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丁元英:五美倒追,扶贫狂卷万亿 > 第195章 转机

丁元英:五美倒追,扶贫狂卷万亿 第195章 转机

作者:云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4 19:33:00

三天后,bJ的专家考察组如期抵达。

清晨六点,山雾还未散尽,村口的老槐树下已站满了人。冯世杰穿着唯一一套没沾油污的西装,领带打得略显僵硬,手里攥着一叠资料,来回踱步。冯春梅和几个女工早早把厂区打扫得一尘不染,连角落里的工具架都重新刷了漆。焊工老刘甚至连夜用砂纸打磨了车间大门两侧的锈迹,说“不能让人家一进门就看见破败”。

丁元英没出现在迎接队伍里。

他在总装线旁,正带着技术组做最后一次整车复检。芮小丹提着保温壶走来时,他正半跪在车底,手电筒的光束照着传动轴接口处的一圈焊缝。

“你真打算让专家组坐这辆刚修完的样车上路测试?”她蹲下身,递过一杯热茶。

“它最真实。”丁元英接过杯子,目光仍没离开焊点,“没包装,没掩饰,哪儿抖、哪儿响,一跑就知道。我们不需要完美印象,我们要的是信任起点。”

她轻笑:“你还真是把车当镜子照。”

“因为人心经不起骗。”他站起身,很自然拍了拍膝盖,“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演给别人看,可机器不会配合演出。它要么动,要么不动。要么稳,要么散架。这种诚实,比任何ppt都有力。”

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

两辆挂着京字牌照的越野车缓缓驶入厂区,车身干净得反光,与周围斑驳的土墙形成鲜明对比。车门打开,五位专家陆续下车,有男有女,年纪多在五十上下,穿得朴素但讲究,眼神锐利。

带队的是国家乡村振兴局产业推进处的周正方,六十出头,头发花白,曾任某大型国企总工程师,退休后返聘为政策顾问。他没急着进车间,而是先绕着厂区走了一圈,看了看配电房、污水处理池、员工食堂,最后停在宿舍楼前晾晒的工作服前,伸手摸了摸衣领上的编号标签。

“每件工服都实名制?”他问冯世杰。

“是。”冯世杰连忙答,“从入职培训到岗位考核,全部建档。我们小车生产线现在有八十三名正式工人,七十六人来自本村及周边贫困村,平均年龄三十九岁,最小的十九,最大的五十二。高级工程师两名,技术员六名”

周正方点点头,又问:“工资怎么发?有没有拖欠?”

“按月打卡,由县财政监管账户统一拨付,绝无拖欠。”芮小丹走上前,出示了近三个月的 清单,“一线装配工月薪千元起步,技术岗六千以上,五险一金齐全。我们还设立了质量奖励基金,每月评选‘零缺陷班组’。”

周正方翻看着数据,眉头渐渐舒展。

进入车间后,专家组没有直奔样车,而是随机拆解了一台待装发动机,查验零件来源标识。他们用仪器检测了焊接强度,调取了三天内的生产日志,甚至抽查了几位工人的操作资格证。

整整四个小时,没人说话,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和仪器滴鸣。

直到下午一点,周正言才终于走到“星辰号”样车前,拉开主驾门,坐了进去。

“我能试驾吗?”

丁元英点头:“当然,请上车!。路线我们已规划好:厂区出发,经村道、县道,上省道支线,全程约三十八公里,包含弯道、坡道和一段非铺装路面。”

周正方启动车辆,神情专注。副驾坐着的是专家组中最年轻的女成员——李雯,农业部派驻的技术评估员,三十岁左右,戴着眼镜,一路记录行驶状态。

车子缓缓驶出厂房,在众人屏息注视中拐上村道。

起初路面平坦,车内安静。但当进入一段碎石路时,车身明显颠簸了一下,空调出风口发出轻微异响。李雯迅速记下时间点和现象。可接下来,在连续过坎过程中,悬挂系统表现出惊人的稳定性,转向精准,刹车柔和。

二十分钟后,车平稳返回。

周正言下车,脸上看不出情绪。他摘下手套,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方向盘确实有点沉,但底盘扎实。你们用了什么悬架结构?”

“自主改进的双叉臂前悬,参考了德系SUV设计,但针对乡村路况做了强化。”丁元英答,“弹簧刚度提高15%,减震器阻尼可调,成本比进口件低40%。”

“配件呢?国产率多少?”

“目前82%,核心部件如EcU、变速箱仍在谈判采购阶段。但我们已在古城筹建电控实验室,计划三年内实现全栈自研。”

周正方深深看了他一眼:“你知道最难的是什么吗?不是技术,是信任。消费者不怕贵,怕的是买回去修不了、没人管。你们怎么解决售后?”

“我们在全省十一个地市设了服务联络点,依托当地汽修厂培训认证技师,备件仓储采用‘中心库 卫星仓’模式。”芮小丹接过话,“首批五十辆车一旦交付,我们将派驻技术督导巡回维护,确保前六个月零重大故障。”

周正方不再追问。

当天傍晚,专家组召开闭门会议。村里没人敢打扰,只远远守候在食堂外。直到夜里九点,会议室灯灭了,周正方走出来,招手示意丁元英和芮小丹留下。

其余人散去后,他坐在桌边,语气低沉却清晰:

“我见过太多所谓的扶贫项目上面拨钱,下面造假,搞个大棚种蘑菇,拍几张照片就结题。可你们不一样。你们不是在要救济,是在建体系。”

他顿了顿,掏出一份草拟报告的复印件:“我想推荐‘星辰号’成为全国首个村级整车制造示范工程。但这意味着更大的压力:你要接受更严苛的审计,更高的标准,更快的迭代速度。你能扛住吗?”

丁元英没犹豫:“我们不怕标准高,只怕标准虚。只要规则透明,我们就敢拼。”

周正言盯着他看了许久,终于点头:“好。我会推动立项。但记住,这不是终点,是起跑线。”

两天后,专家组离村。

临行前,李雯悄悄递给冯春梅一张名片:“如果你以后想学车辆工程,可以联系我。我认识几所职校的校长。”

春梅红着脸接过,紧紧攥在手心。

风开始变了。

一个月内,消息陆续传来:项目通过初审,纳入国家级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储备库;省交通厅批准首批三十辆采购订单;一家民营资本表示愿意注资两千万元,换取15%股权。

然而,资金还没到账,内部矛盾却悄然浮现。丁元英怎会看得上二千万,他是不愁钱的主。他的私募基金,他的房地产,他的兄弟正天集团董事长韩楚风。

那天夜里,冯世杰找到丁元英,脸色凝重。

“刘冰想辞职。”

“为什么?”

“他说……怕担责。质检组最近查出三批刹车片不合格,追到他头上,虽然最后证明是供应商问题,但他觉得‘风头太紧’,不如回古城开个音响磁带小店安稳过日子。”

丁元英沉默良久,望着窗外星空。

第二天晨会,他当众宣布:“从今天起,所有管理岗位实行责任公示制。每个人的职责范围、考核指标、问责条款,全部上墙公示,接受全员监督。”

有人窃窃私语,也有人挺直了背。

三天后,刘冰递交了留任申请书,并主动提出带队赴 supplier 现场验货。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某个深夜,丁元英独自坐在车间,听着空荡厂房里的滴水声。芮小丹披着外套走来,轻轻坐在他身边。

“你在想什么?”她问。

“我在想,一辆车从图纸到上路,要经历多少双手、多少次选择。”他低声说,“一个焊工决定多焊一秒,一个质检员坚持重检一次,一个会计拒绝做假账——这些微小的坚持,才是改变命运的支点。”

她靠在他肩上,轻声道:“所以别怕慢。只要方向对,每一步都是前进。”

远处,一台新到的冲压机正在调试,金属撞击声清脆有力,像心跳,像钟摆,像这片土地在黑暗中苏醒的呼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