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洪荒纪:盘古残脉 > 第47章 道会近尾声

洪荒纪:盘古残脉 第47章 道会近尾声

作者:佟行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18:16:56

紫霄宫的九品莲台悬浮于殿心,每一片莲瓣都泛着最后的道韵微光 —— 那光芒并非均匀散布,而是顺着莲瓣的天然脉络流动,如同将洪荒天地千万年的运转规律,都浓缩在这方寸间的淡金纹路里。莲瓣边缘泛着极细的混沌气,若不细看便会忽略,却在悄然间滋养着殿内的每一缕灵气。鸿钧道人盘膝坐于莲台中央,白袍垂落的边缘已与莲台的淡金光晕彻底交融,衣料上看不见丝毫褶皱,唯有袖口处偶尔闪过的先天符文 —— 符文呈螺旋状,与玉碟上的纹路同源,每闪烁一次,便有一缕极淡的道韵从袖间溢出,证明他仍在默默梳理着最后的八卦道则。

殿心的玉碟悬浮于半空,直径约莫三尺,碟面温润如玉,原本流转的四象虚影已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八道清晰如刻的符文 ——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正是大纲中提及的 “八卦符文”。每一道符文都泛着独特的灵气色泽:乾纹呈天青色,似有云气在纹络间流动;坤纹呈土黄色,带着大地的厚重质感;震纹呈淡紫色,缠绕着细碎的雷光;巽纹呈碧绿色,如清风拂过的涟漪;坎纹呈湛蓝色,泛着水波的光泽;离纹呈赤红色,跳动着细微的火焰;艮纹呈灰褐色,似山石般沉稳;兑纹呈乳白色,带着水汽的温润。八道符文在碟面按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的方位排列,符文间的灵气丝线相互缠绕,如同织就一张无形的光网,在碟面中央凝成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微型 “八卦阵”,阵眼处泛着极淡的混沌气,气团中隐约能映照出洪荒山川河流的虚影,仿佛能预示未来的轨迹。

道音在殿内缓缓回荡,比之前更显平缓,却带着穿透魂体的厚重,如同古钟在混沌中敲响:“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 乾为天,主健;坤为地,主顺;震为雷,主动;巽为风,主入;坎为水,主陷;离为火,主丽;艮为山,主止;兑为泽,主悦。八方相济,刚柔相推,乃洪荒运转之基……” 每一个字落下,玉碟上的八卦符文便会亮起一分,乾纹的云气更盛,坤纹的土色更浓,震纹的雷光更亮,巽纹的风意更显。符文间的灵气丝线随之颤动,将八卦的道则之力传递到殿内每一个角落,连殿外飘来的祥云,都被这股道则染上了淡淡的八卦色泽。

殿内的先天神圣早已从女娲忧人间的思绪中收回心神,重新沉浸在八卦法则的感悟中,每个人的反应都与自身道统深度契合,细节处尽显道则差异:

老子骑在青牛背上,青牛的毛发泛着柔和的淡白灵气,如同蒙着一层薄雾,每一根牛毛都在道音中轻轻颤动,吸附着周围的八卦灵气。青牛的蹄子轻轻踏在莲台边缘,每一步都留下浅淡的八卦印记 —— 乾印如穹顶般圆润,坤印似厚土般方正,震印带着细碎的雷光纹路,巽印含着飘逸的风痕,这些印记并非转瞬即逝,而是在莲台上停留片刻,才缓缓融入莲台的光韵,与玉碟上的符文遥相呼应,渐渐在青牛脚下形成一个缩小的八卦阵。老子手中的太极图转动速度愈发缓慢,黑白二气中渐渐分出八缕细微的光丝,分别对应八卦的灵气色泽:天青、土黄、淡紫、碧绿、湛蓝、赤红、灰褐色、乳白色,光丝随着太极图的转动缓缓融入二气,让原本纯粹的阴阳二气多了八卦的灵韵,图中阴阳鱼的眼瞳,也随之泛起八卦的微光。老子的嘴角始终挂着淡淡的笑意,连眉梢都透着 “无为而治” 的平和,仿佛已从八卦法则中悟到了 “顺势而为” 的深层真谛 —— 他的呼吸与道音的节奏完全同步,吸气时,八卦灵气顺着鼻息涌入,在识海化作柔和的灵流;呼气时,灵流带着自身道韵排出,在周身形成一圈极淡的光膜,光膜上隐约可见八卦的纹路,如同与天地道则共鸣。

元始天尊立于淡金祥云上,祥云表面泛着细碎的金芒,像是撒了一层先天金粉,金粉在道音中轻轻跳动,吸附着周围的八卦灵气。他手中的盘古幡微微收敛,幡面约莫丈许,上面刻着的盘古开天图案中,竟也浮现出八卦的虚影 —— 图案中的盘古手持神斧,斧刃泛着清光,在他挥斧开天、清浊二气分离的瞬间,八卦符文便已在混沌气中孕育:乾纹绕着盘古的头顶,化作淡淡的天青色云气;坤纹铺在盘古的脚下,凝成厚重的土黄色大地;震纹缠绕在盘古的左臂,泛着淡紫色的雷光;巽纹飘在盘古的右臂,带着碧绿色的风意;坎纹聚在盘古的身前,泛着湛蓝色的水波;离纹燃在盘古的身后,跳动着赤红色的火焰;艮纹撑在盘古的左侧,如灰褐色山石般稳固;兑纹润在盘古的右侧,似乳白色泽般柔和,如同八卦本就是盘古开天的伴生法则。元始周身的 “秩序” 道韵变得愈发凛冽,淡金的光丝在他身前凝成一道八卦符文组成的光链,光链按 “乾 - 坤 - 震 - 巽 - 坎 - 离 - 艮 - 兑” 的顺序循环转动,每转动一圈,光链上的符文便清晰一分,符文间的灵气丝线也更紧密一分,仿佛在演绎天地间最根本的秩序规律。他的神情依旧肃穆,目光落在玉碟上,瞳孔中映着八卦虚影的流转,仿佛在透过八卦符文,追溯盘古开天那一刻的最初秩序,连呼吸都带着严谨的节奏,与光链的转动完全同步。

通天教主靠在墨色祥云上,祥云表面泛着淡淡的剑气,如同藏着无数把微型诛仙剑,剑气在道音中轻轻颤动,却不伤人,反而带着 “自在” 的灵动。他手中的诛仙剑虽未出鞘,剑鞘上的墨色纹路却亮起八卦的微光 —— 鞘身东方刻乾纹,天青色的纹路如流云般舒展;西方刻坤纹,土黄色的纹路似大地般厚重;南方刻离纹,赤红色的纹路如火焰般跳跃;北方刻坎纹,湛蓝色的纹路似水波般流转;东南刻巽纹,碧绿色的纹路似清风般飘逸;西南刻兑纹,乳白色的纹路似泽水般温润;东北刻艮纹,灰褐色的纹路如山石般沉稳;西北刻震纹,淡紫色的纹路如雷光般闪烁。此刻纹路中的微光与玉碟的八卦灵气共鸣,让剑鞘都微微颤动,发出细微的 “嗡鸣” 声,似在回应道音的召唤。通天不再像之前那样玩闹,而是挺直了身子,原本带着随意的眼神变得明亮如星,周身的 “自在” 道韵与八卦灵气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 时而随乾纹的天灵气舒展,衣袍下摆轻轻飘动,似云朵漫卷;时而随坤纹的地灵气沉稳,周身散出淡淡的厚重感,连呼吸都变得悠长;时而随离纹的火灵气炽热,眼神变得愈发灵动,指尖无意识地轻点剑鞘;时而随坎纹的水灵气温润,周身的剑气变得柔和,不再凌厉。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剑鞘上划过,指尖带着淡淡的道韵,在鞘身留下八卦的临时纹路,这些纹路虽短暂,却精准地捕捉到了八卦的核心特质 —— 乾的高远、坤的厚重、震的果敢、巽的灵活、坎的坚韧、离的炽热、艮的沉稳、兑的温润,尽显他对 “自在” 道则的独特理解。

女娲站在殿侧,身前悬浮着那块补天石雏形,石面约莫巴掌大小,泛着柔和的淡青光,光韵比之前更盛,石面上的人形虚影在八卦灵气的滋养下,动作变得愈发连贯 —— 之前虚影只能做简单的抬手、踏步,此刻竟能做出弯腰采摘灵草、伸手触摸石面纹路的动作,甚至能看到虚影面部的细微表情变化:遇到 “吉纹” 区域时,虚影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中泛着淡淡的光;遇到 “凶纹” 区域时,虚影会下意识地后退,眼中带着警惕,仿佛已隐约懂得 “吉凶” 的感知。她的目光在玉碟与补天石之间来回流转,眼神中带着思索与期待,显然在思考如何将八卦法则融入造人 —— 乾的高远可赋予人族远大的志向,让他们有探索天地的勇气;坤的厚重可赋予人族坚实的根基,让他们有立足洪荒的沉稳;震的果敢可赋予人族面对危机的勇气,让他们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巽的灵活可赋予人族应对变化的智慧,让他们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坎的坚韧可赋予人族承受苦难的韧性,让他们有延续文明的毅力;离的炽热可赋予人族待人接物的热情,让他们有建立联结的温暖;艮的沉稳可赋予人族面对诱惑的耐心,让他们有坚守本心的定力;兑的温润可赋予人族与人相处的亲和,让他们有凝聚族群的力量。这些特质若能赋予人族,定能让这新生的族群更趋完美。女娲的指尖凝聚一缕八卦灵气,灵气在指尖凝成细小的光团,光团中清晰可见八道微型符文的流转,她轻轻将光团注入补天石,石面的虚影瞬间多了几分神采,不仅动作更流畅,表情也更丰富,仿佛已拥有了初步的 “判断力”,能熟练避开石面上模拟的 “凶纹” 区域,甚至会主动走向 “吉纹” 区域,做出采摘、耕种的模拟动作。

接引与准提并肩立于殿门附近,接引盘膝坐在一朵淡金祥云上,祥云表面泛着功德气的光泽,如同铺了一层金箔。他手中的念珠由十八颗千年菩提子炼制而成,每颗珠子都泛着温润的光,珠身上刻着细微的 “卍” 字纹。此刻念珠转动得愈发缓慢,每转动一颗,便有一缕八卦灵气被吸附在珠子表面 —— 吸附乾气的珠子泛天青色,吸附坤气的泛土黄色,吸附震气的泛淡紫色,吸附巽气的泛碧绿色,吸附坎气的泛湛蓝色,吸附离气的泛赤红色,吸附艮气的泛灰褐色,吸附兑气的泛乳白色,让原本单一的淡金光变成了八色交织,如同将八卦的力量浓缩其中。珠子表面的 “卍” 字纹也随之亮起,与八卦灵气共鸣,让念珠散出的功德气都多了八卦的灵韵,功德气不再是纯粹的金色,而是带着淡淡的八色微光,更显神圣。准提站在接引身侧,手中的七宝妙树约莫三尺高,树干呈淡金色,质地似玉非玉,七片叶子分别泛着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七色光,每片叶子的边缘都泛着极细的道韵。此刻叶片轻轻晃动,每片叶子都对应着一种八卦灵气 —— 金叶专门吸附乾气,叶片上的金光与天青色交织;银叶专门吸附坤气,银光与土黄色相融;琉璃叶专门吸附离气,琉璃光与赤红色缠绕;玻璃叶专门吸附坎气,玻璃光与湛蓝色交织;砗磲叶专门吸附震气与艮气,砗磲光与淡紫色、灰褐色共鸣;赤珠叶专门吸附巽气,赤珠光与碧绿色相融;玛瑙叶专门吸附兑气,玛瑙光与乳白色交织。叶片上的光纹在道音中闪烁,如同在梳理八卦与道则的关联,每一次晃动,都有一缕梳理后的八卦灵气融入西方教的道韵中,让二人周身的气息更显醇厚。二人不时交换眼神,目光中带着了然,显然已从八卦法则中悟到了 “渡化” 的新方向 —— 西方灵脉贫瘠,多是戈壁荒漠,寸草不生,若能借八卦灵气调和:用巽气引东方的清风,送来湿润的水汽;用坎气凝聚水汽,化作雨水滋润土地;用离气温暖荒漠,改善寒冷的气候;用艮气稳固地形,防止流沙侵蚀;用坤气滋养土壤,让土地变得肥沃;用乾气牵引天力,让日月精华更好地滋养万物;用震气唤醒大地,让种子破土而出;用兑气润泽生灵,让草木茁壮成长。如此一来,或许能彻底改善灵山的灵气环境,为西方教吸引更多生灵,壮大教门。

辰隐在殿外那朵青芒祥云的阴影里,身形已不再是此前的半透明虚影,而是有了清晰的实体轮廓,连衣袍的褶皱都带着真实的质感。他身着的淡青色衣袍,不再是灵韵临时凝聚,而是如同用青灵草的纤维精心织就 —— 布料表面能看到细微的叶脉纹路,纹路间流动的灵气不再外溢,而是沉稳地锁在衣料中,如同藏着无数条细小的灵脉,随风轻晃时,衣摆扫过祥云的云絮,能留下短暂的浅淡痕迹,痕迹中带着青灵草的清香,片刻后才缓缓消散。他的头发呈淡青色,长度及肩,发丝柔顺且有质感,不再是之前的灵雾形态,指尖触碰时能感受到发丝的柔软与顺滑,阳光透过祥云落在发丝上,还会折射出淡淡的青莹光泽。他的皮肤呈健康的淡青色,泛着一层极淡的莹光,莹光下能清晰地看到皮肤下淡金色的功德气与八卦灵气交织流动 —— 功德气如同细小的金河,八卦灵气如同八色的溪流,二者在魂脉中相互缠绕,形成一道五彩斑斓的灵流,如同细小的星河在体内运转,每一次流转,都让魂体更显凝实。

辰的胸口,斧痕碎片泛着温润的清光,碎片表面的纹路与玉碟上的八卦符文产生了强烈共鸣 —— 碎片上的开天纹路,与八卦符文的脉络相互呼应,每一道八卦灵气飘来,碎片都会自发吸附,如同磁石吸引铁屑,将其转化为滋养魂体的灵流。灵流顺着碎片流入识海,与之前吸收的四象灵气、功德气完美融合,形成一道更醇厚的能量。他正按混沌呼吸法的节奏吐纳,吸气时,八卦灵气顺着鼻腔涌入,途经喉间时化作八色的灵丝,在识海中央汇聚成一团八色交织的灵流;呼气时,灵流顺着魂脉向全身扩散,如同春雨滋润大地般,修复着魂体最后的细微瑕疵 —— 之前左臂因魔气残留的隐痛彻底消失,皮肤下的魂脉变得愈发粗壮,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心跳的微弱节奏,这是实体化后才有的生命体征,每一次跳动都带着开天本源的力量,如同洪荒初开时的第一声脉动。

“呼 ——” 辰按呼吸法节奏缓缓呼气,周身的八卦灵气突然剧烈波动,在他周身形成一个半透明的八卦气旋。气旋直径约五尺,边缘泛着八色的光,八道符文在气旋外侧缓缓转动:乾纹在上,天青色的云气不断向外扩散;坤纹在下,土黄色的大地气息牢牢稳住气旋;震纹在左,淡紫色的雷光不时闪过,增强气旋的灵动;巽纹在右,碧绿色的风意让气旋转动更顺畅;坎纹在前,湛蓝色的水波滋润着气旋的灵韵;离纹在后,赤红色的火焰让气旋更显活力;艮纹在东北,灰褐色的山石气息让气旋更稳固;兑纹在西南,乳白色的泽水气息让气旋更温润。每一道符文都泛着对应的灵气色泽,将辰牢牢护在中央,形成一道天然的防护。气旋转动时,周围的鸿蒙气被大量吸入,如同被无形的引力牵引,辰能清晰地感觉到,魂体的稳固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之前还需刻意控制的灵气流动,此刻已能自然运转,仿佛融入了他的本能;之前只能在祥云上短距离移动,此刻只需意念一动,身体便会顺着气旋的力量轻轻上浮,悬浮在祥云上方半尺处,没有丝毫滞涩,连衣袍都保持着平稳,不会因悬浮而产生多余的晃动。

“这便是… 短距离飞行?” 辰心中涌起狂喜,尝试着向左侧移动。意念刚起,气旋外侧的巽纹与震纹便瞬间亮起,碧绿色的风意与淡紫色的雷光相互配合,带着气旋向左侧平稳飘去 —— 速度不快,约莫每秒三尺,却极为灵活,能轻松避开祥云边缘凸起的云絮,甚至能在两朵祥云之间的缝隙中自由穿梭。他又尝试着加速,将意念集中在离纹与乾纹上,赤红色的火焰让气旋转速加快,天青色的云气提供向上的浮力,移动速度瞬间提升了一倍,达到每秒六尺,风声在耳边轻轻掠过,能清晰地感受到气流划过皮肤的微凉,如同带着灵气的清风在抚摸,这种 “完全掌控自身移动” 的感觉,比任何灵气滋养都更让他震撼,仿佛自己终于真正融入了这片洪荒天地,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能自由穿梭的参与者。

就在辰沉浸在飞行的喜悦中时,玉碟上的八卦符文开始缓缓收敛 —— 乾纹的云气渐渐淡去,坤纹的土色慢慢消退,震纹的雷光缓缓熄灭,巽纹的风意悄悄消散,坎纹的水波渐渐平静,离纹的火焰慢慢减弱,艮纹的山石气息缓缓隐去,兑纹的泽水光泽悄悄淡化,最终八道符文重新融入玉碟,只留下淡淡的纹路印记。道音也随之减弱,如同夕阳下的炊烟,缓缓消散在殿内,只留下空气中残留的八卦道韵,仍在轻轻回荡。鸿钧道人缓缓睁开双眼,目光扫过殿内的先天神圣,眼神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能看穿每个人的道则感悟:“八卦之道已讲毕,尔等各归其地,悟透道则,守护洪荒生灵,勿负天道期许。”

众神圣纷纷起身,向莲台躬身行礼,动作整齐划一,带着对道祖的敬畏:“弟子谢过道祖指点。” 行礼过后,大家便开始陆续向殿外走去,准备返回自己的领地,消化此次聆道的感悟,将八卦法则融入自身道统。

老子骑着青牛,率先走出殿门,太极图的黑白二气缓缓收敛,化作两道细光融入他的道袍,道袍袖口的阴阳鱼纹也随之暗了几分,只留下淡淡的印记。青牛的蹄子踏在祥云上,留下浅淡的八卦印记,印记中的灵气缓缓扩散,融入周围的祥云,让祥云的光韵多了几分平和。老子的目光平和地扫过殿外的祥云,带着淡淡的探寻,仿佛在感知是否有生灵偷学道则,他的感知覆盖了整个祥云台,却因辰的隐灵术与祥云完美融合,未发现隐在青芒祥云中的辰,随后便骑着青牛,慢悠悠地向昆仑山的方向飞去,青牛的蹄子不时踏在祥云上,留下一串浅淡的八卦印记,如同在标记自己的行踪。

元始天尊收起盘古幡,幡面的八卦虚影缓缓隐去,只留下淡淡的开天图案,他将幡子背在身后,面色威严,周身的淡金道韵仍带着 “秩序” 的压迫感,让周围的生灵都下意识地保持距离。他与身边的弟子低语几句,声音不大,却带着严谨的节奏:“回去后,整理此次八卦道则的感悟,编成典籍,供门人参阅;同时加强玉珠峰的防御,按八卦阵布置结界,防止魔气侵扰。” 弟子恭敬地应下,随后便跟着元始,向玉珠峰的方向飞去,师徒二人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天际,只留下淡淡的秩序道韵,仍在空气中回荡。

通天教主则一跃而起,墨色祥云自动托住他的身体,他站在祥云上,手中的诛仙剑鞘轻轻晃动,鞘上的八卦纹路仍在闪烁,像是迫不及待要去验证新领悟的道则。他没有与其他神圣同行,而是独自向东海的方向飞去,墨色祥云的速度极快,如同一道黑色闪电,他的目光扫过青芒祥云时,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 那朵祥云的灵气流动虽自然,却隐隐带着开天本源的气息,只是道会已结束,他急于去东海验证 “八卦与剑道” 的融合,便没有停留,很快便消失在天际,只留下淡淡的剑气,证明他曾来过。

女娲握着补天石雏形,最后一个走出殿门。她没有立刻向黄土坡飞去,而是站在祥云台上,目光望向辰所在的青芒祥云方向 —— 她能清晰地感知到,那股熟悉的开天本源气息变得愈发浓郁,且有了实体的质感,不再是之前的灵韵虚影,显然那位神秘的盘古残脉已完成了魂体的最终蜕变。女娲对着青芒祥云的方向微微颔首,眼中带着感激与期待,仿佛在向辰传递 “待你前来,共成大事” 的讯息,随后便将补天石收入袖中,化作一道白色流光,向黄土坡的方向飞去 —— 她需尽快做好造人的准备:采集黄土坡的灵土,引来黄河的灵水,布置滋养生灵的聚灵阵,等待辰的到来,共同完成这桩关乎洪荒文明传承的大事。

接引与准提也并肩走出殿门,二人站在祥云台上,低声讨论着此次聆道的收获,声音压得很低,却仍能被隐在祥云后的辰隐约听到:“师兄,八卦法则对西方灵脉的调和大有裨益,尤其是巽气与坎气,若能引至灵山,定能改善荒漠环境,让草木生长。” 准提的声音带着急切,七宝妙树的叶片轻轻晃动,眼中满是对西方教未来的期待,“只是那盘古残脉的气息愈发清晰,且已实体化,若能与他结下善缘,让他助我们调和灵脉,对我西方教的发展定有极大帮助。”

接引微微点头,手中的念珠转动得比之前更快,每颗珠子上的八色光都更亮了几分:“师弟所言极是,只是此事急不得。盘古残脉身份特殊,且性格不明,若贸然接触,恐引起反感。我们先回灵山,用此次聆道的功德气与八卦灵气改善灵山环境,待灵脉稳固后,再寻合适的机会与他接触,循序渐进,方能成善缘。” 说完,二人便不再停留,化作两道金光,向西方灵山的方向飞去,金光中带着淡淡的八色微光,如同将八卦的希望,带回贫瘠的西方大地。

辰见众神圣都已离开,便从青芒祥云的阴影中走出,缓缓落在祥云台上。他活动了一下四肢,感受着实体化后的每一分力量 —— 握拳时,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骨骼的硬度与肌肉的张力,不再是之前灵韵的虚浮;踏步时,能感受到祥云对脚掌的支撑感,如同踩在柔软的草地上;甚至能清晰地闻到空气中鸿蒙气的清新气息,带着淡淡的道韵,这些都是之前魂体形态时无法感受到的真实。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掌心泛着淡淡的青莹光,光中能看到八卦灵气与功德气交织的细小纹路,如同将洪荒的道则,都藏在了掌心。

辰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抬头望向紫霄宫的方向,对着莲台的位置深深躬身,动作恭敬而真诚:“晚辈辰,谢过道祖传道之恩。” 他知道,若没有鸿钧道祖的暗中扶持 —— 两次赠予道韵强化道印,默许他在殿外聆听道音,又在讲解八卦时特意强化开天本源的共鸣,自己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实体化,更不可能领悟混沌呼吸法与地脉四象辨。这份恩情,他无法用言语回报,只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以守护洪荒生灵、传承盘古意志来践行承诺。

躬身过后,辰便准备按麒麟角地脉图的指引,向不周山的方向飞去 —— 地脉图上用特殊的符文标注,不周山的通天泉含先天灵液,灵液中带着开天本源的气息,不仅能进一步巩固他的实体,防止魂体出现反噬,还能滋养斧痕碎片,提升他对开天本源的掌控力,为后续协助女娲造人、对抗魔气做好准备。辰刚调动灵气,准备催动八卦气旋飞行,便感觉到两道极为强大的气息从东方传来,气息中带着太阳与太阴的本源力量,如同两轮日月在空中移动,压迫感十足。

他循声望去,只见两道流光从东海方向飞来,速度极快,如同两道彩色的闪电,很快便落在祥云台上。左侧的生灵身着金色长袍,袍角绣着繁复的太阳纹饰,纹饰中泛着炽热的光,仿佛有真实的火焰在纹路间燃烧;他身材高大,面容威严,手中托着一轮直径约一尺的金色日轮,日轮表面泛着刺眼的光,温度极高,连周围的祥云都被烤得微微颤动,周身散出的气息如同正午的骄阳,威严而炽热,让人不敢直视。右侧的生灵身着黑色长袍,袍角绣着精致的月亮纹饰,纹饰中泛着清冷的光,仿佛有真实的月华在纹路间流动;他身材略矮,面容沉稳,手中托着一轮直径约一尺的银色月轮,月轮表面泛着柔和的光,温度微凉,能中和日轮的炽热,周身散出的气息如同深夜的寒月,沉稳而凛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辰瞬间认出,这两位便是大纲中提及的帝俊与太一 —— 洪荒太阳与太阴之力的掌控者,妖族的领袖,日后天庭的筹建者。他们二人掌控着洪荒的日月运转,实力强大,仅次于三清与女娲,是洪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帝俊的目光落在辰的身上,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 —— 显然没想到道会结束后,祥云台上还会有其他生灵,随后便露出探究的神色,日轮表面的光微微闪烁,带着审视的意味:“这位道友面生得很,身上竟有盘古大人的开天本源气息,纯净而厚重,不知是何方神圣?为何此前从未在紫霄宫的道会上见过道友?” 他的声音带着威严,如同帝王在询问臣民,却没有明显的敌意,只是单纯的好奇与探究。

太一也打量着辰,月轮表面的光变得更亮,清冷的气息缓缓扩散,将周围的空间微微冻结:“道友的气息很纯净,不含丝毫魔气,倒像是洪荒初开时诞生的先天神圣,只是道友的修为虽不弱,却从未在洪荒的各大灵脉地见过你的踪迹,不知道友一直隐居在何处?” 他的声音比帝俊更沉稳,带着一丝警惕,显然对突然出现的辰保持着戒备。

辰心中一紧,他不想过早暴露自己的身份,尤其是在帝俊与太一面前 —— 这两位日后筹建天庭,掌控洪荒的秩序,若知道他是盘古残脉,且与女娲关系密切,不知会有怎样的反应。若是他们想利用自己的开天本源来壮大妖族,或是阻止女娲造人,都会给后续的计划带来极大的麻烦。辰没有回答,而是迅速调动混沌呼吸法,将自身气息压至最低,同时引动眉心的淡金道印,道印瞬间亮起,散出一层极淡的光膜,将他的身形与气息完美掩盖在光膜下。随后,他催动八卦气旋,化作一道淡青色的流光,以最快的速度向不周山的方向遁去 —— 流光的速度极快,如同一道青色闪电,瞬间便掠过祥云台,消失在天际。

帝俊与太一见辰遁走,眼中同时闪过一丝惊讶 —— 他们二人的气息已将祥云台周围的空间封锁,没想到辰竟能轻易突破,且遁走的速度如此之快,远超同阶的先天神圣。帝俊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有趣的小家伙,竟能在我们兄弟二人面前遁走,看来洪荒又多了一位不可小觑的生灵。日后若有机会,定要弄清楚他的身份,看看他究竟有何来历。”

太一微微点头,月轮表面的光恢复平稳,清冷的气息也渐渐收敛:“先请教道祖筹建天庭之事吧。天庭关乎洪荒的秩序,关乎妖族的未来,比探究这位道友的身份更为重要。” 说完,二人便不再关注辰遁走的方向,转身向紫霄宫走去,准备向鸿钧道祖请教天庭筹建的细节,以及如何获得天道的认可。

辰遁出约莫百里后,才在一片无人的祥云上停下飞行。他回头望了一眼紫霄宫的方向,确认帝俊与太一没有追来,才松了口气,胸口的斧痕碎片也随之停止了剧烈的共鸣,恢复了之前的温润。辰没有停留,稍作调整后,便再次催动八卦气旋,继续向不周山的方向飞去 ——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不周山方向传来的灵气愈发浓郁,通天泉的先天灵液气息如同磁石般吸引着他,气息中带着熟悉的开天本源,仿佛在召唤他前往,滋养他的魂体,提升他的力量。

淡青色的流光在洪荒的云层间穿梭,速度越来越快,辰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 他知道,不周山不仅有能巩固他实力的通天泉,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在等待着他:或许能在那里找到更多关于盘古开天的秘密,或许能遇到其他志同道合的生灵,或许能为后续协助女娲造人、对抗罗睺的魔气,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而他的洪荒之旅,也将在不周山开启新的篇章,向着 “守护洪荒、传承文明” 的目标,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