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民间故事】合集 > 第43章 夜行灯

【民间故事】合集 第43章 夜行灯

作者:太阳下的老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22:20:54

简介

民国二十三年秋,我在返乡途中遭遇暴雨,躲进一间荒庙避雨,却意外卷入一场离奇诡事。庙中偶遇的神秘老者留下一盏古旧灯笼,告诫我夜行时务必点亮它。本以为只是寻常善意,谁知这盏灯竟牵引出一段跨越两代的恩怨情仇。夜行途中,我时而听见女子啜泣,时而看见白影飘过,更诡异的是灯笼在无风情况下自动熄灭又复明。当我终于抵达目的地,才发现这一切与二十年前一桩悬案有关,而那盏灯笼里,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

正文

雨下得极大,砸在黄土路上溅起浑浊的水花。我提着皮箱,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跋涉,天色已经暗得几乎看不清前路。这本该是昨日就结束的行程,却因火车延误,把我困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岭。

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瞬间照亮了不远处一座小山的轮廓。我眯起眼睛,隐约看见半山腰似乎有座建筑的影子。有建筑就意味着可以避雨,或许还能讨碗热茶喝。这个念头支撑着我早已疲惫不堪的双腿,向着那个方向艰难前行。

靠近了才看清是座荒废的山神庙,门楣歪斜,墙皮剥落,但至少有个屋顶可以遮风挡雨。我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陈旧的灰尘味扑面而来。

庙里比想象中宽敞,正中央供奉的山神像已经残破不堪,蛛网遍布。角落里堆着些干草,看起来以前也有路人在此歇脚。最令我惊讶的是,庙里居然已经有人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坐在一堆小小的篝火旁,慢条斯理地烤着干粮。

“打扰了,老伯。雨太大,能在这里借个地方避一避吗?”我掸了掸身上的雨水,礼貌地问道。

老者抬起头,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一双眼睛却异常清明。他打量我片刻,点点头,示意我坐下。

“年轻人,这么晚了怎么还在山里行走?”他声音沙哑却有力。

我解释了自己因火车延误而耽搁行程的经过,老者默默听着,不时点头。外面的雨声渐小,但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庙内只有那堆篝火提供着有限的光明。

“这山路晚上不好走,尤其是一个人。”老者突然说道,眼神变得严肃起来,“如果你一定要夜行,记得点亮这个。”

他从身旁的布包里取出一盏灯笼。那不是常见的纸灯笼,而是用某种特制材料制成的,框架是老旧但结实的竹条,灯笼表面似乎涂过桐油,泛着淡淡的黄色光泽。

“老伯,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我本能地想推辞。

老者摇摇头,硬是把灯笼塞到我手里:“拿着吧,夜路危险,有盏灯总是好的。记住,路上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别回头,别答应,只管往前走。”

我接过灯笼,感觉它比看起来要沉得多。正要道谢,却发现老者已经收拾好东西,站起身准备离开。

“老伯,您这就走?雨还没完全停呢。”我惊讶地说。

“我得在天黑透前赶到山下。”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记住我的话,灯千万别灭,无论发生什么。”

说完这些,他披上蓑衣,推门融入渐暗的暮色中。我愣在原地,手里捧着那盏古旧的灯笼,心里泛起一丝莫名的不安。

雨终于停了。我收拾好东西,点亮了老者留下的灯笼。出乎意料,这灯笼的光异常明亮,却能照到的范围却不大,只能勉强照亮前方几步的路。

山里的夜晚安静得可怕,只有我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虫鸣。灯笼在手中微微晃动,投下飘忽不定的影子。不知为何,我总觉得背后发凉,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暗中注视着我。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我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细微的啜泣声,像是个女子在哭。想起老者的警告,我没有回头,只是加快了脚步。

哭声越来越清晰,似乎离我越来越近。我的后背渗出冷汗,手中的灯笼突然闪烁了几下,光线暗了下来。就在这时,哭声戛然而止。

灯笼又恢复了正常。我的心跳得厉害,几乎要从胸腔里蹦出来。这太诡异了,老者给我的到底是什么灯?

继续前行,路两旁开始出现一些影影绰绰的白影,飘忽不定。我不敢细看,只盯着前方的路,嘴里不自觉地念叨起小时候母亲教给我的辟邪口诀。

突然,一阵冷风吹过,灯笼的火苗剧烈地晃动起来,几乎要熄灭。我下意识地用身体护住它,等风过去,火苗才重新稳定下来。

就在这时,我清楚地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帮帮我...”声音凄楚哀怨,带着说不尽的委屈。我浑身一颤,差点就应了声。幸好及时想起老者的警告,硬生生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灯笼的光突然变得惨白,我看见前方的路上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它没有靠近,只是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我停下脚步,进退两难。回头看,来路已经淹没在黑暗中;向前走,就要经过那个不明来历的身影。

手中的灯笼又开始闪烁,这次明暗交替的频率变得急促,像是在发出某种警告。我咬咬牙,决定相信老者的嘱咐,硬着头皮继续前进。

离那身影越来越近,我看清那似乎是个穿着白衣的女子,长发遮住了面孔。她一动不动,就像一尊雕像。

就在我即将与她擦肩而过时,她突然抬起头——那是一张极度苍白的脸,眼睛的位置只有两个黑洞,嘴角却带着诡异的微笑。

我吓得魂飞魄散,几乎是跑着冲过去的。跑出十几步后,我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身后空无一物。那个白衣女子消失了,就像从未存在过。

我长舒一口气,脚步慢了下来。经过这一吓,我反而镇定了一些。这盏灯肯定不普通,它似乎在保护我免受那些...那些东西的伤害。

又走了一段路,灯笼突然自己熄灭了。四周瞬间陷入彻底的黑暗,我甚至看不见自己的手指。恐惧再次攫住了我,我颤抖着掏出火柴,划了好几次才点燃,重新点亮了灯笼

就在火光重新亮起的刹那,我瞥见一张脸几乎贴在我的面前——正是那个白衣女子的脸!

我倒吸一口冷气,向后踉跄了几步。但她又一次消失了,就像被灯光驱散的阴影。

接下来的路,灯笼又自动熄灭了两次,每次重新点亮时,我都会看到一些可怕的幻象:一次是一群穿着寿衣的人排成长队走过,一次是一个吊死在树上的尸体朝我招手。

我不敢再停下,几乎是跑完了剩下的山路。当看见山下村落的灯火时,我几乎要跪地感谢上苍。

村口立着个路牌,上面写着“白石村”。这正是我要找的地方,我姑姑就嫁到了这个村子。

按照地址,我找到了村西头的姑姑家。敲开门,姑姑见到我狼狈的样子,又惊又喜,连忙把我迎进屋。

“怎么这么晚才到?还一身泥水!快进来暖和暖和。”姑姑一边帮我放行李,一边唠叨着。我喝下热茶,身体渐渐回暖,这才把路上的经历娓娓道来。当提到那盏灯笼和遇到的诡异事件时,姑姑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

“你说那灯笼是什么样子的?”她声音颤抖地问。我描述了一下灯笼的特征,特别提到了灯笼底部有一个模糊的刻痕,像是某个字符。

姑姑猛地站起身,从里屋请出了一位看起来年过九旬的老太太。我认出这是姑父的母亲,我们都叫她老祖宗。

老祖宗眼睛已经不太好了,她让我把灯笼拿近些,用枯瘦的手仔细抚摸灯笼的每一个细节。当摸到底部的刻痕时,她突然缩回手,像是被烫到一样。

“这、这是‘守夜灯’啊!”老祖宗的声音沙哑而激动,“孩子,你这灯是从哪儿得来的?”我如实相告,描述了在庙中遇到的老者的相貌。老祖宗听后,长叹一声,眼中泛泪。

“那是陈老道,他果然还守着那个承诺...”老祖宗喃喃道,然后转向我,“孩子,你知道这盏灯的来历吗?”我摇摇头,心中充满了疑惑。“这是二十年前一桩悬案的关键物证。”老祖宗的声音低沉下来,“那时候,村里有个叫小芸的姑娘,与邻村一个年轻人相爱了。可是她父亲坚决反对,硬是要把她嫁给一个富商做填房。”

老祖宗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那段往事:“小芸性子刚烈,出嫁前夜,她在这盏灯笼上写下了血书冤屈,然后...就在村口的老槐树上自尽了。”

我倒吸一口凉气,手中的灯笼突然变得沉重无比。

“自那以后,村口的夜路就变得不太平了。”姑姑接话道,“经常有人晚上路过时听到女人哭声,甚至有人声称看到了小芸的鬼魂。后来陈老道——就是给你灯笼的那位老人——主动来看事,说小芸冤魂不散,需要超度。但他做法事那天,小芸的家人突然反悔,把灯笼抢走了,说是不愿再提起这桩丑事。”

老祖宗点点头:“那之后陈老道就离开了村子,临走前发誓会找到那盏灯笼,完成超度。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他还在守着这个承诺。”

我怔怔地看着手中的灯笼,忽然明白为什么那些诡异的现象总是围绕着我——不是冲我来的,是冲着这盏灯来的!

“那、那我现在该怎么办?”我问道,声音不自觉地颤抖。老祖宗沉思片刻,说:“明天我带你去见村长,这事必须了结了。今晚你把灯笼挂在门外,我会给你一些辟邪的东西放在屋里。”

那一夜我几乎没合眼,总觉得窗外有什么在徘徊。偶尔,我似乎又听到了那若有若无的啜泣声,但这次,声音里似乎少了几分怨气,多了几分哀伤。

第二天一早,老祖宗果然带着我去见了村长。得知事情经过后,村长面色凝重,立刻召集了村中的长者商议。

令人意外的是,小芸当年的未婚夫——那个被她父亲拒绝的年轻人——如今已是村中的小学教师。得知灯笼重现,他情绪激动,坚决要求参与超度仪式。

“我等了二十年,就为了能给小芸一个交代。”他眼中含泪说道。

在村长的组织下,村民们决定在村口为小芸举行一场正式的超度法事。虽然有些年轻人觉得这是迷信,但大多数老人都支持这个决定,毕竟二十年来,小芸的故事如同阴影般笼罩着这个村庄。

法事定在三天后的夜晚,由特意请回村的陈老道主持。这三天里,灯笼暂时被安置在村中的祠堂,由专人看守。

奇怪的是,自那晚后,我再也没听到过那诡异的哭声,夜路也似乎恢复了平静。

第三天夜晚,村民们聚集在村口老槐树下。陈老道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法坛,那盏灯笼被放置在正中央。

法事开始后,陈老道诵经超度,村民们默默围观。当经文诵至中途,灯笼突然无风自动,轻轻摇晃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中年妇人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扑倒在法坛前——她是小芸的妹妹,这些年来一直因家人的决定而内疚。

“姐姐,安息吧!我们错了,我们真的错了!”她痛哭流涕地喊道。灯笼突然发出柔和的光芒,那光不像火焰,倒像是月光般清澈明亮。在场所有人都看到了,光芒中似乎有一个模糊的女子身影,对着众人微微躬身,然后渐渐消散在夜空中。

灯笼随之熄灭,再也没能点亮。后来陈老道告诉我,这盏“守夜灯”并非凡物,它能吸引游魂,也能保护持灯人不受侵害。那晚我看到的种种异象,其实是小芸的冤魂在试图引起注意,而灯笼的保护机制则被触发,这才有了一路上的惊险经历。

“有些事情,时间并不能冲淡,只有面对才能解决。”陈老道如是说。离开白石村前,我把已经完全暗淡的灯笼交给了小芸当年的恋人。他决定将灯笼与小芸的遗物一起葬在墓地,给她一个彻底的安息。

回城的路上,又是一个雨夜。当我路过那座山神庙时,忍不住进去看了看。庙内空无一人,只有那堆灰烬证明那晚的相遇并非我的幻觉。我在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灯归原主,冤屈得雪,吾愿已了,此生无憾。——陈老道留”

我小心收好纸条,对着空庙躬身一拜。走出庙门时,雨已经停了,月光洒在湿漉漉的山路上,明亮而宁静。

那一刻我知道,夜行灯的故事,终于迎来了它的结局。

本章节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