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初冬,天空总是蒙着一层淡淡的灰翳,空气干冷,即便有阳光,也带着几分疏离的意味。高楼大厦切割着天际线,车水马龙的喧嚣如同永不停歇的背景音,催促着生活的节奏。萧惊弦的身体进入平稳恢复期后,日常生活虽安宁,却终究被困在公寓那方精致的天地里,日复一日,难免有些沉闷。
萧逐云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父亲的精神状态趋于稳定,但眼神中偶尔会掠过一丝对窗外更广阔天地的向往,尽管他从未说出口。于是,一个念头在萧逐云心中酝酿成熟——他想要带父亲暂时离开这座城市,去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真正地“度个假”。
这个想法得到了李主任的谨慎支持。在进行了全面的身体评估后,李主任认为,短暂的、准备充分的、环境静谧的郊外休养,对萧惊弦的身心康复利大于弊,但必须确保保暖、休息和随时可及的医疗保障。
经过精心挑选,萧逐云选定了一处位于城市远郊山坳里的精品民宿。那里背靠竹林,面临一小片静谧的湖泊,仅有几栋独立的木屋,私密性极好。宣传照片上,是晨雾缭绕的山峦,夜晚清澈的星空,充满了返璞归真的野趣。
出发前,萧逐云做了万全的准备。他预订了最宽敞、设施最完善(带地暖、紧急呼叫系统)的一栋木屋,检查了车辆状况,备齐了父亲日常所需药品、营养品、保暖衣物和便捷的医疗设备,甚至带上了父亲常用的茶具和几本闲书。陈叔主动担当司机,确保路途平稳。
启程那日,是个难得的冬日暖阳天。天空湛蓝如洗,阳光金灿灿的,带着几分虚假的暖意,却足以让人心情明朗。萧惊弦被裹得严严实实,坐进温暖的车里,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城市景观,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孩童般的新奇与期待。他没有多问,只是安静地坐着,嘴角含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车子驶出市区,高楼渐次退去,视野开阔起来。田野裸露着休耕的土地,远山呈现出黛青色,轮廓清晰。空气中城市的味道渐渐被草木和泥土的清新气息所取代。萧逐云不时轻声向父亲介绍着窗外的景物,萧惊弦大多只是静静听着,偶尔点点头,目光悠远地望向天际。
一个多小时后,车子拐进一条僻静的山路,最终在半山腰一处平坦的院落前停下。民宿到了。正如照片所示,几栋原木搭建的小屋散落在疏朗的林木间,环境清幽,只听得到风声和隐约的鸟鸣。空气冷冽,却无比清新,带着竹叶和松针的淡淡香气。
“爸,我们到了,就是这里。”萧逐云先下车,深吸一口这山间的空气,才小心地扶父亲下车,坐上提前准备好的轮椅。
民宿主人是一对温和的中年夫妇,早已接到嘱咐,只是简单问候后,便引领他们去了预订的“听竹”木屋。木屋内部温暖如春,原木结构散发着天然的香气,落地窗外正对着一小片竹林和远处的湖面,景色如画。
安顿下来后,萧逐云将父亲安置在窗边舒适的躺椅上,盖好毛毯,又泡上一壶热茶。
“爸,您感觉怎么样?累不累?”他关切地问。
萧惊弦摇摇头,目光透过明亮的玻璃,凝视着窗外摇曳的竹影和波光粼粼的湖面,良久,才轻声道:“……很好……清静。”
这简单的两个字,让萧逐云悬着的心落了下来。他知道,来对了。
接下来的两天,生活节奏彻底慢了下来,慢到仿佛能听到时间流淌的声音。
清晨,萧逐云总是在清脆的鸟鸣中醒来。山里的早晨带着刺骨的寒意,却也充满了生机。他轻手轻脚地起床,先查看父亲睡得是否安稳,然后烧水沏茶。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山脊,将金色的光芒洒满湖面和林间时,萧惊弦也自然醒来。父子二人对坐窗前,捧着热茶,看着晨雾如轻纱般在山谷间缓缓流动,听着各种不知名的鸟儿竞相啼鸣,谁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感受这份天地初开的宁静与美好。
上午,阳光暖和一些,萧逐云会推着父亲在民宿的小径上慢慢散步。路边的草叶上凝结着白色的霜花,踩上去咯吱作响。他们会停在湖边,看残荷的枯枝在水面画出寂寥的倒影,看几只不怕冷的水鸟在浅滩嬉戏。有时会遇到民宿主人散养的几只鸡鸭,摇摇摆摆地走过。萧惊弦会饶有兴致地看上好一会儿,眼神柔和。
午后,是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光。萧逐云会将躺椅搬到屋外的露台上,让父亲盖着厚厚的毯子晒太阳。他则坐在一旁的木凳上,或者看书,或者只是陪着父亲发呆。山里的阳光毫无遮挡,暖洋洋地照在身上,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四周万籁俱寂,只有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像大自然最温柔的催眠曲。萧惊弦常常会在这样的暖阳下安然睡去,面容平和,呼吸均匀,仿佛连梦境都是安宁的。
夜晚,山里的黑夜来得早,也格外深沉。吃完民宿提供的、用山野食材烹制的清淡晚餐后,父子二人会裹上最厚的羽绒服,来到屋外。一抬头,便是震撼的景象——没有城市光污染的夜空,如同巨大的黑丝绒幕布,上面缀满了密密麻麻、璀璨夺目的星子,银河清晰可见,横贯天际。寒气逼人,呼吸都带着白雾,但星空的美,足以让人忘却寒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