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清晨,天色亮得晚。还不到七点,窗外仍是一片沉沉的靛蓝色,只有天际线处透出一丝微弱的鱼肚白。空气干冷,呵出的气瞬间凝成白雾。城市尚未完全苏醒,街道上只有零星早行的车辆,发出沉闷的呼啸声。
梧桐公馆的顶层公寓内,却已亮起了温暖的灯光。不同于平日的宁静,今日的氛围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混合着期待与紧张的郑重。因为,这是萧惊弦定期进行全面复查的日子。
萧逐云起得比平时更早,仔细地检查着需要带往医院的各种物品:过往的病历资料、医保卡、以及为父亲准备的温水和一些易消化的小点心。他的动作有条不紊,但微微紧抿的嘴角和比往常更专注的眼神,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定期复查如同一次次小型的“结业考核”,每一次的结果,都牵动着他的心弦,预示着下一阶段康复之路的方向。
萧惊弦也醒得早,静静地靠在床头,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他的脸色平静,目光深沉,看不出太多情绪,只有搭在被子上的、微微蜷起的手指,透露着细微的紧绷。他配合着儿子的照料,洗漱,换上宽松舒适的衣物,整个过程沉默而顺从。
“爸,都准备好了,我们吃完早饭就出发。”萧逐云将温热的粥和小菜端到床头,声音放得格外轻柔。
萧惊弦“嗯”了一声,拿起勺子,慢慢地吃着。餐厅里很安静,只有餐具轻微的碰撞声。
出发时,天光已大亮,但冬日的阳光苍白无力,没什么温度。陈叔的车早已等在楼下。萧逐云细致地为父亲围好围巾,戴好帽子,确保他不受风寒,才小心地扶着他坐上轮椅,推进电梯,直达地下车库。
去往医院的路程,车内的气氛有些沉闷。萧逐云试图找些轻松的话题,但萧惊弦大多只是简单回应,目光更多地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有些萧索的街景。萧逐云知道,父亲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同样承受着压力。那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对于“审判”结果本能的敬畏与忐忑。
医院里,消毒水的气味依旧熟悉。但这一次,迎接他们的是李主任亲自安排的、更为便捷私密的检查通道,避免了长时间的等待和嘈杂的环境。抽血、CT、心电图、心肺功能测试……一项项检查按部就班地进行。萧逐云始终寸步不离地守在父亲身边,握着他的手,在他接受检查时给予无声的鼓励,在他需要移动时提供稳稳的支撑。
萧惊弦异常配合,甚至比平时更加沉默。在等待CT结果时,他闭着眼睛,仿佛在养神,但微微颤动的眼睫显示他并未入睡。萧逐云坐在他身旁,能清晰地感受到父亲手心的微凉和不易察觉的潮湿。
所有的检查项目终于在上午全部完成。最煎熬的,是等待最终结果的时间。李主任请他们到他的办公室稍坐休息,等待所有报告汇总分析。
办公室窗明几净,暖气和煦。护士送来了两杯热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萧逐云坐立难安,时不时看向门口,又怕自己的焦虑影响父亲,只能强迫自己冷静,端起水杯,却一口也喝不下。
萧惊弦反而显得比之前更镇定一些,他端起水杯,慢慢地喝了一口,目光落在窗外医院花园里几株耐寒的冬青上,枝叶苍翠,给萧瑟的冬日增添了一抹顽强的绿意。
终于,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李主任拿着一叠厚厚的报告单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惯有的严肃表情。萧逐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猛地站起身。
李主任的目光首先落在萧惊弦身上,然后看向紧张得脸色发白的萧逐云,他那严肃的表情维持了几秒,忽然,嘴角缓缓向上牵起,露出了一个清晰而由衷的笑容!
“萧老师,逐云,”李主任的声音洪亮,带着压抑不住的喜悦,“结果……非常好!”
他走到办公桌前,将报告单铺开,用手指着上面的关键数据:“你们看,血常规各项指标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低线,比三个月前又有改善!肝功能、肾功能的敏感指标继续向好!最值得高兴的是肿瘤标志物!”他的手指点着那个关键的数值,“又下降了!虽然幅度不大,但趋势是明确且持续的!还有心肺功能的评估,耐受度明显提高!”
李主任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萧惊弦,语气充满了敬佩:“萧老师,我必须再说一次,您创造的,是一个奇迹!一个依靠超凡的意志力,配合最科学的治疗方案,共同创造的生命的奇迹!您的情况,已经不是简单的‘稳定’,而是在‘稳步向好’!这太难得了!”
萧逐云屏住呼吸,仔细听着每一个字,当听到“奇迹”和“稳步向好”时,他感觉全身的血液都涌向了头顶,眼眶瞬间就热了。他猛地转头看向父亲。
萧惊弦依旧坐着,但背脊不易察觉地挺直了一些。他深邃的目光落在那些代表着他生命体征的曲线和数字上,久久没有移开。他的脸上没有出现大喜过望的表情,但那双惯常平静无波的眸子里,仿佛有极亮的光倏然闪过,随即,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缓缓漾开——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有艰难跋涉后看到希望的慰藉,更有一种穿越生死迷雾后的、深沉的平静与了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