的账本,眼里的笑意更浓了,“咱木工铺是去年 8 月开的,到现在五个月,除去房租、木料成本、工具损耗,净赚 6 万!”
“6 万?!” 晓阳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手里的橘子瓣都掉在了桌上,“爸,比李叔当保安一年赚的还多!李叔一个月才 2000,一年才 2 万 4!”
林建国笑着把橘子瓣捡起来,递给晓阳:“别大声嚷嚷,李叔也在努力找活。咱这 6 万,是靠手艺和踏实赚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他翻开盈利账本,指着上面的订单记录,“你看,9 月接了王奶奶 8 个小马扎,赚了 800;10 月接了‘悦来民宿’10 套衣柜,赚了 1 万 2;11 月接了‘家常餐馆’20 套餐桌椅,赚了 8000;12 月街坊的小活多,修家具、做书桌,赚了 5000,加上其他订单,一共 6 万。”
建业翻着手里的订单本,补充道:“哥,还有不少回头客呢!民宿的张老板又介绍了个开茶馆的客户,要做 10 套茶桌,定金都交了;王奶奶的老姐妹,又订了 10 个小马扎,说要送亲戚。”
赵秀兰端来刚烤好的红薯,分给每个人:“这都是你们兄弟俩能干,建国手艺好,建业会管生意,缺一不可。之前我还担心铺子里忙不过来,现在看来,是我瞎操心了。”
林老太咬了口红薯,甜丝丝的热气裹着果肉,暖到了心里:“建国,建业,你们做得好!靠自己的手吃饭,踏实!接下来有啥打算?总不能一直这么小打小闹吧?”
建国放下红薯皮,擦了擦手,眼神坚定:“妈,我想明年把木工铺扩大点。现在订单越来越多,我一个人做不过来,想雇个熟练的小工,再添台新的电锯,提高效率。房租到期后,跟房东商量下,把隔壁的空铺也租下来,扩大经营面积,一边做活,一边摆样品,让客户看得更清楚。”
“我支持!” 建业第一个点头,眼里满是兴奋,“哥,我跟五金店的老板谈好了,以后进五金件,他给咱批发价,能省不少钱。要是扩大铺子,我负责采购材料和接待客户,你专心做木工活,咱兄弟俩分工更明确!”
赵秀兰也笑着说:“要是雇了小工,铺子里的后勤我来管,给你们做饭、打扫卫生,再帮着记记订单,让你们能专心干活。晓阳放暑假,还能来帮忙看店,递工具,这孩子嘴甜,客户都喜欢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