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 —— 哐当 ——!”
“林家木工铺” 里,刨木声、锯木声、木料碰撞声混在一起,像支热闹的交响乐。阳光透过大窗户,斜斜地落在铺子里,把松木的纹理照得清晰发亮,木屑卷成小小的海螺状,落在地上堆了薄薄一层,松香味飘得满街都是。
林建国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正俯身给衣柜门板做卯榫 —— 手里的凿子锋利,每一下都凿得精准,木屑簌簌往下掉,落在他的布鞋上,他却浑然不觉。桌角堆着十张画好的图纸,是给镇上新开的民宿做的定制衣柜,每张图纸上都用红笔标着尺寸,“高 2.2 米,宽 0.8 米,深 0.6 米,带三个抽屉”,字迹工整,是建业昨晚熬夜整理的。
“哥,张老板来电话了,问衣柜的木料准备好了没,他下午想过来看看。” 林建业拿着手机跑进来,额头上沾着点灰尘,是刚才去隔壁五金店核对合约数量蹭的。他穿着件浅灰色的夹克,是建国去年给他买的,袖口磨出了点毛边,却洗得干干净净,手里还攥着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订单信息,“我跟他说木料上午就能到,让他三点过来。”
建国停下凿子,直起身揉了揉腰,接过建业递来的水杯 —— 是赵秀兰早上送来的,里面泡着菊花茶,清热解乏。“行,你跟张老板说,让他放心,木料都是烘干过的松木,没一点空心,他要是有啥修改意见,咱还能调整。”
“知道了!” 建业点点头,转身又往铺外走,“我再去趟木料厂,催催他们,别耽误了下午张老板视察。”
看着建业匆匆的背影,建国嘴角忍不住上扬 —— 这两年,建业从一开始只会递工具的 “小帮手”,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 “协理”,接待客户、记录订单、采购材料,样样都做得利索,比自己预想的还靠谱。
没等建业从木料厂回来,铺门口就传来了自行车的铃铛声 —— 是老客户王奶奶,手里拎着个竹筐,里面装着刚蒸好的豆沙包。“建国,建业在吗?我来取上次订的小马扎。”
“王奶奶,您坐!” 建国赶紧搬过张新做的小凳子,“小马扎早就做好了,放在隔间里,我给您拿。” 他转身往隔间走,还不忘喊,“晓阳,快给王奶奶倒杯热水!”
晓阳正趴在角落的小桌上写作业,听见喊声,赶紧放下笔,跑去给王奶奶倒热水 —— 他现在放寒假,每天都会来铺子里帮忙,递工具、擦凳子、招呼客户,像个小小的 “店小二”,嘴甜得很,客户都喜欢他。
“这小马扎做得真结实!” 王奶奶接过小马扎,用手晃了晃,凳腿稳稳的,没一点松动,“上次我跟老姐妹们说你家手艺好,她们都让我帮着订,我记了下,一共要八个,你看啥时候能做出来?”
“八个?没问题!” 建国笑着说,“这两天把民宿的衣柜赶完,下周就给您做,保证不耽误您跟老姐妹们跳广场舞。”
“那太好了!” 王奶奶笑得眼睛都眯了,从竹筐里拿出两个豆沙包,递给晓阳,“拿着,刚蒸好的,热乎着呢。”
晓阳接过豆沙包,咬了一口,甜丝丝的豆沙馅在嘴里散开:“谢谢王奶奶!真好吃!”
正说着,建业推着自行车回来了,车后座绑着两捆松木,是木料厂刚送过来的。“哥,木料到了!我跟厂长说好了,以后咱要木料,他优先给咱留,还能便宜点!” 他把自行车停在门口,擦了擦汗,看见王奶奶,又笑着打招呼,“王奶奶,您来取小马扎啊?”
“是啊,还订了八个,给我老姐妹们的。” 王奶奶看着建业,忍不住夸,“建业现在越来越能干了,跟你哥一样踏实,你们兄弟俩一起干,这木工铺肯定能越开越好!”
建业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把松木搬进隔间:“都是哥教得好,我就是打打下手。”
下午三点,张老板准时来了。他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件黑色的皮夹克,手里拎着个公文包,是镇上 “悦来民宿” 的老板,之前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林家木工铺,一下子订了十套衣柜。
“林老板,林兄弟,辛苦了!” 张老板一进门就笑着握手,目光扫过铺子里的木料和图纸,“我看你们这准备得挺充分,木料看着也不错,比我之前在城里看的还好。”
“张老板过奖了!” 建国递过图纸,“您看这尺寸和款式,要是有啥不满意的,现在改还来得及。”
张老板接过图纸,翻了翻,指着其中一张说:“这个抽屉能不能再加深点?客人放行李能多装些东西。还有,衣柜门能不能做推拉的?节省空间。”
建业赶紧拿出笔记本,把修改意见记下来:“张老板,抽屉加深到 20 厘米,衣柜门改推拉的,这些都能做,就是工期得往后延两天,您看行吗?”
“延两天没问题!” 张老板笑着说,“只要做得好,多等两天不算啥。我刚才路过你们这,看见不少街坊来订东西,看来你们的口碑是真不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