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民间故事】合集 > 第42章 婴灵怨

【民间故事】合集 第42章 婴灵怨

作者:太阳下的老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22:20:54

简介

奶奶作为村里最后一位接生婆临终前死死抓住我的手: “记住,绝对不要给脐带绕颈三圈的孕妇接生!” 大学毕业后我行医返乡,不信邪为镇长难产儿媳破了戒。 婴儿顺利降生那晚,我家门前的老槐树无风自摇。 产妇突然掐住自己脖子嘶吼:“为什么让我生个吊死鬼?” 全身青紫的婴儿竟睁开双眼冷笑: “奶奶,我回来报仇了。”

正文

我奶奶是村里最后一位老接生婆,她的手摸过的新生命,比这村里活过的人还多。她走的那天,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冷雨,屋里那股子混着草药和岁月尘埃的气味浓得化不开。油灯的光在她沟壑纵横的脸上跳动,明明灭灭。

她枯柴般的手突然爆出一股骇人的力气,死死钳住我的腕子,指甲几乎掐进我肉里。我吃痛,俯下身去。

“囡囡…”她喉咙里像拉着破风箱,每一个字都耗着她最后的气力,眼珠浑浊却亮得吓人,直直钉进我眼里,“记住!记到骨头里去!绝对…绝对不要给脐带绕颈三圈的孕妇接生!”

她喘得厉害,胸腔像个破烂的簸箕。

“那样的婴灵…怨气太重…缠了三世…沾上,就是不死不休的债…躲开…你一定躲开…”

那股带着死亡寒气的恐惧,透过她冰冷颤抖的手,一丝丝钻到我骨头缝里。我白着脸,拼命点头,直到她眼中的光一点点散尽,手才猛地一松,砸回炕上。

屋外的雨,下得更急了。

多年后,我医学院毕业,选择回到这座被山峦环抱、依旧贫瘠却也依旧固执的村子。镇卫生所条件简陋,灯光昏黄,空气里永远飘着消毒水和土腥味混合的气息。我带来的那些厚厚医书和现代仪器,在这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老人们提起我,总会先想起我奶奶,然后眼神复杂地看看我,那目光里有审视,有希冀,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仿佛看一件不祥之物的躲闪。我竭力想摆脱那些陈旧观念的束缚,用听诊器和手术刀建立起科学的权威,可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深夜出诊走过荒芜的田埂,或是听到产妇突如其来的一声凄厉呻吟时,奶奶临终前那恐惧到变形的脸,会毫无预兆地撞进脑海,让我冷不丁打个寒颤。然后,镇长家的儿媳就出事了。

消息是傍晚传来的,镇长的本家兄弟连滚带爬冲进卫生所,满头满脸的汗和油光:“快!快!刘医生!侄媳妇不行了!生不下来,扭得像个麻花!血…一盆一盆的血啊!”

我抓起药箱就跑。镇长家那栋村里最气派的三层小楼前围满了人,窃窃私语声在我跑近时骤然一低,无数道目光黏在我背上。屋里,女人的惨叫已经嘶哑断续,像被撕扯的破布,产床周围一片狼藉,血污浸透了床单,滴滴答答落在地上,积成一小滩暗红。两个老产婆站在一边,脸色惨白,双手沾血,不住地摇头。

“没用了…刘医生,瞧这架势,脐带怕是缠得狠了…”一个产婆悄声对我说,眼神畏缩。

镇长一把抓住我,他平日里的官威和镇定全没了,眼圈赤红,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刘医生!救救她!救救孩子!我们信科学!信你!那些老黄历…不管了!”

床上的女人忽然猛力一挣,头颅仰起,发出一声非人的哀嚎,脖颈上青筋暴起。就在那一瞬,我几乎以为自己眼花了——她高高隆起的腹部皮肤下,似乎有什么东西猛地一拧,勒出一道惊心动魄的凸起弧度。

奶奶尖厉的警告瞬间刺穿耳膜。我手指冰凉,几乎握不住器械。

“准备手术!快!”我对自己吼,声音劈开了屋里凝滞的恐惧。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一尸两命。消毒,麻醉,局部简陋的条件让我额角汗珠密布。器械冰冷的触感让我稍微镇定。

切开,剥离。然后,我看见了。那根脐带,青紫色的、滑腻的脐带,像一条阴毒的蛇,紧紧地、整整三圈,缠绕在那婴儿细嫩得透明的脖颈上,勒痕深陷,触目惊心。

我心脏停跳了一拍。周围似乎响起极遥远地方传来的一声叹息,又像是奶奶的呜咽。我屏住呼吸,用最轻巧最迅速的动作,剪断,剥离。

“哇——”一声并不算嘹亮、甚至有些猫叫般细微的哭声响起。婴儿全身青紫,尤其是那小脖子上一圈深深的勒痕,像是盖上去的烙印。但终究是活了。

我瘫软下去,几乎站不住。镇长一家扑过来,狂喜的哭声、笑声爆炸开来,淹没了那婴儿微弱的啼哭。我被人紧紧握住手,无数感激的话砸过来。镇长看着那皱巴巴的孙子,脸上是老泪纵横的喜悦。

疲惫和一种虚脱般的庆幸感包裹了我。看,没事。科学赢了。奶奶…

我不敢深想。深夜,我才拖着灌了铅的双腿回到卫生所旁边我那间小屋。万籁俱寂,只有远处几声狗吠。我家门前那棵不知道活了多少年头的老槐树,枝叶虬结,黑沉沉地矗立在夜色里。

就在我拿出钥匙准备开门的刹那,我猛地顿住了。

没有风。一丝风都没有。可那棵老槐树,所有的枝叶,却开始剧烈地、疯狂地摇晃起来!无声无息,只有叶片摩擦发出的、密密麻麻的簌簌声,快得吓人,像无数只手在黑暗里拼命挥舞挣扎!

我浑身的汗毛瞬间立起,一股冰线顺着脊椎急速窜上天灵盖。还没等我从那惊悚景象中回过神,镇长家方向,突然爆起一声凄厉到不像人声的尖叫,划破死寂的夜空!

“啊——!”我心脏猛地一缩,想也没想就朝那边狂奔。

镇长家灯火通明,刚才的喜庆荡然无存,只剩下毛骨悚然的混乱。仆人们面无人色,缩在角落发抖。房间里,刚才还虚弱无比的产妇,此刻力大无穷地被两个强壮男人按着,她头发披散,双目赤红几乎瞪裂,眼球可怕地外凸,双手死死掐着自己的脖子,指甲深陷进皮肉里,勒得她自己舌头都吐了出来,发出“嗬嗬”的窒息声。

她看见冲进来的我,动作猛地一停,那双充满疯狂和极致恐惧的眼睛死死钉在我脸上,嘴角咧开一个诡异到极点的弧度,尖声嘶吼,声音刮得人耳膜生疼:“为什么!为什么让我生个吊死鬼?!为什么!你骗我!你骗我!”

她猛地指向一旁的摇篮。满屋子的人,没一个敢往那边看,全都面如死灰,抖成筛糠。

我被那话里的恶毒和绝望慑住,手脚冰凉,下意识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那个刚刚出生的、全身依旧青紫的男婴,不知何时,竟然睁开了眼睛。

那不是新生儿该有的懵懂混沌的眼。那眼里是冰冷的、怨毒的、属于成年人的清醒和恨意,甚至带着一丝嘲弄。

他小小的、发紫的嘴唇,竟然一点点向上弯起。形成一个清晰无比的——冷笑。

他转向我,目光穿透空气,直直落在我脸上。一个尖细、阴冷、完全不似婴儿的嗓音,带着彻骨的寒意,清清楚楚地在死寂的房间里响起:“奶奶,我回来报仇了。”

那声音尖细阴冷,像玻璃碎片刮过骨髓。时间仿佛凝固了,屋子里所有人的动作、表情,甚至呼吸,都定格在那婴儿冰冷的目光和那句恶毒的宣告里。

“奶奶,我回来报仇了。”

“呃……”我喉咙里发出一声短促的抽气,手脚瞬间冰麻,险些瘫软下去。

“鬼!鬼啊!”不知是谁先崩溃地尖叫起来,像点燃了炸药桶的引线,屋内顿时炸开了锅。按着产妇的男人们吓得猛地松手,连连后退,撞翻了身后的椅子,发出刺耳的哐当声。仆人们哭喊着往外挤,却被无形的恐惧钉在原地,只会瑟瑟发抖。

床上的产妇失去了钳制,却不再掐自己,只是瞪着一双彻底疯狂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摇篮,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像是被痰堵住的怪笑,嘴角淌下混着血丝的涎水。

镇长脸色死灰,像是瞬间老了二十岁,他看看儿媳,又看看那发出诡异声音的孙子,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那婴儿——不,那东西——缓缓转动着眼珠,冰冷的视线再次扫过我,那抹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依旧挂在嘴角。然后,他像是耗尽了力气,或者只是厌倦了这场表演,眼皮慢慢耷拉下去,恢复了寻常婴儿闭目沉睡的模样。

只是那脖颈上三圈深紫色的勒痕,狰狞刺目,无声地证明着刚才的一切并非幻觉。

死寂再次笼罩下来,比之前的混乱更令人窒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腥冷气息,混杂着血腥味和一种……像是陈旧坟土的味道。

我强迫自己颤抖的双腿站稳,医生的本能压过了噬骨的恐惧。我踉跄着扑到产妇身边,检查她的生命体征。脉搏快得吓人,体温却低得异常。她眼神涣散,已然彻底失了神智,只剩下一具被恐惧撕碎的躯壳。

“镇…镇长,”我的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摩擦,“必须…必须马上送县医院!大人…大人可能还有救!”

镇长如梦初醒,脸上肌肉抽搐着,终于找回了一点主心骨,嘶哑着嗓子吼叫起来:“快!套车!不!打电话!叫救护车!快啊!”

混乱再次兴起,但这一次,是带着一种仓皇逃命的意味。没人敢再去碰那个摇篮,甚至没人敢多看它一眼。它被孤零零地放在房间角落,像一个被隔离的瘟疫源。

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撕裂了山村死寂的夜。医护人员抬走产妇时,镇长死死抓着我的手,眼神复杂至极,恐惧、怀疑、哀求,最终只剩下无尽的疲惫和茫然:“刘医生…这…这到底…”

我无法回答。我只能摇摇头,看着他们慌乱地离去,甚至不敢连同那个婴儿一起带走。

原本拥挤喧闹的屋子,转眼间只剩下我,和角落里那个安静得过分的摇篮。

还有窗外,那棵彻底静止下来、却比任何张牙舞爪时更显阴森的老槐树。

冷意从脚底蔓延至全身。我不敢独自留在这里,更不敢将那个“东西”独自留下。我几乎是逃也似的冲回自己的小屋,反手死死插上门栓,背靠着冰冷的门板大口喘息,心脏狂跳得快要冲出胸腔。

那一夜,我无法合眼。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让我惊悸不已。奶奶临终前的恐惧、产妇疯狂的嘶吼、婴儿阴冷的冷笑…这些画面在我脑中反复交织播放。窗外,那棵老槐树的影子被月光投在窗帘上,枝桠扭曲,像极了鬼魅的手臂。

科学?那一刻,我多年来构建的认知壁垒,被一种最原始、最蛮荒的恐惧砸得粉碎。

天刚蒙蒙亮,我顶着剧烈的头痛和满眼血丝,再次来到了镇长家。小楼寂静得可怕,只有镇长一个人瘫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一夜之间,头发白了大半。

“孩子呢?”我哑声问。他抬起空洞的眼睛,指了指里屋。那婴儿还在摇篮里,安静地睡着,呼吸平稳,看上去和任何一个新生儿别无二致,除了那圈勒痕。

可我知道,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镇子都被一种无形的恐怖笼罩着。镇长家发生的事情,添油加醋地传遍了每一个角落。人们看我的眼神,除了以往的复杂,更多了一层明显的畏惧和避讳。仿佛我触碰了不该触碰的东西,带来了灾祸。

那个婴儿,被镇长一家视作绝对的禁忌。他们不敢丢弃,更不敢亲近,只由一个胆大些的远房老婆婆,每日送些米汤进去,放在摇篮边,然后像被鬼追似的跑出来。据说,米汤往往原封不动。

而我,则被一种更深沉的恐惧攫住。奶奶的警告如同魔咒,日夜在我耳边回响。我开始疯狂地回想她生前是否透露过更多细节,关于“脐带绕颈三圈”,关于“三世怨灵”,关于…报仇。

记忆模糊而碎片化。只依稀记得奶奶偶尔对着某处空气出神,喃喃过“债还没清”之类的话。她那只接生用的、已经磨得发亮的桃木剪刀,总是用红布包着,绝不让人轻易碰触。

第五天,怪事开始发生了。

先是镇长家养了十几年的大狼狗,半夜突然发疯似的对着小楼狂吠,然后猛地挣脱锁链,一头撞死在院墙上,撞得头骨碎裂。

接着,是那个负责送饭的老婆婆。第二天被人发现昏倒在摇篮边,醒来后胡言乱语,说看见一个穿着红肚兜、脸色青紫的小娃娃蹲在婴儿的胸口,对着她笑,牙齿尖得像锯子。老婆婆当晚就发起了高烧,嘴里不停重复着“吊死鬼索命”,没熬过两天就去了。

死亡的阴影,真正降临了。镇上流言四起,人人自危。都说那婴灵是来讨债的,镇长家祖上肯定造了孽,现在报应来了。甚至有人开始偷偷议论,说我不听老人言,惹来了这场大祸。

我感到一种巨大的、令人窒息的压力和无形的指责。恐惧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负罪感日夜煎熬着我。

我必须做点什么。我必须弄清楚这“债”到底是什么!我想起了爷爷。奶奶去世后,爷爷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待在老屋的后堂,一坐就是一整天。

我买了两瓶爷爷最爱喝的烧刀子,回到了那座充满奶奶气息的老屋。爷爷坐在门槛上,眯着眼晒太阳,脸上的皱纹像是刀刻斧凿,深藏着无数秘密。

我给他倒上酒,陪他默默地喝。几杯烈酒下肚,爷爷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一点微光。我小心翼翼地提起奶奶,提起她临终的嘱咐,提起镇长家发生的诡事。

听到“脐带绕颈三圈”时,爷爷端酒的手猛地一抖,酒液洒了他一身。他长久地沉默着,只有粗重的呼吸声显示着他内心的剧烈波动。

直到夕阳西下,天色昏沉,爷爷才猛地灌下最后一口酒,将酒杯重重磕在桌子上,发出“咚”一声闷响。

他抬起头,眼睛里是浓得化不开的恐惧和…悔恨。“冤孽…真是冤孽啊…”他声音沙哑,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那话…不是你奶奶说的…是她…是她替‘她’说的…”

“她?谁?”我急忙追问,心脏怦怦直跳。爷爷闭上眼睛,痛苦地皱紧了脸,仿佛陷入了极其不愿回忆的往事。

“那是…解放前的事了…兵荒马乱的年月…”爷爷的声音断断续续,带着颤音,“当时镇上有个外乡来的姑娘,叫…叫秀娥,长得俊,嗓子好,唱戏的。跟镇上一个后生好了,没名没分的…就有了身子。”

“那后生…唉,就是现在镇长他爹,当年刘家的少爷。刘家嫌秀娥出身低贱,败了门风,死活不让进门。秀娥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没脸见人,就躲到山上的破庙里。临盆的时候,疼得死去活来,刘家少爷偷偷求你奶奶去接生…”

爷爷的声音哽住了,又倒了一杯酒,一口灌下。“你奶奶心善,去了。那情景…惨啊。难产,又是头胎…折腾了一天一夜。孩子生下来…脐带就在脖子上绕了三圈,憋得浑身青紫,没气儿了…是个男娃。”

我倒吸一口冷气。“秀娥一看孩子死了,当时就疯了,又哭又笑,扯下自己的腰带,就在那破庙的房梁上…吊死了。死的时候,眼睛瞪得溜圆,穿着那身她最好看的红衣裳…舌头伸得老长…”

爷爷的身体开始剧烈发抖。“你奶奶吓坏了,连滚爬爬跑回来,大病了一场。后来…后来就总是说,夜里能听到秀娥唱戏的声音,还有一个娃娃的哭声…说那孩子怨气太重,怪她没能救活他,怪刘家狠心,说要回来报仇…要刘家断子绝孙…”

“你奶奶从那以后就立了誓,再也不给脐带绕颈三圈的孕妇接生,沾惹不起…那是母子双亡的横死之人,带着三世也化不开的怨气啊!”

爷爷老泪纵横,抓住我的胳膊:“囡囡!你惹大麻烦了!那根本不是刘家的种!那是秀娥带着她那个没活成的孩子,回来讨债了!她认准了你奶奶!认准了刘家!现在你沾了手,她…她也不会放过你的!”

我浑身冰冷,仿佛坠入万丈冰窟。

所有的线索瞬间串联起来——奶奶的恐惧、产妇的疯话、婴儿的冷笑、老槐树的异动、死亡的蔓延…

那不是意外,不是疾病。那是一场迟到了半个多世纪、精心策划的复仇!

而我,这个不信邪的、学了几年西医就敢挑战禁忌的孙女,成了打开地狱之门、释放怨灵的关键一环!

巨大的恐惧和悔恨瞬间将我吞没。我眼前发黑,耳边嗡嗡作响。就在这时——“咚!”

“咚!咚!”老屋那扇薄薄的木门,突然被什么东西从外面敲响了。声音缓慢,沉重,带着一种湿漉漉的黏腻感。根本不像是人用手在敲。

我和爷爷的哭声、话语声戛然而止,惊恐万状地盯向那扇门。门外,万籁俱寂,月色惨白。

“咚…”又是一声。

比刚才更重,更近…仿佛就在耳边。爷爷面无人色,抖得像是秋风中的落叶,牙齿咯咯作响。

我心脏骤停,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它…来了。它知道我们揭开了它的秘密。它找上门了。

那缓慢、粘稠的敲门声,一下下,像是敲在我的心脏上,挤压出最深的绝望。我该怎么办?跑?能跑到哪里去?奶奶…我终究还是没有听您的话…

“咚!”门板,猛地震动了一下。仿佛有什么东西,正要破门而入。我的目光绝望地扫过屋内,最终落在奶奶那只遗留的、用红布包裹着的桃木剪刀上。

幽暗的灯光下,那红布包,似乎微微动了一下。

那一下撞击,沉重得不像敲击,更像是某种湿透的、庞大的东西用尽全力撞在门板上。老屋简陋的木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门栓剧烈震颤,灰尘簌簌落下。

爷爷发出一声短促的抽气,眼睛一翻,直接向后仰倒,竟是吓晕了过去。“爷爷!”我惊叫一声,想去扶他,可自己的双腿软得像面条,根本挪不动步。

“咚!”又来了!这一次,门板中央竟然凸起了一块,裂纹像蛛网般蔓延开来!外面那东西,显然失去了耐心。

冰冷的恐惧像水银一样灌满我的五脏六腑,我知道,下一个撞开的,就是这扇门!然后是我和爷爷……

就在这极致的恐慌中,我的目光死死钉在奶奶那红布包裹的桃木剪刀上。它静静地躺在神龛角落,幽暗的灯光下,那块红布似乎真的……动了一下?像被微风吹拂,可这屋里密闭着,哪来的风?

求生本能压倒了僵直的身体。我连滚带爬地扑过去,一把抓起那个红布包。入手竟有一股温润之感,驱散了些许彻骨的阴寒。

几乎在我碰到它的同时——门外的撞击声,戛然而止。那令人窒息的、被窥视的感觉,也潮水般退去。

死寂。突如其来的死寂,比之前的撞门更让人心头发毛。它走了?还是……在等着什么?我瘫坐在地,大口喘息,冷汗浸透了后背,心脏跳得像要炸开。手里紧紧攥着奶奶的剪刀,仿佛它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爷爷悠悠转醒,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劫后余生的骇然。“它…它走了?”

我不知道。我和爷爷都不敢靠近门缝去看,更不敢开门。我们就这样缩在堂屋角落里,守着那盏昏黄的油灯,熬到了东方泛起鱼肚白。

阳光并不能驱散恐惧。镇长家发生的事情早已传开,镇上人心惶惶。关于秀娥的旧事,不知怎么也悄然流传开来,人们看镇长家的眼神,充满了恐惧和隐秘的指责,仿佛他们才是带来灾祸的根源。

镇长一夜白头,他找到我,不再是那个威严的镇长,只是一个被恐惧摧垮的老人。“刘医生…想想办法…不能再死人了…那是我的孙子啊…可它…”他语无伦次,痛苦地抱着头。

那是他的孙子吗?那分明是秀娥和她那死婴怨气的化身!我知道,不能再逃避。祸是我闯下的,这债,或许真的需要人来还。奶奶的剪刀暂时逼退了它,但绝不可能平息那积累了半个世纪的滔天怨气。

我把自己关在卫生所,翻遍奶奶留下的所有遗物。那些发黄的、散发着霉味的旧书和笔记,大多是她记录的接生经验和一些零散的偏方。我几乎是囫囵吞枣地翻看,试图找到任何与“怨灵”、“婴灵”、“化解”相关的只言片语。

终于,在一本用油布小心包裹、页边卷曲严重的线装小册子最后一页,我看到了一段用朱砂写就的、字迹潦草模糊的话:“怨灵附婴,三世不休。非符非咒可解。唯知其冤,解其执,或有一线生机。然怨深似海,稍有不慎,万劫不复。”

知其冤,解其执?秀娥的冤屈,爷爷已经说了。被负心,被逼死,孩子夭折。可她的“执念”是什么?仅仅是报仇,让刘家断子绝孙吗?

如果只是杀人,那婴灵的力量似乎早已足够。但它没有直接杀死所有人,而是用这种缓慢的、制造恐惧的方式……

我猛地想起那晚爷爷的话:“…说要回来报仇…要刘家断子绝孙…”断子绝孙……让刘家血脉彻底消失……一个可怕的念头闪电般击穿我的脑海——那婴灵,它的目标或许不仅仅是报复刘家人**上的死亡!

它要的是刘家身败名裂,彻底绝后!它要让刘家父子……自相残杀?或者,让它这具“刘家孙子”的躯体,亲手毁掉刘家的一切?

这念头让我不寒而栗。我拿着那本册子,再次找到爷爷,把我推测告诉他。爷爷听完,脸色更加灰败,喃喃道:“造孽…真是造孽啊…秀娥那孩子…性子是烈的…她是要刘家永世不得超生啊…”

“爷爷,奶奶还提到过‘解其执’,秀娥最放不下的是什么?除了报仇?”爷爷陷入长久的沉默,努力回忆着。“你奶奶后来…好像偷偷去给秀娥和孩子烧过几次纸…有一次回来念叨,说秀娥可怜,到死都没个名分,孩子连个坟都没有,孤魂野鬼…怕是怨气才这么重…”

名分?坟冢?我好像抓住了什么。

当天夜里,我又去了镇长家。小楼死气沉沉,只有一个胆战心惊的远亲守着。我直接上了二楼,走向那个房间。越是靠近,那股阴冷腥气就越重。房门虚掩着,里面没有开灯。

我深吸一口气,推开门。月光透过窗户,惨白地照在摇篮上。那个婴儿安静地躺在里面,似乎睡熟了。但我能感觉到,它醒着。一种冰冷的、恶意的意识充满了整个房间。

我握紧了口袋里的桃木剪刀,手心全是汗。我没有靠近摇篮,只是站在门口,尽量让声音平稳,对着空气说——我知道,秀娥一定能听到。

“秀娥姑姑,”我艰难地开口,喉咙发紧,“我知道你的冤屈。刘家对不起你,负心薄幸,害你母子惨死,这么多年,无人祭奠,成了孤魂野鬼。”房间里的温度骤然又降了几分,婴儿的睫毛似乎颤动了一下。

“冤有头,债有主。刘家老爷子和刘少爷已经死了,现在的镇长,是刘少爷的儿子,他并不知道当年的事。”我继续说着,感觉每一个字都耗费极大的力气,“孩子是无辜的,你附身的这个婴儿,是你的亲孙子,他身体里流着的,也是你的血啊!让他死,让你的血脉彻底断绝,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咯咯……”一声极轻极冷的笑声,陡然在房间里响起。不是从摇篮里,而是从四面八方传来,像是无数个声音重叠在一起。

摇篮里的婴儿,猛地睁开了眼睛!没有眼白,整个眼眶里是一片纯粹的死黑,直勾勾地盯着我。

一个尖利扭曲的女声,混合着婴儿的啼哭,猛地炸响在我耳边:“无辜?我的孩儿又何其无辜!刘家欠我的名分!欠我孩儿的坟冢!欠我们母子两条命!我要他们刘家男丁死绝!要他们断子绝孙!要他们永世不得超生!”

强大的怨气如同实质的冲击,撞得我连连后退,胸口发闷,几乎喘不上气。口袋里的桃木剪刀骤然变得滚烫!我知道,单凭言语根本无法化解这积压了半个世纪的恨意。

我强忍着恐惧,大声喊道:“名分!坟冢!我给你!我帮你争!让刘家公开承认错误,给你立牌位,让孩子入祖坟!让你母子享受香火,不再做孤魂野鬼!否则,你就算杀光所有人,你也永远得不到你真正想要的!”

那汹涌的怨气猛地一滞。婴儿漆黑的眼睛死死盯着我,里面的恶意翻腾不休,似乎在权衡。

整个房间陷入一种极致的对峙和寂静。我能听到自己心脏疯狂跳动的声音。许久,那冰冷的女声再次响起,带着无尽的怨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摇。

“哼……三天……我只给你们三天……”话音落下,婴儿眼中的漆黑如潮水般退去,恢复了正常,闭上眼睛,仿佛真的睡着了。

房间里那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也瞬间消失。我浑身脱力,靠着门框滑坐在地,才发现自己早已汗湿重衣,抖得不成样子。我说服它了吗?还是仅仅为这绝望的局势,争取了三天苟延残喘的时间?

我不知道。但我清楚,接下来这三天,我必须做到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说服镇长,承认他父辈的丑闻,给一个屈死的戏子和一个死婴名分和坟冢。

这无异于要撼动这个家族扎根于此百年的根基和脸面。

而如果失败……

三天后,降临的将是秀娥母子毫无保留的、毁灭一切的滔天怨怒。

天,快亮了。但我却觉得,更深沉的黑暗,正在逼近。

第三天,黄昏。夕阳像一块凝固的血痂,黏在天边,将镇长家那栋气派的小楼染上一种不祥的暗红。楼里楼外,死寂无声。所有的仆役早已寻由头跑得一干二净,只剩下镇长一家,和我,以及角落里那个沉默的摇篮。

这三天,如同三年。镇长的抵抗和愤怒可想而知。家丑、颜面、祖宗的声誉……每一样都重于泰山。

我几乎磨破了嘴皮,将爷爷的话、奶奶的笔记、以及那晚婴灵冰冷的威胁,一点点掰开揉碎塞进他几乎崩溃的意识里。

是看着全家乃至全镇被怨灵屠戮,还是舍弃那早已腐朽不堪的虚名,换取一线渺茫生机?

最终,对死亡的恐惧,或者说,对“断子绝孙”这个诅咒最深切的惧怕,压垮了他。他瘫坐在太师椅上,仿佛被抽走了脊梁骨,一夜之间彻底佝偻了下去。

“办…办吧…”他声音嘶哑,像破旧的风箱,“按她说的…办…”此刻,堂屋正中央,临时设起了一个小小的灵位。没有名字,只在一块柏木牌位上,用朱砂写着“刘门秀娥母子之灵位”。

牌位前,摆着几样简陋祭品。镇长穿着素服,脸色惨白如纸,在他儿子——那个同样面无人色的年轻父亲搀扶下,颤巍巍地跪在牌位前。他们身后,是几个瑟瑟发抖的刘家族老。

空气中弥漫着香烛和纸钱燃烧的味道,却压不住那股子从角落摇篮里丝丝缕缕渗出的、越来越浓重的阴冷和腥气。我知道,它在那里。秀娥和那个怨灵,都在看着。

“不肖子孙…刘…刘氏一门…”镇长的声音干涩发抖,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充满了屈辱和恐惧,“今日…今日告慰先祖…并…并向秀娥…姑娘…致歉…”

他磕磕巴巴地念着我草拟的忏悔词,承认当年父辈的过错,承诺将秀娥母子之名记入族谱偏册,承诺明日便迁坟合葬,日后香火祭祀不绝。

每说一句,他的脸色就灰败一分。身后的族老们更是如坐针毡,眼神躲闪。屋子里静得可怕,只有镇长颤抖的声音和蜡烛燃烧的噼啪声。

我紧紧攥着口袋里奶奶那把桃木剪刀,手心全是冷汗。目光死死盯着那个摇篮。没有动静。摇篮里的婴儿安静地躺着,仿佛只是个普通的孩子。

镇长念完了最后一句,额头顶着冰冷的地面,身体微微发抖。整个仪式简陋、仓促、充满被迫的意味,但终究是做了。

我们在等。等一个回应。等一个赦免,或者……等一场屠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空气凝滞得如同铁块,压得人心脏都要停止跳动。

突然——“呼——”一阵阴风毫无征兆地卷起,吹得烛火疯狂摇曳,明灭不定,几乎熄灭!纸钱灰烬打着旋飞起,满屋乱舞。

温度骤降。

“来了…”我心头一紧,指甲掐进掌心。角落的摇篮,轻轻晃动起来。吱呀…吱呀…缓慢而滞涩的声音,在死寂的屋里格外刺耳。镇长和众人吓得猛地抬头,惊恐万状地看向摇篮,连滚带爬地向后缩去。

那婴儿,不知何时已经睁开了眼睛。没有眼白,一片纯粹的漆黑。但那漆黑之中,不再是纯粹的怨毒和冰冷,而是翻滚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有滔天的恨意,有积年的委屈,还有一种……仿佛终于等到什么的释然,以及深深的、彻骨的疲惫。它没有动,只是看着那简陋的牌位,看着跪在地上的刘家父子。

一个女人的虚影,隐隐约约在摇篮上方凝聚,穿着模糊的红衣,长发披散,看不清面容,只能感受到一股巨大无比的悲伤和苍凉。她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但那婴儿漆黑的眼眶里,缓缓地,流下了两行眼泪。不是血。是清澈的、冰冷的泪水,滑过那青紫色的小脸。然后,它闭上了眼睛。

笼罩在整个屋宇、乃至整个小镇上空那令人窒息的无形压力,如同退潮般,倏然间消散了。那刺骨的阴冷也迅速消退,虽然屋里依旧凉,却不再是那种深入灵魂的寒意。

摇曳的烛火稳定下来。风停了。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有摇篮里婴儿脸上未干的泪痕,和满屋狼藉的纸灰,证明着刚才的一切并非幻觉。

镇长等人瘫在地上,如同刚从水里捞出来,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脸上是难以置信的、劫后余生的茫然。我慢慢松开握着剪刀的手,浑身虚脱,几乎站立不住。

结束了吗?就这样…结束了?奶奶,是您在天之灵庇佑吗?还是秀娥她……终究在最后一刻,选择了放下?

第二天,镇长不敢怠慢,立刻派人按照承诺,迁坟立碑。将秀娥和那个早夭婴儿的遗骨合葬在一处朝阳的山坡上,虽未入祖坟山,却也立了像样的墓碑,香烛纸钱,一样不少。

仪式结束后,我独自去了一趟那座新坟。墓碑崭新,刻着“刘门秀娥母子之墓”,简单,却终于有了一个归宿。我在坟前烧了些纸钱,轻声道:“秀娥姑姑,安息吧。欠你们的,他们还了。”

山风吹过,拂动周围的青草,像是无声的回应。回到镇上,生活似乎慢慢恢复了正轨。阳光再次变得有些温度,人们脸上的恐惧也逐渐褪去。

镇长家的那个婴儿,脖颈上的青紫色勒痕一天天变淡,最后只剩下极浅的印记。他不再异乎寻常的安静,会哭,会闹,会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看人。医生检查后,说孩子很健康,只是比寻常孩子更沉默些。似乎,那场噩梦真的远去了。只有我知道,有些东西,永远地改变了。

我离开了镇卫生所。我无法再坦然拿起手术刀,无法再纯粹地相信科学与理性的边界。我所认知的世界,被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露出了其后幽暗莫名、无法用常理解释的深渊。

奶奶的桃木剪刀,我用新的红布仔细包好,收在了箱底。那不是科学的工具,却承载着另一种更为古老、更为沉重的认知和力量。

我常常会想起奶奶临终前那双恐惧的眼睛。她并非愚昧,她只是比我们更早地窥见了那个深渊的一角,并一生都活在它的阴影之下。

如今,我也看见了。离开的那天,我最后一次走过镇口那棵老槐树。它静默地矗立着,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正常的沙沙声。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光斑,一切看上去平静而祥和。但我知道,在那份平静之下,某些东西只是沉睡了,并未消失。它们潜伏在生活的缝隙里,潜伏在人心的阴影处,潜伏在每一个被遗忘的承诺和未被化解的冤屈之中。

等着下一个契机,或者,下一个敢于触碰禁忌的人。

山风拂过我的脸颊,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来自远方的叹息。

我拉紧衣襟,没有再回头。

本章节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